内容简介
《陈亦人伤寒论讲稿》是根据其在大学生、研究生、进修生等不同层次学员中讲授《伤寒论》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课堂笔记整理而成。全书分为绪论、总纲、各论,共11章。对《伤寒论》内容进行精心组织,重点讲解六经辨证论治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简介
陈亦人,出生于1924年7月5日,于2004年8月24日逝世。江苏沭阳人。家世业医,14岁随祖父彦三公、父亲平甫公学习中医,3年后拜沭城儒医戴笠耕先生为师。1945年独立悬壶济世,因擅治疑难重症而名闻乡里。1955年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研习,毕业后留校执教。曾任南京中医学院古典医著教研室副主任、伤寒教研室主任、江苏省中医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86年晋升教授,同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工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江苏省名中医。先生涉足杏苑60余载,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擅治各种疑难杂证,尤其是在精神神经疾病、胃肠病、心脑血管病、肝炎等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近5。年的中医教学生涯中,先后讲授《中国医学史》、《中医诊断学》、《伤寒论》、《温病学》、《中医內科学》等多门课程。经过数十年的磨砺,终于成为中医教育界的一代名师,并总结出一套适合于不同层次人才教学要求的《伤寒论》教学方法。先生是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任4版和5版《伤寒论》教材编委,独著的《伤寒论求是》为研究生教学中的精品课程,主编的《伤寒论译释》、《伤寒论教学参考资料》等深受各界好评。先生不仅为本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本、专科生讲授了多门课程,而且培养了伤寒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十余名,硕士研究生二十余名,不少已成为所在单位医、教、研的带头人。先生还牵头主办多届全国伤寒师资培训班,为全国中医界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先生一生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时刻注重育德树人,力倡《伤寒卒病论集》中张仲景为后人树立的为医品德,要求学生背诵和默写《伤寒卒病论集》,其中饱含着先生树人育德的良苦用心。先生为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学科的建设倾注了毕生精力,从人才引进、培养、结构调整,到学科研究方向的确立,无不与先生的奋发努力有关。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伤寒学科已建立起一支职称层次合理、知识结构相对全面的医、教、研队伍,跻身于全国伤寒学研究的前列。虽然先生后来因年事渐高而离开了伤寒学科的领导岗位,但作为伤寒学科点的学术带头人,他仍然不知疲倦地发挥着指导作用,即使在生病住院的日子里,他谈得最多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伤寒学科如何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先生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医药教育事业,他的一生是为中医教育和学术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一生,先生的崇高品德和丰厚学识在伤寒学界乃至整个中医学界有口皆碑,先生的业绩已在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上描下了厚重的一笔,他的众多著述、医疗经验和学术思想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他的行医为教品德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总纲
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五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六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八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九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十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第十一章 《伤寒论》相关问题评说
前言/序言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三辑)·陈亦人伤寒论讲稿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张先生一代名医,惜天不假年,甚为可惜,前辈遗著当继承~
评分
☆☆☆☆☆
很好的一本书,非常喜欢,很喜欢看。值得购买!
评分
☆☆☆☆☆
很好的一本书,包装、印刷都没得说,最重要的是它尤其适合基础差的读者,方便记忆,比快快记忆法好多了,敬请看照片中的麻黄一味药,现在就是惋惜,为什么没在毕业前得到它
评分
☆☆☆☆☆
下载视频,和讲稿(书)的一样,方便又易懂,学习中医值得拥有
评分
☆☆☆☆☆
比想象中好很多。喜欢。质量也不错。性价比高!
评分
☆☆☆☆☆
正版书。一如既往地快,另外,这次用的是气垫型塑料袋包装,对爱书有保护,很好,希望以后都能考虑运输过程中对书的保护,谢谢。
评分
☆☆☆☆☆
好看的书,买来囤货,多看书,长知识,呦呦
评分
☆☆☆☆☆
大师之作,比起一些中药学教材只知道照本宣科,来回抄袭不知要强多少倍。非常喜欢这类语言流畅,不拘一格,新意层出的专业书。读了让人收益很深。强烈推荐中药学人士认真阅读。
评分
☆☆☆☆☆
说实话,人卫这一系列的书都很不错,都是医者参考的好书,但此次这本书裁剪不够整齐,令人心生遗憾,不过瑕不掩瑜,内容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