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书法篆刻(第2版)》出版之初为国家教委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卫星电视教育美术系列教材之一。1990年出版至今,随着高等教育的新发展,本教材已广被全国各高校相关专业的本、专科使用。本次修订版已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全书分书法、篆刻两编。书法编分中国书法艺术史略、书法基础技法、古代书论基本体系提要三篇,篇首《导论》。是关于书法本体的总的观照。
篆刻编分中国篆刻史略、篆刻基础两篇。本教材注意吸收考古新发现的书法资料和书法研究的新成果,同时也注意了教学实践的积累和反馈。全书结构合理,篇幅适当,文字精赅,图文并茂,将史、技法、理论有机地融为一体。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书法篆刻(第2版)》适于作为大学本、专科书法教学的教材,也可供中学美术教师进修及自学者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书法编
导论书法的艺术构成与书法艺术的本质
第一书法艺术的形式构成
第二节 书法艺术的精神构成
上篇 中国书法艺术史略
第一章 先秦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殷商的甲骨文和金文
第三节 西周的金文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域书风与古隶的萌生
第二章 秦汉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秦代小篆与隶变大趋势
第三节 汉代的简帛书法
第四节 汉代的铭刻书法
第五节 汉代各书体的发展及主要书法家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三国书法
第三节 晋代文人书法流派与书圣王羲之
第四节 南北朝书法
第四章 隋、唐、五代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李世民与初唐四家
第三节 盛、中唐的浪漫写意书风及唐草三杰
第四节 唐代杰出书家颜真卿
第五节 柳公权与晚唐、五代书家
第五章 宋代金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宋四家:蔡、苏、黄、米
第三节 宋代金其他书家
第六章 元代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赵孟烦、鲜于枢与赵派书家群
第三节 元代隐士的书法
第七章 明代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明代前期书坛大势
第三节 吴门书派
第四节 云间书派
第五节 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影响下的书家群
第八章 清代书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清代前期的浪漫书家,碑铭书家和帖学书家三系
第三节 清代中期前碑派与帖派的对峙
第四节 清代晚期碑派的兴盛与帖派的衰微
中篇 书法基础技法
第一章 中国书法传统技法的基本体系
第一节 笔法
第二节 结字法
第三节 章法
第二章 各类书体技法要点
第一节 篆书技法
第二节 隶书技法
第三节 楷书技法
第四节 行书技法
第五节 草书技法
第六节 临摹
第七节 创作
下篇 舌代书论基本体系提要
一、骨气论
二、神采论
三、自然天趣论
四、寄情论
五、人格象征论
六、学养论
七、通变论
篆刻编
上篇 中国篆刻艺术史略
第一章 先秦印章
第二章 秦汉印章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印章
第四章 唐宋印章
第五章 元代文人篆刻艺术
第六章 明代文人篆刻艺术流派
第七章 清代文人篆刻艺术流派
下篇 篆刻基础技法
第一章 治印的工具、材料和工具书
第二章 刻印的过程
第一节 准备阶段
第二节 设计印稿和篆印于石
第三节 镌刻和拓印
第四节 边款的刻制
第三章 刀法与章法
第一节 刀法
第二节 章法
第三节 边栏和界格
第四章 临摹与创作
第一节 临摹的基本要领
第一节 从临摹到创作
精彩书摘
第一节书法艺术的形式构成
一、汉字的形式意味
(一)汉字“以形示意”的特点
在中国最早的文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象形字。“象形”是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法,如
“口”即似一张开的嘴。此外,还有一些单纯的符号字,即汉字“六书”中“指事”字的一部分,如“二:”(上、下)。在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中,“象形”是原始的基本方式。这就形成了许多汉字“以形示意”的突出特点。这种特点对中国书法成为一门艺术影响极大。由于汉字字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而产生了两个深刻的影响。一是以文字书写形式的变更、演化为主导线索,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饶有趣味的书体演变史;书法史上各家各派标新立异,争奇斗艳,也体现在字形的差异上。如果汉字遵循以语音为主导的发展线索,中国的书法艺术就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是汉字“形”的独立性使中国人对字形异常重视与敏感,人们在特定情况下甚至可以撇开文字的声、义要素,而对文字的形式进行独立的欣赏。也就是说,汉字的形式除了表意的功能外,又多了一个可供审美欣赏的功能。汉字形式中蕴涵的象形意味则为汉字成为审美对象提供了绝好的条件和内容。
(二)汉字象形意昧的精髓与书法空间形象的本质
汉字的“象形”与一般绘画的“形”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对存在之事物的简化和省略了具体细节后的基本体态的概括,是某种动势的表现,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屈”(许慎《说文解字·序》)。“象形”并不是对某物逼真、具体的描绘,而是对其“体势”的某种表现,如“套”(隹,即鸟)、(云)、(木,似树)等等。这种对事物形体之“势”的表现,古人又称之为“形势”。蔡邕《九势》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在古代书法理论中,“类物有方”是最早的美学观点之一。所谓“类物”,指汉字的形态应具有事物的“形势”美——“云委蛇而上布,星离披以舒光;禾卉苯尊以垂颖,山岳嵯峨而连冈……观其措笔缀墨,用心精专,势和体均,发止无间。”
前言/序言
《书法篆刻》教材,自1900年秋出版以来,已历16个春秋,期间二十几次印刷,逾30万册。这一方面反映了当代学习书法者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本教材的受欢迎程度。由于本教材编写中将书法简史、书法技法及书法理论三篇合一,既互相独立,又互为关联,便于教学,因而为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所接受。
此次再版,我们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了意见,作了适度的增改,主要是:一、改正原教材中的疏漏和错误;二、对原教材中一些需要明确和增加的知识点作了润色和补充;三、对图版加以调整和提高印刷质量,以期使本教材更加丰满和适应时代的需求。
我们认为一本好的教材,应该具有的品格是:通俗易懂,文字流畅,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既便于教师教学。又便于学习者自学;既经得起理论的验证,又经得起教学实践的检验。这是我们的理念,也是此次修订努力希望做到的。
此次再版修订,得到高等教育出版社艺术分社各位编辑的热情协助和支持,对此深表谢意。
书法篆刻(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