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齣版——中國法製齣版社,國務院法製辦公室直屬的中央級法律圖書專業齣版機構,法律、行政法規的齣版機構,精選法規——收錄常用法律文件,為法律糾紛的解決提供密切、直接的條文規定,專業解讀——對重難點法條進行條文注釋,幫助讀者理解和把握法律規定的精髓,實用附錄——提煉法律流程圖、訴訟文書、辦案常用數據等內容,大大提高處理法律糾紛的效率。
法規提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國共産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在農村普遍實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製度的通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製度的意見,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農民承擔費用和勞務管理條例,村級範圍內籌資籌勞管理暫行規定。
實用附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新舊對照錶。
內容簡介
運用法律維護權利和利益,是讀者選購法律圖書的主要目的。法律文本單行本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據,但單純的法律文本中的有些概念、術語,讀者不易理解;法律釋義類圖書有助於讀者理解法律的本義,但又過於繁雜、冗長。“實用版”法律圖書至今已行銷多年,因其、實用、易懂的優點,成為廣大讀者理解、掌握法律的工具。
“實用版係列”獨具四重法律價值:
1.齣版。中國法製齣版社是國務院法製辦公室所屬的中央級法律類圖書專業齣版社,是國傢法律、行政法規文本的齣版機構。
2.法律文本規範。法律條文利用瞭‘本社法律單行本的資源,與國傢法律、行政法規正式版本完全一緻,確保條文準確、。
3.條文解讀專業。本書中的【理解與適用】均是從龐雜的相互關聯的法律條文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製工作委員會、國務院法製辦公室等對條文的解讀中精選、提煉而來;【典型案例指引】來自高人民法院公報、各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書等,點齣適用要點,展示解決法律問題的實例。
4.附錄實用。書末收錄經提煉的法律流程圖、訴訟文書、辦案常用數據(如損害賠償金額標準)等內容,幫助提高處理法律糾紛的效率。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宗旨和依據】
第二條 【村委會的性質和任務】.
[村委會性質]
[自我管理]
[自我服務]
[民主選舉]
[民主決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監督]
[調解民間糾紛]
[村民會議]
第三條 【村委會的設立】
[村委會設立、撤銷、範圍調整的程序]
第四條 【基層黨組織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
[農村的基層黨組織]
第五條 【鄉鎮人民政府與村委會的關係】
[鄉鎮政府與村委會的關係]
[村民自治範圍]
第二章 村民委員會的組成和職責
第六條 【村委會的組成】
[村委會成員的補貼]
第七條 【村委會下屬機構的設置】
[下屬機構的人員組成]
[人民調解委員會]
第八條 【村委會的經濟職能】
[村委會對土地等集體財産的管理權]
[村委會應杜絕危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現象]
第九條 【村委會的社會職能】
第十條 【對村委會及其成員的要求】
[村、支兩委成員能否構成貪汙受賄罪、挪用公款罪的主體]
第三章 村民委員會的選舉
第十一條 【村委會成員的産生方式和任期】
第十二條 【村民選舉委員會】
第十三條 【村民選舉資格】
[村民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條 件]
第十四條 【村民名單】
[可以提齣申訴的情形]
第十五條 【村委會的選舉程序】
[提名和確定候選人]
[投票選舉的程序]
[委托投票]
第十六條 【罷免程序】
[可以提齣罷免的情形]
第十七條 【對破壞村委會選舉的製裁】
[村委會選舉中的違法行為]
[舉報]
[破壞村委會選舉的行為是否構成破壞選舉罪]
第十八條 【村委會成員職務自行終止的情形】
[喪失行為能力]
第十九條 【村委會成員齣缺的補選】
[齣缺]
第二十條 【村委會的工作移交】
第四章 村民會議和村民代錶會議
第二十一條 【村民會議的組成和召集】
[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村民是否可以參加村民會議]
[應當召開村民會議的情形]
第二十二條 【村民會議的召開】
第二十三條 【村民會議對村委會的監督】
第二十四條 【村民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
[享受誤工補貼]
[村集體經濟]
[農村公益事業]
[籌資籌勞]
[徵地補償費的使用分配方案]
第二十五條 【村民代錶會議的組成和産生】
第二十六條 【村民代錶會議的召集和召開】
第二十七條 【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
[村民自治章程]
[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的製定要求]
第二十八條 【村民小組會議】
[村民小組的決定事項]
第五章 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第二十九條 【村委會及其成員的工作方法】
第三十條 【村務公開的事項】
[政府撥付和社會捐贈財物管理公開]
[補貼補助的資金、物資管理公開]
[村務公開的方法和要求]
第三十一條 【村務公開不實的處理】
第三十二條 【村務監督機構】
[民主理財]
第三十三條 【民主評議】
[民主評議的對象]
[民主評議的內容]
第三十四條 【村務檔案】
第三十五條 【對村委會成員的審計】
第三十六條 【實現村民自治權的司法和行政救濟措施】
[可以起訴申請撤銷的事項]
[撤銷後的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七條 【協助政府工作及公益事業的經費來源】
第三十八條 【村委會與駐在單位的關係】
第三十九條 【地方人大的保證職責】
第四十條 【實施辦法的製定】
第四十一條 【施行時間】
實用核心法規及文件
中國共産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 例(1999年2月13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在農村普遍實行村務
公開和民主管理製度的通知(1998年4月18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製度的意見(2004年6月22日)
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公開暫行規定(1997年12月16日)
農業部民政部財政部審計署關於推動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和監督經常化規範化製度化的意見(2003年12月4日)
農業部監察部國務院糾風辦關於做好村乾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專項審計的通知(2005年7月11日)
農民承擔費用和勞務管理條 例(1991年12月7日)
村級範圍內籌資籌勞管理暫行規定(2000年7月6日)
實用附錄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新舊對照錶
精彩書摘
[民主決策]
民主決策是指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項,必須由村民民主討論,按多數人的意見作齣決定。村民議事的基本形式是村民會議,對於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項,必須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
[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指對村內的社會事務、經濟事務、社會治安等的管理,要遵循村民的意見,在管理過程中吸收村民參加,並認真聽取村民的不同意見。根據憲法、法律和法規以及國傢政策,結閤本村實際情況,由村民會議製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把村民的權利和義務,村級各類組織之間的關係和工作程序,以及經濟管理、社會治安、村風民俗、婚姻傢庭、計劃生育等方麵的要求,規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據此進行管理。同時,村委會在對村內事務進行管理時,要堅持走群眾路綫,充分發揚民主,認真聽取不同意見,堅持說服教育,不得強迫命令,不得打擊報復。
[民主監督]
民主監督是指由村民對村委會的工作和村內的各項事務實行民主監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1)村委會接受村民監督。(2)村委會嚮村民會議負責並報告工作。(3)村委會實行村務公開製度。
[調解民間糾紛]
常見的民間糾紛包括:婚姻、傢庭、繼承、房屋、財産、藉貸、宅基地、買賣、委托、保管、水利、土地、山林、損害賠償等糾紛,還有一些輕微違法的刑事糾紛。調解糾紛不能阻止村民依法行使訴訟權利。
[村民會議]
村民會議由本村年滿十八周歲的村民組成,是村民實行自治的權力機構;村委會由村民直接選舉産生,是村民實行自治的執行機構和工作機構,二者是自治的權力機構與執行機構和工作機構的關係。這種關係具體體現在:一是村委會執行村民會議的決定。重要問題由村民會議決定,而不是由村委會決定。對於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項,村委會必須提請村民會議討論決定,村民會議討論決定後,由村委會貫徹執行。二是村委會嚮村民會議負責並報告工作。村委會及其下屬任何機構的權力,都不能超過村民會議。村委會的每一位乾部都有義務嚮村民會議如實報告工作情況,接受村民會議的監督。
前言/序言
好的,為您提供一份不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實用版)》內容的圖書簡介: 《古法新知:中國古代建築的智慧與傳承》 內容提要: 本書深入探索瞭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與實用智慧。通過對不同曆史時期、地域風格的代錶性建築進行細緻剖析,本書旨在揭示中國傳統建築如何以其獨特的結構體係、材料運用和環境融閤之道,承載瞭數韆年的文化精髓與生活哲學。我們關注的不僅是宏偉的宮殿與莊嚴的廟宇,更是普通民居中蘊含的因地製宜、天人閤一的匠心。 第一章:建築之源——早期形態與哲學基礎 本章追溯瞭中國建築的起源,從新石器時代的穴居、半地穴式到夏商周時期的夯土颱基與木構架雛形。重點闡述瞭中國建築中“禮製”觀念的初步體現,如中軸對稱、前朝後寢的空間布局思想如何逐漸確立。同時,引入瞭古代樸素的宇宙觀和陰陽五行學說,解釋瞭這些哲學思想如何滲透到建築選址、朝嚮確定乃至細部裝飾之中,奠定瞭中國建築的文化基調。 第二章:木構的骨架——鬥拱體係的演進與技術革新 木結構是中國古代建築的靈魂所在。本章詳盡解析瞭中國木構架體係的核心——“鬥拱”。從早期的簡樸形式,到漢代、唐代鬥拱的雄健有力,再到宋代《營造法式》中對模數製的規範化,直至明清時期裝飾化、精細化的發展脈絡。本書通過大量圖解,清晰展示瞭鬥拱如何巧妙地平衡瞭屋頂荷載、實現瞭抗震減震的功能,體現瞭古代工匠對力學原理的深刻認知。我們還將探討榫卯技術在連接構件中的精妙應用,以及這些技術如何保證瞭建築的耐久性與可拆卸性。 第三章:風水與環境——選址、布局與地方特色 中國古代建築的選址絕非隨性而為,而是高度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風水”理論(形巒與理氣)在本章中被視為一套係統的環境學和景觀學。本書詳細分析瞭城市規劃中的裏坊製度、都城格局的嚴謹性,以及鄉村聚落的自然依附性。特彆闢齣章節,對比瞭北方四閤院的嚴謹內嚮與江南園林的自由開敞,探討瞭地域氣候(如防風、采光、排水)如何直接塑造瞭不同地區的建築語言和材料選擇。 第四章:材料的藝術——磚瓦、石材與色彩的運用 本書超越瞭對木構的單一關注,著重探討瞭磚、瓦、石材等輔助材料在中國建築中的重要角色。從秦漢的闆瓦筒瓦到唐代的琉璃瓦,材料的演變反映瞭技術進步和等級差異。例如,對故宮中金黃琉璃瓦的等級象徵意義的解讀,以及漢代畫像磚上所見的社會生活場景。此外,本章還討論瞭中國建築中色彩的象徵意義,如硃紅、青綠、黛瓦、白牆如何共同構成瞭一幅和諧的視覺交響。 第五章:內飾的哲學——空間序列、傢具與陳設 建築不僅是遮風避雨的物理空間,更是承載禮儀和審美的場所。本章聚焦於建築的內部空間序列——從外圍的屏風、照壁,到廳堂的主次之分,再到私密居室的過渡。重點分析瞭傳統傢具(如圈椅、條案、羅漢床)的形製與功能,它們如何配閤建築的尺度和用途,共同完成“禮”的錶達。對傳統工藝美術如雕刻、彩繪、鑲嵌等在室內裝飾中的運用進行瞭梳理,展現瞭“匠作”層麵的精湛技藝。 第六章:園林——人造自然中的詩意棲居 中國園林是建築藝術與山水意境的完美結閤。本章將園林視為“凝固的詩歌”,詳細介紹瞭皇傢園林(如頤和園)的氣派宏大與私傢園林(如蘇州拙政園)的精巧含蓄。分析瞭疊山理水、花木配置、亭颱樓榭的布局技巧,尤其關注藉景、框景、對景等手法如何打破空間界限,實現“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 第七章:遺存與新生——古代建築的保護與當代意義 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如何認識和保護古代建築遺産成為重要議題。本章評述瞭晚清至民國時期傳統建築麵臨的衝擊,以及當代在文物保護、古建築修復中所采用的科學方法。探討瞭傳統建築理念(如可持續性、適應性設計、以人為本的尺度感)對當代建築設計,特彆是生態建築和地域建築的啓發意義。 本書配有大量清晰的測繪圖、實景照片及細部綫描圖,力求為讀者提供一份兼具學術深度與審美趣味的古代建築鑒賞指南。它不單是對曆史技藝的迴顧,更是對一種植根於東方文化土壤的建築智慧的重新發現與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