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篆刻学

中国篆刻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清辉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泠印社
ISBN:9787805170619
版次:2
商品编码:1060576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1999-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篆刻学》的作者吴清辉,在学习、创作书画篆刻作品的同时,阅读了不少有关书画篆刻的理论书籍。在此基础上,编写了这本书。
  这本《中国篆刻学》比较系统,浅近易懂,对初学者的学习有益处。1990年出版以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今天,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对原书作了一些修订后予以重版,希望能继续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目录

历代印章
一 印源之说、印称变迁
二 春秋弥印
三 战国官、私弥印
四 秦官、私玺印
五 西汉官、私印
六 新莽官、私印
七 东汉官、私印
八 曹魏官、私印
九 晋代官、私印
十○ 十六国官印
一一 南北朝官印
一二 隋官印
一三 唐官、私印
一四 五代十国官印
一五 北宋官、私印
一六 南宋官、私印
一七 辽官、私印
一八 金官、私印
一九 西夏官、私印
二○ 元官、私印
二一 明官印
二二 清及清以后官印
第二章 篆刻流派
一 篆刻流派之先驱
米芾、赵孟頫、吾丘衍
王冕、文徽明、唐寅
周应愿
二 明清篆刻流派概论
文彭及其流派
何震派 魏植、吴晋
苏宣派 甘旸
杨士修、徐上达、沈野
汪关
朱简
……

精彩书摘

  (三)圆细朱文印,如“敬身”一印,继承了元明圆细朱文印一类的特点,细而不弱,工而不板,在圆劲秀丽中仍存浑朴之美。
  (四)方圆结合细朱文印,如“砚林亦石”。此类印较有自己的特征,把汉篆与秦小篆融合起来,印文转折处间于方圆之间,被浙派同人所效仿。
  (五)仿明人大篆细朱文印,如“寒潭雁影”、“上下钓鱼山人”。此类印多强调文字的象形,突出“点”的表现,弄巧成拙,颇显做作之俗习。
  (六)仿战国小玺朱文印,如“宝古”一印(见《西泠四家印谱》)。此印章法松散,篆法虽采用简体字,但不协调,没有“小鲸神足”之感,也是失败之作。
  白文印五种。
  (一)仿汉白文印而出新意,如“陆飞起潜”、“下调无人采,高心又被嗔,不知时俗意,教我若为人”二印。此类印是从汉印平而灵动一路发展而来的,并创造性地强化了方折与圆转的溶合与变化特征。直画不直,笔画粗细不匀,篆法结字富有天趣。碎切刀法波磔前进,似离而合,使印文线条别具浙派风格的浑厚金石意味,于平正大方中显天真,从而形成灵动而又朴茂青刚的印章风格。这是丁敬的代表作,开浙派白文印的规范,为后人所取法。
  (二)仿汉凿玉印而有新意,如“龙泓外史丁敬身印记”一印,运刀稳健朴拙,自然而有笔意,尤如铁笔书法。
  (三)方文圆转,用刀冲切奔放的白文大印,如“宗镜堂”。此类印是丁敬晚年白文印中有创造性的一种。其优点有三:一是从篆法演印法,将印文及篆书统一起来写印。二是印文篆法方中寓圆,方圆相济,厚实庄重而又舒展自然。三是用碎切刀和冲刀相辅而行,急速运刀切、冲,大刀阔斧,气势磅礴。由于这类印章的浙派风格不如白文印的第一、二种来得鲜明生动,所以没能被浙派同人继承。
  (四)仿倒薤体印,如“两般秋雨庵”一印,印文失之柔软姿媚,收笔凝粗笨劣,流有俗习之弊。
  (五)柳叶篆体印,如“采南”一印(见《西泠四家印谱》),篆法、章法都不成功。
  以上大致可见丁敬篆刻艺术的全貌。他在篆刻史上,反对泥古不化,提倡借古开今,开创了浙派。他的篆法,不受《说文》所拘,广采博取诸体,多用减笔汉篆及简体篆字,并参用隶法入印,章法宽舒大方,刀法独具一格,用碎切短刀波磔前进,来增加金石韵味,创造出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汉印。他的“倒丁”行书边款,意态跌宕,藏奇险变化于统一之中,特具一格。
  丁敬的印风为蒋仁、黄易、奚冈所继承发展。
  蒋仁、黄易、奚冈与丁敬,被合称为西泠前四家。蒋、黄、奚三家主要继承了丁敬的如下
  三种印章风格:1.方细朱文印;2.白文印的第一种;3.方圆结合的细朱文印。并能各出新
  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清新画风,打破了当时画坛泥古的寂寞局面。他著的《画语录》是画论著
  作中的典范。篆刻得力于秦汉法,用刀苍浑雄放,尽通笔意。
  郑板桥(1693 1765),名燮,字克柔,排行第一,自称郑大、郑大郎、号板桥、板桥居士、
  板桥道人,晚年署作板桥老人,后以号行。江苏兴化县人。为扬州八家之一·是清代著名书画家。他在书法中,大胆地融篆、隶、行、楷于一体,创造出“乱石铺街”的板桥书体,自称“六分半”。善写兰竹,别具俊瘦刚毅的个性。篆刻取法汉印平实大方一类,而扬其浑劲俊拔之
  气。
  清代中期,篆刻名家辈出,丁敬、邓石如等和他们的流派,矫正了当时印坛上恋古守旧、竞巧斗妍的习气,开创r崭新的面貌,在篆刻流派史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丁敬(1695 1 765),字敬身,号砚林,又有钝丁、梅农、清梦生、玩茶翁、丁居士、龙泓山人、研林外史、胜怠老人、孤云石叟等别号,浙江杭州人。精诗文、书法、金石文字鉴别·善画黑梅。篆刻取法汉印及明何、苏等家平正方刚一路,旁及六朝唐宋等印章妙谛而出新意。印文多取简正一路汉篆,常参以隶意.或参以周秦汉魏金石文字。章法宽舒大方,工稳妥贴。
  刀法受到苏宣等碎刀的启示,并加以发展,形成用刀苍劲钝拙、沉稳生涩的细碎短刀,波磔前进,似离而合,刀棱具见。具有青刚朴茂、古拗峭折的印章风格,而且多样。也出现过一螳不好的作品,是受到当时印坛上颓风恶习的影响所致,说明继承创新的艰巨性。
  文、何、苏、汪、朱、程等家,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创造出一个个崭新的印章面目,但受文、何之前的明人习气的影响,直到丁敬时代,仍有印人以平方板滞为宗·有的以轻狂怪异
  为上,有的以秀媚相竞尚,有的以工整细密的技术代替艺术,有的以临摹汉印代替自己的
  创造。清代《飞鸿堂印谱》中的作品,可见当时印坛上斗巧争怪之一斑。
  丁敬最主要的成就,是他能提出:“说文篆刻自分驰,嵬琐纷纶街所知。解得汉人成印
  处,当知吾语了无私。”“占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景守汉
  家文?”指出篆刻应不受《蜕文》的限制,不要“黑守汉家文”,而是要广采博取“六朝唐宋”等印章的妙谛,来一个“离群”。他所指的“离群”,正是“离”明人俗习之“群”,走青刚朴茂之路;“离”孽汉泥古之“群”,走自己创造之路。正是这个“离群”,“开千五百年的奇秘”,开创了浙派。
  丁敬传世印章大致可分如下几种。
  朱文印六种。
  (一)方细朱文印,如“频罗庵主”、”丁敬身印”。此类朱文印源于汉魏晋代的方细朱文
  印,明代已流行。印文多用汉篆参以隶意,并加以简化。印文中的圆转之笔作成约四十五度的斜度,方而不板。
  (二)方粗朱文印,如“扬州罗聘”。此类印与前一种印相似,只是印文笔画加粗·印面饱
  和,颇有醇厚之意。其中也有受明人呆板习气影响的印章。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2定义编辑

评分

评分

宝贝收到了,和图片一样的,质量也不错,谢谢卖家的耐心解答。还会再来的。

评分

包装看上去很普通,就是一个袋子,但是京东的快递运输比较小心,所以到手时还是没有问题,全新,正版。

评分

物流很快,内容不错,学习中

评分

1起源

评分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养成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习惯,你的一生就会受用无穷。事业的发展,生活的丰富多彩,爱情的幸福美满,身心的健康快乐等等,总之,生活工作中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学习当中。也许你仅仅把在学校,从书本上的学习当成学习了,但实际上那只是人生学习旅程的一部分。处处留心,培养对许多事物的兴趣爱好,你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增长见识,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也就会更为理解。 其实,书对人的影响是逐步逐步积累的,就我的读书经验来说,一本书或是几本书对你影响深远那说明你读的书还不够多,古人云,开卷有益,就是说每本书里都有你值得吸收的东西,慢慢的,书读得多了,就会产生一种量变到质变的情况,书读得多了,才能有比较,才能升华。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呀!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看来,读书很重要。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 当我看到[SM]的标题时,我就决定买下来,[ZZ]的书每一本我都很喜欢,大家可以先看下这本书的简介![BJTJ][NRJJ][QY]从这里面就能看出这是一本多么优秀的书!所以我立马就下单购买了,前一天下午下单的,第二天上午就收到了,物流速度那是一个赞!快递员的态度也很好,到之前先短信通知的!书收到后打开包装,外面是有塑封的,看起来很赶紧全新的,赞一个!拆开塑封,纸张摸着很舒服,再赞一个,正版的就是不一样,很喜欢!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读书的感觉真好:   当读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不是为了自我标榜增加谈资时,书便会给心态平和的读书人带来无法比拟的快乐。   若作者怀着一片真情在倾诉,那读者就是有幸的听众。读者与作者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关系,不会有下对上的卑躬屈膝,也不会有宗教式的疯狂热烈。作者以真诚谱写文字,读者若真正读懂了作者,他们就成为了知己--读书更像是一种交谈,被吸引只因为心灵的魅力。正因为这种单纯与真诚,只要一个小小的空间,捧起一本好书就拥有了一分绝美的心境。   不论是读历史的厚重还是生活的轻松,生命的苦难还是自然的感悟,一首诗还是一个故事,当你的视线与文字相遇时,就是一种缘分。因为真心,没有所谓的深刻浅薄、智慧愚钝。正像黛玉所说的:“我是为了我的心。”读书也是为了自己的心。抛却了世俗的虚伪,生命充实,快乐。 闲坐无事时,总爱幻想坐拥书城的感觉。索性用我的画笔描绘幸福的未来:一个绝美的室外桃园,梧桐飘飞,满地金黄。一切爱书的人,可以在此读书品茗,谈书及书里书外的世界。于是,书使人心中有梦;于是,人间有爱。

评分

2.阅读后真实的

评分

质量很好,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