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目录
自序
凡例
卷一 开辟纪(起隋大业元年终于明永历十五年)
卷二 建国纪(起明永历十五年终于三十七年)
卷三 经营纪(起清康熙二十二年终于光绪二十年)
卷四 独立纪(起清光绪二十一年终于是年九月)
卷五 疆域志
卷六 职官志
卷七 户役志
卷八 田赋志
卷九 度支志
卷十 典礼志
卷十一 教育志
卷十二 刑法志
卷十三 军备志
卷十四 外交志
卷十五 抚垦志
卷十六 城池志
下册目录
卷十七 关征志
卷十八 榷卖志
卷十九 邮传志
卷二十 粮运志
卷二十一 乡治志
卷二十二 宗教志
卷二十三 风俗志
卷二十四 艺文志
卷二十五 商务志
卷二十六 工艺志
卷二十七 农业志
卷二十八 虞衡志
卷二十九 列传
颜思齐、郑芝龙
宁靖王
诸臣
诸老
陈永华
林圯、林凤
刘国轩
卷三十 列传二
施琅
吴球、刘却
朱一贵
欧阳凯
蓝廷珍
杨文魁、殷化行、阮蔡文、王郡
卷三十一 列传三
王世杰
吴凤
施世榜、杨志申、吴洛、张振万
林成祖、胡焯猷、张必荣、郭元汾
台东拓殖
吴福生、黄教
林爽文
孙景燧
福康安
杨廷理
郑其仁、李安善
陈周全、高夔
卷三十二 列传四
海寇
王得禄
谢金銮、郑兼才
吴沙
姜秀銮、周邦正
许尚、杨良斌
姚莹、徐宗斡
张丙
方振声
李石、林恭
郑勒先
郭光侯、施九缎
卷三十三 列传五
戴潮春
林文察
丁曰健
林奠国
林占梅
罗冠英、陈澄清
沈葆桢
袁闻柝
刘铭传
刘墩
林平侯
卷三十四 列传六
(一)循吏
(二)流寓
(三)乡贤
(四)文苑
卷三十五 列传七
(一)孝义
(二)勇士
(三)货殖
(四)列女
卷三十六 列传八
邱逢甲
吴汤兴、徐骧、姜绍祖、林昆冈
吴彭年
唐景崧、刘永福
后序
连雅堂先生家传
连横先生学术年表
连横与《台湾通史》
这套书的厚度和分量感,初次捧在手里就让人肃然起敬。我本来只是想找一本能让我对台湾历史有个比较系统了解的入门读物,没想到这套书的内容竟然如此详实和立体。它不像一些教科书那样干巴巴地罗列时间线和事件,而是充满了鲜活的叙事感。作者在讲述早期原住民文化和荷兰、西班牙人到来时的那种历史张力,写得特别引人入胜。特别是关于早期汉人移民筚路蓝缕的奋斗史,那些细节的描摹,让人仿佛能嗅到当年垦荒时泥土和汗水的味道。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去查阅地图和一些背景资料,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族群在同一片土地上如何交织、冲突与融合。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书,更像是一部关于“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的史诗,那种对生命力的赞颂,在字里行间流淌出来,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深思良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的族群关系时,所展现出的克制与公正,力求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而不是简单地贴上好坏的标签。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不算低,对于完全不了解台湾史的朋友来说,开头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去适应作者构建的那个复杂的时间框架和人名地名系统。但我强烈建议那些对亚洲近代史有兴趣的朋友们坚持下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主流叙事的视角。它巧妙地将台湾置于一个更广阔的“亚洲地缘政治”的棋盘上进行考察,而不是孤立地去看待。通过对几次重要战役、条约签订背后权力博弈的细致剖析,读者能清晰地看到,台湾的命运是如何与东亚的整体格局紧密相连的。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文化交流与冲突的章节,它展示了不同文化元素在碰撞后产生的独特火花,这种“混杂性”正是理解台湾社会特质的关键。这本书提供的是一套非常完整的理论框架和丰富的案例支撑,让人读完后,看新闻或读其他相关书籍时,都能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判断体系,非常具有启发性。
评分我花了好几个周末才把上下两册读完,过程是既充实又略带沉重的。这本书的史料之扎实,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我能感觉到,作者在撰写每一个章节时,都进行了极其细致的考证和比对。特别是在涉及近代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那段历史时,作者的处理方式显得尤为审慎和专业。他没有采取过于情绪化的控诉,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经济结构是如何被重塑的,以及这种重塑对台湾社会文化带来的长期影响。这种冷静的笔调,反而更有力量,因为它要求读者也必须以一种更理性和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的复杂性。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的历史观被极大地拓宽了,明白了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由无数的灰色地带构成的。每次合上书本,脑海里都会自动浮现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挣扎与适应,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是久久难以散去的。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通史”这类书籍是有点抗拒的,总觉得内容会过于宏大而缺乏细致的切入点,容易读着读着就疲了。但这本《台湾通史》(上下册)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能把宏观的历史脉络和微观的社会细节完美地结合起来。比如,在描述清朝中后期的社会生活时,它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关于地方士绅、民间信仰,甚至是商业贸易路线的描绘。读到关于某个特定年代的商业税收制度或地方性家族械斗的描述时,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强烈,就像是翻开了一部老旧的家族族谱,里面记载的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活生生的人间烟火。这种叙事手法,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成了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实在存在。对于我这种对地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种深入肌理的刻画,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它让我对“台湾”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情感联结。
评分读完这套书,最大的感受就是“细节的胜利”。通史的难处在于如何避免沦为流水账,而这套书的作者显然深谙此道。他们没有满足于讲述“发生了什么”,而是孜孜不倦地去探究“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以及“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感受和反应的”。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捕捉,让历史充满了烟火气。比如,关于某个时期茶叶或蔗糖的出口贸易细节,关于基层官员的日常腐败现象,甚至是对民间戏曲艺术兴衰的记录,都写得栩栩如生。这些看似枝节的内容,实际上构成了理解社会肌理的基石。整本书的编排逻辑极其清晰,结构严谨,即使跨度如此之大,阅读的流畅度也保持得非常好。它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和查阅的工具书,也是一部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学术著作。对于想要真正走进台湾历史深处的人来说,这绝对是绕不开的案头必备之作。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台湾通史(套装全2册)》内容简介: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是时,国势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人。一时间,中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兴,令国人乱花迷眼。然而,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中华现代学术之转型正是完成于这一混沌时期,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名家与经典之作。而学术与思想之新变,亦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评分书真的很不错,物流的速度也很快。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这书真心坑爹!真心无语……
评分写法仿照《史记》,偏文言文。
评分均衡地锻炼各肌肉群,尤其是手臂和腹部的肌肉。教官们都非常注重腹部力量,原因现在看来很明显:腹部是战士力量的源泉,无论攀岩、爬绳、划船、举重、游泳、搏斗还是奔跑,都离不开腹部力量。
评分《台湾通史》为有关台湾历史的一部通史著作,是历史学家连横一生最重要的著作,1920年11月至1921年4月由其创办的台湾通史社分上、中、下3册在台湾出版,全书分为纪4篇、志24篇、传60篇,共88篇36卷,约有60万字,另附表目101项,记叙了台湾起自隋代终于1895年因《马关条约》被迫割让的历史,尽录上下千年台湾之事,是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有关台湾的史书。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喜欢很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