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赖世雄英语:高级美语听力特训30天(附光盘)

常春藤赖世雄英语:高级美语听力特训30天(附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赖世雄 著
图书标签:
  • 英语听力
  • 美语
  • 赖世雄
  • 常春藤英语
  • 听力训练
  • 高级英语
  • 教材
  • 光盘
  • 英语学习
  • 30天计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ISBN:9787119067407
版次:1
商品编码:10501288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1
字数:140000
附件:光盘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为“美语从头学”之搭配练习教材。与“美语从头学”各个阶段教材搭配使用,完美组合,即学即练,效果倍增。
本套丛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分听力特训、阅读特训两本,适合各种英语程度的读者选择使用。
本套丛书所有阅读、听力试题均系赖世雄老师率领常春藤资深中外编辑编撰,内容地道多样,翻译精准流畅,讲解细致入微。

作者简介

赖世雄,教授,是闻名海峡两岸的英语教学专家,先后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大众传播与英语教学双硕士学位。担任托福专任讲师十八年,也是托福成绩满分纪录保持人之一。曾任上海复旦大学及大连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现任常春藤解析英语杂志社社长,著有英语升学、进修、生活英语丛书共计两百余种,并担任十多家电台英语教学节目广播主讲。
1993年赖世雄教授开始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语教学节目主播,时间长达十二年,教学方式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平易近人,深受广大听众的推崇。2003年?教授经由《中国图书商报》评选为中国英语教学十大名师之一。2004年至今担任北京市政府主办英语活动之主讲教授。
赖教授深入研究英语教学,对广大英语学习者的需求有极为透彻的了解,长期以来受邀至各地演讲,不遗余力地传授读者英语学习的经验。

内页插图

目录

Unit1
听力特训第1天
听力特训第2天
听力特训第3天
Unit1听力原文及详?

Unit2
听力特训第4天
听力特训第5天
听力特训第6天
Unit2听力原文及详解

Unit3
听力特训第7天
听力特训第8天
听力特训第9天
Unit3听力原文及详解

Unit4
听力特训第10天
听力特训第11天
听力特训第12天
Unit4听力原文及详解

Unit5
听力特训第13天
听力特训第14天
听力特训第15天
Unit5听力原文及详解

Unit6
听力特训第16天
听力特训第17天
听力特训第18天
Unit6听力原文及详解

Unit7
听力特训第19天
听力特训第20天
听力特训第21天
Unit7听力原文及详解

Unit8
听力特训第22天
听力特训第23天
听力特训第24天
Unit8听力原文及详解

Unit9
听力特训第25天
听力特训第26天
听力特训第27天
Unit9听力原文及详解

前言/序言


英语学习进阶:突破听力瓶颈的系统训练指南 本书聚焦于帮助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习者,特别是那些在听力理解上遭遇瓶颈、渴望达到更高级别流利度和准确性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高效且科学的短期突破方案。 核心目标群体: 备考托福、雅思、GRE等高难度英语考试,或有职场、学术领域对高水平听力有迫切需求的学习者。 本书内容架构概述: 本训练指南摒弃了传统的词汇或语法罗列,而是完全围绕“高级听力材料的有效处理”这一核心技能展开。全书分为准备阶段、核心训练阶段(四周)和巩固提升阶段,确保学习者在三十天内实现质的飞跃。 --- 第一部分:听力障碍诊断与准备(第1天) 在正式进入高强度训练前,读者需要完成一次精准的自我评估,明确自身的听力弱点。 1.1 听力瓶颈深度剖析: 本章指导读者区分自己是属于“识别障碍”(听得出单词,但反应慢)、“信息整合障碍”(能听懂局部,但抓不住主旨)还是“语境理解障碍”(对文化背景、口音、语速不适应)。 自测工具包: 提供数段不同主题(学术讲座、新闻评论、日常对话)的音频材料,要求读者记录听懂率、回放次数以及主要错误类型。 1.2 基础适应性调整: 针对中高级学习者常犯的“母语干扰”问题,本部分强调: 消除心理预期: 训练大脑摆脱对“慢速、清晰”英语的依赖,适应自然语速和语流中的连读、失爆、吞音现象。 精听材料选择标准: 如何挑选难度适中、信息密度高且主题多元化的音频资源,为接下来的系统训练打下基础。 --- 第二部分:核心突破训练模块(第2天至第28天) 本阶段是全书的精髓,以“周”为单位,设置了递进式的训练主题和方法论。 第1周:语流感知与细节捕获(Focus: Speed & Connected Speech) 本周的目标是让耳朵“跟上”说话者的节奏,不因语速过快而丢失关键信息。 连读与弱读的“听觉解码”: 深入解析英语中常见的音变现象(如 /t/ 弱化为 /ʔ/、/n/ 与 /m/ 的同化)。提供专门的“音素切换训练”,要求读者在听到快速连读时,能迅速在脑中还原出原形词汇。 高密度信息点的定位: 训练在长句中快速识别出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实词,忽略功能词(介词、冠词)的干扰。 训练材料特点: 大量选取时事新闻评论的片段,语速快,信息密集,要求读者进行“即时转录”(Dictation)练习,并在听完后立即复述关键观点。 第2周:逻辑框架与论点追踪(Focus: Structure & Cohesion) 高级听力理解不仅是听清,更是理解“说话者想说什么”。本周侧重于宏观结构把握。 信号词的识别与应用: 系统梳理用于表征“转折、因果、递进、总结”的高级连接词(如 Notwithstanding, Ergo, Conversely, To encapsulate)。训练学员在听到这些词时,立即在脑中构建起段落的逻辑地图。 主旨句与支持句的区分: 针对学术讲座(Lecture)和复杂访谈,训练听众快速跳过冗余的背景介绍,直击论点。采用“分层听写”法:第一遍只记主题句,第二遍补充关键论据。 口音适应性训练(非美式主流): 引入少量英式、澳式甚至带有明显地域口音的材料,训练大脑的适应性和灵活切换能力,确保理解的普适性。 第3周:专业主题与语境推断(Focus: Vocabulary in Context) 本周将听力训练提升到“专业知识层面”,处理特定领域内的高级词汇和惯用表达。 跨学科词汇速记: 选取经济学、环境科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高频术语。训练不再是孤立背诵单词,而是听其在特定语境下的确切含义和使用频率。 隐含意义与文化背景: 深入探讨美式幽默、讽刺(Sarcasm)以及在正式场合中使用的委婉语(Euphemisms)。要求学习者通过语气、语调来推断说话者没有明说的意图。 笔记技巧的优化: 针对考试和会议场景,教授一套高效的“符号化笔记系统”,用最少的笔画记录最多的信息点,着重标记数字、时间点和关键人名。 第4周:整合与模拟实战(Focus: Endurance & Synthesis) 最后一周,所有训练成果进行整合,模拟高负荷、长时间的听力任务。 听力耐力测试: 引入时长超过20分钟的连续性材料(如TED长演讲或完整的模拟听力测试部分)。训练大脑在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下保持注意力不分散。 综合分析题训练: 重点攻克需要综合多段信息才能得出结论的复杂题型。要求学员在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记下信息A和信息B,还要在脑中建立“A导致B”的推导链条。 错误回顾与优化: 设立专门的“错题复盘单元”,要求学员详细分析自己最常犯的错误类型,并针对性地返回前三周的特定训练内容进行强化。 --- 第三部分:持续精进与效果固化(第29天至第30天及之后) 3.1 建立个性化复习档案: 指导读者如何将过去四周中遇到的所有难点、生词、听不清的语段整理成个人“听力黑名单”,并制定长期、低频次的强化复习计划,确保训练效果不会随着时间衰减。 3.2 迁移与应用: 鼓励读者将训练方法迁移到更广泛的真实情景中,例如观看无字幕的英文原版电影、收听专业播客、参与在线讨论等,将“训练”转变为“生活化的学习习惯”。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高度的实战导向和科学的时间管理。它不是一本提供海量听力材料的词汇书,而是一本结构清晰、方法论明确的“听力技能强化手册”,旨在用30天的高效训练,彻底重塑学习者对高级英语听力材料的感知与处理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很吸引人,那种沉稳的蓝绿色调,配上简洁的字体,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专业和可靠的。我一直都在寻找那种能真正“实战”的听力材料,而不是那些只会用简单句式来凑数的教材。我之前试过不少声称能快速提高听力的书,但很多都是治标不治本,听完一圈下来,遇到稍微快一点或者口音有点复杂的材料就立马抓瞎。这本书的标题里提到了“特训30天”,这本身就带有一种紧迫感和目标明确的导向性,这对我这种需要短期内攻克某个考试或提升特定场合听力能力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期待它在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希望它不是那种东拉西扯的随机材料堆砌,而是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难度爬升曲线,毕竟“高级”意味着它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语流变化、连读、弱读或者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而且,附带的光盘内容质量至关重要,清晰度、语速的真实性,以及录音人员的发音标准度,都会直接决定学习效果。光盘是检验一本书是否真诚对待学习者的试金石,我希望它能提供令人信服的、接近真实生活和学术环境的听力场景。

评分

拿到书后,我立刻翻阅了目录,这套书的结构似乎非常扎实。我注意到它没有拘泥于单一的听力主题,而是横跨了学术讲座、新闻报道、日常情景对话等多个维度,这正是我需要的“全方位轰炸”。很多听力训练材料的弊端在于它们过于“书面化”,听起来像是为考试而设计的朗读稿,而非自然的交流。这本书如果能做到让听者感觉自己仿佛真的置身于一个美国大学的课堂,或者在收听BBC/NPR的实时新闻,那它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尤其对于高级学习者而言,我们需要的不再是“听懂每一个词”,而是“抓住核心信息流”和“理解说话者的意图与情绪”。我非常关注它对于那些“非显性信息”的处理,比如语气的微妙变化、暗示性的表达,这些才是拉开高级学习者和中级学习者差距的关键点。如果它能在每单元的练习后提供深入的精听分析和文化背景注释,那就更完美了,因为单纯的听不懂,很多时候是因为缺乏必要的文化语境支撑。

评分

从排版和设计角度来看,这本书显得非常“老派”但又不失严谨。它没有使用太多花哨的图表或现代化的界面设计,更多的是依靠扎实的文本和结构来承载内容。这种风格反而让人感觉更专注于学习本身,而不是被视觉干扰。我个人认为,在攻克听力这个相对枯燥的技能时,材料的“耐看度”很重要。如果一个材料本身的内容深度不够,再华丽的外表也撑不住高强度的重复训练。我尝试听了一下光盘里随便选的一段材料,那语速和连贯性确实不是闹着玩的,它不是那种为了照顾学习者而刻意放慢的“录音室版本”,而是接近真人快速交流的真实状态。这让我感到既紧张又兴奋,这正是突破瓶颈所需要的“阻力”。希望配套的练习题能够紧扣听力原文中的难点进行设计,而不是简单的选择题填充,最好能有一些需要快速反应和总结的开放式提问,迫使大脑进行即时处理。

评分

我对这套书的“特训”理念抱有极高的期待,因为“特训”意味着高密度和高效率。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堆材料让我们去“磨耳朵”,而是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论。例如,它是否清晰地指出了高效听力训练的步骤,比如精听、泛听、听写、跟读之间的侧重点和切换时机?很多学习者的问题在于,他们不知道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每一次听力练习。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一样,在关键节点给出策略性的指导,例如如何应对特定类型的口音(比如苏格兰口音或南部俚语的快速片段),或者如何通过上下文逻辑来推断不熟悉的名词,那就太棒了。我购买的很大原因也是冲着“30天”这个时间框架去的,如果能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规划表,明确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量和目标,将极大地方便我的自我管理,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困境。

评分

作为一个已经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习者,我最怕的就是那种“伪高级”的材料,它们只是把难度建立在生僻词汇上,但听力技巧本身没有提升。真正的高级听力挑战在于信息的快速筛选和结构把握。我关注这本书是否能够有效地训练我的“听觉耐力”。长时间的高强度听力输入,对注意力的持续集中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希望设计者在每节课的长度和密度上做到了精妙的平衡——既要足够挑战性,又不能在半小时内就让大脑彻底“宕机”。此外,我非常好奇它如何处理跨文化交流中的非语言信息和隐含的幽默或讽刺。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侧重,并辅以必要的解析,那么这本书就不仅仅是听力工具书,更是一本了解当代英语世界思维方式的窗口。总之,我期待它能成为我突破听力瓶颈的“硬核”伙伴,而不是又一本被束之高阁的“收藏品”。

评分

送货快,书很好,每天学起来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不推荐,配套书,不是独立的

评分

适合大一的学生使用,对于大三的学生过于简单了

评分

听力特训,值得购买。

评分

送货快,书很好,每天学起来

评分

goooooooooooooooood book

评分

很好很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读书籍能让人扩展知识领域,增长人的知识,建议各位学习新的知识领域,发散思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