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该书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历史细节可信度高。生动再现了李涛同志从参加革命到担任党的重要领导工作的精彩辉煌的一生。李涛同志从抗日战争开始进入党中央的高级领导导,从抗战初斯的统战工作,抗战中期始至抗美援朝时期长期从事作战部的领导工作,直至主持军委技术部的领导工作。在所有这些重要工作岗位上,李涛同志都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业业绩。该书很好地表现了李涛同志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所展示的突出才华和高尚品德,用可靠的历史资料充分肯定了李涛同志在一个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卓越贡献。
作者简介
刘庆方,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曾长期在李涛上将领导的部分、院校工作学习,离休后于66岁至70岁完成本书写作。
精彩书评
该书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历史细节可信度高。生动再现了李涛同志从
参加革命到担任党的重要领导工作的精彩辉煌的一生。李涛同志从抗日战争
开始起进入党中央的高级领导层,从抗战初期的统战工作,抗战中期始至抗
美援朝时期长期从事作战部的领导工作,直至主持军委技术部的领导工作。
在所有这些重要工作岗位上,李涛同志都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业绩。该书很
好地表现了李涛同志在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所展示的突出才华和高尚品德
,用可靠的历史资料充分肯定了李涛同志在一个个特殊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国
革命的胜利做出的卓越贡献。
——军事科学院专家推荐
目录
引言[1]
序篇 将军在动乱时离去[1]
第一章 秀才家里出了个造反者[10]
勤俭学子[11]
初知世道不公[16]
探求革命真理[22]
郴州爱国学生运动骨干[24]
立志走革命道路[28]
第二章 播火家乡[31]
在郴县农村[31]
支援北伐和参加国民革命军[33]
参与领导汝城县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党建工作[35]
在四围白色恐怖中坚持革命斗争[38]
率部参加秋收起义[41]
二师一团的失败[43]
广东——香港——上海[47]
第三章 战斗在游击战争第一线[51]
乔装进入苏区[51]
游击大队的政治指导员[53]
发生在身边的一场纠纷[55]
发觉并挫败一起哗变阴谋[57]
团结倒戈而来的原国民党军士兵[60]
从游击大队到红军师[61]
第四章 率部参加反“围剿"斗争和长征[65]
反“围剿”前夕[65]
在歼灭国民党军张辉瓒师的战斗中[69]
在第二、三次反“围剿”战斗中[73]
建设根据地和进军闽西[76]
与“红小鬼”王宗槐的一席谈[77]
南雄、水口战役前后[80]
在艰险的长征路上[82]
第五章 在“西安事变”前后[88]
周恩来布置任务并为其改名[89]
初到西安[90]
在历史转折关头来到红军第七十四师[93]
生动的说服教育工作[100]
出兵拒敌,回师统战[103]
接任中共代表团秘书长和红军驻西安联络处长[106]
第六章 活跃在抗日统战工作第一线[111]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第一任处长[112]
建立和领导友军工作组[118]
大力宣传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124]
从武汉到衡阳[127]
受命执教国民党军官[131]
在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第一期[134]
接替叶剑英出任中共代表团团长[139]
桂林——重庆[141]
第七章 临节不辱[149]
离渝返延前夕[149]
中部县被扣[151]
担忧党外朋友的安全[155]
解往西安[157]
针锋相对[161]
与国民党军办四处的周旋[163]
中共的抗议和朱德、周恩来的严正交涉[167]
第八章 初到延安总部[171]
初回延安[171]
协助叶剑英领导中央军委作战部[173]
指导军委二局整风和兼代二局局长[175]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闪击延安”的图谋[177]
“家鸡被赶绕身转,野鸟一打满天飞”[181]
关心群众生活[183]
报请毛泽东、朱德嘉勉模范工作者[186]
延河边上的“竞选”[187]
写给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两个报告[188]
第九章 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后[190]
战前受命[190]
预作应变准备[192]
及时掌握国民党军发动进攻和挑起内战的图谋[196]
为了自卫作战的胜利[198]
战绩统计和战局分析[201]
第十章 从延安总部到中央后委[204-]
及时查明国民党军进攻延安的图谋部署[205]
中央直属纵队的参谋长[206]
为了广播的不中断[208]
军委作战部工作人员一分为三[209]
抓紧非常时期的通信保障工作[211]
“为中央做好情报工作”[213]
为研究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提供材料[216]
在战略进攻阶段[217]
“后委是中央的参谋部”[220]
第十一章 在战略决战中[222]
移驻西柏坡[222]
出任军委作战部部长[225]
战略决战前夕的战况汇报会[226]
参与作战方针、计划的研究拟制工作[227]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改进工作[230]
在战略决战的日日夜夜[231]
战局分析和战役总结[237]
西柏坡——北平[240]
第十二章 在解放战争后期[246]
渡江战役前后[246]
《李涛将军声明》[249]
参与研究各野战军进军方向、任务和起草军委指示[253]
审核报批和发布三年战绩公报[254]
指导解放战争历史文献的编辑出版工作和军史、战史
材料的收集研究工作[255]
组建军委航空局和解放军第一个飞行中队[257]
出席新政协,参与开国庆典阅兵式的组织、准备工作[259]
第十三章 为了解放全部国土和肃清匪患[261]
参与谋划战略追击阶段后期的作战事宜[262]
在中南海居仁堂[263]
为了保卫毛泽东主席出访安全[267]
切断逃路:为了在境内全歼白崇禧、余汉谋两集团[267]
明趋陕南,暗渡湘西[269]
探寻进军云南的最佳路线[271]
组织办理向新疆、西藏进军中的参谋工作事宜[272]
参与谋划剿匪作战[276]
为了加强防空、防汛[278]
审核上报和发布《解放战争四年综合战绩公报》[279]
掌管中央军委印信和主持军委办公厅工作[281]
关于中国领海宽度的建议[282]
师以上军事干部的任免调配工作及其移交[283]
宣传毛泽东军事思想[284]
第十四章 当祖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287]
致力加强东北空防与边防[288]
关于如何配备二、三线兵团的建议[292]
建议警惕“联合国军”登陆仁川[294]
为了落实周恩来部署的紧急战备工作[298]
研究朝鲜战局和提出战略性建议[299]
草拟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300]
协助组建“彭总指挥所”和办理支前工作[302]
战况汇报会[304]
组建总参谋部作战室[305]
为了夺取抗美援朝首战胜利[306]
为了粉碎麦克阿瑟的“总攻势”[308]
在全国政协第十四次双周座谈会上[311]
在第三次战役前后[313]
一个斟酌再三的建议[314]
在第五次战役前后[318]
在组织战略防御作战和反“绞杀战”、反细菌战斗争中[319]
积劳成疾[321]
第十五章 致力军务建设[323]
组织设计军旗、军徽[323]
周恩来同古巴外交官谈“八一”军旗[327]
送审军旗、军徽样品和起草军委代电、命令[328]
致力统一全军组织编制和部队番号[332]
为了海空军和特种兵建设[333]
在建国后军队第一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
建立军委作战部军务局[337]
在建国后军队第二次大规模的精简整
健全军务统计工作[340]
初筹装备工作[340]
第十六章 推进参谋工作建设[342]
抓紧作战部自身建设[343]
着力建设精干的参谋队伍[346]
一位老参谋的回忆[348]
建立军事测绘机构和学校[350]
推动各级司令部建设[353]
筹划和领导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355]
为了总参谋部机关的建设[361]
第十七章 主持军委技术部工作[364]
在军委作战部的最后一班岗[364]
初到军委技术部[366]
认真贯彻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技术部的指示[368]
健全党委制,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369]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正确处理政治工作与技术业务
工作的关系[370]
狠抓作风建设[371]
以技术业务为中心[374]
育人之途和用人之道[378]
亲抓后勤,心系群众[382]
健全机构,发挥机关作用[385]
赴苏联治疗眼疾[386]
在荣誉面前[389]
俭廉自律[392]
“上将部长向少校科长道歉”[394]
“我部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396]
第十八章 晚年遭际[399]
“技术部举小旗,不举大旗”[400]
实事求是,仗义执言[402]
迁出北京前后[405]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410]
战友的深情与“文革”新贵的冷漠[412]
第十九章 历史是公正的[416]
后记[426]
精彩书摘
序篇 将军在动乱时离去
北风呼啸,寒凝大地,百物凋零。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进入了第
五个冬天。
首都北京的西城区授璧胡同东口附近,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临
街的门窗油漆剥落,两扇门板紧闭着。
门墙拐角处,窝着一些随风刮来的破烂纸片。那上面的斑斑墨迹表明,
这些东西在被狂风撕烂前,曾是传达江青、康生(前不久还有陈伯达)为首的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声音的大标语,或者是谤可诛人的大字报。而今,它
与枯黄的落叶掺和一处,把门前搞得乱糟糟、脏兮兮的。狂风再起时,这些
碎纸片就与枯叶、灰尘一起胡乱飞舞着,问或向门墙撞去。
这里已经变成空宅。还在一年多以前——1969年lO月18日,林彪“副统
帅”发布了“第一号号令”,一些开国将帅和党政要员就离开了北京。这个
小四合院的住户也在那个时候被迁往岭南。
这家住户的户主名叫李涛,是一位老革命战士——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
中共党员兼国民党党员,北伐军的干部。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后,他愤然退出国民党,坚持革命斗争。作为新中国的一名开国上将,他
同发布“第一号号令”的“林副统帅”自然不是素昧平生。而李涛晚年不幸
的遭际,又往往同这位“林副统帅”及其追随者有干。
40年前,即1930年6月,林彪任中央红军第四军军长时,李涛是该军政
治部主任。其后,他们在作战和工作中也有许多接触。在林彪率部转战东北
和平津以及挥师南下时,李涛作为中央军委作战部部长,自然也少不了同林
彪的联系,并受命办复了作战方面的许多事宜;1959年9月,林彪主持中央
军委日常工作后,也关心和扶持过李涛领导的部门。但李涛认为,那时都是
为了革命事业和国家安全,决非个人行为或个人关系使然。
李涛知道林彪很注意下级对自己的态度:是不是崇拜,是不是紧跟,是
不是靠拢。但他不肯因此而改变本人的行为准则。
李涛曾抱病为黄公略烈士、柯武东烈士写过纪念文章;但对于手握重权
的“副统帅”,他却吝字如金。当时,对“副统帅”歌功颂德是一种时尚。
但惟其如此,他也不肯加入歌颂者的行列——尽管他佩服林彪的军事才能,
深知林彪的杰出战功,特别是对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平津战场和南下中
南作战中每个战役的情况,他可说是了如指掌。但他认为,任何一个战役的
胜利,都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对领导人,特别是对健在的领导人,不可做过
多的官扬。
P1-2
开国上将:李涛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