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300问+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禁忌

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300问+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禁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1755
商品编码:10426847337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300问+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禁忌  

bm009306  9787122261755  9787111313014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经验的总结。作者根据模具设计到制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筛选了大量的案例和照片,用“不宜、不应、不许、不准”等形式,分析总结了注塑模具图样画法、塑件形状结构设计、模具结构和零件设计、金加工制造及工艺、模具零件制造、模具用钢和热处理、模具装配、模具产品质量、试模和模具质量验收、模具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禁忌问题。 
本书旨在为从事注塑模具行业的设计、制造、管理人员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有关师生提供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指导书。

图书目录

第1章 注塑模具图样画法 
1.1注塑模具零件图样画法1 
禁忌1违反注塑模具图样画法原则1 
禁忌2线型应用错误、CAD图层混乱1 
禁忌3标题栏格式和内容错误2 
禁忌4角与第三角画法混淆3 
禁忌5零件的主视图选择违反三个原则4 
禁忌6零件的主视图画法错误4 
禁忌7图样的技术要求内容和给出方式不规范6 
禁忌8没有真实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6 
禁忌9在虚线上标注尺寸6 
禁忌10折断画法的误区6 
禁忌11图样中剖视图的三要素标注误区6 
禁忌12局部视图的分界线画法误区7 
禁忌13过渡线画法错误8 
1.2尺寸标注8 
禁忌1尺寸标注没有达到设计要求8 
禁忌2标注尺寸的基准错误8 
禁忌3对尺寸标注的五种标注方法概念不清楚9 
禁忌4尺寸标注不规范11 
禁忌5半剖视的尺寸标注不规范14 
禁忌6倾斜位置的尺寸标注没有用引线标注14 
禁忌7小锥度尺寸标注没有采用斜标注15 
禁忌8圆的直径尺寸采用了放射性标注15 
禁忌9斜面冷却水的孔位标注没有采用直接标注16 
禁忌10长槽尺寸标注采用了中心标注16 
禁忌11特征形状的零件的尺寸标注没有用符号16 
禁忌12同心圆的孔位标注采用坐标标注17 
禁忌13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错误标注17 
禁忌14图样更改不规范18 
1.3装配图的画法18 
禁忌1模具合同和制品形状结构设计没有经过输入评审,就画装配图18 
禁忌2设计人员不了解装配图的重要作用18 
禁忌3所设计的装配图达不到要求19 
禁忌4CAD的2D装配图和3D造型图的画法没有标准19 
禁忌5装配图的明细表有误19 
禁忌6装配图中的零部件序号画法错误20 
禁忌7装配图的比例、图幅、布局、配置不妥当20 
禁忌8装配图的基准角画法错误21 
禁忌9装配图中的剖视图没有标注剖视三要素21 
禁忌10装配图中虚线太多21 
禁忌11装配图的尺寸标注错误22 
禁忌12装配图画法错误23 
禁忌13装配图中没有书写必要的技术要求28 
禁忌14装配图中尺寸标注错误28 

第2章 塑件形状结构设计 
2.1注塑制品形状结构设计违反基本原则29 
2.2注塑制品的公差选用不当29 
2.3制品的形状结构设计没有考虑影响制品质量的诸多因素30 
禁忌1没有考虑到有关模具的因素30 
禁忌2没有考虑到制品的成型设备与成型工艺条件31 
禁忌3没有考虑到制品会产生哪些成型缺陷31 
禁忌4没有考虑合适的装配间隙31 
2.4制品的形状、结构设计不能妨碍脱模31 
2.5塑件的脱模斜度的确定要正确33 
2.6凸台设计不合理34 
2.7塑件外形设计不合理35 
2.8塑件壁厚设计不合理36 
2.9塑件内、外形的圆角设计不合理38 
2.10加强肋设计误区39 
禁忌1忽视加强肋的重要作用,制品没有设置加强肋39 
禁忌2加强肋的方向与脱模方向、熔料流动充模的方向不一致39 
禁忌3加强肋的厚度超过制品外形的壁厚40 
禁忌4加强肋的根部没有圆弧过渡40 
禁忌5加强肋设计有会聚40 
禁忌6加强肋的间距太小40 
禁忌7加强肋没有足够的脱模斜度40 
禁忌8加强肋的位置设置不当40 
禁忌9加强肋的背面产生了凹陷没有采取措施40 
2.11角撑设计不合理41 
2.12塑件的螺纹设计错误41 
禁忌1塑件螺纹的入口处设计错误41 
禁忌2塑件的螺纹设计没有脱模斜度41 
禁忌3塑件的螺纹设计没有止转形状41 
2.13塑件孔的设计注意事项41 
2.14制品窗口的周围没有加强42 
2.15塑件设计没有考虑塑件成型后的自由收缩42 
2.16易变形的塑件,成型后冷却的过程中会产生变形42 
2.17塑件设计要考虑减小投影面积42 
2.18塑件形状及结构设计要防止塑件翅曲、变形、收缩43 
禁忌1塑件形状较大又较薄的大平面,没有设计加强肋43 
禁忌2盒形薄壁容器的侧壁发生内凹变形43 
禁忌3容器底部的变形43 
禁忌4塑件搭子的顶面有缩影或凹痕43 
2.19高筒形塑件的顶部好有通孔设计44 
2.20塑件表面会产生凹痕,要采取措施掩饰44 
2.21塑件的支承面设计不合理44 
2.22塑件设计要避免表面熔接痕的产生44 
2.23塑件的文字、图案、标记设计不合理45 
2.24塑件外形设计没有考虑到模具分型面设计的合理性45 
2.25注意外形尺寸有公差要求的塑件造型尺寸错误45 

第3章 模具结构、零件设计 
3.1模具设计没有优化47 
禁忌1模具设计的理念不强47 
禁忌2模具设计违背原则47 
禁忌3模具设计随意,尺寸数字设计成小数48 
禁忌4模具设计没有优化48 
禁忌5模具设计没有考虑到加工成本49 
禁忌6模具零件设计不美观49 
禁忌7模具设计基准错误49 
禁忌8模具设计没有考虑到模具失效的有关因素49 
禁忌93D造型颜色没有规定和区别50 
3.2浇注系统设计50 
禁忌1浇注系统设计没有经过模流分析50 
禁忌2浇注系统设计违反原则50 
禁忌3没有根据制品的结构、形状全面考虑浇注系统的设计问题51 
禁忌4成型塑件的熔接痕没有优化53 
禁忌5浇口类型选用错误54 
禁忌6浇口位置设置不当55 
禁忌7浇口尺寸不能忽视58 
禁忌8料道设计不合理59 
禁忌9点浇口设计不规范60 
禁忌10没有冷料穴61 
禁忌11潜伏式浇口形式、尺寸选用不当61 
禁忌12浇口套没有压住62 
禁忌13包紧力较大的地方设置了浇口62 
禁忌14倾斜主流道设计错误62 
禁忌15三板模浇注系统设计误区63 
3.3热流道模具设计65 
禁忌1热流道设计没有经过模流分析65 
禁忌2热流道的喷嘴形式选用不当65 
禁忌3热流道的流道板绝热效果不好67 
禁忌4流道板的料道有死角67 
禁忌5热流道的喷嘴泄漏、流延或堵塞67 
禁忌6喷嘴中心与型腔板的中心孔产生错位68 
禁忌7热流道板与型腔板固定错误设计68 
禁忌8热流道设计没有考虑塑料性能69 
禁忌9流道板的流道孔表面粗糙度较高70 
禁忌10热流道电器元件设计误区70 
3.4动、定模设计70 
禁忌1多型腔模具设计错误70 
禁忌2动、定模设计基准错误71 
禁忌3模具强度和刚度的设计误区71 
禁忌4没有防止动、定模错位的结构设计72 
禁忌5模具分型面的错误设计75 
禁忌6动、定模的封胶面设计不规范78 
禁忌7动、定模设计为整体,没有采用镶块结构79 
禁忌8动、定模结构设计没有考虑零件加工工艺的合理性79 
禁忌9动、定模的脱模斜度设计误区80 
禁忌10动、定模的加强肋设计误区80 
禁忌11动、定模的正导柱设计误区80 
禁忌12动、定模的平面接触块设计误区82 
禁忌13耐磨块设计误区86 
3.5模具镶块设计误区88 
禁忌1镶块有尖角88 
禁忌2镶块设计没有考虑零件加工工艺的合理性88 
禁忌3过长的镶块模芯设计88 
禁忌4镶块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综合因素和模具成本88 
禁忌5复杂零件设计成整体89 
禁忌6排气困难地方没有采用镶块结构89 
禁忌7过大的动、定模镶芯,结构设计采用螺钉直接固定89 
禁忌8动、定模镶芯的楔紧块的底部与模座底面接触89 
禁忌9没有考虑到打光工艺,模具整体设计90 
3.6冷却系统设计91 
禁忌1设计人员对冷却系统的设计不重视91 
禁忌2冷却水管设计在操作侧91 
禁忌3冷却水路设计不是沿制品形状走向91 
禁忌4冷却水道设计不合理91 
禁忌5冷却水道串联设计,水道过长、通道弯路较多93 
禁忌6冷却回路的配置方法选用不当93 
禁忌7形状复杂的塑件的冷却水回路不是分区域设计94 
禁忌8冷却水回路有死水94 
禁忌9冷却水道设置在制品产生熔接痕的部位94 
禁忌10冷却效果不好的模具没有采用铍铜材料94 
禁忌11主流道没有设置冷却水94 
禁忌12模具冷却水道设计,不便于水孔加工和清理铁沫94 
禁忌13两组以上的冷却水管没有水路分配器95 
禁忌14冷却水道孔与其它孔发生干涉95 
禁忌15冷却水道没有分组和进、出标记95 
禁忌16水管接头高出或低于模板表面没有设计标准95 
禁忌17冷却水管设置布局混乱95 
禁忌18冷却水的O形密封圈与槽不匹配95 
禁忌19移动零件的冷却水管要考虑是否会产生瘪形96 
3.7斜导柱抽芯机构设计96 
禁忌1斜导柱滑块设计误区96 
禁忌2斜导柱设计误区103 
禁忌3哈夫斜滑块的楔紧角度太小105 
禁忌4动、定模抽芯机构设计局限性105 
禁忌5用油缸代替楔紧机构,产生让模107 
3.8斜顶杆机构设计107 
禁忌1斜顶杆角度不符合要求107 
禁忌2斜顶杆机构设置未考虑便于维修107 
禁忌3角度较大的斜顶机构未采用双导杆108 
禁忌4斜顶杆顶出时动作有干涉108 
禁忌5斜顶机构没有采用导向块108 
禁忌6斜顶杆与动模芯的接触面没有避空108 
禁忌7多斜顶杆的斜顶杆角度设计成一样108 
禁忌8斜顶杆顶出塑件时,塑件跟着移动108 
禁忌9斜顶杆的基准设计误区110 
禁忌10斜顶杆油槽设计误区111 
禁忌11斜顶顶部高于型芯表面113 
禁忌12斜顶杆表面没有氮化113 
禁忌13斜顶杆附近的固定板螺钉设置不当113 
禁忌14斜顶块与顶杆连接结构不可靠113 
禁忌15斜顶杆较多的模具仍用复位弹簧113 
禁忌16面积较大的斜顶块未设置排气槽113 
禁忌17双斜顶杆机构未考虑斜顶杆的间距合理性113 
3.9顶出机构设计113 
禁忌1推杆与动、定模芯没有避空113 
禁忌2推杆布局不合理113 
禁忌3头部不平的顶杆没有止转定位115 
禁忌4开模后制品取出困难115 
禁忌5顶杆板与顶杆无编号或编码混乱115 
禁忌6推杆板的顶杆台阶沉孔没有标注公差116 
禁忌7顶杆硬度未按要求116 
禁忌8透明塑件有顶杆痕迹116 
禁忌9一次顶出的制品有损伤116 
禁忌10推管设计误区116 
禁忌11顶板的导柱、导套设置不当117 
禁忌12限位柱设置不当117 
禁忌13垃圾钉设置不当117 
禁忌14复位杆设置不当118 
禁忌15复位弹簧选用不当119 
禁忌16支承柱设计不当119 
禁忌17碰到特殊塑件,没有采用二次顶出机构120 
禁忌18推板结构设计不当121 
禁忌19液压缸的行程限位开关没有设置121 
禁忌20有两个以上的液压缸抽芯机构没有分配器121 
禁忌21结构特殊的塑件有可能黏附在任一侧121 
禁忌22外观要求较高的塑件没有采用倒装模结构123 
3.10模具排气机构设计124 
禁忌1没有考虑模具的排气的作用和后果124 
禁忌2排气槽设计误区125 
禁忌3模具的排气没有采用多种途径126 
禁忌4导柱与导套没有开设排气槽128 
3.11模具细节存在问题128 
禁忌1模具设计没有重视细节128 
禁忌2零件的名称不规范128 
禁忌3非对称形状的塑件误认为是镜像128 
禁忌4零件设计成非对称件,增加了件号128 
禁忌5零件设计成大同小异,增加了件号128 
禁忌6动、定模的圆角与清角搞错128 
禁忌7零件没有刻字标识129 
禁忌8忽视倒角129 
禁忌9孔设计不当130 
禁忌10螺钉与螺母设计不当131 
禁忌11定位销设置不当132 
禁忌12标准件应用不当133 
禁忌13零件设计遗漏到装配时才发现133 
禁忌14动、定模没有锁模条133 
禁忌15模具没有启模槽134 
禁忌16模具无铭牌设置135 
禁忌17模具起吊和摆放困难135 
禁忌18零件造型设计随意135 
禁忌19模架设计与订购不当135 
禁忌20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标注不当136 
禁忌21模具零件的形状设计不当136 
禁忌22提高对整个零件的要求137 
禁忌23模具外形不美观137 
禁忌24模具结构设计没有考虑装配、拆卸和维修137 
禁忌25特殊制品没有考虑弹性变形137 
禁忌26轴承结构设计不当138 
禁忌27装配零件设计不当138 
禁忌28电器元件设计不当140 
禁忌29链传动机构设计不当140 
禁忌30模具设计尺寸与注塑机的技术参数不匹配140 
禁忌31对注塑件成型制品缺陷的起因和解决措施不熟悉140 
禁忌32高筒形塑件的模具结构设计要点没有掌握140 
禁忌33对汽车装饰条、格栅、车灯等模具设计制造难度不了解141 
禁忌34对精密注塑模的概念不清楚142 

第4章 金加工制造及工艺 
4.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143 
4.2零件结构的工艺分析内容有误143 
4.3编制工艺规程的内容和步骤要正确144 
4.4加工基准选择146 
禁忌1粗加工基准选择不正确146 
禁忌2定位基准选择违反原则146 
4.5零件表面的加工顺序147 
4.6工件装夹违反六点定位原理147 
4.7工件的定位与装夹要正确148 
禁忌1定位不稳定148 
禁忌2使零件的加工精度降低148 
禁忌3使工件或定位元件产生变形148 
禁忌4装夹欠定位148 
禁忌5复杂形状工件装夹时没有辅助定位148 
禁忌6工件无法安装148 
4.8定位和夹紧的概念混淆149 
4.9确定夹紧力的五个原则149 
4.10使用压板装夹工件的八项要求150 
4.11加工零件时,没有试切削151 
4.12高速切削要有效率151 
4.13刀具使用须知151 
4.14刀具角度对切削力的影响151 
4.15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十不宜152 
4.16忽视切削液对切削加工的影响152 
4.17切削液使用四不宜153 
4.18零件加工应力的产生因素及其存在的危害性153 
4.19关于零件加工应力的产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53 
4.20不良的加工方法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154 
4.21忽视加工工件的热变形154 
4.22忽视加工环境的温度会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154 
4.23选择量具时不可忽视精度与工件精度的适应性154 
4.24磨钻头刀刃的常见疵病155 
4.25钻孔须知156 
4.26扩孔须知157 
4.27模具零件的铰孔须知157 
4.28线切割须知158 
禁忌1忽视工件安装位置对加工平面度的影响158 
禁忌2忽视工件残余应力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58 
禁忌3忽视工件厚度对线切割加工精度的影响158 
禁忌4初始加工时的参数过大158 
禁忌5电极丝初始位置的确定不正确159 
禁忌6忽视加工路线的选择159 
禁忌7忽视“二次切割法”159 
禁忌8等分孔的切割加工没有考虑到积累误差的产生159 
禁忌9线切割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方法与措施不得力159 
4.29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时应注意的问题161 
禁忌1忽视脉冲间隔to对切割速度的影响161 
禁忌2忽视供电部位的接触电阻对切割速度的影响161 
禁忌3忽视线极丝振动过大对线切割加工速度的影响161 
禁忌4忽视工作液压力对线切割速度的影响161 
禁忌5忽视线电极张力对加工平面度的影响161 
禁忌6工作液的压力过大161 
禁忌7忽视工作液上、下喷嘴与工件之间距离对加工精度的影响161 
禁忌8忽视小余量、大工件的安装方法162 
4.30电火花的加工须知162 
禁忌1忽视放电间隙对电火花加工的影响162 
禁忌2忽视工作液对电火花加工的影响162 
禁忌3忽视电极材料对电火花加工精度的影响162 
禁忌4忽视极性效应对电火花加工精度的影响162 
禁忌5忽视“二次放电”对电火花加工精度的影响163 
禁忌6电火花加工时,忽视预加工对加工效率的影响163 
禁忌7忽视电火花加工速度对工具电极损耗速度的影响163 
禁忌8加工清棱、清角的型腔采用“单电极平动法”163 
禁忌9型腔加工时,工具电极的冲油孔开得过多、过大163 
禁忌10忽视排气孔在型腔电火花加工中的重要性163 
禁忌11忽视振动头在小孔电火花加工中的作用163 
禁忌12深小孔电火花加工时,忽视导向装置的使用163 
禁忌13电火花的加工件表面会产生白层深度164 
禁忌14对电火花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能达到的精度不清楚164 
禁忌15对电火花加工表面质量出现的问题不清楚164 
4.31对如何控制电火花加工质量的技巧不了解164 
禁忌1没有正确选用电极材料164 
禁忌2电极的尺寸缩放没有控制好165 
禁忌3电极装夹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有误差165 
禁忌4没有正确选用加工工艺规准165 
禁忌5平时不注意脉冲电源中电气元件是否正常165 
禁忌6没有考虑到电极损耗引起的实际进给深度误差165 
禁忌7平动量控制不正确165 
禁忌8型腔在精加工时会产生波纹和黑斑166 
禁忌9电极大小对放电间隙的影响166 
禁忌10在型孔加工中产生“放炮”现象166 
禁忌11热变形引起的电极与工件位移166 
禁忌12主轴刚性和工作液对放电间隙的影响166 
禁忌13产生电弧烧伤工件167 
禁忌14工件在电火花加工前没有除锈去磁167 
禁忌15热处理工序安排在电火花加工后面167 
禁忌16电蚀产物没有及时排除167 
4.32铣削加工须知167 
禁忌1零件加工没有试切削167 
禁忌2端面铣刀铣平面采用顺铣168 
禁忌3铣削时随便使用冷却液168 
禁忌4工件装夹不可靠168 
禁忌5高速铣机床没有应用高速刀具168 
4.33数控铣加工流程168 
禁忌1CNC没有规范的编程工作流程168 
禁忌2数控机操机工操作步骤不对169 
禁忌3数控机操机没有规范的操作流程169 
4.34数控铣加工须知170 
禁忌1单纯追求高精度数控加工170 
禁忌2数控加工时随意选择夹具170 
禁忌3数控加工中,忽视对刀点的确定170 
禁忌4数控编程时,忽视工件原点的确定171 
禁忌5编制程序时,忽视换刀点的确定171 
禁忌6数控加工中,忽视加工路线的确定171 
禁忌7忽视数控加工工序与普通加工工序的衔接171 
禁忌8数控加工中,忽视孔系加工路线的确定171 
禁忌9手工编程时,忽视顺序号的应用171 
禁忌10数控加工时忽视跳步指令的正确171 
禁忌11在同一工序中同时完成粗、精加工172 
禁忌12忽视加工余量的确定172 
禁忌13忽视自动换刀时重复定位误差对加工的影响172 
禁忌14加工具有拐角的轮廓件时,忽视其“超程”现象172 
禁忌15忽视数控加工中的在线测量173 
禁忌16使用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时,忽视刀具的补偿173 
4.35没有掌握CNC机加工精度控制的要点173 
4.36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内容不清楚、概念模糊174 
4.37产生加工误差的因素174 
4.38数控铣出错的现象和原因及预防措施174 

第5章 模具零件制造 
5.1模具型腔零件切忌圆角与直线的交点不在切点位置177 
5.2模具零件的粗糙度达不到图样要求177 
5.3模具零件的制造尺寸精度没有按图样加工178 
禁忌1动、定模零件的尺寸制造超差178 
禁忌2未标注公差要求的零件,尺寸没有控制178 
5.4动、定模的加工违反修整原则179 
禁忌1加工动、定模时,修整余量不能放错179 
禁忌2制造的制品的壁厚过厚180 
禁忌3圆角半径修整值放错180 
禁忌4脱模斜度没有考虑到塑件壁厚公差180 
5.5冷却水水道没有按图样加工180 
禁忌1冷却水孔径、孔位尺寸、水道数量与图样不一样180 
禁忌2冷却水道钻孔歪斜产生破边、漏水180 
禁忌3冷却水管接头螺纹没有达到图样要求180 
禁忌4水管接头低于或高于模板尺寸181 
5.6冷却水道堵头遗漏或堵头漏水181 
5.7O形槽尺寸与橡胶圈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181 
5.8冷却水管内径尺寸过小,装配后水管流量不足181 
5.9零件加工出错,烧焊违规182 
禁忌1零件任意烧焊,没有审批手续182 
禁忌2焊件的图样上在焊件部位没有标注182 
禁忌3模具零件烧焊方法及工艺不当182 
禁忌4烧焊零件没有进行应力消除182 
5.10任意改动标准件182 
5.11吊环螺钉旋不到位182 
5.12动模芯与动模板装配尺寸不正确182 
5.13上道工序没有检查就进入下道工序182 
5.14NPT的螺纹孔,攻螺纹产生尺寸超差182 
5.15在斜面上直接钻孔183 
5.16测量须知183 
5.17模具结构同装配图的结构不一样184 
5.18成型塑件壁厚过厚184 
5.19零件的加工工艺错误184 
5.20加工孔的轴心偏斜184 
5.21成型孔的中心位移184 
5.22螺纹的通孔过大过小185 
5.23将1/2″英制螺纹与1/2″美制螺纹的牙距搞错185 
5.24数控铣刀路较乱186 
5.25抛光须知186 
禁忌1模具抛光违反基本原则186 
禁忌2模具抛光方法不妥当,抛光准备工作不充分187 
禁忌3模具抛光方法不对187 
禁忌4模具抛光工序不妥当187 

内容简介

《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300问》以问答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注射模具设计规范和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并对当前国内外的模具设计要求和国内模具企业存在的关键问题,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作出了回答。主要包括:注射模具设计规范;注射模具有关设计资料;基本结构和支承件;分型面设计、排气系统设计、模具表面抛光;注射模具的浇注系统、无流道、气辅注射、双色注射;注射模具的冷却系统;注射模具的抽芯机构;注射模具的顶出脱模机构;注射模具的先复位机构注射模具制造工艺和装配,注射模具的试模和验收;常见注塑件缺陷的解决方法;附录中的注射模具的标准件可供设计与查阅等内容。 
《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300问》可作为设计人员设计注射模具指导用书或广大模具工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模具专业的补充教材。

图书目录

前言 
第  一章 注射模具设计规范 
1. 什么叫塑料注射模具? 
2. 什么叫标准?标准有哪几类?什么叫标准化? 
3. 模具标准体系有哪些?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4. 我国现有的注射模具有哪些有关标准?有哪些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件? 
5. 注射模具设计有哪三大关键问题? 
6. 模具设计的输入条件齐全有什么重要意义? 
7. 客户和销售部门应向技术部门提供哪些已知数据? 
8. 为什么要评审客户提供的3D造型及相关资料? 
9. 注射模具设计任务书包括哪些内容? 
10. 如何确定注射模具的设计程序? 
11. 如何确定注射模具设计步骤? 
12. 设计注射模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13. 根据构想图,注射模具评审内容有哪些 ? 
14. 注射模设计出错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出错现象?应怎样防止出错? 
15. 版本和文件变更有哪些规定? 
16. 注射模设计图层有什么具体要求? 
17. 怎样安排注射模具总装图画图顺序? 
18. 注射模具的总装图有哪些习惯画法? 
19. 第  一角的模具总装图如何布局? 
20. 第三角的模具总装图如何布局? 
21. 注射模具的基准角画法有什么规定和要求? 
22. 构想图和总装图的要求有什么不同? 
23. 注射模具的总装图有什么具体要求? 
24. 模具总装图必要的技术要求有哪些? 
25. 注射模具总装图的编号是怎样规定的? 
26. 在总装图中标准件的代号是怎样标注的? 
27. 选择注射模具零件的主视图原则是什么?视图分为哪四种? 
28. 注射模零件图的绘制有哪些要求? 
29. 注射模零件图的编号有哪些规定? 
30. 标注尺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1. 注射模具的零件图画法、标注的常见错误有哪些? 
32. 模具制造中常用的配合公差有哪些? 
33. 模具设计周期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34. 塑料注射模具有哪些2D、3D设计软件?其功能特征如何? 
第二章 注射模具有关设计资料 
第三章 基本结构和支承件 
第四章 分型面设计、排气系统设计、模具表面抛光 
第五章 浇注系统设计、无流道设计、气体辅助注射 
第六章 注射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 
第七章 注射模具的抽芯机构 
第八章 注射模具的顶出脱模机构设计 
第九章 注射模具的先复位机构设计 
第十章 注射模具的制造、工艺和装配 
第十一章 注射工艺及常见塑件缺陷 
附录 
附录A 常用塑料模塑件公差等级和选用 
附录B 模塑件尺寸公差表 
附录C 塑料件表面粗糙度 
附录D 德国标准DIN 16901塑件尺寸公差 
附录E 国产常用注射成型塑料名称及收缩率和成型特性 
附录F 国外生产常用注射成型塑料名称及成型特性 
附录G 我国与主要工业国家模具钢号 
附录H 钢铁材料硬度及强度换算表 
附录I 公差等级的应用说明 
附录J 各种塑料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附录K 塑料注射模的标准零件及应用 
附录L 塑料注射模零件技术条件(GB/T 4170—2006) 
参考文献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