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和拉康论精神分裂症:在脑研究十年之后

现象学和拉康论精神分裂症:在脑研究十年之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比] 威尔汉斯,[美] 埃克 著,胡冰霜,王颖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451441
版次:1
商品编码:10408728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4
字数:302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现象学和拉康论精神分裂症:在脑研究十年之后》致力于阐述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心理学机制。当一个听了我精神分裂症的讲座的学生告诉我这个讲座使她发生了改变时,我感受到这些观点蕴含有使人解脱的力量。那位学生告诉我:她的父亲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关于这种疾病的生物学知识曾使她确信她自己也将会不由自主地患上这种病,因此她一度对父亲很愤怒。而当她从我的讲座中了解到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成因后,给了她新的希望,使她知道患精神分裂症对她来说并不是必然的。她认为自己可以更加注重心理因素。这位学生告诉我:现在她对父亲的感情不再是愤怒而是怜悯。

作者简介

  阿方斯·德·威尔汉斯Alphonse De Waelhens(1911-1981)是比利时鲁汶大学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教授,从事现象学、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哲学的研究。在鲁汶大学,由于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因此他的影响是国际性的。他最早撰文对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进行评述。他以《现象学与真理》一书在巴黎大学(Sorbonne)做过系列讲座。他的法语著作有:《哲学与一般性经验》《精神病》。在《哲学与一般性经验》一书中,他指明哲学发展的普遍原则基于生活中的一些经验。他的著作以多国语言出版。

目录

前言(A.德·威尔汉斯)
序言(维尔·埃克)
中译本序(威尔弗莱德·维尔·埃克)
绪论 A.德·威尔汉斯的贡献(维尔·埃克)
Ⅰ.德·威尔汉斯、萨特和维特根斯坦
Ⅱ.德·威尔汉斯的重要贡献
Ⅲ.重要的评注
第一章 在脑研究的十年以后。德·威尔汉斯/拉康的理论对精神分裂症有益的探讨(维尔·埃克)
第一部分 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团体的对话
Ⅰ.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问题
Ⅱ.精神分裂症所说和所做的意义
Ⅲ.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第二部分 在德·威尔汉斯精神分裂症论著出版之后拉康和施瑞伯学说的发展
Ⅰ.拉康学说的发展
Ⅱ.施瑞伯学说的发展
结论
附记
Ⅰ.论精神分裂症的定义
……
第二章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经典的精神病学概念
第三章 语言和原初压抑的获得及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失败
第四章 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构角色 精神病中俄狄浦斯三角的缺失
第五章 精神病的精神分析解释 父亲的隐喻和排斥
第六章 对精神病问题的结论性思考 精神分析和精神病的存在标准
第七章 无意识和精神病的存在性阐释
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国内拉康学派的介绍多由哲学和文学界引入大量英文文献,而拉康法文临床原著却鲜有涉猎,此书虽为英文翻译过来,然而作者ver eecke先生在鲁汶大学接受教育,并开展临床工作,几十年的经验铸就此书。堪称经典。本书实际主要部分为eecke先生的老师的著作,将精神分裂从精神病学的困境,进入到精神分析治疗的现象学之中,虽然后者谈及技术不多。然而给出了整个理解体系。

评分

需要精神分析治疗可联系:http://www.psychspace.com/psych/category-516

评分

书从拉康的精神分析式理论,以及德·威尔汉斯的观点和角度分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性病因。强调了婴儿期,母亲父亲角色(尤其是母亲)的不恰当作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镜像时期主体对自己的整合、语言的分化、所指和能指的区分,以及隐喻、象征和想象的建立等方式逐渐获得,最终体现为正常个体,神经症或精神分裂症患者。

评分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8.4‰,美国的研究,终身患病率高达13‰;我国1994年调查数据,城市地区患病率7.11‰,农村4.26‰。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尚末完全阐明。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根据占主导地位的临床表现分为: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末定型分裂症;根据所处疾病的病期和预后分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残留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衰退期。1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得病,无论是什么病。但是,得病是自然现象,我们无法选择不得病或得什么病,我们无法回避;2每一个人在遇到重大或严重的疾病时,自己和亲属都要经历几个心理阶段:吃惊、惊慌、不知所措;紧张害怕、否认;将信将疑、四处就医;内疚、自责及责备、遗憾及懊悔,伴随焦虑、抑郁、自卑、悲观;恐惧、害怕;最后,形成各种慢性适应、接受和面对;3实际上,我们身体的各系统都可能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疾病。心理或精神也是一样,是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系统,同样也会出现问题,也会出现疾病,是回避不了的;4遭遇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大可不必惊慌失措、悲观,我们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疾病治疗的迅速发展,只要我们积极面对,绝大多数预后都挺好,治疗方式既不复杂也不难。即使一时难治,只要不放弃,患者、家属、医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和治疗联盟,共同应对疾病,系统接受正规治疗,都会有好转,甚至达到治愈;5我们许多患者 和家属,在面对疾病、战胜疾病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收获了很好的结果。我们的许多患者康复后,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精神分裂症发病病因和机理尚未明了,本病的预防主要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复发和防止发展精神残疾。不良的社会应激因素可以诱发本病发病和复发,应注意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适应能力。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对防止复发和再住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定期复查,坚持服用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注意社会功能锻炼,防止功能衰退和精神残疾。由于精神分裂症治疗是长期的治疗,患者和家属需要掌握疾病的自我管理技能,尽可能长期维持病情稳定。对于存在高危症状群的人群,对症状进行规律监测,对遇到的心理社会问题给予帮助。有研究资料显示,母孕期病毒感染,围产期并发症,幼年时不良应激,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有一定影响。因此,注意母孕期和围产期的医学保健,注意婴幼儿心理健康发育。

评分

很好.....

评分

就拿萨摩赛特·毛姆著的《人生的枷锁》说吧。我去年夏天看了这本书。这是本挺不错的书,可逆看了以后绝不想打电话给萨摩赛特·毛姆。我说不出道理来。只是像他这样的人,我就是不愿打电话找他。我倒宁可打电话找托马斯·哈代。我喜欢那个游苔莎·斐伊。

评分

只是从自身的情况想了解一下,比较深奥。

评分

人通常不了解彼此,而是以投射到彼此身上的形象来建立关系,这种现象很常见,临床上称为“投射”和“转移”,通俗的说法则是“幽灵”(即重叠的形象)。小孩学习和父母建立关系的方式很像他们与填充玩具建立关系的方式,在角色与期待的投射背后,逐渐了解对方是一个人的事实,这是亲密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评分

人通常不了解彼此,而是以投射到彼此身上的形象来建立关系,这种现象很常见,临床上称为“投射”和“转移”,通俗的说法则是“幽灵”(即重叠的形象)。小孩学习和父母建立关系的方式很像他们与填充玩具建立关系的方式,在角色与期待的投射背后,逐渐了解对方是一个人的事实,这是亲密发展过程的一部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