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

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伯勤 著
图书标签:
  • 唐五代
  • 敦煌
  • 寺户制度
  • 社会经济史
  • 宗教史
  • 户籍制度
  • 边疆史
  • 历史学
  • 中世纪史
  • 唐史
  • 五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22519
版次:1
商品编码:1039590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以敦煌文书为核心史料,结合佛教内律与世俗法典的相关规定,并广涉相关传世文献,在运用中国传统的历史学方法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关于经济史的理论为指导,借鉴研究英国庄园史的专家柯斯明斯基利用《柬日审判书》、《百户区卷档》研究十三世纪英国土地制度的经验,探讨了敦煌寺户制度的历史前提,考证了吐著管辖时期的敦煌寺户制,深究了归义军时期寺户制的没落。本书通过对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的研究, 方面试图探究中国三世纪以后的“部曲佃客制”的蕴奥,另一方面借此窥见唐宋之际生产力发展下封建社会经济结构阶段性变更的历史趋势。

作者简介

姜伯勤,1938年12月生,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生时期曾师从隋唐史、西北史地大家岑仲勉师与社会史、婚姻史专家董家遵师在学术上有缘受到著名史学大家唐长孺先生、周良先生的栽培,又受到中山大学历史学系陈寅恪先生、刘节先生等硕学的长年影响。主要著作有:《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敦煌社会文书导论》、《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中国袄教艺术史研究》等。曾担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历史学组第三、四届成员,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精彩书评

   《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从敦煌寺户文书的研究入手,力图再现八至十世纪敦煌地区寺院的经济结构,探讨中国农奴式人口——寺户制的兴衰。
《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通过对敦煌寺院地产结构、寺户的编制形式、地租形态等生产关系和依佛教内律所规定的寺户地位的法律关系的考察,得出结论:敦煌寺户是从印度传来的内律中的“净人”制度与中国晋唐间田客荫户部曲制相结合的产物。换言之,是中国化了的采取内地田客荫户部曲制度内容的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敦煌寺户制的历史前提
第一节 寺户制探源
第二节 敦煌寺户的几种来源
一、吐蕃当局将俘囚配为寺户
二、世族“家客”施入为寺院“家客”
三、投附与“施力供给”
四、奴婢的升格
第二章 吐蕃管辖时期的敦煌寺户制
第一节 敦煌寺户《役部》的古文书学考察
一、《役部》的校录
二、《役部》的题名和年代
第二节 敦煌的寺户编制 ”
一、寺户隶属于“都司”
二、寺卿——寺户管理人
三、寺户编制为“团” ——“团头”与“头下人户”
四、寺户家庭
第三节 敦煌寺院地产结构
一、寺院自营地与寺户分种地
二、外庄
第四节 寺户的劳役制与分种制
一、“突课”与“差科” 寺户地租的两种形式
二、寺户劳役制——“差科”、“差”与“役”
三、寺户“突课”与隶属性分种制
四、论敦煌寺户地租的性质
第五节 寺户的身份与内律
一、寺户受制于内律
二、内律对寺户身份的规定
三、寺户的本质
第六节 寺户制下的寺院经济构成
一、寺院地产在寺院经济构成中的重要地位
二、再生产过程中寺户个体经济的凋敝
第三章 归义军时期寺户制的没落(上)
——“常住百姓”的出现与演变
第一节 “常住百姓”出现的历史背景
一、张议潮放免寺户的改革与后继者的背弃
二、张议潮“分都司”改革与都司势力的继续保存
第二节 “常住百姓”的出现及其编制
一、“常住百姓”的出现
二、“常住百姓”的名目
三、东团、中团与西团——“常住百姓”编制的变化
第三节 “常住百姓”的分种制与劳役制
一、“常住百姓”是有微薄家资的个体经营者
二、“常住百姓”的分种制
三、“常住百姓”的劳役制
第四节 “常住百姓”的法律地位及其“亲伍礼”
一、从“亲伍礼”看“常住百姓”等级
二、从内律与王法看“常住之物”与“常住百姓”
第五节 ”常住百姓”的分化及其对寺院依附关系的减弱
第六节 后论——“常住百姓”的性质及寺户制的没落
第四章 归义军时期寺户制的没落(下)
——寺户制崩解中寺院经济内各种生产者地位的变迁
第一节 寺院地产的租佃经营
一、“厨田”的广泛出现
二、“厨田”在一个寺院中的发展规模
……
第五章 寺户制衰落中寺院经济结构的变迁

校后记
参考文献举要
附图
附录一 隋末奴军起义试探
附录二 中国田客制、部曲制与英国维兰制的比较研究
附录三 论敦煌“守庄农作”型外庄与“合种”制经营
重印后记

前言/序言


《禅林秘藏:唐五代敦煌寺院经济概览》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寺院经济的运作模式与发展脉络,揭示其在社会经济史上的独特地位与重要价值。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寺院经济不仅是宗教活动得以维系的物质基础,更是连接农耕、手工业、商业、乃至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本书将以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为基础,深入剖析寺院在土地占有、生产经营、财富积累、以及与地方社会互动等方面的具体形态,力求呈现一幅唐五代敦煌寺院经济的立体画卷。 第一章:文献基础与研究视野 在展开对敦煌寺院经济的细致考察之前,本章首先要确立研究的文献基础。唐五代敦煌的寺院经济研究,离不开敦煌文献的支撑。这些文献,以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机构的敦煌文书为主,包括佛经、论疏、戒律、公文、书信、契约、账簿等,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且鲜活的史料。我们将重点关注其中涉及寺院地产、庄园管理、僧侣生活、以及与俗世往来的各类文献,如《某某寺田产簿》、《某某寺收支账》、《某某寺受戒人名录》等。同时,我们也会参照《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以及地方志,以获得更宏观的历史背景。 在研究视野方面,本书将打破单纯的文献叙述,尝试结合考古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力求从多维度理解敦煌寺院经济的复杂性。我们将关注出土的寺院建筑遗址、佛教造像、生活用具等,推断寺院的规模、布局以及僧侣的日常活动。通过借鉴人类学对宗教组织经济行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寺院在文化传承、社会救济等方面的经济功能。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关于财产制度、收益分配、市场交易等方面的分析,也将有助于我们量化和理解寺院经济的效益与风险。 第二章:寺院地产的形成与经营 寺院经济的根基在于其庞大的地产。唐五代时期,寺院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和扩张土地。首先是政府赐予。历代王朝出于对佛教的尊崇,或是出于笼络人心的目的,常常会赐予寺院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往往位于肥沃的地区,有优越的灌溉条件,为寺院的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是信徒捐赠。富有的士族、官员、商人以及普通信众,为了积累功德,祈求福报,纷纷将自己的田产捐赠给寺院。这种捐赠既有整体的庄园,也有零散的田地。再次是寺院自身的购置与开垦。寺院并非被动地接受赠予,它们也会积极利用自身的财力,通过购买、租赁、甚至是开垦荒地等方式来扩大地产规模。 一旦获得土地,寺院便会着手进行经营管理。规模较大的寺院往往拥有独立的庄园。庄园的经营模式多种多样,既有自营,即寺院直接组织僧侣或雇佣的农户进行耕作,收获的粮食和农产品直接用于寺院的开支或出售;也有出租,即将土地出租给佃户,收取地租。租佃关系通常以契约形式确定,契约内容包括租期、租额、租种等,这些契约文书在敦煌文献中屡有发现。此外,寺院还会利用其宗教权威和经济实力,通过“永业田”等形式,对周边的土地进行整合,形成事实上的控制。 在土地经营中,灌溉设施的维护与建设也是寺院的重要职责。尤其在干旱的河西走廊地区,水利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寺院会组织人力物力,修缮水渠、水井,确保农田的正常灌溉,这不仅有利于自身经济的稳定,也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三章:寺院的生产与手工业活动 除了土地经营,寺院的经济活动还体现在生产与手工业方面。寺院拥有大量的僧侣,他们既是宗教的奉献者,也是重要的劳动力。除了日常的宗教活动,僧侣们也会参与到寺院的各项生产活动中。 农业生产是寺院经济最核心的部分。寺院种植的作物种类繁多,包括粮食作物(如小麦、谷子、稻米)、蔬菜、瓜果等。据文献记载,一些大型寺院甚至拥有专门的菜园和果园。收成的农产品,一部分供僧侣食用,一部分用于寺院的祭祀和法会,剩余的部分则会通过商业渠道进行销售,换取货币或用于交换其他物资。 手工业生产也是寺院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寺院内部往往设有专门的手工作坊,从事各种手工艺的生产。常见的包括: 纺织业: 僧侣和雇佣的工匠会利用收集来的蚕丝、麻、羊毛等原料,生产布匹、丝绸、毛毡等。这些纺织品不仅满足寺院自身的需求,还会被用于对外销售,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金属加工: 寺院需要大量的金属制品,如佛像、法器、铜钱、农具等。因此,金属加工也是寺院内部一项重要的手工业活动。部分寺院可能会雇佣金属工匠,或者直接进行冶炼和铸造。 建筑业: 寺院自身的扩建和修缮,以及对附属建筑的维护,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和劳动力。因此,建筑业在寺院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造纸与印刷: 敦煌是佛教经典翻译和抄写的重要中心,因此造纸业和印刷业在寺院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寺院会自己生产纸张,并雇佣抄写员或印刷工匠来复制佛经,这既是宗教传播的需要,也是一项经济活动。 餐饮与服务业: 寺院常常会接待香客、朝圣者,甚至官员。因此,餐饮、住宿等服务也构成其经济的一部分。一些寺院可能还会经营酒肆、客栈等。 这些手工业活动不仅为寺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当地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和传播。 第四章:寺院的商业活动与财富积累 寺院经济的活力还体现在其积极参与商业活动。寺院生产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市场。 直接销售: 寺院会设立专门的场所,如寺院门口的市集,或者委托僧侣、俗人到集市上直接销售其产品。 以物易物: 在货币不流通或不便的地区,寺院会采取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用自身的产出交换所需的物资。 货币化经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在寺院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寺院会出售产品换取货币,并利用货币进行投资、购买物资、支付雇工工资等。 高利贷活动: 一些文献显示,寺院也可能参与到高利贷活动中,将富余的资金借给商人或普通百姓,收取高额利息。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财富增值方式。 商业投资: 寺院可能会利用其资本,投资于商业活动,如与商人合作经营盐业、茶业等。 财富积累与分配: 寺院通过上述经济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主要用于: 寺院日常开销: 包括僧侣的衣食住行、宗教仪式的用品、寺院的修缮等。 宗教事业发展: 如翻译佛经、供养高僧、兴建佛塔、雕塑佛像等。 社会救济: 在饥荒、瘟疫等灾难时期,寺院常常会施粥、施药,救助贫困者。 对外投资: 如购买地产、雇佣工匠、参与商业活动等。 寺院的财富分配也呈现一定的复杂性。一方面,寺院有明确的财务制度,对收入和支出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也存在僧侣个人占有、僧团内部挪用等情况。 第五章:寺院与地方社会的经济互动 敦煌寺院经济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地方社会的经济活动紧密相连,形成了复杂的互动关系。 对地方经济的辐射作用: 寺院作为较大的经济实体,其购买力、生产力以及对劳动力的需求,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例如,寺院对农产品的需求会促进周边农民的生产;寺院的手工业活动也可能催生相关的产业。 提供就业机会: 寺院雇佣大量的俗人作为工匠、仆役、农户等,为当地提供了重要的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压力。 金融功能: 寺院可能承担一定的金融功能,为地方商人或百姓提供借贷,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持力量。 税收与贡赋: 寺院在享受政府优惠的同时,也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税收或贡赋。文献中关于寺院与政府之间在经济方面的协议和纠纷也偶有提及。 社会救济与福利: 寺院承担了部分社会救济功能,在灾荒年间为民众提供食物和帮助,成为社会稳定器的一部分。 文化与经济的交融: 寺院不仅仅是经济活动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寺院的宗教活动、艺术创作、教育功能,都与经济活动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经济形态。 第六章:唐五代敦煌寺院经济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总而言之,唐五代敦煌寺院经济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地域特色鲜明: 敦煌位于边疆,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其寺院经济受到当地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以及国际贸易的影响。 多元经营模式: 寺院经济涵盖了土地经营、农业生产、手工业制造、商业贸易等多个领域,呈现出高度的多元化。 强大的经济实力: 寺院通过政府赐予、信徒捐赠、自身经营等多种途径,积累了可观的财富,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复杂的社会功能: 寺院经济不仅服务于宗教活动,还承担了生产、交易、就业、救济等多种社会功能,对地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献史料的独特性: 敦煌文献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细致资料,使得我们可以对寺院经济的微观运作进行深入考察。 唐五代敦煌寺院经济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它不仅是唐代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经济表现的一个缩影,也为我们理解中古时期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提供了重要的视角。通过对这一时期寺院经济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寺院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体系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如何通过自身的经济活动,在维护宗教信仰、促进社会发展、以及连接不同文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的梳理,旨在为学界提供一个更为系统和深入的视角,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是一次对历史深度的挖掘,它以敦煌为窗口,展现了唐五代时期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经济现象——寺院经济。作者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寺院经济的肌理之中,通过对大量一手史料的细致解读,揭示了寺院如何从一个宗教机构,逐渐演变为一个庞大的经济综合体。书中对寺院的土地制度、劳动组织、财富分配、以及与外界的经济联系等方面的阐述,既有宏观的理论框架,又不乏微观的案例分析。例如,作者通过对不同寺院经济活动案例的比较,展现了寺院经济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学术化,但其严谨的论证和丰富的史料足以吸引对中国古代史、经济史、以及佛教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它提供了一个理解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逻辑的全新视角。

评分

一本历史学著作,讲述了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的寺院经济制度,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佛教史、敦煌学的重要参考。作者在史料发掘与梳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引用了大量敦煌文书,对其进行细致的考证与解读。书中不仅描绘了寺院的土地占有、生产经营、人员组织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还深入分析了寺院在当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比如,对于寺院如何参与农耕、手工业生产,如何组织僧侣、雇工进行劳动,以及寺院产品的流通与分配等问题,都有详尽的论述。同时,作者还探讨了唐五代时期中央政府对寺院经济的政策,以及地方势力对寺院的影响,揭示了寺院经济制度演变的复杂性。书中对敦煌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与寺院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进行了阐释,为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现象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对于关注中国古代经济史、特别是佛教经济史的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研究资料。

评分

读完此书,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繁华而又动荡的时代,亲眼目睹了敦煌寺院经济的勃勃生机。书中对于寺院如何通过土地捐赠、购买、租赁等方式聚敛财富,如何组织僧侣与民户进行生产,以及寺院在商品流通中的角色,都描绘得绘声绘色。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庄园经济”的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寺院如何像世俗地主一样经营土地,种植粮食、蔬菜,养殖牲畜,甚至经营手工业,生产的商品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为寺院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此外,书中关于寺院与当地政府、士族、商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做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寺院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虽然有些专业术语和史料解读需要细细揣摩,但整体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立体、生动的敦煌寺院经济图景,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经济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这本书初读可能会感到有些晦涩,但一旦沉浸其中,便会被其深刻的内涵所吸引。它所描绘的唐五代敦煌寺院经济,不仅仅是关于佛教寺庙的财务报告,更是一幅展现当时社会经济生活全貌的画卷。书中描写的寺院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更是重要的经济实体,它们参与生产、流通、甚至金融活动,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寺院如何利用其宗教影响力来吸引捐赠、招募劳动力,以及如何与地方政治势力相互勾结、获取特权的部分感到震撼。这种经济与宗教、政治的紧密结合,在现代社会看来或许难以想象,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却是寺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这本书让我对“寺户”这一群体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并非简单的信徒,而是参与到寺院经济运转中的重要一环,他们的生活与寺院的兴衰息息相关。

评分

这是一部厚重而严谨的学术专著,对唐五代时期敦煌寺院经济制度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作者基于对海量敦煌文书的精深理解,抽丝剥茧,将原本散落在各处的零散信息汇集起来,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寺院经济运作体系。书中对寺院的“账簿”、“契约”、“田亩登记”等史料的解读尤为精彩,通过对这些微观材料的分析,得以窥见寺院经济活动的宏观脉络。例如,关于寺院如何管理其庞大的财产,如何处理与佃农、雇工之间的经济纠纷,如何缴纳赋税、承担徭役等,作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察。书中对于“寺户”这一概念的界定与分析,更是抓住了研究的核心。作者并非简单地将寺户等同于寺院的奴仆或雇工,而是通过对不同史料的比对,揭示了寺户的复杂构成及其在寺院经济中的多重身份与功能。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扎实的史料基础、严谨的逻辑推理以及对历史问题的深刻洞察。

评分

看到不买的话,就有点想不通了。

评分

姜伯勤,1938年12月生,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生时期曾师从隋唐史、西北史地大家岑伸勉师与社会史、婚姻史专家董家遵师。在学术上有缘受到著名史学大家唐长孺先生、周一良先生的栽培,又受到中山大学历史学系陈寅恪先生、刘节先生等硕学的长年影响。主要著作有:《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敦煌社会文书导论》、《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敦煌艺术宗教与礼乐文明》、《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等。曾担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历史学组第三、四届成员,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增订版)》以敦煌文书为核心史料,结合佛教内律与世俗法典的相关规定,并广涉相关传世文献,在运用中国传统的历史学方法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关于经济史的理论为指导,借鉴研究英国庄园史的权威柯斯明斯基利用《末日审判书》、《百户区卷档》研究十三世纪英国土地制度的经验,探讨了敦煌寺户制度的历史前提,考证了吐蕃管辖时期的敦煌寺户制,深究了归义军时期寺户制的没落。《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增订版)》通过对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的研究,一方面试图探究中国三世纪以后的“部曲佃客制”的蕴奥,另一方面借此窥见唐宋之际生产力发展下封建社会经济结构阶段性变更的历史趋势。

评分

敦煌学研究中的重要著作。

评分

最近对敦煌学突发兴趣。收了项先生和饶先生的大作之后,无意中看到此书。楼上多有赞誉之辞,百度了一下姜先生后,立马买了,准备闲时细读。

评分

姜伯勤先生的著作。一直看的是複印本,現在終於擁有一本了!

评分

正品正品正平

评分

姜伯勤先生的代表作,值得购买

评分

对这块不是很了解,但是冲着姜先生的大名,买来好好读读吧

评分

个人感觉不错,希望有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