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有涯愿无尽》大抵是由梁漱溟先生生前关于自身生平的文章辑录而成。先生自谓问题中人,且将其穷毕生之力孜孜探求的问题归之为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先生细腻坦诚的笔触之下,其披沥此心艰难跋涉于探求社会、人生两大问题之解决的征途上的踯蹋身影清晰可见;而先生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变化以及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也纤毫毕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为了解和研究中国最后的大儒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
梁漱溟(1893-1988),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民、瘦民、漱溟,以后得以漱溟行世。祖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
1911年加入同盟会京津支部,并任《民国报》编辑兼记者。1916年任南北统一内阁司法总长秘书。1917-1924年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席。1929年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并接办北平《村治》月刊。1931年与梁仲华等人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最高国防参议会议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9年为促进团结抗日,参与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该会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同盟秘书长。1950-1980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此后任全国政协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等职。
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概论》(1919)、《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19)、《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1931)、《乡村建设理论》(1936)、《中国文化要义》(1949)、《人心与人生》(1984)等。
第一辑 我的自传
生平述略
我的自学小史
自述
第二辑 我的人生态度
我是怎样一个人?
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转再变
我早年思想演变的一大关键
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
如何成为今天的我
第三辑 我的主要经历
值得感念的岁月
我从事乡村工作的简略回顾
我努力的是什么--抗战以来自述
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赴香港创办民盟言论机关《光明报》前后
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
抗战胜利后我奔走国共和谈的经过
回忆参加调查国民党暗杀李闻案
我的努力与反省
再忆初访延安
追记在延安北京迭次和毛主席的谈话
批孔运动以来我在学习会上的发言及其经过述略
敬答一切爱护我的朋友,我将这样地参加批孔运动
第四辑 我的主要著作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自序
《乡村建设理论》自序
《中国文化要义》自序
《人心与人生》书成自记
第五辑 怀念师友
纪念蔡元培先生
纪念梁启超先生
怀念熊十力先生
略记当年师友会合之缘
有关师友同住共学的记述三则
第六辑 思念亲人及家书选录
思亲记
悼亡室黄靖贤夫人
家书选录
第七辑 暮年有感
老来回忆此生
谈乐天知命
附录一:敌后游击区域日志(1957年9月编次)
附录二:美国学者艾十岂访谈录(摘录)
附录三:梁漱溟年谱简编
编后记
这本《我生有涯愿无尽》,绝对是我近年来读到过最有力量的读物之一。它没有给我灌输任何道理,反而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大门。作者对于“连接”的探讨,尤其让我产生共鸣。他笔下的个体,虽然独立存在,但又在某种看不见的力量下相互关联。这种“连接”,可以是亲情、友情,也可以是与自然、与宇宙的某种神秘呼应。他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孤独的时刻,我们也不是真正孤单的。生命中的每一个遇见,每一次擦肩而过,似乎都在编织着一张无形的网,将我们与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连接”的感知,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孤立的个体奋斗,而是一种融入整体的体验。书中那些关于“超越”的思考,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他并非鼓励我们去追求超能力,而是指引我们如何去超越自身的局限,超越那些固有的思维模式。这种“超越”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无尽”的可能。生命的长度或许有限,但通过与他人的连接,与世界的连接,以及不断地自我超越,我们就能在精神层面,触碰到那份“无尽”的辽阔。
评分难以置信!这本《我生有涯愿无尽》,完全颠覆了我对“人生哲学”类书籍的刻板印象。它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故作高深的教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白描的叙述,但每一笔都饱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洞察。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对“时间”的独特理解。他并没有像许多书籍那样,将时间看作是敌人,或者需要极力抓住的宝贵资源,反而,他在书中展现了一种与时间和谐共处的状态。仿佛时间是一条流淌的河流,我们只是其中的一叶扁舟,重要的不是与河流抗争,而是学会顺流而下,在河流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景。这种“顺流而下”并非消极的被动,而是一种积极的接纳,一种与万物融为一体的智慧。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对时间的焦虑,那些因为“浪费”时间而产生的愧疚感,似乎在这本书的引导下,逐渐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轻松、更加自由的心态。我开始在每一个当下,去感受阳光的温度,去聆听风的声音,去品味一杯茶的醇厚。这本书让我明白,生命的长度固然有限,但如果能够真正活在当下,用一颗感恩和好奇的心去体验,那么每一个瞬间都可能蕴含着“无尽”的意义。
评分《我生有涯愿无尽》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感。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声音所裹挟,迷失了自我。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泉,洗涤了我内心的浮躁。作者并没有直接劝导我们要“活在当下”,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巧妙地将这种理念融入其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内在世界”的描绘。他笔下的人物,即使身处困境,也总能在自己的内心找到一片可以栖息的港湾。这种“内在的富足”,比任何外在的成就都来得更为重要。他让我意识到,生命的“无尽”,并不在于我们去追逐多少外在的东西,而在于我们能够开垦多少自己内心的疆域。那些关于“平静”的描述,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读着这些文字,我仿佛能感受到一种舒缓的节奏,一种与世无争的淡然。它引导我去关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去感受那些生命中最质朴的快乐。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够拥有一个宁静而充盈的内心,那么即使在短暂的生命里,也能体验到“无尽”的丰盛。
评分《我生有涯愿无尽》,这个书名就足够引人遐思,仿佛是某种宏大的哲学宣言,又或是对人生短暂而渴望无限追求的深切慨叹。当我翻开这本书,并没有立刻被那些宏大叙事所淹没,反而是在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生活中的细微之处,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日常片段,描绘得栩栩如生,饱含深情。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疲惫的旅人,在漫漫人生路上,每一步都踩得坚定而执着,他的眼神里没有绝望,只有对远方的憧憬,对未知的探寻。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失去、关于爱与被爱的故事,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读着读着,我甚至会停下手中的笔,去回味自己走过的路,去审视内心深处的渴望。这本书并非提供某种现成的答案,而是更像一个温柔的引导者,邀请读者一同踏上自我探索的旅程,去发现生命中那些“无尽”的可能性。它让我重新思考“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或许,生命的长度虽然有限,但精神的宽度和深度,却可以无限延伸。那种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不凡,在短暂瞬间捕捉永恒的感悟,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评分初次拿到《我生有涯愿无尽》这本书,光是书名就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似乎藏着某种宇宙的奥秘。然而,当我沉浸其中时,却发现它更多的是关于“人”的。它不像那种高高在上的人生导师,而是更像一个与你并肩同行,分享心路历程的朋友。书中那些关于“选择”的段落,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展现了每一个选择背后所蕴含的纠结、犹豫,以及最终那个被做出选择后的坦然与释怀。他让我看到了,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也可能像蝴蝶效应一样,悄然改变人生的轨迹。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人生的“失败”和“遗憾”。他笔下的那些人物,有的曾经跌倒,有的曾经迷失,但他们都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那种在逆境中重新站起来,继续向前探索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本书并非鼓吹“鸡汤”,而是以一种极其真诚的方式,剖析了人性的复杂与伟大。它让我懂得,生命的长度或许是有限的,但每一次的尝试,每一次的付出,每一次的爱,都可能延伸出“无尽”的回响。这种“无尽”并非物质上的堆积,而是精神上的丰盈,是生命留下的印记。
评分梁先生自幼体弱多病,年长后反强健超众,非仅茹素之功。我的理解,他很注重养心之道,所谓心气壮才可坦然处事。我自己的体会,心无忧虑方能睡得安稳,否则絮事萦怀,竟夜不眠,精神损耗,面色苍白。
评分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评分虽然厌烦学究、厌烦臭儒,但是对梁漱溟先生却是让人敬佩。而本书作为先生的自传性文章,加之题目的风骨,只能让读者爱不释手
评分轻松易懂,启人深思,好书带给人生活的正能量!
评分我的努力与反省
评分纪念蔡元培先生
评分如果没有五前,我以为凌波只是傻等情郎归来的痴情傻女人,以为龙溟仅仅只是个意外死在苗疆的哥哥,以为姜世离仅仅就是个对人类不满的轻狂魔君而已。
评分非常好的,超级好,值得购买,下次还买.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