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長夢多 +風在樹林裏走(光影·行跡)

夜長夢多 +風在樹林裏走(光影·行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哈爾濱市學府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作傢齣版社+灕江齣版社
ISBN:9787506388887
版次:1
商品編碼:10382658204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I S B N:9787506388887 書 名: 夜長夢多 作 者:趙蘭振 齣 版 社:作傢齣版社 齣版日期 :2016-05-10 頁 數 :296頁 開 本 :32開 定 價 :36.80 I S B N:9787540777234 書 名:風在樹林裏走(光影·行跡) 作 者:季羨林 齣 版 社: 2016年1月 齣版日期 :灕江齣版社 頁 數 :277頁 開 本 :32開 定 價 :45.00 內容簡介 書名:夜長夢多 編輯推薦語 1、莫言、閻連科、周大新、劉慶邦,領銜中國超半數作傢、評論傢齊力點贊! 全球版權同步推進,知名譯者精心打造英語、法語、俄語、捷剋語等版本,即將隆重登場! 2、作者因文學和夢想的加持 ,一字一話皆如赤焰,窮數十年之功,寫成令中國文壇震驚的長篇小說《夜長夢多》。 你不需要飽覽群書,也不需要頂禮膜拜,*不需要刻意去感同身受,你隻需要靜靜地去讀《夜長夢多》,你會發現 它像一劑鎮定劑,讓我們每一個平凡人,在生命的長河中,默默地散發齣我們應該散發齣的螢光。 3、時間跨度長達三十年,書寫鄉愁與掙紮,窮盡鄉村眾生相,一部令人震撼的鄉村變遷史詩。 在小說 中,鄉村既斑斕,又殘酷,既美好,又醜陋,既可愛,又恐怖,既詩意,又灰暗,以南塘三十年的漫長變遷為主綫,從復仇者翅膀的生命軌跡鋪陳故事,講述瞭噓水、拍梁兩地傢族、階層、男女之間互 相糾葛、撕扯、逃無可逃的命運。 4、沒有人能和故鄉一刀兩斷,除非死去。 每個人的故鄉,都隱蔽著一個殘酷的時代,它連結生與死,神奇與平庸,鬼怪與神聖。每一個誓與故鄉決裂的人,在麵對故 鄉的消遁死亡時,都走上瞭和解與救贖之道。故鄉之於我們每一個人,是揭不掉的烙印。 5、遍布小說的生動感人 在綫試讀 當初的南塘可不是後來變成的那個樣子:充滿艷麗的恐怖,擁有一個我們無法知曉,卻在我們也沒有一點兒防備的情形下猛然顯現一角的世界。那時候的南塘不過是一口普通的池塘而已,長三十丈,寬 二十丈,一池碧水蕩漾在平展展的田野當中,你不走近根本無法發現她。她像一位坐在新房裏的新嫁娘,質樸、安靜、清潔。她的岸坡又直又陡,鐵鍬打磨的形狀與光亮完好保持瞭一年,等到第二年纔 消失殆盡。她隆起的岸堤當年沒有長草,那些從地下挖齣來的生土瓣子沒有變成熟土,散發齣與周圍暗褐色的土壤截然不同的黃白色,像一群新墳簇擁著她。那些土單純瘠薄,點綴著大小不等的砂薑和 殘碎的白色貝殼,看上去像天花病人的麻臉,連田野裏隨意揮灑的雜綠都不願覆蓋它?1?71?1?776?1?71?1?778?1?71?1?776?1?71?1?778從南塘誕生的那個春天開始,這種和每一口新挖池塘並無二緻的平 凡景象持續瞭四年。四年裏人們沒有發現這口池塘特殊的秉性,他們在這口池塘裏淘糧食、洗澡,也利用這口池塘灌溉莊稼。但沒有人想起養魚,因為這兒是豫東平原,他們世世代代都是以耕種為業, 土地纔是他們相依為命的朋友,而水——他們既不屑一顧又害怕。水不能給他們衝來糧食,卻能在某一年的澇季將他們眼看就要到手的糧食衝走。但某一年水懶得光顧本地時,他們眼看就要到手的糧食 照樣會灰飛煙滅。澇和旱是他們災難記憶的主體,他們對水的說法一言難盡。 人們對南塘颳目相看始於四年頭上的那個春天,一個喜歡打魚但不喜歡吃魚的村人——這種人被人們視為“二流子”——在南塘裏撂瞭一網,他沒有希望他的漁網能抓到什麼東西,僅僅是因為無聊,他 要在田野裏鬍亂溜溜,要找點事情做。他因為被視為二流子,所以可以偷懶,可以不去參加一些沒有任何用途的集體勞動——比如把土用籮筐從一個地方抬到另一個地方,再從另一個地方抬迴原來的地 方,好為分發工分找到正當的理由。偷懶是所有二流子的通病,但並不是所有的二流子都喜歡逮魚。人們送給這位看見水雙眼就閃閃發光的二流子一個得體的外號:水拖車(即水蜘蛛,一種隻在水麵上 奔跑的長腿蜘蛛)。水拖車想著這塘清水已經在原野裏澄瞭三四年,不會不生齣幾尾拃把長的鯽魚片子。鯽魚片子那玩意兒據說是螞蚱的子兒生的,隻要有水就有它的影子。水拖車盤算著南塘裏鯽魚的 大小和體色,是黑鱗還是銅鱗,喜好藏身哪個塘角,他撂幾網能夠和鯽魚們謀麵?1?71?1?776?1?71?1?778?1?71?1?776?1?71?1?778這些活蹦亂跳的鯽魚促使他躲開眾人,在一個上午掂著他的破漁網徑自 去瞭南塘。他沒有任何奢望,就是想試試手氣,即使沒有鯽魚片子,他也不會失望。打魚空手而歸是平常,滿載而歸是反常。水拖車享受的是過程而非結果,他的心態無比優良。他到瞭南塘,繞著塘堰 逡巡,並不急於撒網。等到他的偵察初步有瞭結果,他纔慢騰騰踱下塘坡,在西北角撒網,他磨轉身子,使齣全身的力氣朝塘心裏嘩啦撂瞭一網。他甚至都沒有急於收網,停瞭許久纔抖瞭抖網綱繩,緩 緩地交替雙手開始一把一把拉網上岸。他漫不經心地蹲在水邊,泰然地眯縫著眼,用手傾聽著他那張補瞭又補的破撒網走過水底的匆匆腳步聲。突然,他蹲著的身子綳瞭起來,他的眼睛一下子變成瞭牛 眼,瞪得溜圓。他綳緊的半彎的身子像拉滿弦的弓。他忠誠的網綱繩激動得發抖,告訴他網住瞭大魚。“這不可能,”他嘴裏咕咕噥噥,“這不可能!”但網綱繩拉著沉重的網兜不慌不忙走瞭上來,接 近岸邊的時候網兜裏發生瞭地震,接著水麵綻放齣憤怒而絢爛的白花。他網住瞭大魚!那是條紅鯉魚,頭有一個剛剛齣生的嬰兒的頭顱那麼大,眼睛死死盯著人,就像兩片會說話的大拇指甲。它滿身通 紅,分叉的尾巴像濺射的鮮血。水拖車沒把這條紅鯉魚帶迴傢,甚至沒碰它一下。他拉它上岸,離水半尺就不再動作。他渾身哆嗦著,一點一點掂散網片,要不是捨不得他的網,他一定爬起來跑開。但 他隻有這一張破網,而這張網幾乎等於他半條性命,比老婆兒子都金貴,是他打發漫長難挨時光的夥伴。“天啊,”他咕噥著,“我的天啊!”那條魚太大瞭,身子差不多有一個大人那麼長,他覺得一 庹都庹不盡。它完全可以掙脫他的破網溜走,但上岸後它撲騰得並不怎麼厲害,僅僅是聽憑他給它解開糾纏的網片,有時動作一下看上去也是為瞭配閤他不住發抖的雙手,像一個被晚輩侍奉的老人。這 是口新塘,水拖車心髒咚咚咚咚狂響著掰著指頭算賬:四年,纔四年啊!天啊,哪裏能有這麼大的魚,還是紅鯉魚!足足有四十斤。不可能!這不可能!!水拖車眼裏有水,對魚的估重絕不會上下差三 兩,那麼就是說,這條魚每年要長十斤,纔能有如此的個頭。這是一池瘠薄的新水,缺少養齣大魚的養分,一般野地裏的池塘四年齡的鯉魚能長成三五斤已經足天,而這條魚卻是四十斤。水拖車心髒撲 通撲通跳個不停,震得他的頭發懵手發抖,他顫抖著雙手趔著身子小心翼翼解散網片,讓大鯉魚順勢一躍哧溜躥入水中。 “你一定是在做夢!”第二天水拖車比比畫畫,在飯場裏把這條頭天鑽進他網裏的紅鯉魚講給村人們聽,沒有一個人相信他的話。他平素鬍言亂語慣瞭,傻瓜纔把他的話當迴事兒呢!水拖車急得抓耳撓 腮,彆人越不相信他越是躁動不寜,*後他一不做二不休,突然亮齣瞭口袋裏久藏不露的確鑿證據:那是一片魚鱗,有巴掌那麼大,呈半透明狀,下半部分紅得滴血。“愛信不信。”水拖車像是在與人爭 辯,其實沒有一個人想與他爭辯。那片魚鱗像是一麵銅鑼,比他兩個手掌展開並一起還要大齣許多,在樹蔭篩下的陽光斜照裏一閃一閃耀亮。“網綫掛著瞭它的鱗,”談到他的漁網掛落瞭魚鱗,水拖車 有點心虛,話語染上瞭恐怖的黑顔色,“但我不是故意的,我的手那麼輕那麼輕,它一撲棱尾巴就鑽進瞭水裏。”大魚鑽進水裏後,又在池塘的中央嘩啦大叫一聲躍上半空,水拖車看見瞭它看他的眼神 ,像是在示威,但並沒有真生氣。可是他掛落瞭它的鱗! 南塘的大傢閨秀風範讓人欽慕,她不會因為小東小西說不上口的瑣事和水拖車計較——至於十一年後落在他兒子身上的那場長長的影子可以覆蓋滲透一個人整個一生的災難,也不是生發於這片魚鱗。但 對於不恭敬的人,南塘的手腕也讓人不寒而栗。水拖車嚮人炫示他那片魚鱗,有點膽戰心驚。他起初發狠漚爛肚裏也不說齣這件事情,不對任何人說,甚至包括媳婦,還有他一沒事兒就對著說悄悄話的 那張破漁網——盡管它什麼都清楚,清楚事情的始末。水拖車想讓這件事情成為一樁秘密。但他從來沒有過什麼秘密,他那副軀體已經不適閤當作貯藏秘密的倉庫,秘密在他身體裏,有點像老虎關進瞭 籠子。那條紅色的大魚大睜著眼睛整整摺騰瞭他一夜,他覺得如果它再不躍齣他的身體,他非憋悶死不可。早飯時分他沒有端碗,而是就那麼空著兩手走進瞭飯場,而那片紅色的大魚鱗,幾乎撐破瞭他 粗布褂子上的口袋。他站在飯場裏東瞅西瞧,嘴唇不知道怎麼樣一動,那條他打算一生都不放齣去的大紅魚,哧溜一下就躥瞭齣來。細細算算,那樁紅魚的秘密在他的身體裏待瞭再等三兩個小時就夠一 天——二十四小時瞭,對水拖車來說,這可是比一百年還要漫長一百倍的打破紀錄的時間。 除瞭颳風下雨,噓水村的人無論春夏鞦鼕,吃飯都要湊飯場,一群人或蹲或站,邊聊邊吃,仿佛不就點話語,那些紅薯麵窩頭、棒子粥什麼的粗糙飯食就難以滑溜地潤下肚去。飯場通常位於村口或街角 ,是幾戶人傢的中心,大人孩娃能抬腿就到,能有幾棵樹當然更好,這樣蹲在地上脊梁有個依靠,言語上浮食物下沉都更順暢。當時村子裏還不像後來那樣貧富有彆,傢傢戶戶境況差不太多,都是粗茶 淡飯,每隻碗裏的內容大同小異,無非是苞榖碴啊豆麵條啊鹹稀飯啊之類,筷子上串著的是窩頭或紅薯乾麵麵餅。鮮有人傢端齣炒菜,能有辣椒泥或生蒜瓣就饃下飯已是美味佳肴,連醃製的醬豆醋蒜什 麼的都鮮見。當然飯場也有許多講究,有男人的飯場、女人的飯場、對脾味人的飯場?1?71?1?776?1?71?1?778?1?71?1?776?1?71?1?778甚至不對脾味的性情各異的人偏偏湊成一個飯場,在飯場裏他們邊 吃邊打口仗。水拖車走進的這處飯場就在他傢的西北角,齣門仄歪仄歪臉就能看見。水拖車捧著那片魚鱗,就像捧著一件易碎的傳世珍寶,讓大夥兒大飽眼福,他為自己贏得瞭人們的關注而沾沾自喜, 他想讓每個人看清魚鱗。就在水拖車炫示他的魚鱗時,有個站在人堆外頭的人斜乜一眼卻說瞭這麼一句話:“魚!魚!!——鬥你兩場你就不魚魚的啦!”這個聲音不高,卻充滿殺機,像大年初一燃放 的大擂子炮仗火藥味十足。湊過來伸著頭看魚鱗的每個人都聽見瞭這句話,於是都各迴各位,一下子闃寂無聲,每個人看上去像是專注於吞咽,甚至也不再關心那片玄秘的紅魚鱗。水拖車傻傻地呆站著 ,瞪著不大的眼睛,像是在傾聽眾人升起的鱗次櫛比的咀嚼聲,一時不知是走還是留好。 銃齣此話的人此時正在啃筷子上叉著的兩個黑暗的窩頭,那種窩頭是小蘇打粉發動得膨脹瞭起來的紅薯乾麵窩頭,剛剛蒸好齣鍋時泛著一明一明的光芒,咬一口會粘在牙齒上好半天纔能卸上舌頭。這種 窩頭需趁熱去吃,否則半個小時後它就蒼老變硬,像鐵蛋一樣結實,拿它對著狗的腦袋砸,砸不死也能砸暈厥。但此人的牙齒和舌頭像是與這種窩頭有前世的默契,窩頭一進嘴,三撅拱兩不撅拱,撅拱 得脖子裏巨大的喉結一上一下幅度很大地滾動著高聲響應,接著他的兩頰就又塌陷瞭下去恢復原形——他很瘦,顴骨高高地橫空齣世,像是長錯瞭位置的兩隻牛角。他的頭上覆蓋著一頂陳舊得已經找不 見綠色的綠軍帽,當他在晌午頂額上滲汗抹下帽子時,你會發現那隻帽兜裏襯邊的褐色塑料帽箍已經破碎,馬上就要成為一些說不上名字的滴滴溜溜的粉末。他用雙手小心翼翼地端著帽子,他怕指甲一 不小心會劃破帽頂——帽頂的布被頂磨得比蔥皮子還要薄,他的頭發有時會從那裏支離八叉地鑽齣來幾根。如果對著連吹三口氣,那帽頂一準就不再是帽頂,而是一處鬃毛飛揚的大窟窿(他這頂當作身 份標記的帽子不久之後就從他的頭上消失瞭,但這頂帽子確實太有特色瞭,是他當作珍寶的正宗軍帽,說起他而不提他這頂泛黃泛白的軍帽是一種重大欠缺)。他又瘦又高,微微有點駝背。他一隻褲管 挽上瞭膝蓋,另一隻沒挽,但也遮不住那比拳頭還要大些的腳踝。他一手端著一大粗瓷海碗的紅薯乾茶(村裏人對水煮紅薯乾的稱呼),一手挑著筷子上紮著的兩三個窩頭。他把窩頭在嘴裏不知道怎麼 樣弄沒影兒後,馬上呼嚕嚕喝一口茶,並且沒有藉助筷子幫忙就銜住瞭一片煮得不太爛的紅薯乾,下嘴唇靈巧地一托,那片紅薯乾就又沒瞭影兒。他的嘴就像傳說中的窩藏蛇精的洞穴,吸力能讓半裏開 外的東西泵離地麵,不長翅膀也能剌剌地飛掠而入。 此人的名字叫老鷹。村裏人叫他的大名叫不順口(也沒多少人知道他的大名,甚至不大知道“老鷹”是他的小名還是外號),隻是大人孩娃老鷹老鷹地叫(當然,小孩隻敢背地裏叫)。從老鷹對軍帽的 端莊態度你可以看得齣來,他是一個復員軍人。不錯,他是當年村子裏僅有的一個復員軍人,據說還到朝鮮去貓過壕溝摟過長槍的扳機。老鷹剛纔提到要鬥水拖車兩場,他這話可沒假,他精於鬥人,一 說鬥誰就能讓誰腿肚子發軟。早在“土改”鬥地主的時期,他就扛過紅纓槍,而且還使紅纓槍的槍頭子見過血。那是在鬥爭會上,那些血是一個老實巴交又富得肥油亂流的地主膀子上的血。“老鷹的心 可真辣呀,”幾十年後,一個看著老鷹長大的老者咧著沒牙的癟嘴眯縫著沒瞭睫毛的眼睛這樣嚮年輕人描述,“他拿著槍頭子直往××身上杵,硬杵,就這樣——”他瘦骨嶙峋的衰老身子艱難地擺齣架 勢,癟嘴“嘿嘿”著,牙床在挫動,做著木杈叉草的動作,“血流得嘩嘩叫,××直聲嗷號,嚇得婦女小孩都哭瞭,都不敢睜眼看!”但你從這個行將就木的老壽星的架勢裏可以看齣,一旦他得瞭勢, 他的心也不比老鷹甜多少。老者是站在田野裏的土路上,一手扶著拐棍,指著不遠處的一處墳丘說的這番話。此時離老鷹作古住進那處墳丘已有十年之久。 要是老鷹不得寸進尺,不去對著魚鱗“呸呸”兩口,又跺瞭兩腳,也許南塘會以某種比較委婉的方式提他個醒,讓他見點顔色,知道她的厲害,也就罷瞭。可飯場裏的老鷹並沒就此罷休,他不但說瞭冒 犯神明的話,還三口並作兩口把筷子上的窩頭搗弄得沒瞭影兒,然後他走嚮瞭水拖車。水拖車還在那兒發著癔癥,不知道怎麼辦纔好,就那麼一直捧著個魚鱗,呆愣愣地枯站著。吞咽的人們看齣瞭不對 勁兒,但都不說話,隻是各就各位,蹲倚著一棵一棵的樹乾繼續嘴裏的活計。水拖車吧嗒吧嗒嘴,想說什麼,但也說不齣什麼。他虛幻的眼睛盯視著老鷹,不知道老鷹要對他乾什麼,也弄不清他撒瞭村 裏池塘的魚是不是犯瞭法、犯瞭罪,而現在又放齣瞭被認為子虛烏有的大紅魚又是散布迷信,罪上加罪,看來要被眾人指搗著額頭鼻子好好地鬥一場瞭。他茫然無措。他有點後悔沒有藏好他的秘密瞭。 大夥兒仍在專注地吃飯,看上去漠不關心飯場中央正在發生的事情,其實呢,誰的心也沒在嘴上,你從那不時掀起來一角的眼簾可以窺齣真相。有一場熱鬧可看瞭,大夥兒巴不得趕緊齣個三長兩短來打 碎死一般的寂靜。 老鷹不由分說,騰齣一隻手猛地奪過來魚鱗,正著看看,反著又看看。“球破魚鱗!”老鷹說,“宣傳迷信!”老鷹又說,“——你是不是又想上上繩啦?!”老鷹抬起頭,瞘?1?76?1?76在眶洞裏的眼 光嚮水拖車攢射。“不,不不?1?71?1?776?1?71?1?778?1?71?1?776?1?71?1?778”水拖車搖晃著雙手,做著投降的架勢,“我不,我不想,不?1?71?1?776?1?71?1?778?1?71?1?776?1?71?1?778”他不知 道該說些什麼,隻是一個勁地“不不”,雙腳不由自主地往後退,接著就像當時的電影裏所有的壞人形象那樣,賊頭賊腦地溜走瞭,沒去再管他擔心的那片紅魚鱗。 老鷹朝著水拖車的背影使勁“呸”瞭一口,然後用力一摔,他本來想讓魚鱗啪地磕響一聲,來作為這場小小風波的終結,也給他砌個下場的颱階。可是魚鱗沒有因為他的願望而變得沉重一些,它離開他 的手,反而一飄,又飛高瞭一截,然後轉悠瞭兩圈,竟又翩翩地踅落在瞭老鷹的麵前,看上去像是在故意搗蛋。老鷹覺得魚鱗是在找他的難堪,在村子裏他嚮來想咋的就咋的,還沒有誰敢這樣跟他公然 作對。“呸——呸——”他對著地上的魚鱗吐瞭兩口,還不解氣,又咣咣跺瞭兩腳,連他端著的煮紅薯乾都從碗裏跳瞭齣來。魚鱗上正照瞭一束陽光,紅艷艷像一隻狡黠的紅眼睛,嘲弄地望望這個,又 望望那個,似乎在說:等著瞧吧,等著瞧吧! 說這話的時候是農曆四月初,麥子已開始打泡,麥田裏的蔥綠一下子蒼老瞭,變得發灰,像是一個還沒齣門的姑娘不經意間懷瞭孕,黯然迷失瞭昨日的紅顔。洋槐花正在肆無忌憚地綻放,香氣在村莊裏 、田野裏四處徘徊,吸引得黃鸝投進綠葉的懷抱裏跳來蹶去。百靈鳥不分白天黑夜地放開歌喉,大唱戀歌。很快布榖鳥也從南方飛來,“麥秸垛垛,麥秸垛垛?1?71?1?776?1?71?1?778?1?71?1?776?1? 71?1?778”它們在天空中孤獨地呼喚著,它們的讖語使麥梢發黃,直到在它們得意揚揚的笑聲裏,整個田野變成光芒四射的黃金。各種各樣的農活接踵而至:栽紅薯、鑽麥棵、點播玉米、造打麥場、收 割油菜?1?71?1?776?1?71?1?778?1?71?1?776?1?71?1?778底下麥收就開始瞭。麥收,是一年中*重的一大宗活計,村子裏小到四五歲的孩子,大到八十歲的老太婆,全都行動瞭起來。大田裏二色的莊稼極 少,除瞭麥子還是麥子,他們要趁著好晴天,盡快把黃澄澄的麥子從田野搜羅到茓子裏糧囤裏,否則天一變臉——這種事情並不少見,因為接下來就是雨季(梅雨季節),天一連陰,沒有十天半月就彆 想讓它嶄露笑容——他們辛辛苦苦勞作瞭一年的收成,不爛到地裏,收到手裏的也將是一堆蟲屎般的黑暗黴粒。在短短的二十天不到的時間裏,人們纍死又纍活,身上蛻瞭一層皮又蛻一層皮。水拖車從 南塘裏掛來的那片魚鱗,無論怎麼說也掛不住人們的心,它和它引起的那場小小的風波,就像村莊裏下蛋的母雞的一陣啼鳴,咯噠過瞭也就咯噠過瞭,不會留下一點兒痕跡。那片魚鱗的紅光再一次刺痛 人們的神經,是在兩個月之後,在南塘通往大路的那條小徑上。 那條小徑一點兒也不起眼,隻是到瞭每年的收獲季節,它纔會一下子變寬,明晃晃的,被架子車車輪和人的腳印碾踏得瓷瓷丁丁、光光溜溜,後來還會調皮地生齣一薄層細麵粉一般的絨土,試圖永遠留 下那些雜亂的腳印和輪胎印。小徑畢竟是小徑,它夢想的火焰會被一場小雨很輕易地澆滅,而且收獲季節一過,莊稼田又開始膨脹身體,擠壓得它恢復瞭以往的又窄又細的原形,僅供鼕春季節去麥秸垛 掏麥秸的人往來。小徑之所以能在莊稼季節一度風光,是因為緊靠南塘是生産隊裏的打麥場。這個打麥場很大,幾乎等於大半個足球場,隊裏好幾百畝地的莊稼,*後都會被架子車一車一車運送到這裏。 打麥場裏的麥秸垛,又高又長,在一年裏的大多數時間雄偉地矗立在那兒,就像一段殘敗的萬裏長城(這垛麥草是隊裏牲口們一整年的糧食,它們晝夜不分地細嚼慢咽,一筐一筐有條不紊地吃掉這座草 長城)。鞦收季節,打麥場裏會堆滿雲山雪海的棉花,隆起大莊稼秸稈的峻嶺。但在*初幾年,因為那些塘堰上堆積的新墳般的砂薑土,即使不是收獲季節,小徑也不像後來麥秸垛遷徙後那麼落寞。人們 紛紛去南塘拉土,那些挖塘挖齣的砂薑土被用來墊宅基、墊院子、和泥打牆?1?71?1?776?1?71?1?778?1?71?1?776?1?71?1?778那些年小徑被車輪和腳闆撫摸得油光水滑的,像一個被溺愛著的孩子,你一 踏上去就能聽見它心滿意足的歡歌笑語。那是小徑*美好的值得永遠迴憶的愜意歲月,人來車往,一路風光。 在有些方麵,老天爺對待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比如老鷹這樣的大隊乾部,要是天上下雨,他傢的房頂照樣會濕,而且院子裏也會有爛泥。要是雨再下大一些,他傢的牆基也照樣會泡在水裏。所以在有一 天上午,老鷹也和村裏其他人一樣,讓一輛咕咕咚咚怨聲載道的架子車牽緊他的手跟在他屁股後頭,去瞭南塘。老鷹在塘北堰噌噌幾鍬裝滿一車土,馬不停蹄拉著就走。雖然老鷹很瘦,初見他會滿眼盡 是骨頭,但他是精瘦,骨頭縫裏有嗖嗖亂叫的力氣,再滿騰的一車土,對他來說也不應該成問題。但他拉著土離開瞭塘堰,走在小徑上,越拉越沉,起初他覺得是陷在軟泥裏,那些泥漬實瞭車輪,後來 他覺得有二十個人在跟他對著拽。他吭吭哧哧,滿身都被汗溻透,可抬頭一看,連那溜新麥秸垛都還沒走到。他從沒這麼纍過。他脫掉濕透的粗布襯衫,往腦門上臉上鬍亂一抹拉,喘瞭幾口氣,然後駕 起車把兒再拉。這一次更沉,幾乎是寸步難行,“這是咋迴事啊?”他想,“我是不是中暑啦?”他直起腰身,無可奈何地扭頭看瞭看黃黃白白堆尖的一車土。他得歇歇,去塘堰上樹蔭裏歇歇,涼快涼 快,等到力氣再泉滿身子。盡管他沒有感到乏力,但他還是覺得歇息一陣兒對蓄積力氣有用。但他放下車把時,車上的一多半土嘩啦一聲,從車尾嘟嚕到瞭地上。老鷹有點煩:“去你娘的,你都嘟嚕完 我也得先歇歇!”他嚮塘堰走去。南塘的繞圈種瞭許多白楊樹,樹根紮得深,紮得長,能夠到生土下頭的熟土,所以白楊樹長得很茂盛,纔栽上四年,已經有孩子們用的小木碗那麼粗,葉片長得厚厚實 實的,有大人的手掌那麼大,在陽光下一亮一亮,像是懸持著一樹的波浪。樹蔭濃暗得發黑,甚至少有跳動的篩落的光斑。天晴得很好,從早晨開始,就沒看見一絲雲彩,陽光明亮得有點發青,直直挺 挺一捆一捆的,全撒在玉米田裏。玉米已經躥到腰窩深,葉片又寬又長,像一柄柄刀子,亂舞亂戳。但這天並不熱,因為小風很多,一群一群簇擁過來,又簇擁過去,仿佛結隊趕集上店的姑娘媳婦們。 老鷹在樹蔭裏坐瞭一會兒,他真有點睏瞭,乏瞭,但想睡覺又睡不著。他操心的事情還多著呢,他得趕緊把土送迴傢,再說他也不能躺在塘堰上就睡,睡著瞭誰把他的架子車拉走瞭怎麼辦?——其實誰 又敢拉他的車子,一看是老鷹的,連偷兒都會趔著走的。老鷹是歇在南塘的西南角,麵朝著南塘坐的。他覺得急急慌慌的沒有撿好地方,屁股下頭有幾個砂薑,硌得他疼痛。他兩手扶著地,想站起來挪 個位置——這時,他覺得背後有人在走近他,盡管他既沒有聽見腳步聲也沒有看見陽光拖過來的人的影子,但他還是覺得有人在走近,而且離他不遠,頂多也就是兩三步那麼遠,那人站住瞭。老鷹覺得 那人是找他反映什麼事情,總是有人反映村裏的事情,老鷹也喜好管這些閑事。老鷹忍著屁股的痛苦,掂起瞭扶在地上的兩隻手——他不能讓人看見他有氣無力的樣子,他是大隊的民兵營長,連坐那兒 站起身都要扶著地,以後這個營長還怎麼當?他吭瞭一聲。這是他在村人們麵前的習慣性動作,每次在群眾大會上講話,他都是先這麼吭兩聲,算是清嗓子,也是發言預備。但那人停住不動瞭,好久好 久沒動,以緻老鷹終於忍不住扭過頭去——老鷹的眼睛馬上變圓,像被竹篾撐開著!他臉上的血色也刷地跑光,隻剩下腦殼裏的滾雷聲,而且這些滾雷聲不是聲音,而是一片望不到盡頭的藍得發明的黑 光。接著老鷹做瞭個奇怪的動作:抱著頭不像樣子地前滾翻瞭一兩次,差點沒有滾落進池塘裏。在即將落水的一刹那,他像被底下的塘坡猛推瞭一掌,一蹶跳起來,大喘著粗氣,嘴裏發齣喲喲的類似呻 吟或者求饒的含混不清的聲響。他躥上塘堰,沒再迴頭望一眼,當然也沒再顧及他的架子車。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嚮村裏衝去,但不是從小徑上,而是從嘩啦啦大笑的玉米地裏。直到衝齣瞭玉米地,跑到 村子邊緣,老鷹纔發齣嗷嗷的狂叫,但這種狂叫聲音很低,假模假式哼哼嘰嘰的,走到他跟前的人纔能聽得見。他圓張著嘴,臉比白菜葉子更白,像是在比畫,但仍然算是跑步,直到到瞭村口纔一彎腰 癱在地上。他就那麼軟耷耷堆在平時當飯場的村口,仰著頭張著大嘴喘氣,像一攤爛泥。他的身子底下有黑麯蟮般的水漬爬齣來,衝起一陣陣臊氣——人們這纔發現,他的褲襠全濕瞭,他尿瞭褲子。而 且他癱倒的地方正好是他不可一世對待魚鱗的地方。 老鷹起初看見的是一雙手,指縫間結滿瞭冰碴。那些閃閃發光的冰碴在融化,順著白紙一樣蒼白皺縮的手指吧嗒吧嗒地滴水。水珠走過空中,發齣一串串綠瑩瑩的光芒。那雙手正伸嚮老鷹,無聲地凝滯 在半空,聽任陽光舔去那上頭的薄冰。冰?老鷹打瞭個寒噤,他的目光立即沿著嚮他伸展的手臂攀緣而上,接著他就看見瞭那個人:孤立無助地站在那兒,懸伸著雙手,身上斑駁著濕濕的黃泥,襤褸的 黑粗布棉襖上到處在滴水,像一支淋灕的淚蠟燭。老鷹*後看見的是那人脖子上的斷茬:沾滿瞭赤赤紫紫的血汙和泥土,紅癬癬裸露著,有一處地方還撅齣瞭白生生的骨頭。但那傢夥沒有頭,沒有頭!— —它是一個無頭鬼!它想嚮老鷹討要什麼。它想要什麼? 直到此時,人們記憶的昏冥的天空纔又被四年前那個熹微的黎明映亮。他們瞅個空就三三兩兩交頭接耳,添枝加葉地揪齣挖掘南塘的紛亂往事。那一段時間正是個農活的旮旯,該收的收瞭,該種的種瞭 ,就是參加個為瞭拿工分的集體勞動,也是應應卯磨洋工,大夥兒或拄著鐵鍁,或用一兩根指頭碰扶著架子車車把兒,讓車架子在輪杠上玩蹺蹺闆;或乾脆在樹蔭裏坐下來,一聚一堆。反正也沒人管。 老鷹已經不齣來監工。他嚇齣瞭毛病,天天抱著個藥罐子喝湯藥。有人說他已經瘦成瞭一把乾柴火,一風就能颳倒。但很少有人見到老鷹,他悶在屋裏天天閉門不齣。他嘴頭子上整天掛著破除迷信,可 到頭來迷信先找他算賬。據說他已經開始信迷信,說他還燒瞭香,嚮××××神求醫問藥。盡管接下來老鷹在噓水村還要頤指氣使好些年,但這次驚嚇還是驚散瞭他身體裏的元氣,栽下瞭病根,他以後 邁過瞭年過半百的門檻,但同時也邁過瞭陰陽兩界的界限。他死的那一年剛剛五十歲多一點兒,患的是癌癥。當年癌癥還是個稀罕病,三裏五裏難得瞅見一個,老鷹罹患癌癥一度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 題,當然很容易就把這怪病和南塘掛上瞭鈎。 人們神秘兮兮小聲數說的是南塘誕生的情景。南塘的開挖,不是為瞭灌溉,當然更不是為瞭養魚,而是為瞭嚮一個重要會議獻禮。這個會議的芳名叫“三級乾部會議”(三級:縣、公社、大隊)。每年 的正月初十到元宵節之間的短短四五天裏,縣城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空前熱鬧,漫流著紅旗、紅紙和喧囂的聲浪(人聲和比人聲大幾百倍的高音喇叭聲),那就是這個會議正舊病復發,年年如此。當時的 公社領導腦子被大年夜的鞭炮聲炸得洞開,突然想起要在噓水村村南的這片曠野裏開挖一口池塘,嚮十天後召開的三級乾部會議獻禮。(聽說這個消息時老鷹激動得一夜無眠,在此後的挖塘工地上,他 可以以東道主的身份齣現,陪陪上級領導,協調各類事務發號施令,真是風光無限啊!)這個決定傳達下來已經是正月初二,初三一大早,大半個公社的人們頭發上辭舊迎新的爆竹紙屑還沒抖淨,就開 拔到瞭這片野地裏。他們搬來瞭一匹匹紅布,但不是送給愛美的姑娘們,而是送給一根根光棍,讓它們變成紅旗,站在刺骨的寒風中嘿嘿嘿嘿傻笑。粗樹枝摽著玉米秸作牆壁、麥草鬍亂一苫作屋頂的窩 棚搭起來瞭。徘徊在這片野地裏的寒風們大開眼界,**迴看見蒸饅頭的竹籠露天裏一屜屜摞得老高,頭頂飄拂著乳白的發絲。還有廁所:刨幾個土坑,周圍紮上玉米秸的籬笆?1?71?1?776?1?71?1?778? 1?71?1?776?1?71?1?778那些正在為春天就要來臨而暗暗竊喜的麥苗被無數隻鐵鍬剿瞭老窩。土地發齣疼痛的呻吟,一層層被掀開:黃土、黑土、砂薑土?1?71?1?776?1?71?1?778?1?71?1?776?1?71?1?778 接著就像一道抽搐的傷口一樣齣血瞭。 見水瞭。水,大地的血液,從泉眼——被切斷的脈管裏汩汩湧齣。見水的那天是第四天,也就是正月初七,離三級乾部會議召開纔有短短的三四天。而挖塘見水,工程進展還不到一半,底下的活兒更難 做,也更復雜,不但是砂薑土不好挖,不好運,而且水更難弄,隻有把那些大地身上冒齣來的汁液戽淨,纔能下得去鐵鍬鏟土。當時還沒有柴油機,有四架水車在軋軋作響。那種水車是生鐵鑄造,兩旁 伸齣長長的麯柄,每側的麯柄可以插花對站四個人,也就是說,有八個人在晝夜不停地換班攪動一架大蝗蟲一般的黑暗水車。光攪水車的人就有六七十個。想想吧,場麵壯觀到何種程度!“就像一鍬鏟 碎瞭一個螞蟻窩,急急慌慌的螞蟻跟黑水一樣橫流一凹臼。”這是噓水村的人們對當時景象的恰切描摹。工地在噓水村的地界,但噓水村不但沒有便宜可占,而且齣勤齣工*多,全村的老老少少也算是赤 膊上陣,按老鷹的動員令說,是“有人的齣人,有力的齣力”,“嚮全縣人民展示噓水村大乾快上的新風貌”。 書名:風在樹林裏走(光影·行跡)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臨清人,語言學傢、東方文化研究專傢、散文傢,被稱為“學界泰鬥”。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翌年作為交換研究生赴德國哥廷根大學學 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歸國,任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係主任,開拓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曾任北大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內容簡介 季羨林先生是享譽國際的東方學大師,中國著名文學傢、語言學傢、翻譯傢、佛學傢、史學傢、國學傢、學界泰鬥、重量人物。《光影-行跡(風在樹林裏走)/季羨林散文精選》作為季羨林散文精選的第 二輯,精選瞭60餘篇作品,記錄瞭先生齣訪遊曆世界各國各地的感受。印度、尼泊爾、日本、德國的齣訪經曆,在季先生的筆下,異國的山川風物如陸續展開的巨幅畫捲一樣繽紛綺麗,奇風異俗如不斷 搖動的萬花筒一般光怪陸離,而友邦的人民更是一次次地匯成熱情的海洋。德國十年,充滿戰亂時期的流離艱險,卻也不乏青春年少的豪情夢想;xx遊記中感念鬍適、傅斯年二位先生的知遇之恩,佛山 心影中追憶與石博士的知己之情,到故鄉行的篇章,傢鄉父老為季先生慶生的熱烈場麵到瞭季先生筆下,世紀老人的復雜感懷,一代大師的通達幽默,無不躍然紙上。 目錄 星光的海洋 天竺心影 楔子 初抵德裏 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孟買,曆史的見證 佛教聖跡巡禮 海德拉巴 天雨曼陀羅――記加爾各答 國際大學 彆印度 重過仰光 在兄弟們中間 科納剋裏的紅豆 馬裏的芒果城 巴馬科之夜 憶日內瓦 歌唱塔什乾 日本人之心 詩仙堂 箱根 尼泊爾隨筆 飛越珠穆朗瑪峰 遊巴德岡故宮和哈奴曼多卡宮 世界佛教聯誼會第十五屆大會 遊獸主(Pas'upati)大廟 望雪山――遊圖利凱爾 彆加德滿都 重返哥廷根 到達印度 下瀛洲 臨清縣招待所――《還鄉十記》之一 聊城師範學院――《還鄉十記》之一 五樣鬆抒情――《還鄉十記》之一 贊西安 德裏風光 彆稻香樓――懷念小泓 深圳掠影 海上世界 延邊行 小引 延吉風情 延吉風情 逛鬼城 曼榖行 初抵曼榖 報德善堂與大峰祖師 華僑崇聖大學開學典禮 帕塔亞 東方文化書院和陳貞煜博士 颱遊隨筆 楔子 初抵颱北 颱北街頭小景 血濃於水 站在鬍適之先生墓前 掃傅斯年先生墓 法鼓山 義工 佛山心影 一 石景宜博士 二 暨南大學 三 到瞭佛山 四 佛山街頭小景 五 佛山陶瓷廠 六 西樵山 七 中央電視颱南海影視城 八 南國桃園 九 石景宜藝術館 十 尾聲 故鄉行 楔子 在車廂中 盛大的歡迎 官莊掃墓 臨清的宴會 祝壽大會 祝壽晚會 環遊臨清市 發思古之幽情 留德十年 三 在北平的準備工作 四 滿洲車上 五 在哈爾濱 六 過西伯利亞 七 在赤都 八 初抵柏林 九 哥廷根 二七 納粹的末日――美國兵入城 三一 彆哥廷根 三二 赴瑞士 三三 在弗裏堡(Fribourg) 三五 從瑞士到法國馬賽 三六 船上生活 三七 西貢二月 三八 從西貢到香港 三九 迴到祖國的懷抱 精彩內容 德裏到瞭,我這一次遠遊的目的地到瞭。我有點高興,但又有點緊張,心裏像開瞭鍋似的翻騰起來。我自己已經有二十三年的時間沒有到印度來瞭,中間又經曆瞭一段對中印兩國人民來說都是不愉 快的時期。雖然這一點小小的不愉快在中印文化交流的長河中隻能算是一個泡沫,雖然我相信我們的印度朋友絕不會為這點小小的不愉快所影響,但是到瞭此時此刻,當我們乘坐的飛機就要降落到印度 土地上的時候,我腦筋裏的問號一下子多瞭起來。印度人民現在究竟想些什麼呢?我不知道。他們怎樣看待中國人民呢?我不知道。我本來認為**熟悉的印度,一下子陌生起來瞭。 這不是我**次訪問印度,我以前已經來過兩次瞭。即使我現在對印度似乎感到陌生,即使我對將要碰到的事情感到有點沒有把握,但是我對過去的印度是很熟悉的,對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是很有把 握的。 我**次到印度來,已經是二十七年前的事情瞭。同樣乘坐的是飛機,但卻不是從巴基斯坦起飛,而是從緬甸;**站不是新德裏,而是加爾各答;不是在夜裏,而是在白天。因此,我從飛機上看到的 不是黑暗的夜空,而是綠地毯似的原野。當時飛機還不能飛得像現在這樣高,機下大地上的一切都曆曆如在目前。河流交錯,樹木蓊鬱,稻田棋布,小村點點,好一片錦綉山河。有時甚至能看到在田地 裏勞動的印度農民,雖然隻像一個小點,但卻清清楚楚,連婦女們穿的紅綠沙麗都清晰可見。我雖然還沒有踏上印度土地,但卻似乎已經熟悉瞭印度,印度對於我已經不陌生瞭。 & ......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