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推荐。
好家庭的任务就是:
唤醒“一颗童心”——智慧家长能够通过唤醒一颗童心,实现自己的再成长。面对孩子是家长大人第二次成长的机遇,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能把握人生,赢得未来;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做好“两手准备”——在系统思考中做好“成功”和“失败”、“前进”和“后退”、“顺境”和“逆境”这“两手准备”,遇事会不慌,成长有方向。两手准备是一种全局思维中的学习力、成长力提升过程,也是一种生存生活智慧。
感情“三大智慧”——系统思维,辩证共生;集思广益,智慧整合;唤醒心力,成就人生。由几代人形成的互动成长环境,是感悟“家文化”智慧,实现文化力提升的场所。
养成“四个习惯”——关心大局、共生发展的做人习惯;从我做起、积极主动的做事习惯;感恩道谢、利人利己的相处习惯;集思广益、智慧整合的创新习惯。家庭正是培养人习惯的好学校。
进行“五项修炼”——在系统思考中学会生存与生活的修炼,在改善心智模式中学会成长的修炼,在阅读思考中学会智慧整合的修炼,在人生励志中学会共生发展的修炼,在唤醒智慧心灵中实现自我跨越的修炼。在家庭这所学校中进行五项修炼,可以提升家庭成员的生命力。
提升“六种能力”——学习力是跟上时代步伐的基础,终生快乐学习需要有思维力保障,行动力是实现创新、活出人生意义的桥梁,感染力是以一带十的群体智慧,沟通力是实现智慧整合的条件,反省力是不断调整好思路和行为的顾问。学习力、思维力、行动力、感染力、沟通力、反省力这六大能力,帮助全家人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创造共赢,成就辉煌。
内容简介
好家庭胜过好学校。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好家庭培育出的“家文化”素养,用成长力面对人生发展,用文化力创造和谐氛围,用生命力实现人生理想,家长和孩子就都会在享受学习快乐、享受工作快乐中实现创新发展,并走向学习化生存、智慧化生活、意义化生命的人生成功之路。
作者简介
姚鸿昌,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北传媒学院客座教授。
高级工程师,从事企业科研、管理及企业文化工作三十多年,完成了二十多项创新成果,出版《智慧教子的八大方法》《明天你拿什么去竞争》《和谐家庭》等教育著作6部,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应邀在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学习论坛、全国妇联和谐家庭大讲堂、武汉名家论坛、海南大特区讲坛、燕赵文化大讲堂、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广州羊城学堂、珠海市民文化大讲堂、桂林百姓大学堂t大连共青团讲坛、鄂尔多斯干部讲坛、首都师大国际青年道德论坛等,就和谐文化、家庭教育、学习智慧、人生励志、员工成长等做了几百场讲座,演讲内容既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深受好评。中央电视台及地方各媒体对他的成果和事迹予以报道,被媒体誉为“平民教育专家”。
郭文玲,从教36年,在担任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和教导主任期间,为人师表,以德育人,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全国、省、市多项优异成绩。她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用“三爱”激励理念培育人才,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她认为,在时代发展面前,要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就要把传统的教育观转变为现代学习观,把片面的知识观转变为全面的智慧观。要帮助孩子从家庭这所学校开始,走上学习化生存、智慧化生活、意义化生命的道路。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一“家文化”推动亲子共成长
序言二把握人生命运的智慧
前言家庭是最好的学校
第一章和谐家庭是一所“好学校”
一、成长智慧——唤醒一颗“童心”
1.人生的思考
2.孩子给予的启示
3.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二、思维智慧——做好两手“准备”
1.为人生做好两手“准备”
2.为“小家”做好两手“准备”
3.为“大家”做好两手“准备”
三、文化智慧——感悟三大“智慧”
1.系统思维,辩证共生
2.集思广益,智慧整合
3.唤醒心力,成就人生
四、行为智慧——养成四个“习惯”
1.关心大局、共生发展的做人习惯
2.从我做起、积极主动的做事习惯
3.感恩道谢、利人利己的相处习惯
4.集思广益、智慧整合的创新习惯
五、生命智慧——进行五项“修炼”
1.在系统思维中学会生存与生活
2.在改善心智模式中学会成长
3.在阅读思考中学会智慧整合
4.在人生励志中学会共生发展
5.在唤醒智慧心灵中实现自我超越
六、综合智慧——提升六种“能力”
1.提升学习力:智慧教育,童心激励,“三爱”激励
2.提升思维力:思维兴趣,思维模式,思维创新
3.提升行动力:创新激情,创新习惯,创新实践
4.提升感染力:感动自己,激励别人,服务社会
5.提升沟通力:相处积极。相处和谐,相处引导
6.提升反省力:反省主动,反省悟性,反省改变
第二章好家庭的教育智慧:“问题孩子”没问题
一、孩子的困惑与烦恼
1.我是“猪脑子”吗?
2.父母总是爱唠叨怎么办?
3.怎样与父母无顾忌地交谈?
4.父母不在身边,是不是他们不关心我?
5.我没有特长怎么办?
6.为什么我总郁闷和心烦?
7.妈妈为什么总是瞧不上我?
8.为什么我一玩起电脑游戏就不能自控?
9.为什么我会厌学?
10.父母只看分数高低,我如何面对?
二、家长的尴尬与难堪
1.孩子厌学怎么办?
2.孩子成绩不好还不肯用功,怎么办?
3.两口子总为孩子学习不好打架怎么办?
4.孩子偏科怎么办?
5.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
6.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怎么办?
7.无法与孩子沟通怎么办?
8.怎么能让孩子接受父母的教育?
9.如何做孩子的智慧成长顾问?
10.孩子为什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走出“早教困惑”
1.早期教育中爱的错位
2.以孩子为本的思考
3.从知识早教到智慧早教
4.抓住成长的关键期
5.大人成长的关键期
第三章好家庭的文化智慧:读懂人生“四部书”
一、读懂自己心灵这部书
1.为心灵开个“窗口”
2.与心灵实现“对话”
3.为心灵灰尘“洗澡”
4.让心灵从家“出发”
二、读懂孩子成长这部书
1.唤醒“童心”再激励
2.发现“规律”重早教
3.学会“创境”助成长
三、读懂家庭和谐这部书
1.认识“家文化”
2.找到“谐振点”
3.实现“差异化生存与生活”
四、读懂人生智慧这部书
1.生命“求真”悟人生
2.生存“求善”爱相随
3.生活“求美”追幸福
第四章好家庭的成长智慧:实现人生四次成长
一、人生成长智慧:春夏秋冬家园美
1.播种智慧的春天:送我一首“诗”(师)
2.发展智慧的夏天:成“家”能“立业”
3.收获智慧的秋天:阅读人生多感悟
4.浓缩智慧的冬天:乐学、乐思、乐行
二、“家文化”智慧:创境与唤醒
1.教育的三大任务和家庭教育的地位
2.学会“创境”与“唤醒”
3.家长形象的全方位转变
4.人生成功的思考
……
第五章好家庭的学习智慧:学会学习、学会成长
第六章“家文化”与人生成功智慧
主要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是钱老留下的一个重要的遗言。钱老本人为什么会成为杰出人才?他的人生路上有哪些启示?他为什么要说这段话?我们今天的教育又需要如何进行改革呢?人们都把解决问题的焦点聚集在教育上,特别是学校教育上。然而,单单依靠学校的教育,是永远不可能培养出杰出人才的。当我们沿着钱学森成长的足迹追根寻源时,我们发现,家庭才是最好的学校。离开了“家文化”氛围的滋养,很难造就出融入时代环境的杰出人才。
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聪颖过人。由于丈夫平时在外地供职,家庭教育的职责自然落在章兰娟身上。她采取启发教育,每日给幼小的钱学森安排的功课是清晨准时起床,加强身体锻炼,早饭后背诵唐诗,累了就看儿童读物。下午或者画画,或者写毛笔字。每日如此,从不间断,让钱学森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母亲的启发式教育之外,父亲钱均夫为钱学森营造了家庭宁静的文化氛围与求实精神。钱均夫认为,大自然才是教育孩子最丰富、最全面的教科书。在钱学森少年时期,几乎每年的春秋季节,父亲都要带他到京郊的农村或者风景优美的香山、西山去远足。钱学森幼年接受的启蒙教育,无论是来自母亲还是父亲,还是潜移默化的家族教育,都是传统的中国式“家文化”教育。这种教育激活了钱学森的生存生活智慧、情感情趣智慧、心性意志智慧,尽管钱学森是学理科的,但在父母的引导下,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智慧整合。这对他走向杰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显然,一个人是否能走向杰出,不在于脑子有多聪明,记忆了多少知识,有多高的学历,而在于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综合素质、心性意志智慧的培养,主要不是来源于学校,而是家庭,特别是早期家庭教育的智慧启蒙。这就如同一台计算机,重要的不是硬盘有多大,装了多少数据,而是硬件配置高不高,操作系统能力强不强,应用软件的性能如何等。显然,一个只是在头脑中装载了大量知识,却缺乏人性道德,没有综合素质和创新工作能力,没有信念和意志的人,是很难成大器的。他们只能把自己当做知识工具去谋生,却很难有信念和意志去追求卓越;他们只能用超强的记忆力去应考,却很难有智慧对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融会贯通中的创新发展;他们只能在自己的眼界内为自己的功利化目标去索取,却很难有人格魅力在“利他”服务中创造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好家庭胜过好学校:“家文化”与人生成功》 这是一本探索家庭教育深层力量,解析“家文化”如何塑造个体命运,并最终引领人生走向成功的深度读物。 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我们常常将目光聚焦于学校的教学质量、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各种升学途径。然而,在这场对“好学校”的孜孜不求中,一个同样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家文化”——却常常被忽略。本书将带您深入挖掘家庭教育的内核,揭示一个温暖、有力量的家庭环境,如何能够超越任何名校的光环,为孩子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最终引导他们走向真正的成功。 “家文化”:超越物质,触及灵魂的成长土壤 “家文化”并非仅仅指代家庭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或是一味的溺爱与满足。它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氛围,一种深植于家庭成员互动、价值观传承、情感连接中的精神特质。它包括: 价值传递与品格塑造: 父母言传身教中流露出的正直、诚信、勤奋、责任感、同理心等,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道德准则。一个重视品德修养的家庭,会潜移默化地将这些宝贵的品质根植于孩子心中,成为他们未来为人处世的基石。 情感滋养与安全港湾: 家庭是孩子情绪的第一个归属地。一个充满爱、理解、支持和尊重的家庭,能够给予孩子最深厚的情感滋养,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认知和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孩子勇于探索世界、应对挑战的底气。 沟通模式与人际智慧: 家庭内部的沟通方式,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第一课。开放、坦诚、尊重的沟通,能够教会孩子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如何倾听他人,如何解决冲突,从而培养他们未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作能力。 学习氛围与求知欲激发: 家庭是否重视阅读?是否鼓励提问?是否陪伴孩子探索新事物?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家庭环境,更能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规矩意识与独立性培养: 合理的规矩和界限,并非束缚,而是成长的轨道。一个有明确规矩,同时又给予孩子适当自主权的家庭,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约束能力,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挫折教育与 Resilience 韧性: 人生难免风雨。一个懂得如何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站起来的家庭,就是在培养他们最宝贵的“韧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为什么“家文化”比“好学校”更重要? 学校教育是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重要场所,它为孩子打开了通往学术世界的大门。然而,学校教育往往侧重于“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家庭教育则关乎“我是谁”、“我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根本性与早期性: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会化场所,也是他们性格、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最初土壤。这里的印记往往比任何后天的学习都更加深刻,甚至伴随一生。良好的“家文化”可以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品格基础,使其能够更好地吸收学校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积极的人生驱动力。 完整性与情境性: 学校教育往往是碎片化、阶段性的,而家庭教育则贯穿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时刻,是全方位、沉浸式的。家庭提供的爱、支持和理解,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情感慰藉和心理支撑。 适应性与个性化: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优秀的“家文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孩子的个性需求、兴趣特长,并给予最恰当的引导和支持,这种个性化的关怀是标准化学校教育难以企及的。 应对真实世界的能力: 学校教授的是知识和技能,而家庭则教会孩子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生存、与人相处、解决问题。一个在“家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是他们在真实社会中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素质。 “家文化”如何具体转化为人生成功? 本书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理论,深入剖析“家文化”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直接或间接促成个体的人生成功: 学习动力与学业成就: 一个充满鼓励和支持的学习氛围,而非仅仅是催促和压力,更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习惯,从而在学业上取得更稳健的成就。 职业发展与工作表现: 诚信、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在家庭中习得的品格和能力,是职场上最重要的软实力。拥有良好“家文化”背景的个体,往往在职业发展中更具竞争力。 人际关系与社会网络: 懂得尊重、沟通、合作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这对于事业的拓展和人生的幸福感都至关重要。 身心健康与幸福感: 充盈的爱与安全感,健康的价值体系,能够帮助个体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从而拥有更健康的身心和更高的幸福感。 创新能力与企业家精神: 鼓励冒险、允许犯错、支持自由探索的家庭环境,能够孕育出富有创造力、敢于尝试的孩子,他们更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创新者和企业家。 应对逆境与人生韧性: 在父母的引导下学会从失败中学习,从挫折中成长,能够赋予个体强大的心理韧性,让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风浪时,能够更坚强,更有韧性地前行。 本书的价值与阅读收获: 本书将为广大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人士,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您: 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真正意义: 摆脱功利化的教育观,回归家庭教育的本质——培养健全人格,塑造美好人生。 构建积极健康的“家文化”: 学习具体的家庭教育方法和理念,如何营造一个充满爱、支持、尊重和成长的家庭氛围。 理解“软实力”的重要性: 认识到品格、情商、学习能力等“软实力”,是如何比单纯的知识和分数,更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高度。 找到教育的根本力量: 掌握如何通过家庭教育,为孩子的人生成功打下最坚实、最长远的根基。 实现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共赢: 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对孩子个人的负责,更是对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贡献。 《好家庭胜过好学校:“家文化”与人生成功》,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关于家庭教育的深刻启迪,一次对人生成功的全新解读。它将引领您发现,真正的教育,始于家庭,源于文化,而这一切,都将化为孩子最宝贵的财富,照亮他们通往幸福与成功的璀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