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思想史(共3卷)

基督教思想史(共3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冈察雷斯 著,陈泽民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02263
版次:1
商品编码:10370884
品牌:译林(YILIN)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5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基督教思想史》是神学家冈察雷斯多年研究的成果和代表作,也是基督教思想研究的一部*威著作。作者在书中系统阐述了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宗教改革直至20世纪的神学思想,着重分析了基督教各种教义和各种流派的实质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形成过程。其观点公允,分析客观,文字通俗,历来为教内外研究人员所称道。这《基督教思想史(第3卷)》为一些对神学没有太多了解的学生与读者提供了关于基督教思想史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历史背景,有助于对基督教思想史的学术研究。

作者简介

胡斯都·L.冈察雷斯(1937-),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历史神学博士学位。《基督教思想史》是他多年研究的成果和代表作,也是基督教思想研究的*威著作。作者在书中系统阐述了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及宗教改革直至20世纪的神学思想,着重分析了基督教各种教义与各种流派的实质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形成过程。其观点公允,分析客观,文字通俗,历来为教内外研究人员所称道。

目录

序言
致汉语读者
译者的话
英译本第二版序言
英译本第一版序言
前言
缩略语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基督教的摇篮
第三章使徒后期教父神学
第四章希腊护教者
第五章早期异端:挑战与回应
第六章艾雷尼厄斯
第七章德尔图良
第八章亚历山大学派:克莱门特与奥利金
第九章3世纪的西方神学
第十章奥利金之后的东方神学
第十一章阿利乌争辩与尼西亚会议
第十二章尼西亚会议后的阿利乌争辩
第十三章亚他那修的神学
第十四章迦帕多西亚三杰
第十五章西方教会的三一论教义
第十六章基督论争辩的开始
第十七章聂斯脱利争辩与以弗所会议
第十八章卡尔西顿会议
第十九章坚持使徒传统抑或背教?
附录
索引

精彩书摘

路德在长期的思想斗争中发现了《圣经》与传统之间的矛盾,他通过这种思想斗争,终于确认《圣经》应先于传统;而慈温利所走过的道路则73不相同。⑥他采用基督徒人文主义者的方法来研究《圣经》。他回到《圣经》那里去,是作为人文主义运动特点的对源头的普遍回归的一部分。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慈温利相信,重新发现基督教的真正本质的途径,是去发现《圣经》的信息,并将这种信息应用在基督教的复兴上面。即使撇开《圣经》的灵感不谈,《圣经》成书较早,因此作为证据来说,较之后来的传统更具有说服力。但是《圣经》也是受到圣灵的启示的,因此《圣经》的优先地位,不但是历史和人文主义确认的,而且也是人们根据信仰而确认的。慈温利在1523年初出版的十五个用来辩论的论题里清楚地说明,除非有神的带领,《圣经》是无法理解的。他不是简单地像人文主义者研究任何其他的经文那样去研究《圣经》。但是,他确实将他在他的人文主义研究中学到的原则应用于《圣经》的解释,因此他的解经在使用隐喻法方面要比通常的做法少一些。
像路德一样,慈温利认为,凭借“上帝的话语”,不但能理解《圣经》,而且也能理解上帝的创造的行动。关于上帝的能动的“话语”,他作了这样的解释:“宁可要自然界的整个进程有所改变,而决不能让‘上帝的话语’落空而得不到应验。”⑦然而,《圣经》既然是“上帝的话语”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它也应该是正确无误的,并且一定会得到应验的。“在他的话语里面,我们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在他的话语里面,我们永远不会受到欺骗,惊惶失措,或走向毁灭。假若你对灵魂觉得没有保证或把握,那么就倾听上帝对你说的肯定无疑的话。灵魂能够得到教诲和亮光……这样,灵魂就能领悟到,置身于基督耶稣里面,它才能得到全面的得救和公义或称义”。⑧
然而,这并不是说,我们能够认识上帝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圣经》。相反地,上帝的存在可以通过人的理性去认识。“上帝是什么,也许人是无法理解的,但是上帝存在着,人不是不能理解的”。⑨所有异教徒曾经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去认识上帝,尽管有些人竟然发展到把上帝分成多种不同的神的地步,而其他一些人则认为只有一个上帝。这种原因并不意味着,凡是人都具备“自然”认识上帝的能力,因为“我们归因于某种自然力量的对上帝的认识其实是来自上帝”。⑩
另一方面,真正认识上帝——认识上帝究竟是什么——只有通过《圣经》里面上帝的启示才能够临到我们。我们对上帝的认识和上帝的真实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相比之下,一个甲虫对我们的认识还要比我们关于上帝的认识多些。这是因为在创造主与创造物之间有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是慈温利敏锐地和不断地意识到的一道鸿沟。
这就是说,虽然哲学家们确实对于上帝有些认识,而且我们也很可能发现他们的认识符合《圣经》的教训,但是我们不要把他们的认识当做我们的神学的源泉。
……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以哥尼流为代表的外邦

评分

包装精美。便宜实惠。

评分

京东服务一流非常满意,经常购买!书很棒!

评分

非常精美,很值这个价钱,为商家点个赞!好好阅读?!

评分

多次在京东买书,但凡是做活动的时候,就买一点点。穷人嘛,就要有个穷人的样子,只能买点便宜货了。但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一如既往的喜欢。适合专业性的人去读。 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的轻松遐想,提不起兴致。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缘故吧平心而论,文章里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只是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于我,就像那火红的木棉,那金色圆润的木瓜,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却在别人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否定。不用说话,只要发光就好,有没有人知道都没关系,会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么,即使有人在,听不懂自己的话,那还是一样的寂寞啊,安安静静的,看看来来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这样,多好啊。   不算自夸的话,文学性的语言在三十来岁就有了信心,但这十来年,写得最多的论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时政评论专栏为主,自己的转折点,应该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等报刊的时评专栏,以为是微博类的文字更灵活、更直接、更生动地取代平面媒体所致,可是在微博上,我对时事的关心度也直线下降,不再喜欢第一时间点评论事情,等它尘埃落定吧,可尘埃落定后,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当然,在微博上到达这点,又 迟了一些,直到2012年才意识到。 越来越无所谓,难道就是自由主义者? 我对外部确实是无所谓了,在我心中,有个美好世界的模样,我也会在文章里说,可是现实如何演变,甚至不变好,我并不在乎,毫无原来的愤怒和焦虑;我对自己及自己所爱的人很所谓,能不能让自己和她开心,变成最重要的事。 关注的点越来越具体,回归到自己,才慢慢发现了自由。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一个走向自由的人,剥离那些不必要的“实体”,是很漫长的路。 在《城市画报》的专栏,也是论述性的文字,由于媒体的属性,它不像时政类评论那么“强硬”,柔软一些,时间跨度也长,半个月一篇的文章,写每一篇,你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把两百多篇快进看完,演化就出来了,挑文章,最早几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删除那些攻击性强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断、太强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软,近一两年的,则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长年专栏的好处是,你发现原来幻想改变外部环境,到后来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你写的东西,都是在与自己对话,是在逐渐放弃一些负担,让自己轻灵一点,不再背着别人跳舞。 祖国、国家、民族、家族这些集体词汇,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义的人,都容易发现它们的主要功效就是用来压迫个人,个人无法逃逸,当然就没自由。但很多问题还要自己去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评分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很好的一套知识丛书,值得入手

评分

很不错的书,买了好多次了,非常划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