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馈线技术

雷达馈线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德斌,周志鹏,朱兆麒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117954
版次:1
商品编码:1034578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1
字数:5537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馈线系统是指微波/毫米波频段的传输网络,是雷达的重要分系统之一,用以实现高频段信号传输、天线波束扫描与极化、阵列天线波束形成、能量的分配合成等特定作用。本书围绕微波馈线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展开,结合技术先进性和工程实用性,力求深入浅出,工程实用。着重介绍雷达常用无源器件、电控器件、铁氧体器件与旋转关节等众多关键部件,以及面天线、阵列天线馈电网络的特点、功能、指标、原理和设计方法,还给出一些特种器件,最后介绍相控阵幅相监测校正的原理和应用,提供了大量参考文献。在提供典型设计公式、图表曲线的同时,尽量给出模型及软件操作界面,以便于快速、准确地分析设计。 本书可作为雷达馈线工程师和高校微波专业学生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张德斌 河北山海关人。1981年获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学士学位:1984年获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4研究所天线微波与微电路技术研究部馈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级高工,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微波与雷达馈线技术工作。在微波多端口网络测试与研制方面有深入研究,主持和参加了多项重点产品与课题馈线的研发工作。负责重点项目TR组件技术攻关。已经发表论文20多篇。现任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委员,曾任全国印制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机械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称号。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第1章 概论
第2章 传输线
第3章 微波网络基础
第4章 雷达馈线常用微波无源器件
第5章 电控微波元器件与T/R组件
第6章 新型微波特种元器件
第7章 雷达系统中微波旋转关节
第8章 天馈系统中的微波铁氧体器件
第9章 反射面天线雷达中的微波馈线
第10章 阵列天线雷达的微波馈线网络
第11章 有源阵面微波系统监测的设计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一开始我就深深迷上了小说中诙谐幽默的语言。在以前我是单知道钱钟书和韩寒的,没想到这类小说界的“周星驰”还有余华。钱钟书用诙谐的语言来阐述处世之道,韩寒用幽默的语言来批判当代教育,而余华则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讲述人生的辛酸,活着的意义。主人公如此刺激乃至荒诞地一路走来,享尽人间富贵,也吃尽人间痛苦;欺压凌辱过别人,也被别人白眼呵斥过;曾经三世同堂过,到后来也落得家破人亡。故事中的主人公徐富贵仿佛被生活完全捉弄的一个玩物,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评分

京东应该多增进此类科技书,种类太少了!

评分

这本书,用极其巧妙以及成熟的写作手法,用老练的口吻描述了那个主人公的一生。书中的第一人称是一位旁听者,而真正的主人公却是一位叙述者。那位主人公是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不务正业,家里富裕,又有贤惠的妻子,但是却成天到妓院里去,还去赌钱,最后将家产输尽。不仅如此,他还骑在一位胖妓女的身上,多次大声跟他的老丈人打招呼,使得老丈人感到十分丢脸。他的妻子到赌场里劝他回去,他却打了有身孕的妻子。如此冥顽不灵,油腔滑调的人在家产输尽了以后,走上了一条异常坎坷的路。他因为一个小孩的戏弄,十分偶然地被逼上了战场。当他获得解放军的解救,从而回到家乡的时候,他由一个纨绔子弟,变成了一个历经沧桑的农民。生活给了他太多的重创,他的女儿哑了,儿子又因为被护士抽血太多而惨死。他的母亲最后死了,妻子也得了软骨病。他的生命却硬是延续了下来。最终,他站在田埂上面,赶着一头谁都不要的老黄牛,慢慢地耕地。给别人讲述他的一生。

评分

  在余华眼中的“活着”:活着,在我们的中国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由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来自忍受,因为已经活着,所以要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不幸福、苦难、无聊、平庸......

评分

  这本书给我们的启发:余华是在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评分

书本是不错的!

评分

买了还没读,不过还是要赞一下,希望国内作者的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评分

  在余华眼中的“活着”:活着,在我们的中国语言中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由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来自忍受,因为已经活着,所以要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不幸福、苦难、无聊、平庸......

评分

  这本书给我们的启发:余华是在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