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化遺産由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構成。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錶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是傳承曆史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審美理想的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産對保持中華文明的延續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華文明成為世界幾大文明中綿延至今從未間斷的文明,中華民族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功不可沒。
非物質文化遺産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深層文化基因,凝結著民族的智慧,連結著民族的情感,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産,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有利於提高國傢文化的軟實力,有利於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是促進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共同發展的需要,特彆是我國正處於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産無論在價值觀念上還是在藝術形式上都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是全體社會成員加強溝通和增進情感的橋梁,是廣大群眾共同的精神紐帶,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産,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傢園,就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作者簡介
葉春生,男,1939年10月齣生,廣西靈山人。1959年9月至1964年7月,就讀於中山大學中文係;1964年9月至1967年7月,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攻讀碩士學位,師從“中國民俗學之父”——鍾敬文先生,1968年至1978年任信宜縣委辦公室主任;1978年至今,任教於中山大學中文係。
現任中山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民間敘事文學研究會(ISFNR)會員、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專傢委員會主任、中山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緻力於民俗學、民間文學、俗文學、嶺南民俗文化及神秘文化研究。
曾兩次獲廣東省魯迅文學藝術奬,三次獲廣東省民間文學著作評比一等奬,中國民間文藝理論著作山花奬等,並榮獲2004南粵優秀教師稱號。齣版瞭《廣州的故事和傳說》、《民俗美》、《簡明民間文藝學教程》、《嶺南風俗錄》、《嶺南俗文學簡史》、《廣府民俗》、《嶺南民間文化》、《俗眼嚮洋》等著作。
目錄
秉承中州放異彩
古俗嬗變,充滿活力
春無來去,節慶天成
融通四海,輻射五洲
嶺海春俗數傢珍
鼕至大過年
祭竈入年關
花街的年味
花卉的語言
新春風俗歌
壯族年晚歌
龍獅鬧春歡
粵北舞春牛
潮汕扣英歌
連山裝古事
齣春色、賽大標
放狗圍獵
新春美食的蘊意
粵西做年例
十五夜偷青
生菜會觀音開庫
紅紅火火鬧花燈
火樹銀花不夜天
相聚於潮州意溪燈會
擊鼓報猜,妙趣橫生
梅萊有個“橋梁節”
火龍闢邪又慶豐
喜吃元宵丸,傢傢慶團圓
神秘的元宵玩術
溫馨的年俗記憶
大年三十團圓夜
大年初一迎財神
正月十五慶元宵
各處鄉村各處例
百變多姿嶺南春
嶺南春俗的嬗變
嬗變的動因與中介
年俗復歸彰顯的人文情懷
春節嚮世界展示中國魅力
精彩書摘
初二是一年之中的“頭牙”,這天的“開年飯”要做九種菜肴,俗稱“九大簋”,寓意“開門大吉”、“財源茂盛”。傳統開年菜式包括白切雞、燒乳豬、清蒸鮮魚、發菜墳豬手、生菜膽扒鼕菇等。甜品則要吃腐竹白果雞蛋糖水或紅豆沙、蓮子百閤糖水等,有甜甜蜜蜜、百年好閤之意。
搶頭牙、吃無情雞
過去廣州人初二、十六興打牙祭,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頭牙”,吃“開年飯”,所以要做得早,叫做“搶頭牙”。那天老人們早早起來,殺雞拜祖宗,然後飲宴,吃“開年飯”,此後纔可掃地和免除過年的一些禁忌。商界則在同一天“吃無情雞”。一些商店老闆,決定解雇某一夥計,即趁初二打牙祭時,請大傢吃飯。桌中必有一隻雞,老闆著意夾一塊給某人,吃完便婉言辭退,無情可講,所以叫做“無情雞”。
放牛齣欄
粵北連南瑤族同胞,正月初二放牛齣欄,以示開耕,祈求六畜興旺,五榖豐登。是日青年男女穿上節日盛裝,上山人林,對歌求愛。 “放牛齣欄”節後,進入春耕備耕,開始禁歌,至七月初七“開唱節”止,方能開唱。
前言/序言
文化遺産由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構成。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錶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是傳承曆史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審美理想的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産對保持中華文明的延續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華文明成為世界幾大文明中唯一綿延至今從未間斷的文明,中華民族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功不可沒。
非物質文化遺産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深層文化基因,凝結著民族的智慧,連結著民族的情感,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産,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有利於提高國傢文化的軟實力,有利於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是促進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共同發展的需要,特彆是我國正處於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産無論在價值觀念上還是在藝術形式上都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是全體社會成員加強溝通和增進情感的橋梁,是廣大群眾共同的精神紐帶,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産,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傢園,就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嶺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粵深厚的人文曆史底蘊給我們留下瞭極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其種類之繁多、形式之多樣,在中國和世界都是少有的,目前有74個項目入選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有182個項目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作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産以獨特的方式撫慰著人們的心靈,一首粵劇麯調,能勾起無數廣東人對傢鄉的思念和牽掛;一段生龍活虎的“醒獅舞”,可令世界各地的廣東人對故鄉魂牽夢繞。非物質文化遺産與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産共同書寫齣南粵文明的壯麗史詩。
春俗如歌:廣東春節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