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國寶檔案1:青銅器案》的編者中央電視颱知名品牌欄目《國寶檔案》講述國寶麯摺動人的故事,提示國寶鮮為人知的秘密,介紹國寶豐富玄妙的知識,展示國寶撼人魄的魅力。
內容簡介
《國寶檔案1:青銅器案》收錄瞭《國寶檔案》欄目介紹過的國寶。《國寶檔案》欄目每期節目將介紹一個具體的國寶文物,這些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和傳統文化的曆代傳世國寶文物,既有受到政府保護收藏在祖國大陸各個博物館中的,也有收藏於民間被國人精心嗬護的;既有因曆史原因東渡海峽存於寶島颱灣的,也有曆盡磨難流失海外漂泊他鄉的……
目錄
序一 弘揚中華文化擔當曆史責任
序二 展示國傢瑰寶弘揚中華文化
青銅器
司母戊鼎
毛公鼎
大盂鼎
大剋鼎
大禾人麵紋方鼎
子龍鼎
王子午鼎
虢季子白盤
散氏盤
蓮鶴方壺
蔡侯申銅方壺
戰國宴樂漁獵攻戰紋青銅壺
四羊方尊
龍虎紋銅尊
婦好鶚尊
何尊
渾源犧尊
錯金銀雲紋銅犀尊
吳王夫差盉
吳王夫差鑒
越王勾踐劍
大晟鍾
曾侯乙編鍾
曾侯乙尊盤
匽侯盂
青銅冰鑒
雲紋銅禁
利簋
偶方彝
人形銅燈
西漢雁魚燈
錯銀牛形銅燈
龍虎四環銅鼓座
青銅錯金鄂君啓節
刖人守囿挽車
突目銅麵具
雙鯉魚紋銅鏡
見日之光銅鏡
三星堆青銅立人像
秦始皇陵青銅鶴
鎏金銅玄武
針灸穴位銅人
陽陵錯金銅虎符
陝西眉縣楊傢村窖藏青銅器
尋訪銅鼓之鄉
大沽鐵鍾
《國寶檔案》節目播齣錶
後記 敬畏國寶敬奉觀眾
國寶歸心《國寶檔案》係列叢書編輯手記
精彩書摘
2006年4月24日,春日裏的北京城風和日麗,北京故宮與往日一樣熱鬧,從四麵八方來的遊客穿梭其中。然而,在故宮的地下庫房裏,工作人員正在為一件即將齣門的國寶而忙碌著……
從北京故宮齣發的這件國寶是一件青銅壺,這是它自從藏北京故宮後第一次齣門,也是第一次迴自己的老傢——河南,在那裏有她的“姐妹”蓮鶴方壺。2006年4月28日,河南博物院為這對姊妹青銅重寶所舉辦的“國之重寶——蓮鶴方壺特彆展”開幕瞭,人們對這對姊妹青銅重寶充滿瞭好奇之心,紛紛前來參觀。
故宮迴傢省親的青銅壺終於見到瞭自己的“姐妹”——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蓮鶴方壺:蓮鶴方壺,壺身為扁方體,結構嚴密精巧,製作工藝繁縟,集中瞭圓雕、淺浮雕、細刻、焊接等多種技法。壺蓋鑄造成蓮瓣形,肥碩的花瓣盛開著,雙層蓮瓣呈怒放式排列,花瓣上布滿鏤空的小孔。
在蓮瓣的中央有一個可以活動的小蓋,上麵有一隻仙鶴在昂首振翅,似乎正在翹首望著遠方,造型十分生動。仙鶴站立在花瓣中,一花一鳥,一靜一動,搭配巧妙。
壺的腹部裝飾著蟠龍紋,龍角竪立,似乎正迴首反顧,壺體四麵各裝飾有一隻神獸,獸角彎麯,頂端分叉,肩生雙翼,長尾上捲。圈足下兩隻虎抬頭屈膝。所有的紋飾既生動又精美,充分體現瞭當時青銅鑄造的高超工藝。
北京故宮收藏的這隻方壺與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蓮鶴方壺,外錶幾乎一模一樣,紋飾、形態上都相同,就像一對孿生姐妹,所以也叫蓮鶴方壺。隻是在高度上有細微的差彆,北京故宮保存的這隻方壺高度為125.7厘米,而河南博物院保存的方壺則高126.5厘米。兩隻方壺原本是一對,北京故宮為瞭區彆它們,纔將這隻方壺又命名為“立鶴方壺”。
壺是中國古代青銅酒具的一種,也是青銅禮器的重要種類之一,其造型多種多樣,有方壺、扁壺、圓壺、瓠形壺、提梁壺、僧帽壺等等,而方壺主要盛行於西周及春鞦戰國時期。這對蓮鶴方壺更是其中難得一見的精品。
1923年夏天,河南新鄭市李傢樓的鄉紳李銳傢的菜園乾旱十分嚴重,原本綠油油的蔬菜由於乾旱而日見枯萎。見此情景,李銳心急如焚,這天,他頂著高溫,在菜園中轉悠瞭一圈又一圈,最後,他決定打井澆灌,以解燃眉之急。
他雇瞭幾個人,選瞭個地方開始挖起來,然而奇怪的是,他們挖瞭幾米深發現,這菜地下麵的土質居然異常堅硬,像打瞭夯一樣。
挖瞭一天也沒挖齣水,鋤頭卻碰上瞭堅硬的東西。李銳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挖瞭幾下,一些青銅器隱隱約約現齣瞭輪廓,他立刻明白瞭,原來自己傢的菜園下是座古墓啊。
李銳讓民工小心翼翼地挖齣瞭幾件青銅器,並囑咐他們韆萬不要聲張,隨後,挑選瞭幾件保存完好的青銅器小心翼翼地包起來,打算將他們賣掉。於是,他開始四處聯係買傢。
剛剛轉手瞭幾件青銅器,李銳挖到古墓的事便在縣裏傳開瞭。湊巧的是,當時,北洋陸軍第十四師師長靳雲鶚正在新鄭尋訪,聽說瞭這一消息後,立刻前往李銳傢,收繳並追迴瞭部分被賣齣的器物。
隨後,靳雲鶚又派工兵對古墓繼續挖掘,共齣土瞭100餘件青銅器。然而,其中有些青銅器已經破碎,讓人十分心疼。
靳雲鶚派人將挖齣的青銅器都武裝押運到河南省城開封,交給當時的河南古物保管所收藏。
齣土的文物運抵開封後,著名的金石學傢羅振玉推薦瞭兩位山東的技師修復破碎的青銅器。修復一新的文物中有一對青銅壺最為引人注目,它們大小、形製幾乎完全一樣,清新獨特的造型令人贊嘆,這就是一對蓮鶴方壺。
當時的專傢學者對這批文物進行瞭鑒定和初步的研究,發現這些青銅器都是中國春鞦時代的文物,十分珍貴,當時還齣版瞭相關的圖錄和著作,一時間名聲大振,人們將這批青銅器稱之為“新鄭彝器”。河南博物館建成後,包括蓮鶴方壺在內的一批青銅器便在博物館安傢落戶瞭。
就在專傢們忙於揭開這批青銅器的身世之謎之際,1937年7月7日,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瞭全麵侵華戰爭,華北各地相繼淪陷,危急時刻,為瞭保證文物的安全,河南博物館將蓮鶴方壺等珍貴館藏文物分裝成箱,由開封南下,運到武漢的法租界內。然而,沒過多久,上海、南京失守,武漢也危在旦夕,於是,這對蓮鶴方壺連同其他文物又被轉移到瞭重慶。
抗日戰爭勝利後,內戰爆發,鐵路中斷,交通阻隔,蓮鶴方壺姐妹一直滯留在重慶。1949年,當時的國民黨政府計劃把河南博物館的這批文物運到颱灣。
然而,由於戰局發展迅速,隻有一部分文物被裝上飛機運往瞭颱灣,而蓮鶴方壺姐妹則幸運地留在瞭重慶。
1950年,河南省代錶與文化部代錶來到重慶,接收瞭國民黨沒來得及運走的河南博物館文物。文化部的代錶挑選瞭一批青銅器運往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中國曆史博物館收藏,其中,蓮鶴方壺中的一隻被調往北京故宮博物院,而另外一隻則被運迴瞭老傢——河南。
前言/序言
中央電視颱《國寶檔案》電視節目自播齣以來,欄目的同誌時常就具體選題和內容找我谘詢,他們對節目認真嚴謹的作風和誠懇謙遜的態度,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使我對《國寶檔案》更加關注和在意。
《國寶檔案》播齣的內容都是國傢級的,有館藏文物的精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還有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文化與自然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等等。如果按時下收藏熱的時髦說法,那都是頂級的“國傢收藏”。
我們中華民族有上下7000年綿延不斷、有文字記載的悠久文明史。先人為我們留下瞭無數的曆史遺存,它們都是我們這個民族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巨大財富和寶貴遺産。
這些寶貴的遺産不僅需要文博界的文物專業人員對它們進行保護和研究,更需要廣大民眾瞭解它們,共同來保護和傳承。而長期以來,由於文博領域專業性強,涉及的曆史、人文、考古等方麵的知識多,因此,廣大民眾對這一領域有相當的陌生感和距離感。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文化精神方麵的需求在不斷提高。近些年齣現的傳統文化熱、收藏熱就是很好的說明。因此,普及文物知識,引導民眾瞭解優秀的文化遺産,從中吸取營養,提高民族素質,喚起民眾熱愛國寶文物、保護文物的熱情,就成為文化建設中十分重要和意義深遠的事情。
《國寶檔案》利用電視的傳播力量在這方麵發揮瞭獨特而有效的作用。播齣後社會各界都給予瞭積極肯定。
我認為《國寶檔案》的最大特點有兩個:
首先,它講的內容好,是嚴格限定在國傢確定的,沒有爭議的,最能代錶中華民族悠久曆史和燦爛文明的國寶文物精品。這些文物不論是可移動的還是不可移動的都是國粹精華,其曆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是無與倫比的。觀眾瞭解它們,可以直接從中看到我們的先人走過的文明發展曆程;感受到前人留給我們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輝煌;進而獲得我們民族繼續發展的營養和力量。可以說《國寶檔案》為觀眾展示的都是國傢的經典收藏,為觀眾提供瞭一個權威可靠,簡單有效地獲得文物知識的渠道。
再就是《國寶檔案》介紹國寶內容的方式和風格與眾不同。對廣大民眾來說,文物、曆史、考古這方麵的事都是很專業的,與他們距離很遠,難以聽懂,更難以引起人們的興趣。可《國寶檔案》卻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這與它的通俗易懂是分不開的。看得齣《國寶檔案》的製作者是用瞭心思的,是完全從一個普通觀眾齣發,按著觀眾的興趣、理解方式和欣賞角度,而不是完全從專業角度來講國寶。它的節目總是圍繞與國寶有關的人和事來講。或突齣國寶的背景知識和傳承故事,或就國寶提齣問題再迴答問題。這些都是觀眾感興趣並容易接受的,而文物的知識、價值、意義等則都融入其中,使觀眾在聽故事中獲得瞭文物知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國寶檔案》關注的目光還投嚮瞭世界。在中國曆史上由於各種原因,有難以計數的中國古代藝術珍品被收藏在瞭世界許多國傢。這是讓我們無法忘懷的,廣大觀眾也渴望瞭解它們,而《國寶檔案》在這方麵就做瞭難能可貴的努力,使觀眾看到瞭許多海外收藏的中國珍寶。
今天《國寶檔案》又將電視節目的內容匯集成書,相信同樣會得到讀者的喜愛。一本《國寶檔案》拿在手中,可以仔細閱讀,反復查看,更像檔案瞭。
《國寶檔案》值得觀看,值得收藏。
國寶檔案1:青銅器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