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在详细梳理各种史书、地方志、文集等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论述了元代地方行政体制与政区的变迁过程,尤其在路、府、州、县的建置演变方面考述颇详,填补了很多学术空白。
本卷首先阐述了元代政区设置的概况,然后依次论述了腹里政区、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河南行省、陕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宣政院辖下吐蕃三道宣慰司的建置以及所辖路、府、州、县的建置沿革情况,并总结了元代政区地理变迁的轨迹和特色。
本卷指出,地方政区层级趋多、行省制的问世、边疆直接治理型官司取代羁縻州,这三者是元代政区建置方面显著的变动与特色,也是与前朝迥然不同之所在。在元代政区建置的变动过程中,北方汉地和江南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政区层级趋多和实施行省制方面它们是一致的,但是,北方汉地的此类变化主要是借“画境之制”和投下食邑置路州来完成的,江南则是通过宣慰司接管南宋诸路和州县依户口数升格改造而实现的。
内容简介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分为12卷,包括总论、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五代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极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作者简介
李治安,1949年生,河北邢台人。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学博士。曾任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学院院长。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历史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元史和政治制度史。
著有《元代分封制度研究》、《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行省制度研究》、《元代政治制度研究》、《忽必烈传》等。
目录
绪言
一、元代政区的层级与统属关系
二、元代行省政区建置概况
三、元代宣慰使司政区建置概况
四、元代路府州县政区建置概况
第一章 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所辖路府州
第一节 腹里政区建置概况
第二节 大都路、上都路及兴和路沿革
一、大都路
二、上都路
三、兴和路
第三节 保定路、河间路与永平路沿革
一、保定路
二、河间路
三、永平路
第四节 德宁、净州等七路、一府沿革
一、德宁路、净州路、集宁路与砂井总管府
二、应昌路与全宁路
三、宁昌路与泰宁路
第五节 真定路、顺德路与广平路沿革
一、真定路
二、顺德路
三、广平路
第六节 彰德路、大名路、怀庆路与卫辉路沿革
一、彰德路
二、大名路
三、怀庆路
四、卫辉路
第七节 东平等三路、七州沿革
一、东平路
二、东昌路
三、济宁路
四、曹州
五、濮州
六、高唐州
七、泰安州
八、德州
九、恩州
十、冠州
第八节 山东东西道所属益都等三路、一州沿革
一、益都路
二、济南路
三、般阳府路
四、宁海州
第九节 河东山西道所属大同等三路沿革
一、大同路
二、太原路
三、平阳路
第二章 岭北行省的建置及其所辖行政机构
第三章 辽阳行省所辖路府州
第一节 辽阳行省建置沿革概况
第二节 辽阳路与广宁路
一、辽阳路
二、广宁路
第三节 大宁路、东宁府、沈阳路
一、大宁路
二、东宁府
三、沈阳路
第四节 开元路与水达达路
一、开元路
二、水达达路
三、附录:元代开元路建置新考
四、附录:元代的双城总管府
二、广宁路
第三节 大宁路、东宁府、沈阳路
一、大宁路
二、东宁府
三、沈阳路
第四节 开元路与水达达路
一、开元路
二、水达达路
三、附录:元代开元路建置新考
四、附录:元代的双城总管府
第四章 河南行省所辖路府州
第一节 河南行省建置沿革概况
第二节 汴梁等三路、三府沿革
一、汴梁路
二、河南府路
三、南阳府
四、汝宁府
五、归德府
六、襄阳.路
第三节 淮西五路沿革
一、蕲州路
二、黄州路
三、庐州路
四、安丰路
五、安庆路
第四节 淮东道所属二路、一府沿革
一、扬州路
二、淮安路
三、高邮府
第五节 荆湖北道所属二路、三府、一州沿革
一、中兴路
二、峡州路
三、安陆府
四、沔阳府
五、荆门州
六、德安府
第五章 陕西行省所辖路府州
第一节 陕西行省建置沿革概况
第二节 奉元、延安、兴元三路沿革
一、奉元路
二、延安路
三、兴元路
第三节 凤翔等一府、四州沿革
一、凤翔府
二、邠州
三、泾州
四、开成州
五、庄浪州
第四节 巩昌等处总帅府所属四府、十五州沿革
一、关于巩昌等处总帅府
二、巩昌府
三、平凉府
四、I临洮府
五、庆阳府
六、秦州
七、陇9州
八、宁州
九、定西州
十、镇原州
十一、西和州
……
第五章 陕西行省所辖路府州
第六章 四川行省所辖路府州
第七章 甘肃行省所辖路府州
第八章 云南行省所辖路府州
第九章 江浙行省所辖路府州
第十章 江西行省所辖路府州
第十一章 湖广行省所辖路府州
第十二章 宣政院辖下的吐蕃三道宣慰司
第十三章 元代政区地理变迁轨迹和特色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所辖路府州
第一节 腹里政区建置概况
元《经世大典序录·都邑》篇云:“惟我太祖皇帝开创中土,而大业既定。世祖皇帝削平江南,而大统始一。舆地之广,古所未有。遂分天下为十一省,以山东、西,河北之地为腹里,隶都省。”元代中书省直接管辖的河北、山西、山东之地,特称为“腹里”。该地区含有路二十九个、直隶省部之州八个、散府三个、属州九十一个、县三百四十六个。在其东、西两翼,还有山东东西道宣慰使司和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的建置。这与诸行省辖区边远处另设宣慰使司的情况,大体类似。由于是上都、大都之所在,“腹里”地区又构成了元帝国的政治中心区域。其重要性自然超出十个行省。
汉语“腹里”一词,意指内地,大体肇始于两宋。有元一代,由山东、山西、河北组成的“腹里”,既是古老的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又是空间上距蒙古本土较近和部分接壤的区域。就整个汉地而言,“腹里”还是蒙古贵族最早用兵征服和占领,并由此出发进一步征服和统一全国的“基地”。尤其是元世祖忽必烈将国都由和林迁至漠南,设置上都、大都之后,“腹里”又成为蒙元帝国新的政治中心区域。于是,相对于十行省管辖的边地,“腹里”又自然成了内地。这就是元代中书省直辖的山东、山西、河北特称为“腹里”(内地)的缘由。
与元代的行省特大政区类似,“腹里”地区的幅员范围,远远超过了历代汉地王朝的“三辅”、“京畿”和“直隶”等京师直辖区。这显然是受蒙古草原大帝国的传统影响所致。元代“腹里”,曾经是金朝统治的中心地域,又是大批蒙古人及色目人南下定居、留驻、屯戍之处。
前言/序言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不错 质量可靠 完好无损
评分
☆☆☆☆☆
价格实在送人自用两相宜
评分
☆☆☆☆☆
资料详实丰富,厚厚一本,历史政区地理必看书,就是标价有些高,便宜点就好了
评分
☆☆☆☆☆
图书质量不错,赶上活动价格便宜。
评分
☆☆☆☆☆
元代卷的行政规划通史虽然不厚,但是内容丰富,分析透彻
评分
☆☆☆☆☆
唐朝行政区划以道划分,宋朝行政区划以路划分,这是不是就是“道路”一词的来由啊?呵呵!宋代的南京可不是现在的南京,看了此书好多事都明白了。
评分
☆☆☆☆☆
历史书籍收藏。
评分
☆☆☆☆☆
发货速度快,包装很好,特别是小哥服务态度很好!
评分
☆☆☆☆☆
敢情元朝也有中央直辖区,怀庆府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