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周晓沛大使从事前苏联、俄罗斯外交工作三十余年,作者以亲身经历、翔实的史料,披露了中苏、中俄数十年间起合转寰的外交内幕。
内容简介
人总是有梦的。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梦。而外交官的梦,就是不辱使命,想方设法去做那些难以做到的事情,极大限度地维护祖国利益,不论遇到多大困难,不管需要多长过程!这也正是外交官职业的价值和魅力之所在。
我是南方农村鞋匠的孩子,父母都目不识丁。虽然高考蒙上了北大,但家里没钱供我读书,完全是靠国家助学金生活和在老师的辛勤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当时一心想的,就是好好读书,将来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文化大革命”动乱把一切都颠倒了。劫难之后,历史逐渐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人们又重新开始憧憬自己的未来。可是,我做梦也没想过当职业外交官。
可能是由于学俄语的关系,我几乎一辈子同苏联和俄罗斯等欧亚地区国家打交道,有缘亲身参与充满戏剧性的中苏边界马拉松谈判、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磋商、中苏高级会晤以及苏联解体后与新独立国家的建交谈判,经历俄罗斯总统首次访华、我国领导人最后一次造访苏联和多次回访俄罗斯等历史事件。
像许多外交官一样,我从科员开始,历经随员、三秘、二秘、一秘、参赞,到公使衔参赞、公使等外交官衔的每一个台阶。与众不同的是,我两度在同一个莫斯科工作,却为两个不同国家的首都——一是苏联,一是俄罗斯。此后,有幸到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出任大使。如履薄冰地干完三个任期之后,我才真正懂得当“特命全权”大使不易,做有作为的好大使实在太难。
作者简介
周晓沛,浙江乐清人,1945年生。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1 971年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进修。1973年起在外交部工作,曾任外交部苏联东欧司苏联处处长、参赞,东欧中亚司副司长、司长,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衔参赞、公使,驻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大使。
现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中亚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外交学院兼职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客座教授。
内页插图
目录
序:外交官之梦
第一部分 中苏中俄关系亲历
一、参加中苏边界谈判
1.外交翻译官不是那么好当的
2.要成为“不可替代的专家”
3.马拉松式的边界问题谈判
4.重启谈判和珍宝岛事件
5.聋子对话,走进“死胡同”
6.针锋相对,唇枪舌剑
7.谈判本身就有意义
二、初次赴驻苏联使馆工作
1.西伯利亚,令人浮想联翩
2.调研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3.结识美国外交官科菲
4.好酒亚美尼亚科涅克
5.托尔斯泰的无碑之墓
三、十年一个回转的中苏关系
1.五十年代“一边倒”
2.六十年代关系恶化
3.七十年代敌对升级
4.八十年代政策调整,关系改善
5.出现重要转机
四、中苏关系“半正常化”
1.柬埔寨问题工作会晤:最后一分钟达成谅解.
2.钱其琛外长访苏:策划在穹庐
3.苏联外长访华:柬埔寨问题又卡壳
五、戈尔巴乔夫访华:见面不拥抱
1.邓小平说,接待礼仪要适度
2.历史性的会晤
3.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4.中苏两党论战有评价
5.历史自会做出结论
六、江泽民总书记访苏:会见老朋友
1.去中南海向总书记汇报
2.中国领导人的最后一次访苏
3.总书记带了五车皮的礼物
4.签订中苏边界东段协定
5.不忘老朋友
6.“我要见你们的江”
七、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过渡
1.苏联解体只是时间问题
2.中国的外交反应神速
3.中俄双方不存在重新建交问题
4.既非驻苏大使,又非驻俄大使
5.对“帝国”大厦倾塌的仁智见解
八、中国与中亚五国谈判建交
1.乌兹别克斯坦:愿仍以“同志”相称
2.哈萨克斯坦:总统的精明和敏锐
3.塔吉克斯坦:我们这里没有“波波夫”
4.吉尔吉斯斯坦:为边界问题费口舌
5.土库曼斯坦:总统对中国经济改革感兴趣
6.俄语干部不用坐冷板凳了
九、中俄关系四年上三个台阶
1.国家关系淡化意识形态
2.相互视为友好国家
3.建立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4.江泽民主席访俄演讲,礼堂爆满
5.叶利钦二度访华,确定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6.边界问题终于画上句号
十、中俄新型关系的生命力
1.中俄首次就重大国际问题发表联合声明
2.江泽民主席访俄,接受“唱名”礼仪
3.隆重热情地接待叶利钦访华
4.普京接班,中俄关系稳步向前
5.世代友好,携手共进
十一、巩固与原苏国家的传统友好
1.中国与拉脱维亚关系重新正常化
2.奇特的“酒窖王国”摩尔多瓦
3.没有“秘密”的桑拿外交
4.老朋友俱乐部
第二部分 出使欧亚三国
十二、首度出使乌克兰
1.三赴乌克兰
2.与乌克兰外长的“乒乓外交”
3.大使夫人不能“干政”
4.“保尔热”旋风
5.目睹劫后的切尔诺贝利
6.进入“死亡区”
十三、调任驻波兰大使
1.屡遭劫难,不屈不挠的民族
2.中波关系的发展契机.
3.支持北京申奥的神圣一票
4.上海申博:友好竞争,相互支持
5.中国“特殊艺术”的魅力
6.一个实现梦想的夜晚
十四、回到中亚当“石油大使”
1.做好能源外交大文章.
2.一千公里的管道施工困难重重
3.现代丝绸之路新驿站
4.中哈边境的治蝗大战
5.不打不成交
6.不愿说再见
第三部分 外交官是怎样炼成的
十五、当一名合格的外交官(外一章)
1.严格按照周总理提出的要求去做
2.外交官不能轻易说“不”
3.搞外交要有战略思维
4.入党的磨难考验
5.不该发生的事
十六、从农村鞋匠儿子到共和国外交官(外二章)
1.我“蒙”上了北大
2.榜放民中
3.备取生阴影
4.乡下人进京
5.蚂蚁啃骨头
6.“文革”旋涡
7.重走长征路
8.流浪北航
9.回炉进修
后记
精彩书摘
中方参与边界问题谈判的代表都是“重量级”人物,乔冠华、韩念龙、余湛副外长先后担任中方边界谈判代表团团长。他们都是经验丰富、才华出众的老一辈外交家,也是令对方敬畏的谈判高手。谈判桌上气氛紧张,双方发言针锋相对,用词也常常语惊四座。比如,针对苏联的无理与霸气,我方指责苏方说,“想不到来自列宁故乡的苏联代表团竟堕落到如此地步”,“难道你们要把原子弹悬在谈判桌上,让我们在威胁之下谈判吗?”,等等。苏方代表团团长先由第一副外长库兹涅佐夫担任。他是一位资深职业外交官,50年代曾任驻华大使。后因库兹涅佐夫生病,团长改由伊利切夫副外长担任。
伊利切夫在赫鲁晓夫时期曾任苏共中央书记,主管意识形态工作。他还是哲学博士,讲起话来头头是道,但喜欢咬文嚼字,让人不知所云。会谈中,他总是眯着眼睛,悉心捕捉中方每一句话后面的含义。有时脸涨得通红,耸耸肩膀,摊开双手,做无奈状。回应中方的观点时,他立场强硬,惯于指责中方“拖延”、“封杀”谈判;爱说这是“聋子对话”,应该“相向而行”;偶尔也冒出句俏皮话,如说中方是“车拉马”(意为本末倒置),讽刺中方所提的新建议是“大山生出了一只小耗子”(意为雷声大雨点小)。他烟瘾很大,有时会谈的时间长了,就说“能歇一下抽支烟吗”。
伊利切夫的副手是苏联边防部队的一位将军,谈判时很少说话。他常驻北京,下榻在苏联驻华大使馆。
前言/序言
人总是有梦的。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梦。而外交官的梦,就是不辱使命,想方设法去做那些难以做到的事情,最大限度地维护祖国利益,不论遇到多大困难,不管需要多长过程!这也正是外交官职业的价值和魅力之所在。
我是南方农村鞋匠的孩子,父母都目不识丁。虽然高考蒙上了北大,但家里没钱供我读书,完全是靠国家助学金生活和在老师的辛勤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当时一心想的,就是好好读书,将来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动乱把一切都颠倒了。劫难之后,历史逐渐恢复了本来的面目,人们又重新开始憧憬自己的未来。可是,我做梦也没想过当职业外交官。
可能是由于学俄语的关系,我几乎一辈子同苏联和俄罗斯等欧亚地区国家打交道,有缘亲身参与充满戏剧性的中苏边界马拉松谈判、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磋商、中苏高级会晤以及苏联解体后与新独立国家的建交谈判,经历俄罗斯总统首次访华、我国领导人最后一次造访苏联和多次回访俄罗斯等历史事件。
像许多外交官一样,我从科员开始,历经随员、三秘、二秘、一秘、参赞,到公使衔参赞、公使等外交官衔的每一个台阶。与众不同的是,我两度在同一个莫斯科工作,却为两个不同国家的首都——一是苏联,一是俄罗斯。此后,有幸到乌克兰、波兰、哈萨克斯坦出任大使。如履薄冰地干完三个任期之后,我才真正懂得当“特命全权”大使不易,做有作为的好大使实在太难。
中苏中俄关系亲历记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今天还挽手前进的同志,明日就变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
评分
☆☆☆☆☆
国家利益至上是国际交往中的基本原则和最终底线。
评分
☆☆☆☆☆
读了此书,才知道有关事件的人物的想法,通过个人视角再现中苏中俄之间的矛盾
评分
☆☆☆☆☆
朋友和敌人的差异,就在毫厘之间。
评分
☆☆☆☆☆
还不错,挺新的,周大使知道很多外交内幕,期待他的新作
评分
☆☆☆☆☆
读了此书,才知道有关事件的人物的想法,通过个人视角再现中苏中俄之间的矛盾
评分
☆☆☆☆☆
很好,请保持。
评分
☆☆☆☆☆
让我们关注北方的邻居,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评分
☆☆☆☆☆
主人公描述 很真实 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