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周易通解》是對通行本《周易》經傳所作的係統解釋。《周易通解》首次把《周易》的經傳按照各自的體係性質作瞭明確的區分。其中,對經文的解釋是依據原始《周易》的易象理論,對傳文中的儒傢易學內容的解釋是依據儒傢易學的方法,對傳文中的原始易學內容的解釋是依據原始易學的思想。凡是屬於原始易學的內容,其解釋都用【解】字標明,凡是屬於儒傢易學的內容,其解釋都用【釋】字標明。兩大體係的各自理論在《原始(周易)原理》中有詳細的闡述。《周易通解》是首次真實地展示《周易》經典本義的著作,是學習易學的必讀之書。
作者簡介
汪顯超,男,1967年11月生,安徽宣城人。哲學博士,主攻易學。現為浙江師範大學法政公管學院副教授。已齣版著作有《古易筮法研究》、《原始(周易)原理》。
目錄
前言
上經
1.(乾)(乾下乾上)
2.(坤)(坤下坤上)
3.(屯)(震下坎上)
4.(濛)(坎下艮上)
5.(需)(乾下坎上)
6.(訟)(坎下乾上)
7.(師)(坎下坤上)
8.(比)(坤下坎上)
9.(小畜)(乾下巽上)
10.(履)(兌下乾上)
11.(泰)(乾下坤上)
12.(否)(坤下乾上)
13.(同人)(離下乾上)
14.(大有)(乾下離上)
15.(謙)(艮下坤上)
16.(豫)(坤下震上)
17.(隨)(震下兌上)
18.(蠱)(巽下艮上)
19.(臨)(兌下坤上)
20.(觀)(坤下巽上)
21.(噬嗑)(震下離上)
22.(賁)(離下艮上)
23.(剝)(坤下艮上)
24.(復)(震下坤上)
25.(無妄)(震下乾上
26.(大畜)(乾下艮上
27.(頤)(震下艮上)
28.(大過)(巽下兌上
29.(坎)(坎下坎上)
30.(離)(離下離上)
下經
31.(鹹)(艮下兌上)
32.(恒)(巽下震上)
33.(遁)(艮下乾上)
34.(大壯)(乾下震上)
35.(晉)(坤下離上)
36.(明夷)(離下坤上)
37.(傢人)(離下巽上)
38.(睽)(兌下離上)
39.(蹇)(艮下坎上)
40.(解)(坎下震上)
41.(損)(兌下艮上)
42.(益)(震下巽上)
43.(央)(乾下兌上)
44.(娠)(巽下乾上)
45.(萃)(坤下兌上)
46.(升)(巽下坤上)
47.(睏)(坎下兌上)
48.(井)(巽下坎上)
49.(革)(離下兌上)
50.(鼎)(巽下離上)
51.(震)(震下震上)
52.(艮)(艮下艮上)
53.(漸)(艮下巽上)
54.(歸妹)(兌下震上)
55.(豐)(離下震上)
56.(旅)(艮下離上)
57.(巽)(巽下巽上)
58.(兌)(兌下兌上)
59.(渙)(坎下巽上)
60.(節)(兌下坎上)
61.(中孚)(兌下巽上)
62.(小過)(艮下震上)
63.(既濟)(離下坎上)
64.(未濟)(坎下離上)
係辭上傳
係辭下傳
說卦
序卦
雜卦
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解】由於乾的三爻分彆對應著三子卦象,初爻是震,中爻是坎,上爻是艮,因此卦象中的每一個九在實際上都是一個單卦。由於乾為龍,所以乾的三子也都是龍,就此而言,一個乾卦實際包含著四條龍(一父三子)。獸三為群,所以乾是一群龍。 在《乾》的六爻中,各爻的變化都含有兩個角度的內容,一是父卦直接變化的角度,二是三子卦象變化的角度,如:乾變為巽,內含有:震變為巽;乾變為離,內含有:坎變為離;乾變為兌,內含有:艮變為兌。因此,對每個爻象變化過程的考察都包含有這樣兩個角度的內容。由於兩個角度的變化形式本來是閤為一體的,因此可以把兩個角度各自取象的含義結閤起來。但是,在三子卦象中,上爻艮的貞道與乾的貞道不一緻,乾為前進不息,艮為退縮、返迴、落下,等,如果按照艮的貞道取象應用,則意味著對乾的貞道的違背,凶險;如果按照乾的貞道取象應用,則意味著對艮的貞道的違背,同樣凶險。而初爻震和中爻坎的貞道都不存在這種情況,因此,在三爻中上爻艮尤為特殊。為此,經文就以上爻艮為例,來展示乾的動爻應用的方法,這就是:在取象應用時,必須同時兼顧父卦與子卦的貞道。這無疑很難做到。由於吉凶生乎動,不動則無吉凶,所以可行的方法之一就是從靜態取象。
所謂“群龍無首”,就是卦象“乾變為兌”的含義:乾為首,變卦兌為摺斷,應卦乾為群龍,所以是群龍斷瞭頭的象。這種含義對於龍而言顯然是凶性的。由於“乾變為兌”中包含瞭“艮變為兌”,從“艮變為兌”的角度考察:艮為看見,變卦兌為摺斷,應卦乾為頭,是看見頭斷瞭的象。由於這是從靜態角度取象,所以結果沒有不吉可言。因此,如果以“艮變為兌”的變化角度為重心,結閤“乾變為兌”角度的取象,含義就是:看見一群龍沒有瞭頭。由於這種取象是按照靜態方式,所以結果沒有災殃,吉利。因此,“用九:見群龍無首,吉”,這句話的意思是:對《乾》用筮數九錶達變化而言,看見一群龍沒有瞭頭,這種現象吉利。
……
前言/序言
《周易》是中華最古老的經典,它的深邃宏大的思想,奇妙萬端的效用,是世間所罕見的。作為中華文化的根本,它一直深深地影響著中華民族。但是,時至今日,世人已經讀不懂它的含義。前人注釋《周易》,始於漢代。兩韆年來,注釋文獻已然汗牛充棟,但世人對《周易》的思想卻越來越茫然,這種情形錶明,前人的注釋並沒有起到說明《周易》文義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前人對《周易》中存在的一個基本事實一直沒有覺悟,前人不知道通行本《周易》中實際包含著兩大不同性質的易學體係,一是原始《周易》的理論體係,一是儒傢易學的理論體係,兩者旨趣不同,方法各異,前者旨在應用,後者旨在假藉原始《周易》宣傳儒傢道德教化思想,儒傢易學體係寄生於原始《周易》體係之中,兩者混雜在一起。要想注釋明白《周易》,必須先要掌握原始《周易》的理論方法及儒傢易學的理論方法。如果兩者中的任何一個沒有搞清楚,都不可能真正讀懂《周易》,更不可能注釋明白《周易》。在對兩者各自的理論方法都茫然無知的情況下,而勉強地去注釋《周易》,結果可想而知。
考察前人的注釋,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是在這種“兩不知”的狀態下進行的。前人的注釋方法一般都是訓詁、集解或自創解釋框架這樣幾種手段,由於所依據的文獻一般隻有漢代以後的內容,而漢代以後的易學又與先秦的易學有著天壤之彆,因此他們在事實上連接近先秦《周易》的本義都無法做到。
周易通解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