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蒋经国与蒋纬国
原价:35.00元
作者:张树德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02143272
字数:290000
页码:32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该书以史家严谨的态度和生动耐读的笔法记述了蒋家第二代——蒋经国和蒋纬国的人生经历,其中有兄弟俩同父母关系的描写,有对兄弟俩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追踪,有对兄弟之间微妙关系的揭示,也有对兄弟俩政治生涯的回顾,透视人生浮沉,聚焦沧桑岁月。
蒋介石的小儿子、蒋经国的弟弟蒋纬国1997年9月在台北去世,至此,“蒋家第二代”——蒋经国和蒋纬国兄弟均走完了人生的旅程。 无论是在中华民国的历史上,还是在当代的台湾,蒋经国和蒋纬国兄弟都是备受人们关注的人物。虽然他们已先后告别了人世,但人们对兄弟两人的认识和了解却仍在进行。 本书以史家严谨的态度和生动耐读的笔法记述了蒋家第二代——蒋经国和蒋纬国的人生经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亲哥哥?亲弟弟?
蒋纬国晚年“一语惊人”
刊登在《亚洲内幕》上的消息
夭折的《蒋纬围报道》
迷人的传说
“O型血是英雄血”
陈志坚女士的诉说
蒋介石对陈洁如讲述蒋纬国的故事
蒋纬国的“一往深情”
第二章 幼年和少年时期的哥哥与弟弟
蒋介石“舐犊情深”
“水鬼”与“山鬼”
蒋经国到上海以后
蒋纬国的幼年生活
蒋纬国“笑”演悲剧,
蒋纬国立志从军
第三章 蒋经国在苏联的日子里
中山大学的“洗礼”
列宁格勒军事学院的“武装”
斯大林手中的“人质”
王明的“教育”
“劳动改造”的艰辛
给母亲的一封公开信
第四章 蒋经国在苏联的婚姻生活
难忘的初逢
重逢在乌拉尔机械厂
动人的恋爱
有情人终成眷属
回国前夕
第五章 回国后的蒋经国与蒋方良
回国之初
蒋介石赐名“蒋方良”
溪口的隆重婚礼
“不要称我蒋夫人”
蒋方良对蒋经国一往情深
凄苦的晚年
第六章 蒋经国赣南初从政
在赴江西前的日子里
蒋经国何以到赣南任专员?
令人刮目的“三禁”之举
以“硬”对“硬”
赣南“新风”
“赣南系”的形成
第七章 蒋经国的“婚外恋情”
由章懋李到章亚若
章亚若的第一次婚姻
蒋经国与章亚若的初交
由“好感”到“爱慕”
由秘密到公开的恋情
面对父亲的“忠告”
章亚若魂断桂林
第八章 从少尉到上将
初走从军路
装甲兵的“新星”
纸上谈兵的“军事家”
“迟到”的上将
第九章 蒋纬国与石静宜和邱爱伦
浪漫的恋情
石静宜“死之谜”
蒋纬国病故后石静宜死因有新说
蒋纬国与邱爱伦
蒋纬国的“婚外情”和“婚前情”
第十章 由西北到南京
“西北之行”
“中干系”的形成
“青年军”中的“太子”
国民党最高决策圈的“新人”
“太子系”与CC系的再较量
第十一章 上海“打虎”记
入沪前夕
为什么要在上海“打老虎”?
名噪一时的“打虎英雄”
宋美龄智取“打虎将”
可悲的结局
第十二章 兄弟俩在逃台前夕
兄弟努力助父亲
父行子随大西南
惨败面前的“太子”
逃台偏安的“功臣”
第十三章 从“总政治部主任”到“国防部长”
年轻的“总政治部主任”
大刀阔斧的“中央改造委员”
吴国桢败下阵来
辅导老兵就业的“蒋主任”
“国防部”的新部长
第十四章“湖口兵变”与蒋经国和蒋纬国
“湖口兵变”始末
“湖口兵变”名副其实吗?
“湖口兵变”殃及蒋纬国
蒋纬国对蒋家王朝有二心吗?
“孙立人事件”是怎么回事?
第十五章 从“行政院副院长”到“行政院长”
台湾财经的“大总管”
“青年才俊”的启用人
大力推行“本土化”方针
“天天都在竞选”
岛内“自由民主”的先声
第十六章 “开明”的“总统”
岛内刮起“政改”风
为什么要进行“政治革新”?
面对重重阻力
党外有党
回归“平时”状态
第十七章 “外交”之路
蒋经国两访苏联
“外交部长东北特派员”
有惊无险的美国之行
蒋纬国访问西班牙
第十八章 “一个中国”观
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政治支票”
强烈的冲击波
顺应历史潮流的“重要一步”
“一心想回大陆”
第十九章 哥俩的人生小夜曲
“刚”与“柔”
“含”与“露”
“严”与“宽”
“上”与“下”
第二十章 蒋经国与蒋纬国的孩子们
蒋经国的长子蒋孝文
蒋经国的次子蒋孝武
蒋经国的三子蒋孝勇
蒋经国的女儿蒋孝章
蒋纬国的儿子蒋孝刚
第二十一章 兄弟相会在九泉下
乘坐轮椅的“总统”
蒋经国长眠于大溪
蒋经国死后争论种种
蒋纬国命归黄泉
五指山的游魂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手头已经积累了不少关于现代纪念币的资料,但往往局限于官方发行公告和规格参数。《共和国铸忆:新中国纪念币的收藏与鉴赏》这本书却提供了一种更具人情味的叙事方式。它没有堆砌大量官方数据,而是通过讲述每一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纪念币背后的故事来串联起新中国的重大历史节点。比如,对于发行“熊猫金币”的初衷、发行第一套生肖币时设计团队的取舍,以及在特殊历史时期(如发行申奥纪念币)面临的挑战,书中的回忆录式的描述让读者仿佛和那些铸币人站在一起。书中对现代纪念币的铸造工艺,特别是对“精制币”与“普制币”在抛光和图案细节处理上的差异进行了详尽对比,对于提升现代币的品鉴眼光帮助极大。这本书的版面设计也十分现代,色彩运用得当,使得原本可能偏向技术性的内容变得赏心悦目,无疑是新中国钱币收藏领域的一股清流。
评分我最近开始涉猎近现代的纸币收藏,发现市面上真正能系统讲解这一领域的书籍并不多见。《近代中国金融风云录》这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了从清末到民国时期各大银行发行的钞票样本,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纸币置于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去解读。作者对“法币改革”前后的货币体系变迁有着独到的见解,清晰地梳理了不同政权发行的“关平银”、“龙洋”等兑换券的历史渊源和流通范围。书中对一些特定时期(比如抗战爆发后)的“法币”因通货膨胀而产生的版别、水印、和票面细微差异的对比分析,简直是收藏者必备的教科书级别材料。我试着根据书中的指导去对比我手头上的几张旧票,发现很多我原本忽略的细节,如防伪线的颜色深浅、签名位置的微小变动,都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限于收藏工具书,它更是一部生动的近代金融史读物。
评分这本《中国历代钱币鉴赏指南》真是令人大开眼界,作为一名业余的钱币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中国货币发展脉络的权威著作。这本书在讲述古代铸币工艺和钱币形制演变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简单罗列不同朝代的钱币种类,而是深入探讨了每一时期铸币技术的革新,比如从早期的布币、刀币到后来的圆形方孔钱,再到更精细的机制币的过渡,其中对不同地区铸币的风格差异分析得入木三分。书中对一些罕见钱币的背景故事也进行了细致的挖掘,比如某位皇帝在位时期因特殊事件而发行的纪念币,这些细节让原本枯燥的钱币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对于想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金融史和艺术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切入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古钱币的品相和版别差异时所展现的专业性,即便是初学者,在跟随书中的图文对照深入学习后,也能迅速提升鉴赏能力。
评分我对金属铸币的工艺美学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冶金与艺术的交汇:中国历代铜钱铸造技术探秘》这本书可以说是将这两个领域完美结合的典范。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铜钱的合金配方、熔炼温度控制,乃至模具的雕刻和翻砂工艺都有非常详尽的描述。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唐宋时期的地方官营铸局的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读起来仿佛置身于那个喧嚣而精密的古代工坊。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竟然还引入了现代科学检测手段,如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来剖析古代钱币的成分构成,这为鉴定钱币的真伪和确定其出土地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这本书的图解部分做得非常用心,许多复杂的铸币流程被分解成清晰的步骤图,即使没有深厚的冶金学背景,也能大致理解古人的智慧所在。对于那些追求硬币背后的“技术含量”的藏家而言,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绝对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对货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涵远胜于其金属价值。因此,《钱的符号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货币意象》这本书恰好击中了我感兴趣的点。它探讨的不是钱的物理形态,而是它在民间信仰、风水布局以及文学艺术中的象征意义。比如,书里分析了“五帝钱”在传统民俗中的具体用法和流传的寓言故事,以及在古代小说中,钱币是如何作为衡量财富和人际关系的隐喻工具出现的。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且富有哲理,将看似冰冷的金属或纸张,赋予了厚重的文化解读。我特别喜欢它对钱币上吉祥纹饰的解读,比如龙凤、福禄寿等图案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古代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这本书读起来轻松愉快,但其文化内涵的深度却值得反复咀嚼,非常适合对文化史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
评分质量很差,不予置评,不会再买
评分很有参考价值,值得阅读和参考。
评分质量很差,不予置评,不会再买
评分很有参考价值,值得阅读和参考。
评分很有参考价值,值得阅读和参考。
评分很有参考价值,值得阅读和参考。
评分很有参考价值,值得阅读和参考。
评分很有参考价值,值得阅读和参考。
评分质量很差,不予置评,不会再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