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年届百岁的著名导演汤晓丹被誉为一中国战争电影之父,他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自己的电影人生,把自己的一生置身于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中,写自己也写了中国电影的历史进程,更描述了一个大时代的各种人物的众生相,记录了中国电影人物的活动,揭示了中国电影界的内幕,铭刻着一代电影人在沧桑巨变后的深沉思索,从一个导演的视角见证了中国百年电影的艰难进程。这是他的第一部自传,也是一部艺术人生的教科书。
内容简介
年届百岁的著名导演汤晓丹被誉为“中国战争电影之父”,他以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自己的电影人生,把自己的一生置身于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中,写自己也写了中国电影的历史进程,更描述了一个大时代的各种人物的众生相,记录了中国电影人物的活动,揭示了中国电影界的内幕,铭刻着一代电影人在沧桑巨变后的深沉思索,从一个导演的视角见证了中国百年电影的艰难进程。这是他的第一部自传,也是一部艺术人生的教科书。
作者简介
汤晓丹(1910- )中国电影导演。1931年开始电影生涯。1934年后,在香港从事电影活动。抗战爆发后,在重庆从事电影导演工作。1945年后回到上海,从事电影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导演。代表作有《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红日》、《南昌起义》等。曾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是“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奖”第一位获奖者。被誉为“中国战争电影之父”。
内页插图
目录
1
童年:漂泊南洋
中学被开除
冒险在上海
从《白金龙》起步
收获在香港
闯荡西南
山城的雾
重返上海
2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历
《胜利重逢》及总结会
社会大课堂
军事片年代
从《不夜城》的“夜”到《红日》的“红”
“文革”后期:《新渡江侦察记》和《祖国啊,母亲》
3
走向新时代:《傲蕾·一兰》
再创辉煌:《南昌起义》和《廖仲恺》
退休前的遗憾
往事总是成追忆
感恩新中国60年
精彩书摘
童年:漂泊南洋
漂洋寻父
回忆我的童年,仿佛细嚼一粒苦涩味的干果。刚放进嘴里时,感到的是石子般的坚实;时间长了,才会感到它的刺喉的滋味。尽管如此,我仍然乐于品味它,因为它是自我形成的开始。
1910年的农历二月廿二日,云山村的天空阴云密布,风刮得呼呼响。正是春寒料峭时,我却呱呱哭叫着来到人间。
云山村属漳州华安,在福建南部。美丽的九龙江顺流而过,乡亲们把它称为九龙谭。传说在公元前五百多年的时候,有九条龙在江里洗过澡,因此而得名。这当然也是一种吉祥的征兆。奇怪的却是云山村的日照时间一年有千千多个小时,雨水也充足,但五谷并不丰收。除了天然的怪石和林子外,耕地还是很荒凉的。村里的壮年男子常常三五结伴,把求生的希望寄托在漂洋过海上。其实,出洋的人也不是个个都发迹的。
人们总是怨恨苍天无眼,又祈求苍天赐福。
我的父亲汤纯祥就是在我出生前两个月,随家乡的水客远走南洋的。他最后才落脚西爪哇,靠做小商贩糊口。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瓜哇属非交战国管辖,借道的车辆和行人猛增。我父亲住的僻郊小镇变成了热闹的公路,他在路边开了一家小杂货铺。收入多了,他还常常托水客带些钱回家。母亲把钱留着,准备带着我同去西爪哇。
在我六岁那年,我便跟着母亲坐小木船离开了云山村,到漳州浦南码头换大木船到厦门,然后改乘大轮船到新加坡。为了省钱,我们买的是统舱票。在海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颠来簸去,足足折腾了近三十天。沿途除了起伏的浪涛外,远处是茫茫一片。海浪大的时候,我恶心极了,睡着也难过。到新加坡以后,除了上下旅客外,还有苦力上船搬运货物。我很想上岸走走,母亲和同路的水客都不同意,大家都是第一次远,亍,都怕走散了。两天后,货轮离开新加坡港继续航行。在爪哇的巴城停靠时,我们都提行李上了岸。接着又坐了一天的火车,才到茂兀市。我是第一次坐火车,车窗外不断快速闪过的景色,使我感到十分惊奇。七八个钟头很快就过去了。最后我们从茂兀市又坐了一段路的马车,才到基亚维镇。父亲的杂货铺就开在那里。
我们娘俩怀着极大的喜悦找到父亲时,他却大吃一惊,似乎并不欢迎我们去。原来父亲在外面闯荡多年,历尽艰辛,当地一位陈姓侨商见他为人忠厚,起早摸黑地苦干,很喜欢他,就要收他做女婿。父亲为了生活,不便吐露家有妻儿的真情,含糊其辞地答应下来。陈氏母亲比我父亲大几岁,为人善良,他们结婚后,苦心经营小店,生活安定下来,日子过得也很顺心。他们结婚几年,没有小孩,精力都扑在了生意上。
对于父亲在茂兀的这些变故,我母亲一点也不知道。彼此见了面才算清醒过来。我母亲是一个有志气的人,她有一手好针线活手艺。她不吵不闹,在离杂货铺不远的地方找了一间木屋,带着我另立门户。
陈氏母亲也通情达理,还搬了些东西送来,还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架缝衣机。母亲开始为附近的大人小孩做衣服。大改小,旧翻新,缝缝补补。她样样都干,收费也低廉。母亲的活很快就越接越多,白天晚上忙个不停。父亲还时常送些钱过来。陈氏母亲很喜欢我,见我去杂货铺时,总是给些吃的让我带回家,也给我一些零钱。我都如数拿回家交给母亲。
坐着马车上小学
大约在我快满七岁的时候,父亲要送我到茂兀市的一所基督教小学去读书。这所学校的主办人是一位印尼华裔传教士,学校里有好几位外国教师。学校离家有一段路。正好杂货铺有一辆运送货物的马车,每天早出晚归往来于城乡之间。为了上学不迟到,我总是天蒙蒙亮就起床。坐上马车后,才慢慢吃起来母亲塞给我的饼。
前言/序言
百年电影百年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