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胜利(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

失去的胜利(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冯·埃里希·曼施泰因 编
图书标签:
  • 军事回忆录
  • 二战史
  • 曼施泰因
  • 战争
  • 战略战术
  • 历史
  • 德国
  • 苏联战场
  • 东线战场
  • 军事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ISBN:9787513906128
商品编码:10229454410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失去的胜利(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
  • 作者:(德)冯·埃里希·曼施泰因|译者:戴耀先
  • 定价:49.8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
  • ISBN号:9787513906128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5-09-01
  • 印刷时间:2015-09-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553
  • 字数:530千字

编辑推荐语

波兰战局中的*大合围战;法国战局中的追击作战;苏联战局中的克里木会战、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作战、斯大林格勒解围作战、库尔斯克会战、顿河河曲地带防御作战、哈尔科夫会战……《失去的胜利(曼施泰因元帅战争回忆录)》回忆了作者冯·埃里希·曼施泰因亲身经历的二战战局,此外,还分析了成败原因,结合战例总结出许多指挥经验和作战指导原则。这不仅对军事学术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为战争指导者和各级指挥人员提供了宝贵经验。

内容提要

冯·埃里希·曼施泰因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的亲身经历为主线,根据其私人日记和其他资料,介 绍了德国进行侵略战争的经过,尤其是详细地描述了 他亲自指挥的几次重大作战行动,阐述了他对二战中 各个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看法。《失去的胜利(曼施泰 因元帅战争回忆录)》对于我们了解二战中德军的一 些决策内幕,尤其是许多重大战役的计划制订过程及 其实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戴耀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大校,从业33年,一直从事德国军事研究,论著译著十余种。主要有:《论德国军事》《德意志军事思想研究》《德国总参谋部》《总体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等。 冯·埃里希·曼施泰因,德国陆军元帅,出身于军官世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曼施泰因积极参与制订和实施希特勒的侵略战争计划,先后任集团军群参谋长、集团军司令、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3月,因在作战指导上与希特勒发生分歧被解职;1945年5月被英军俘虏;1949年12月被战胜国判处18年徒刑,1953年因病获释。战后,被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聘为顾问,参与组建联邦国防军。1973年6月病逝,终年86岁。

目录

出版说明
译者前言
作者前言

**编 波兰战局
**章 暴风雨前夕
德国总参谋部和波兰问题
是战争还是恫吓?
第二章 作战形势
德国军队的兵力和作战计划
波兰军队兵力及其作战计划
对波兰军队部署的思考
第三章 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
在集团军群司令部
*初态势
**4集团军经加里西亚的开进
**0集团军对维斯瓦河的突破以及
对拉多姆的合围
集团军群司令部有人造访
布祖拉河会战
一段往事
占领华沙
桑河和维斯瓦河以东的*后战斗
怀念
东方集团军群司令
我们的民政管理领导
终结

第二编 1940年西方战局
第四章 陆军总司令部的失势
希特勒——冯·布劳希奇——哈尔德
第五章 围绕作战计划的斗争
陆军总司令部(希特勒)的作战计划
反对意见
“A”集团军群司令部的计划
“A”集团军群为作战计划的斗争
第六章 第38军军长
成为旁观者
向卢瓦尔河的突击
第七章 两次战局间
“海狮”行动

第三编 对苏战争
第八章 “装甲兵突袭”
第九章 克里木战役
接任**1集团军司令时的情况
两线的会战
突破彼列科普地峡和亚速海畔的会战
占领克里木
争夺伊顺地峡的战斗
追击
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攻击
斯大林攻势至占领克里木
刻赤半岛态势的发展
施彭内克伯爵将军的悲惨结局
“斯大林攻势”继续进行
“猎鸨”行动
夺回刻赤半岛
“捕鲟”行动
夺占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在罗马尼亚休假
第十章 列宁格勒—维捷布斯克
第十一章 希特勒执掌军队*高指挥权
第十二章 斯大林格勒的悲剧
通向斯大林格勒的路
斯大林格勒城下态势的发展
就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
*初印象和决断
接管指挥权时的形势
苏军对第6集团军实施攻击
奇尔河畔防线态势告急
围绕必要的决断而做的徒劳斗争
生与死的竞赛
错过拯救第6集团军的机会
第6集团军的*后战斗
第十三章 1942—1943年在南俄的冬季战局
冬季战局的战略背景
作战主导思想
**阶段:解救第6集团军的战斗
第二阶段:为保障“A”集团军
群后方通路畅通而进行的战斗
第4装甲集团军在顿河下游南岸的战斗
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的战斗
第三阶段:为保障德军整个南翼后路畅通
而进行的战斗
第四阶段:“德军反突击”
顿涅茨河与第聂伯河之间的会战
哈尔科夫会战
回顾
第十四章 “堡垒”行动
1943年春的战略形势
苏联人在作战上的几种选择
实施后发制人的打击?
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
“堡垒”作战的设想
灾难性的拖延
进攻
总结
第十五章 1943—1944年的防御战
指挥问题
与九头怪物的战斗
顿涅茨地区的**会战
别尔哥罗德西部的会战和哈尔科夫
周围的战斗
在南方集团军群整个防线展开激战
向第聂伯河彼岸的撤退
焦土政策
争夺第聂伯河一线的战斗
第聂伯河河曲部的会战
基辅争夺战
第聂伯河河曲部的第二次会战
整个防线上的会战
尼科波尔的丢失
切尔卡瑟被合围
罗夫诺
清算的时刻……
战斗在泥泞中继续进行

附件1(节录)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附件6
附件7
附件8
军事简历


铁与血的挽歌:二战东线战场的中高层指挥官视角 书名:铁与血的挽歌:二战东线战场的中高层指挥官视角 作者:赫尔穆特·冯·格莱夫(虚构) 译者:王明 出版社:星辰文库 --- 内容提要 《铁与血的挽歌》并非一部宏大的战略全景图,它聚焦于二战东线战场上,德意志国防军中高级指挥官(师、军、集团军群参谋人员及临时指挥官)在极端环境下所经历的决策挣扎、战术执行的困境,以及对“元首意志”与前线现实之间鸿沟的深刻反思。 本书作者赫尔穆特·冯·格莱夫,一位出身普鲁士贵族家庭的陆军中将,在苏德战争的全部进程中,经历了从“巴巴罗萨”行动的初期闪电战的狂热,到斯大林格勒的绞肉机,再到库尔斯克的装甲洪流,直至最终柏林陷落前的绝望防御。他以其在不同战区、不同层级的指挥岗位上的亲身经历,辅以详实的战地笔记、信件往来和战后审讯记录(部分内容首次公开),构建了一部关于“战术的合理性如何被战略的狂妄所吞噬”的详尽记录。 不同于专注于最高统帅部决策或普通士兵日常的叙事,《铁与血的挽歌》深入探讨了那些介于“沙皇之盾”和“无名小卒”之间的群体。他们必须在资源日益枯竭、情报日益滞后、敌我力量对比日益悬殊的现实中,努力执行那些在后方看似“完美无缺”,实则“空中楼阁”的作战计划。 章节核心内容概述 第一部分:闪电的代价(1941年夏 – 1942年初) 本部分主要描绘了“巴巴罗萨”初期令人窒息的胜利感和随之而来的结构性失误。格莱夫当时担任某装甲集团军群的军团参谋长。他详细记录了对俄国纵深防御体系的低估,以及因后勤补给线被拉伸至极限而导致的机械化部队“漂移”现象。重点分析了莫斯科战役中,因天气、道路条件以及最高统帅部对苏军抵抗意志的错误判断,如何迫使一线指挥官在“前进还是固守”之间做出痛苦选择。格莱夫首次揭示了当时军团一级对“政治目标优先于军事合理性”的担忧,并以详实的火力分配表对比,说明了在关键时刻,燃料和弹药短缺是如何从战术层面瓦解了战略穿插的效能。 第二部分:绞肉机中的理性(1942年春 – 1943年初) 这是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第6集团军群内部运作的深入剖析。格莱夫此时调任某步兵军指挥官,亲身经历了“铁锤”与“铁砧”的合围。叙事重点不在于外部的救援尝试,而在于围城内部的决策逻辑:从最初对突破包围圈的乐观估计,到军团司令部内部对于“坚守阵地”命令的抵触与服从的复杂心理博弈。书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城市巷战中,步兵、工兵与装甲兵如何因为沟通不畅和指挥链断裂而陷入孤立作战的案例。格莱夫对“不投降”的命令如何转化为对数万士兵生命的系统性消耗进行了冰冷的统计与描述。 第三部分:装甲的黄昏(1943年夏 – 1944年末) 聚焦于库尔斯克会战后的战略转折点。格莱夫,此时负责一个预备队军的调动,详细阐述了德军在拥有技术优势(如“虎王”坦克)的情况下,如何因质量管理失控、训练不足以及对敌方电子战能力的严重误判,导致先进装备的战术效益远低于预期。本部分着重探讨了纵深机动防御体系的构建失败,特别是“哈尔科夫防线”和“东墙”的构建过程中,不同军区之间的资源竞争与战略步调的不一致。格莱夫分析了苏军“多层防御”和“火力覆盖”战术的有效性,并承认德军在战术层面未能跟上苏军的快速适应能力。 第四部分:最后的坚守与道德的沦丧(1945年春) 最后一部分转向战争末期的叙事,重点关注德军在面对苏联红军的不可阻挡的攻势时,中层指挥官所面临的道德困境。格莱夫描述了对“人民冲锋队”的接纳、党卫军力量的介入,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传统军事纪律的破坏。他记录了如何不得不执行“焦土政策”和处决逃兵的命令,这些经历迫使他深刻反思了军队的“效忠对象”究竟是国家、是元首,还是他所指挥的士兵的生命。结尾部分,他详细记录了自己所属部队在易北河畔的最后时刻,以及对于战争本质的哲学性追问。 本书特点与学术价值 1. “战术的微观史”:本书避免了对“希特勒的错误”或“盟军的胜利”的宏大叙事,而是将镜头聚焦于执行层面。它揭示了在战争后期,最高层脱离现实的决策如何通过层层衰减的效率和信息失真,最终演变成前线部队的巨大灾难。 2. 指挥链的压力分析:格莱夫对“服从”与“判断”之间内在冲突的剖析极为深刻。他详细描述了参谋人员如何以“技术报告”的形式,委婉地向不愿接受现实的最高统帅部传递负面信息,以及这种“委婉”在战争末期如何演变为徒劳的自我欺骗。 3. 中层干部的专业精神:本书肯定了德军中高级军官群体(排除政治狂热分子)在面对绝境时所展现出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他们即便对战争的最终走向心知肚明,依然致力于最大程度地减少己方部队的非必要损失,并保持军事行动的最低限度有效性。 4. 档案与口述的结合:书中穿插了作者对战后审讯记录(侧重于技术评估而非政治指控)的回顾,以及对特定战斗细节的反复推敲,使得叙事既有回忆录的温度,又不失专业军事分析的严谨性。 《铁与血的挽歌》是研究二战东线战场从战略优势转向结构性失败的关键阶段的必备读物,它为我们理解一个组织在面对非理性压力时,其内部层级结构如何反应和瓦解,提供了第一手的、令人信服的案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泛黄的书页,硬挺的书脊,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年代和分量。我当初被它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曼施泰因元帅”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二战的德军将领中,他无疑是那个指挥才能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人物之一。我一直对军事战略,特别是那些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战役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曼施泰因的经历,恰恰是研究这些的绝佳素材。他的名字,总会与一些声名赫赫的战役联系在一起,从闪电战的构想到执行,再到后续一系列复杂的战场决策,他的人生轨迹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战争史。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窥见那些宏大的战略部署是如何在指挥官的脑海中成型,又是如何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步步实现的。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揭示,在那些被历史书写成的冰冷战报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思考、判断和勇气。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些决定命运的时刻。我总是在想,当那些身处高位的决策者们,面对着无数士兵的生命和国家的前途时,他们是如何做出选择的?是基于严谨的逻辑分析,还是受到复杂情绪的影响?曼施泰因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回忆录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其宝贵的视角。我尤其对他在战略规划上的深思熟虑感到好奇,那些被后世称为“天才”的计划,在当时是如何被构思出来的?是否存在巨大的风险,又如何被化解?书中的描述,会不会让我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更深刻的体会?我会不会因此对一些历史事件产生全新的认识,甚至改变我固有的看法?我渴望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位军事指挥官在极端压力下的思维过程,以及他如何权衡利弊,做出那些影响深远的决策。

评分

我一直觉得,历史的回忆录,尤其是由身处历史漩涡中心的人物所撰写的,有着其他任何史书都无法比拟的魅力。它不是冷冰冰的史实堆砌,而是带着个人情感、记忆和判断的叙述。我希望在这本书中,我能看到曼施泰因元帅如何解读他所经历的那些关键时刻,他的视角会有多么独特。是不是会有一些我们不曾知晓的细节,一些隐藏在宏大历史叙事背后的个人挣扎和抉择?我期待着,他能够用他自己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那个时代的图景,不仅仅是战场的厮杀,也包括战略的博弈,以及政治和军事之间的复杂互动。我想知道,他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如何评价那些他参与其中的重大事件,他的回忆,又会对我们理解那段历史产生怎样的补充和修正。

评分

我对军事史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人类智慧和意志力极限的探索。而曼施泰因的名字,在很多军事爱好者心中,就代表着一种非凡的军事才能。我翻开这本书,满怀期待地想去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思考方式,能够让他设计出那些令对手措手不及的战术。是在战场上灵光一闪,还是经过了长期的研究和推演?我会不会在书中发现一些我们平时难以理解的军事术语,需要花费一番力气去钻研?我更想知道,他在回忆自己的辉煌时刻时,是否会流露出自豪,又或者,在反思那些失利时,是否有深深的遗憾?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战争,更是关于一个人的智慧、勇气和责任。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我一直对那些能够以一己之力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充满好奇,而曼施泰因元帅无疑是其中的代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他思想世界的机会,看他是如何分析战场局势,制定战略,又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战局中做出关键决策的。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展现出战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以及一位杰出军事家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本质,以及人类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