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孔子德配天地,故不可得而名。孔子當邪說橫行之時,故直指本心,以救其失,於是倫理道德,終古不滅。孔子修撰六藝,私人授徒,於是齊民可得而學。孔子雖述而不作,中國文化則實自孔子開之。
戰國之世,孟、荀為儒傢钜子,服膺孔子,以重其言,校以孔氏之學,雖不離宗,要因時為製,各有所偏勝,可謂善學已矣。
道傢立言,以遮為顯,老子尚有所立,莊子幾於無所立矣。孔老孟莊,時則相接,以孔觀老,以孟觀莊,一遮一錶,相反相成,得此而幾也。
莊子之書,一言以蔽之,日復其性命之情而已。其所非刺者,則逆於性命之情者也。孟莊同時,其所感受,無不相同,其所以對治之方則異。
吾之所以最欽乎墨子者,在其能損己利人,足以藥今損人利己之病。《大取篇》曰:“殺一人以存天下,非殺人以利天下也;殺己以存天下,是殺己以利天下也。”此心此誌,吾嘗以此自勉,亦願世人三復斯言。
觀商君治秦,其內外之政策,與今帝國相似,雖非長久之計,其緻富強之速,則不可誣矣。
韓非法治思想,大體承繼商君而修正之,然發明法意,大暢厥辭,商君之法得之而益顯。
作者簡介
李源澄(1909-1958),四川犍為縣人,師從廖平、章炳麟。先後在無锡國專、四川大學、雲南大學、西南學院任教。著有《經學通論》、《諸子概論》、《秦漢史》、《李源澄學術論著初編》等。
目錄
序一
序二
孔子
孔子於舊教之新解(2)孔子前後德目之同異(3)本仁(5)依位(6)緻中(7)政治思想(8)禮樂之意(11)學與教(12)孔子對於中國文化關係(15)
孟子
論性(19)論政(22)論政體(25)論士大夫之齣(27)論士大夫之修養(31)
荀子
禮(36)論政(38)論學(41)論心性(44)
老子
道(48)以人閤道(49)長久之道(50)南麵之術(51)非戰(53)去智(55)尚儉(56)
莊子
性命之情(59)平等之義(61)自由之義(64)養生之義(65)處世之義(68)無為而治(69)
墨子
天誌(72)兼愛(74)尚同(77)尚賢(78)非攻(80)明鬼(81)非命(82)節用(83)節葬(86)非樂(89)
商君書
農戰(94)修權(96)重刑(97)算地計民(98)來民(99)攻敵(100)
韓非子
法(104)術(108)耕戰(112)
附錄一:李源澄諸子論文集序(唐君毅)
附錄二:李源澄傳(賴皋翔)
精彩書摘
論心性
荀子之於心性,與孟子極相反者,在其離心而言性也。故言心則同,言性則異。《解蔽篇》曰:“夫何以知,日心知道然後可道。”又日:“人何以知道日心,心何以知,日虛一而靜。”又日:“心生而有知,知而有異。”《正名篇》日:“心有徵知,徵知則緣耳而知聲可也,緣目而知形可也。”又日:“求者從所可受乎心也。”此以知覺處為心,與孟子同。孟子日:“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又日:“操則存,捨則亡。齣入無時,莫知其嚮,惟心之謂與。”皆以知覺為心也。《正名篇》日:“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性之和所生精閤感應不事而自然謂之性,性之好惡喜怒哀樂謂之情,情然而心為之擇謂之慮,心慮而能為之動謂之僞。”又日:“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質也。欲者,情之應也。”《性惡篇》日:“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禮論篇》日:“性者本始材樸也。”荀卿以欲為情之應,情為性之質,欲惡則性惡。孟子言盡心知性,心性雖異,故不可離,性者不慮而得,心者緣官而知,知有是非,非性之善耶?心之知也,豈待學待事耶?孟子所謂性,欲之正也,故日:“可欲之謂善。”而其所謂欲者,則就無節之欲言也,故日:“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盡其心者,思則得之也。故日:“知其性也。”苟子離心性為二,而以欲之過節為性,故日性惡。荀卿亦未嘗不知性為善也。《禮論篇》日:“兩情者人生固有端焉。”此與孟子之言四端何以異矣。惟以隆禮義,重外忽內,故為性惡之說。《非相篇》日:“論心莫如擇術。”《正名篇》日:“故知者論道而已矣。”此其立說之根本也。荀子雖言“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虛一而靜,謂之大清明”,而其於內心之涵養,故不若外形之重,其弊滋多,不亦宜乎。
前言/序言
《莊子·天下篇》論古之治方術者,自墨翟、禽滑厘以下,凡十馀傢,其原皆本六經,內聖外王之道鬱而不明,深悲夫百傢之往而不返者,必不閤矣。異代之後,道法儒墨形名陰陽之言,並存於世,而學者言六藝,必摺衷於夫子。蓋漢之興也以縱橫,其嗣尚黃老,又其嗣尚形名法術,其端屢更,弊亦相代。蓋不待仲舒發策,而上下亦漸厭之矣。說者以武帝罷除百傢,尊寵六經,為塗民耳目,錮蔽心智,與嬴秦異術同工。然則內極聲色,外逐利欲,任桑、孔以搜粟算緡者,何嘗齣於六經乎?是知僞經術不足以詆訶真諸子也。嗣是以來,學者盤鏇膠繞於六藝,目不覩先聖之原,而妄托於經以自侈。外無鍵而不閉,中無主而不留。於是方士乘之,則見襲於數術;佛氏乘之,則托援於道學。揉雜班駁,儒術遂為世詬病,而六經且束高閣。遠洋神怪力亂之說,方將迎塵而屍祝之。懷寶迷邦,沿門托鉢,可不悲哉。嚮使後世學者知百傢之說原不異於六經,藉其同者以相和,異者以相攻,閤異以為同,散同以為異,則六經之光芒,以磨淬而愈耀,而諸子百傢之學,亦燦爛迭興,各有所明,皆可為用,是時為帝者也,何可勝言。
諸子概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師從章太炎 足以說明功底深厚瞭
評分
☆☆☆☆☆
囤書還沒看,印刷還不錯
評分
☆☆☆☆☆
印刷裝訂皆可,惜乎簡體橫排。
評分
☆☆☆☆☆
莊子之書,一言以蔽之,日復其性命之情而已。其所非刺者,則逆於性命之情者也。孟莊同時,其所感受,無不相同,其所以對治之方則異。
評分
☆☆☆☆☆
平裝,印刷不錯,用紙中等
評分
☆☆☆☆☆
戰國之世,孟、荀為儒傢钜子,服膺孔子,以重其言,校以孔氏之學,雖不離宗,要因時為製,各有所偏勝,可謂善學已矣。
評分
☆☆☆☆☆
高山仰止,慢慢學習吧。
評分
☆☆☆☆☆
高山仰止,慢慢學習吧。
評分
☆☆☆☆☆
印刷裝訂皆可,惜乎簡體橫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