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胡治兵语录(黄埔军校版)》本书除了收录黄埔军校版增补本《曾胡治兵语录》的原文,还将之译成现代汉语,并集中放在全书前半部分,方便读者对照阅读。本书还收录了"注释"、"雅趣链接"以及对曾国藩、胡林翼、蔡锷三人的生平介绍文字,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
《曾胡治兵语录》是蔡锷1911年在云南为训练新军,摘取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兵言论,分类编辑成的一本语录体军事著作。原作共12章,每章后附有蔡锷评语。
1917年,梁启超为《曾胡治兵语录》的出版作序。
1924年,蒋介石在原书基础上,除对各章内容略作增补外,另增补《治心》一章。还把它定为黄埔军校的教材之一。
1943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曾出版《增补曾胡治兵语录白话句解》;1945年,八路军山东区司令部曾翻印。
作为体现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蔡锷等几位军事大家治兵思想精粹的著作,《曾胡治兵语录》深深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军人的策略取向和军事作为。
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蔡锷,皆是旧学底子深厚,深得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人物,他们的治兵言论可以让我们小中见大,"兵"外悟道。须知人生职场、商场……皆似战场,皆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的论兵之作所凝结的智慧,不关乎军事成败、生命得失,亦已被人们应用于政治、经济、体育等多领域,其深刻的"将材"、"用人"、"战守"、"治心"之术,对普通人修身齐家、规划人生、发展事业也有裨益,可助你在竞争中掌大局、克敌制胜。
★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的这些经世阅历之言,都是我想说而未能说出来的话。这些话,语义诚恳,言简意赅,是带兵打仗,实际也是治理国家、修身养性的良规。希望我校同志,人手一册,勤于研讨,那么将来治军治国就有根本了。
曾、胡二公毕生致力于存诚去伪,松坡在这方面阐述发挥更是不遗余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曾、胡二公经常讲这个道理,松坡也屡屡阐述其要义。松坡死于国事一年后,国人将他生前辑录的《曾胡治兵语录》印行于世。都知道松坡的伟大功业,读了这本书,就可以了解到他建功立业的源了。
——蒋介石于广东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民国十三年十月
一部分 曾胡治兵语录(今译)
原序/蔡锷
重版序 /梁启超
一章 将材
【雅趣链接】中国古代历上的儒将
二章 用人
【雅趣链接】曾国藩相人
第三章 尚志
【雅趣链接】曾国藩"屡败屡战"的故事
第四章 诚实
【雅趣链接】曾国藩的修身之道
第五章 勇毅
【雅趣链接】湘军军制
第六章 严明
【雅趣链接】曾国藩与《爱民歌》
第七章 公明
【雅趣链接】中国古代封爵制度
第八章 仁爱
【雅趣链接】仁爱之义
第九章 勤劳
【雅趣链接】"八本堂"及曾氏家风
第十章 和辑
【雅趣链接】古代的和谐观
第十一章 兵机
【雅趣链接】兵机
第十二章 战守
【雅趣链接】军事原则"
第十三章 治心
【雅趣链接】曾国藩的"忍经 "
二部分 曾胡治兵语录(原文)
原序 / 蔡锷
重版序 / 梁启超
增补本序 / 蒋介石(存目)
一章 将材
二章 用人
第三章 尚志
第四章 诚实
第五章 勇毅
第六章 严明
第七章 公明
第八章 仁爱
第九章 勤劳
第十章 和辑
第十一章 兵机
第十二章 战守
第十三章 治心
第三部分 附文
旷代硕儒曾国藩
【雅趣链接】曾国藩对后世政治名人的影响
雄才大略胡林翼
【雅趣链接】放浪少年胡林翼
剑胆琴心蔡松坡
【雅趣链接】 女子小凤仙
人才大概有两种:一种官气较多,一种乡气较多。官气较多的人,喜欢讲资格,喜欢摆样子,他们办事没有骇俗的举动,说话也没有彼此冲突冒犯的弊端。不足之处是,缺乏朝气,遇事动口不动手,总喜欢依赖身边的人去办,依靠制发文书来办理,不能做到身到、心到、口到、眼到,不能下身子,不辞劳苦,自去体察实际情况。乡气多的人,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喜欢出新花样,办事光顾及自己,不去了解别人的情况,说话往往前言不搭后语,顾前不顾后。他们不足的地方是,一件事还没办成,各种不同的议论就来了。官气较多与乡气较多两种人的短处一比较,其实都差不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两样缺点。我想用“劳苦忍辱”四个字来教导人,所以就不喜欢那些官气较多的人,而喜欢任用那些乡气较多的人。也就是说,一定要任用遇事亲身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的人。
不了解人,就不能恰当地用人;不能恰当地用人,就不能说了解人;不开诚布公地待人,就不能使人为你尽心效力;不能褒奖人家的长处,容忍人家的缺点,就不能使人尽力为你办事;不趁年轻的时候启用人家,就不能使人的才华完全发挥;不能让人才的优势和短处都能各得其所,就不能人尽其用。
选拔人才不能不破格,但是名副其实。否则,别人即使没有闲言碎语,而我自己心中先感惭愧了。
古人办事,也有别人牵制阻挠的地方,也有不顺心遂意的时候。这样的事情世世都有,人人难免。恨别人违背自己的心意,要别人顺从自己,便设法除异己,这是有权势的奸人行径。听任别人违背自己,而隐忍容让,委曲求全,忧国忧民,以除外保家国为虑,这才是圣贤的用心啊!借助别人的违背,来磨砺我的德性,这还差不多呢!
【雅趣链接】曾国藩与《爱民歌》
曾国藩治军“禁骚扰以安民”,把它列为《劝诫营官四条》的一条,后又作《爱民歌》,以简明通俗的语言要求将士搞好军民团结。《爱民歌》这样唱道: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头,莫踹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莫派民夫来挖壕,莫到民家去打馆。筑墙莫拦街前路,柴莫动坟上树。挑水莫挑有鱼塘,凡事都要让一步。无钱莫扯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一个被掳挑担去,一家吓哭不安居。娘哭子来眼也肿,妻哭夫来泪也枯。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
【雅趣链接】“八本堂”及曾氏家风
曾国藩祖祖辈辈都是勤劳节俭的农民。他本人是靠从小半耕半读,发奋苦学才成材的,后因战功封侯拜相,官。其四兄弟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也很为曾家争气,都做了高官,满族。但曾国藩再三告诫子孙后代须“半耕半读,勤俭持家,以承祖制”,要求他们亲自参加杀草、砍柴、插禾、锄地、收割、捡狗粪等农事劳动,不许仗势欺人,不许使婢差奴。
曾国藩对他爷爷曾玉屏遗下的治家字诀“书蔬鱼猪,早扫”更是奉为至宝,即坚持做好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八件事情。曾国藩后来把自己的住宅取名“八本堂”,这个“八本”后来又被他扩展内容,成为曾氏家族修身齐家平下的规矩,即: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此外,曾氏传家风家规还有三不信:不信僧(和尚师公),不信地仙(先生),不信医药(凡药三分毒);三致祥:孝致祥,和致祥,恕致祥;以及“勤俭孝友”四字要诀: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
这本书我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封面设计很有年代感,泛黄的纸张和古朴的字体,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翻开第一页,一股墨香扑鼻而来,让人心生敬意。我一直对军事理论和历史中的战役指挥很感兴趣,而“曾胡”这两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早已是智慧与谋略的代名词。虽然我并不是军事院校的学生,但抱着学习和探索的态度,我选择了这本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角,让我理解古代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可行性,以及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下,如何做出最优的决策。我尤其好奇,黄埔军校这个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机构,在编撰和传播这些“治兵语录”时,是如何解读和应用的。是纯粹的复述,还是融入了新的时代精神?这种结合,本身就充满了看点。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不仅仅是学到“打仗”的方法,更能体悟到一种“治军”的智慧,一种领导力、组织力和战略思维的升华。这本书的“畅销书”标签,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毕竟,能被大众认可的书籍,往往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评分这本《曾胡治兵语录》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军事理论的书籍,更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人生指南。我一直认为,真正的领导力并非来自于权势,而是来自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局势的精准把握。曾国藩和胡林翼,这两位晚清重臣,在那个国家风雨飘摇的年代,能够力挽狂澜,建立湘军,其治军理念的精髓,无疑值得我们反复咀嚼。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对士兵心理的把握,对军纪的严明,以及对后勤保障的重视,这些看似琐碎的方面,却往往是决定一场战役成败的关键。黄埔军校版的身份,也让我看到了传统军事智慧如何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关于团队建设、危机管理、以及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的宝贵经验。它并没有给我“打仗”的技巧,却教会了我如何在任何领域,都能以一种更加成熟、更加有策略性的方式去面对挑战。这本书的畅销,也印证了其内容的普适性和深刻性,它能够跨越时代,触及人心。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和军事略有研究的爱好者,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曾胡治兵语录》,光是书名就足以吸引我。曾国藩和胡林翼,作为晚清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治军思想,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以“黄埔军校版”的形式呈现,让我更加期待它能否将传统军事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为我们揭示一种新的视角。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有对具体战役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指挥官心理素质的要求。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能包含一些生动的事例,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而“蔡锷”的名字出现在书的简介中,也引起了我的好奇,不知道这位杰出的军事家和革命家,在本书的编纂或推广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本书的畅销,也说明了其内容的价值和吸引力,它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体现。
评分拿到这本《曾胡治兵语录》,第一感觉就是装帧相当考究,一看就是用心之作,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快餐读物。我平时就喜欢研究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记和军事相关的书籍,尤其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他们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在乱世中的求生智慧,总是能给我很大的启发。而曾国藩和胡林翼,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治军理念,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本书以“黄埔军校版”为名,更增添了一层历史厚重感,让人联想到那段培养了无数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军事理论的堆砌,更能包含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战略战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更看重的是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人生智慧,比如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如何凝聚人心,如何在高压下做出决断。我对蔡锷先生的贡献也很感兴趣,不知道他在编撰或推荐这本书的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的思想是否也融入其中。总之,这是一本让我充满好奇和期待的书。
评分拿到这本《曾胡治兵语录》,就爱不释手。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智慧,往往体现在最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而曾国藩和胡林翼,正是将这种智慧发挥到了极致的两位人物。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力量,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深刻洞见。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领导者充满敬意,而“治兵”作为“治国”的一个缩影,其精髓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黄埔军校版这个标签,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够将传统的军事思想,与近代革命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解。我更看重的是,这本书能否教会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保持冷静和理智,如何凝聚团队的力量,以及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本书的“畅销书”光环,也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它一定能给我带来惊喜和启发。我期待在这本书中,不仅能学到“如何打仗”,更能领悟到“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深刻道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