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評分第四章
評分M ……
評分鄭x玄校注群經
評分(78%好F評)
評分書不錯 隻是修定的時間好久瞭
評分第六章G
評分文獻本身的真僞,經過瞭辨彆,但辨僞工作仍未完成,還必須進一步辨彆真文獻中的記事是否信實,是為辨僞事。曆史文獻是階級社會的産物,各階級成員站在自己的階級立場上,對於社會曆史上的重大事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基本問題,都會有不同的看法,記載史事,也就會有不同的觀點。封建地主階級為瞭維護自己的統治,總是“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①,而對於敢於反抗的農民,則極盡誣衊醜化之能事。清修《明史》,號稱精審,趙翼雲:“《明史》則博覽群書,而必求確核。蓋取之博而擇之審,洵稱良史。”②但《明史》記張獻忠,卻不但斥之為“流賊”,且雲:張獻忠“嗜殺,一日不殺人,輒悒悒不樂……將卒以殺人多少敘功次,共殺男女六萬萬有奇”!①張獻忠起義的崇禎年間,全國共有多少人口,史書失載。但《明史·食貨一》載有三個數字:洪武26年,天下口60,545,812;弘治四年,口53,28l,158;萬曆6年,口60,692,856。《明實錄》則對明代各帝在位年間的全國人口數,多有記載,亦均不超過6700萬。②那麼,張獻忠所殺的“男女六萬萬有奇”從何而來?《明史》記事,為何前後矛盾至此?修刻流傳過程中有意或無意造車錄》所載全國人口數字?顯然,這是封建史傢為瞭醜化農民起義而有意編造的僞事。剝削階級總是按照他們當時的政治需要來記述曆史,如果史實與其政治要求相矛盾,便不惜歪麯史實以迎閤政治需要。逼於政治要求,許多號稱良史的封建史傢,也隻好對統治者隱惡虛美,麯加迴護。此外,史書中還有因傳聞異詞,或作者記憶失真,又限於條件,一時無從核實而造成的記事失實。總之,由於階級的限製、時代的限製、當時客觀條件的限製等原因,曆史文獻中難免有失實的記載,有僞事,必須加以考訂,使記事顯齣真相,纔能成為曆史研究的可靠史料。
評分搞活動買的,相當於五摺,還是挺閤算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