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极其广泛的社会行为,从个体的社会知觉和判断、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情感,到个体间的交互作用和亲密关系;从群体内的人际关系、群体间的合作与竞争,到社会规范的形成和演化;从大规模的社会冲突到跨文化的社会心理比较;等等。为了获得知识、寻求真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秉承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往复,从而在理论与实际间建立起强有力的联系,使社会心理学的大厦牢牢地建立在实证材料的基础之上。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现象如此广泛而多样,促使社会心理学工作者借鉴、探索、发展和使用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以便获得真实和可靠的实证材料。从调查到模拟,从实验室实验到日常事件记录,从反应时和生理测量到大声思维的原始记录,从因特网和计算机的在线实验到纸笔法的自我报告,社会心理学工作者所运用的研究设计和研究程序之多样、分析策略之精细、测量方法之创新,实在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在我国还很少有较为全面和综合的有关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书籍。
目录
第一编 研究设计
第一章 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
第一节 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
一、科学
二、科学理论
三、科学方法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问题与假设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问题
三、研究的假设
第三节 研究类型和研究过程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过程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效度
第一节 效度概述
一、什么是效度
二、效度的分类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内部效度
一、内部效度中的变量
二、排除对内部效度的威胁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构思效度
一、构思效度与内部效度的区别
二、从构念到操作的往复
三、排除构思效度中的混淆因素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外部效度
一、减少对外部效度的威胁
二、外部效度的表现形式
三、内部效度、构思效度与外部效度的相对重要性
第三章 实验设计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一、研究设计简介
二、实验设计的步骤
三、实验设计的类型及选择
第二节 自变量的设计
一、自变量类型——固定或随机因素
二、单自变量设计
三、多自变量设计
四、多因素设计应关注的其他问题
第三节 因变量的测量
一、前测
二、选择因变量测量的项目
三、特殊的“因变量”一一中介变量的设计
四、影响因变量测量的混淆因素
第四章 因果关系推断及其概化
第一节 因果关系的一般概念与鲁宾因果模型
一、因果关系的一般概念
二、鲁宾因果模型
三、实例
第二节 统计检验力分析的意义及应用
一、统计检验力概述
二、统计检验力分析的应用
第三节 现场实验的因果推断与因果关系概化
一、影响因果推断的因素与解决办法
二、因果推断的概化
第五章 计算机模拟法
第一节 模拟法概述
一、模拟法
二、计算机模拟法
三、计算机模型的分类
第二节 计算机模拟法的应用一一伴侣选择模拟
一、匹配假设
二、“伴侣选择”的计算机模拟
三、模型的检验和修正
第三节 计算机模拟的检验与评估
一、计算机模拟的检验
二、计算机模拟的评估
第四节 计算机模拟法的价值
一、表达的清晰性
二、预测力和推断力
三、促进理论间的联系与整合
四、促进动态过程的测量
五、创造性
六、可检验性
七、心理的一致性
第二编 研究程序
第六章 行为观察法
第一节 观察法概述
一、什么是观察法
二、观察法的分类
三、观察法的实施程序
四、对观察法的评价
第二节 行为观察的编码方案
一、行为观察法的定义
二、编制行为编码方案
第三节 行为编码的过程
一、录像资料的转录
二、编码者的培训
三、对观察资料的编码
第四节 编码者信度的评价
一、编码者一致性
二、编码者一致性系数的计算
三、组内相关系数
第五节 行为观察数据的统计分析
一、数据修正
二、简单统计量:频次、比率、持续时间等
三、条件统计量:关联的度量
第七章 小群体研究方法
第一节 小群体研究概述
一、相关定义
二、研究群体现象的意义
第二节 小群体研究方法
一、现场研究
二、档案研究
三、现场实验
四、实验室实验
五、群体活动的系统编码
六、群体结构特征的分析方法
七、群体研究的新型方法和工具
第三节 群体互动的方法
一、群体头脑风暴
二、焦点群体
三、质量圈
四、具名群体技术
五、德尔菲法
第八章 日常经验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日常经验研究概述
一、经验与心理学研究中的经验
二、日常经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日常经验研究的设计
一、日常经验的取样
二、研究工具的选择
三、几种常见的日常经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日常经验研究数据的分析
一、日常经验研究数据分析的特点
……
第九章 调查研究
第十章 启动及自动化加工的心理过程
第十一章 访谈
第十二章 内容分析
第十三章 生理指标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编 数据分析与处理
第十四章 信度、构思效度和量表结构
第十五章 多元回归框架下的数据分析
第十六章 参数检验前提条件的检验及异常值的诊断与处理
第十七章 非实验数据的分析
第十八章 小群体数据分析
第十九章 发展合变化过程的建模
第二十章 元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一,实证性。所谓实证(empirical),就是指所收集的证据或数据是客观的,用客观的、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据或数据来说明白己的观点。这就需要在控制条件下进行观察和实验。尽管纯粹思辨对研究有指导作用,但通过思辨得出而未经实证检验的观点是不为科学家所接受的。
第二,测量。这是前面第一点在逻辑上顺理成章的延伸。要客观地收集数据,要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说话,就必须进行测量。我们看到,物理学,之所以被公认为是最科学的,是因为它的测量十分精确。
第三,系统性。我们前面提到,事实对科学来说是最基本的,但是光有事实,其本身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只不过是一堆杂乱无章、毫无意义的数字、图表或事情(件)的展示和罗列。事实必须有其含义,事实必须说明问题。因此,对科学来说重要的就是从事实中获取意义,从事实中寻找规律和原理,从而使我们理解事实和产生新的事实。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事实组织起来,形成逻辑上互相联系的命题体系,这就是科学理论的工作。
第四,可重复性。可重复性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观察到某一现象,那么我们就可以排除任何可能的疑虑,确信所观察到的事实或研究的结果。例如,我们要证明水是由氢和氧构成的,那么只要在氧气中燃烧氢,把所产生的化合物收集起来,证明是水就可以了。任何一个有简单仪器的人都可以一次再一次地重复,虽然时间和地点都不同,但得到的结果却相同。由此我们对获得的科学规律更为确信。这种“核对能力”是科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第五,明确性。这里的明确性包括两点含义。一是定义的明确性。即对于有关事物的概念或变量的定义要明确,意思要简明,不能有歧义。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述事物的含义,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二是操作方式(如实验程序)的明确性。即能让他人准确地了解结果是通过什么样的操作程序得到的,以便他人能重复验证。
第六,科学的目的是增加理解、进行预测和实行控制。有关这一点我们在下文“理论的功能”部分还要提到。正如我们熟知的,绝大多数科学工作都是为了影响我们周围的世界。运用科学的成果来达到这些目标,就这点而论,也是科学的目的。
前言/序言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极其广泛的社会行为,从个体的社会知觉和判断、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情感,到个体间的交互作用和亲密关系;从群体内的人际关系、群体间的合作与竞争,到社会规范的形成和演化;从大规模的社会冲突到跨文化的社会心理比较;等等。为了获得知识、寻求真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秉承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往复,从而在理论与实际间建立起强有力的联系,使社会心理学的大厦牢牢地建立在实证材料的基础之上。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现象如此广泛而多样,促使社会心理学工作者借鉴、探索、发展和使用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以便获得真实和可靠的实证材料。从调查到模拟,从实验室实验到日常事件记录,从反应时和生理测量到大声思维的原始记录,从因特网和计算机的在线实验到纸笔法的自我报告,社会心理学工作者所运用的研究设计和研究程序之多样、分析策略之精细、测量方法之创新,实在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在我国还很少有较为全面和综合的有关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书籍。
有一本良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教科书,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我们看到许多社会心理学初涉者有着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满腔热情和献身精神,但面对活生生的社会心理现象和问题,却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感到困惑和焦虑。我们还看到,在社会心理学课程中,虽然教师会给学生讲解一些研究方法,但限于课时和教师个人的经验,所讲解的方法各有所偏,学生难以接触到各种方法的全貌。因此,能够编写一本全面和综合的教科书是我们的心愿。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社会心理学系列教材: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