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翻译一部完整的《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一直是译者的思想,也是译者对俄罗斯法学界朋友们的承诺。第四部分于2006年底通过,从今年1月起译者即着手进行翻译,并把手头第三部分译稿进行了整理,同时,将1999年初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第1、二部分的译文逐条进行了重新订甚至是重新翻译,修改了不少的疏漏甚至错误。回想当年,译者们工作也是非常用心的,然而受水平和条件的限制,还是有愧于读者。今天依然如此,虽然译者总是试图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完美一些,但每本书出版以后,译者自己都会发现不少错误,都会留下遗憾。
作者简介
黄道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道秀教授1962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20世纪80年代曾在苏联喀山大学进修法律。数十年从事俄罗斯语言和法律的研究和教学与俄罗斯法学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流。翻译了《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俄罗斯联邦民事诉讼法典》、《俄罗斯联邦仲裁程序法典》、《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俄罗斯联邦刑事执行法典》、《俄罗斯联邦刑法释义》、《俄罗斯刑法教程》、《俄罗斯刑事诉讼教程》、《苏维埃行政法》、《国际法史》以及其他许多法律文件和专著,是我国著名的俄罗斯法律研究学者。
目录
关于施行《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一部分的联邦法律
关于施行《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二部分的联邦法律
关于施行《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三部分的联邦法律
关于施行《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四部分的联邦法律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一部分
第一编 总则
第一分编 基本规定
第一章 民事立法
第二章 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产生,民事权利的实现与保护
第二分编 人
第三章 公民
第四章 法人
第五章 俄罗斯联邦、俄罗斯联邦各主体、地方自治组织参加民事立法所调整的关系
第三分编 民事权利的客体
第六章 一般规定
第七章 有价证券
第八章 非物质利益及其保护
第四分编 法律行为与代理
第九章 法律行为
第十章 代理 委托书
第五分编 期限 诉讼时效
第十一章 期限的计算
第十二章 诉讼时效
第二编 所有权和其他物权
第十三章 一般规定
第十四章 所有权的取得
第十五章 所有权的终止
第十六章 共有
第十七章 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物权
第十八章 住房的所有权和其他物权
第十九章 经营权和业务管理权
第二十章 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保护
第三编 债法总 则
第一分编 关于债的一般规定
第二分编 关于合同的一般规定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二部分
第四编 债的种类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三部分
第五编 继承法
第六编 国际私法
俄罗斯联邦民事法典第四部分
第七编 智力活动成果和个别化手段的权利
译后记
精彩书摘
关于施行《俄罗斯联邦民法典》
第一部分的联邦法律
国家杜马1994年10月21日通过
第l条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一部分(下称“法典第一部分”)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但本联邦法律规定有其他施行期限的除外。
第2条
以下自1995年1月1日起失效:
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下称“苏俄”)1964年6月11日《关于批准(苏俄民法典)的法律》批准的《苏俄民法典》序言、第一编“总则”、第二编“所有权”和第三编“债法”和第一分编“关于债的一般规定”(《苏俄最高苏维埃公报》1964年第24期,第406号;1966年第32期,第77l号;1972年第33期,第825号;1973年第51期,第1114号;1974年第51期,第1346号;1977年第6期,第129号;1987年第9期,第250号;1988年第1期,第l号,第16期,第476号;1990年第3期,第78号;《苏俄人民代表大会和苏俄最高苏维埃公报》1991年第15期,第494号;《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和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公报》1992年第29期,第1689号,第34期,第1966号);
苏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64年6月12日《关于施行(苏俄民法典)和(苏俄民事诉讼法典)的程序的命令》的第4条、第5条、第6条(《苏俄民法典》第79条规定的规则部分)、第7条至第13条(《苏俄最高苏维埃公报》1964年第24期,第416号;1987年第9期,第250号);
前言/序言
得知要出版《俄罗斯法译丛》时,心情是很高兴的,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尤其是对我来说,俄罗斯的法律是一种难以挥去的感情。半个世纪对于历史来说,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但对于一个人来说,五十年几乎是人所能工作时间的全部。去年,为了纪念从莫斯科大学毕业五十年,我还特意自费去俄罗斯旧地重游,在旧地重游中力图将过去的影像再翻新重拍,重温青春年代在异乡的火热生活。
五十年前中国的法律一片空白,当时的社会科学,当然更包括法律学,都是“言必称苏联”;五十年后中国的法律一片生机,早已无人谈苏联或俄罗斯了,却大有“言必称美、德”之势。“言必称苏、俄”也好,“言必称美、德”也好,都是一种片面性。《俄罗斯法译丛》的出版也算是对这种片面性的一种纠正吧!
苏联解体了,但俄罗斯的法律并没有解体,它仍然强有力地支撑着俄罗斯的国家、社会、经济的运作。即使是在苏联存在时,它的法律制度也始终受到重视,它没有受到“法律虚无主义”和“砸烂公检法”那样的冲击。法学教育更没有间断,法学著作络绎不绝,不时仍有学法律专业的人担任国家领导人,如今天的普京总统。法律是正常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和理念,我们需要从一个大国如何用法律维系它的制度生存学习到有益的东西。
苏联解体了,苏联的法律死亡了,但作为其继承主体的俄罗斯法律却重生了。死亡了的是过分僵化的意识形态上的东西,新生的是尊重人权及发扬民主的普世化的东西。俄罗斯的法律既有它继受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传统一面,又有它接受国际共同生活准则的现代化一面。
国际贸易法新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挑战与机遇 作者: [此处可添加虚构的法学教授或资深律师姓名,例如:李明、张伟等] 出版信息: [虚构出版社名称,例如:世界法律出版社] 页数: 约 850 页 定价: 480.00 元 ---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国际贸易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加深,贸易摩擦与法律适用冲突成为常态。《国际贸易法新论》旨在深入剖析当代国际贸易活动中涌现出的核心法律问题,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且具有前瞻性的法律分析框架。本书不仅立足于现有的国际公约和区域性贸易协定,更着重探讨了数字经济、绿色贸易壁垒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对传统贸易法律体系带来的冲击与重塑。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国家国内法律体系的详尽阐述,而是聚焦于国际层面的规范、原则、争端解决机制及其发展趋势。它系统梳理了国际贸易法的历史演变脉络,从早期的习惯国际法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的多边贸易体制,直至当前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复杂网络。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法的基本框架与基石 本部分首先奠定了理解国际贸易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国际贸易法的范畴与定位 明确界定了国际贸易法与其他相关法律领域(如国际公法、私法、竞争法)的交叉与区别。重点探讨了国际贸易法作为一套“软法”与“硬法”混合体的特性,以及其在维护全球经济秩序中的核心作用。 第二章:多边贸易体系的核心机制 详细解析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法律结构,包括其《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其下属的各项重要协定。重点分析了“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关税减让”等基石原则在实践中的复杂解读与适用。本章深入探讨了争端解决机制(DSU)的运作流程、裁决的法律效力及其在维护多边规则中的关键地位,尤其关注近年来DSU面临的改革压力与困境。 第三章:商品贸易的法律规范 本章聚焦于货物进出口的法律规制。涵盖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1994)的关键条款,包括非关税壁垒的认定、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法律流程(依据《反倾销协定》和《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以及保障措施的合规性审查。书中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揭示了各国在运用这些贸易救济措施时所体现出的法律策略与潜在滥用风险。 第二部分:新兴贸易领域与法律前沿 本部分转向现代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和争议的领域,探讨传统法律框架在新兴经济形态下的适应性。 第四章:服务贸易的法律挑战 基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本章分析了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等四种服务提供模式的法律适用边界。重点讨论了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和专业服务(如法律、会计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的合法性标准,并对比了区域性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的新协定)在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的更进一步的承诺。 第五章:知识产权与贸易的交织 深入剖析《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的法律要求。探讨了专利、商标、版权在国际贸易中的保护标准,并特别关注了强制许可制度的适用条件,这对于公共卫生领域(如药品)的国际贸易影响尤为深远。本章也讨论了商业秘密保护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法律地位。 第六章:数字贸易与数据流动 这是本书探讨的前沿核心。本章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法律真空,特别是关于数据本地化要求、跨境数据流动限制的法律基础。探讨了数字产品(如软件、在线内容)的税收和监管问题,以及国际社会在制定统一数字贸易规则(例如在WTO框架内或在CPTPP等协定中)所面临的巨大分歧与博弈。 第三部分:贸易争端解决与风险管理 本部分关注贸易实践中的争议解决机制及如何构建稳健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第七章:国际商事仲裁与贸易合同 不同于前述的国际公法层面,本章转向国际商法。全面分析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的适用范围、合同的订立、义务履行、风险转移以及违约救济条款。同时,详细介绍了国际商事仲裁(如ICC、SIAC)在解决跨境买卖合同争议中的优势、程序规范以及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基于《纽约公约》)。 第八章:地缘政治背景下的贸易法律风险 本章对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的特殊性进行了法律评析。研究了经济制裁、出口管制(特别是军民两用技术)对国际合同履行的影响,以及“不可抗力”条款在面对政府禁令时的法律效力认定。此外,还探讨了投资争端解决机制(ISDS)与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处理国家行为引发的贸易损害时的衔接与冲突。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贸易壁垒 关注国际贸易法领域日益重要的环境议题。分析了气候变化相关措施(如碳边境调节机制)如何可能构成新的贸易壁垒,以及这些措施在GATT项下的合法性基础(例如“一般例外”条款的适用性)。本章探讨了供应链尽职调查法规对国际贸易合规性的影响,强调了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标准对未来贸易法律框架的重塑作用。 --- 本书特色 1. 体系宏大,聚焦国际视野: 本书严格限定在国际贸易的跨国法律层面,不涉及单一国家国内商法或合同法的具体操作细节。 2. 理论与实务并重: 结合了国际法学界的前沿理论探讨与海关执法、仲裁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兼具学术深度与实操指导价值。 3. 前瞻性强: 重点剖析了数据治理、数字贸易、气候变化等新兴议题对现有贸易法律秩序的挑战,为未来法律实践者提供战略性思考。 4. 分析深入: 对多边协定条款的文本解释,采取了不同法域学者间的交叉视角,力求提供平衡和审慎的法律判断。 本书适合从事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公司法律顾问、政府涉外事务官员以及相关专业领域研究生和学者作为核心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