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刑法理论的学习,最关键的是要能够理解其背后的哲学基础和价值追求。《刑法总论(2008年增修版)》在这方面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书中对刑法的基本原则,如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思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原则视为既定的教条,而是追溯了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并分析了它们在现代刑法体系中的意义。读到关于“法益”保护的章节时,我尤其感受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不同于一些只关注行为本身的教材,这本书将目光投向了刑法保护的最终目的——即社会成员所享有的、能够得以维持和发展个人生活所必需的、并且为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利益。这种以“法益”为中心的视角,让我在理解犯罪构成要件时,不再是从孤立的行为分析,而是能够将其置于刑法整体的保护框架下进行审视,从而更好地把握犯罪的实质。此外,书中对于违法性阻却事由的讨论,也远远超出了简单列举的范畴,作者深入探讨了各个阻却事由的理论基础、构成要件以及与其他构成要件的关系,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刑法总论(2008年增修版)》确实是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一直对刑法理论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市面上的很多教材要么过于枯燥,要么理论深度不够。这本增修版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从拿到这本书开始,我就被它严谨的结构和清晰的逻辑所吸引。作者在阐述基本概念时,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且常常会引用经典的案例来佐证其观点,这使得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起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论述,作者不仅仅停留在四要件的机械划分,而是着重强调了各要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具体犯罪中的适用。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感觉自己对犯罪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够通过理论分析来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此外,书中对于一些疑难问题的探讨也十分到位,比如在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上,作者列举了不同的学说观点,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给出了自己相对成熟的看法,这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导。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适合我,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乏通俗易懂的表达,即使是复杂的法律术语,在作者的解释下也显得不再晦涩难懂。
评分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我尝试过阅读不少刑法总论的书籍,但很多都因为过于理论化而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吸收。《刑法总论(2008年增修版)》则是一股清流,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还融入了大量 contemporary 的学术观点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前沿刑法问题的探讨,比如关于网络犯罪的定性、新的犯罪形态的出现等,作者都给出了独到的见解,并且能够清晰地阐述其理论依据。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也极具吸引力,作者擅长使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将复杂的刑法原理转化为一个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并引导读者一起去探索答案。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例如,在讨论责任能力时,作者不仅仅罗列了限制责任能力的几种情况,而是深入分析了精神缺陷、心智不成熟等因素对个人刑事责任的影响,并结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使得对责任能力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这本书的增修版,无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其学术价值和时效性。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它在学术深度和理论的清晰度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作为一本《刑法总论》的教材,它在最基础的犯罪构成、违法性、责任等核心概念的阐述上,都做到了既全面又深刻。我个人尤其赞赏书中对“构成要件”的详尽解析,作者不仅对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还特别强调了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最终的结合。在阅读关于“因果关系”的章节时,我被作者精妙的逻辑所折服,他不仅仅是介绍了条件说、相当因果关系说等理论,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判断行为与结果之间的法律上的因果联系。这对于理解法律责任的归结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于“未遂犯”和“既遂犯”的区分,以及对“未遂犯”的处罚依据和限度的探讨,也十分深入。作者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追溯了未遂犯处罚的理论基础,即刑法的预防机能和对法益的超前保护,让我对这一概念有了更系统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扎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对于想要深入理解刑法总论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在基层法律工作一线的人来说,能够找到一本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实务的刑法总论教材,实属不易。《刑法总论(2008年增修版)》在这一点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很多章节都紧密结合了最新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使得理论分析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根植于现实的司法实践。例如,在谈到共同犯罪时,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共犯的种类和处罚原则,还针对实践中常见的“帮助犯”、“教唆犯”等问题,引用了不少判例进行解析,让我对如何认定和处理复杂共犯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让我觉得惊喜的是,书中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阐释,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强调,更是通过对量刑情节的分析,展示了司法机关是如何在具体案件中平衡罪与罚的关系的。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法律的“温度”非常有帮助。有时候,我们只看到法律条文的冰冷,但这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理论分析,让我们看到了法律背后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扎实,理论体系完整,而且充分考虑到了实务操作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对于我这样需要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其有价值的参考书。
评分五个星是给书的,但品相着实减分,给个四星吧。帮别人下了不少但,关于林教授的《新刑法总则》和陈子平教授的《刑法总论》,若论新颖性的话,陈子平教授的《刑法总论》由于已经是2008年增修版,比原书同出版于元照出版公司的《新刑法总则(2006年9月版)》要晚些完成,而且已经经历了一次修订,但可以看到相似的是,虽然陈子平教授任教于私立的东吴大学法学院,林教时任政大法学院教职,两人的专著都是任教有年才开始将自己的课堂讲义慢慢整理,进行增订补删才得以推出,饶是如此,两位学者因为留学受教的国家不同,所撰著作的语言也各有不同,陈子平教授的《刑法总论》更强调兼容并蓄,尽可能的介绍不同的观点兼论实务,而林钰雄教授则更加强调在学说纷纭中扬弃臧否个人所赞同的观点,一位留学于Nippon的早稻田大学,修完了博士课程就退学了,另外一位则留学于德国的慕尼黑大学法律系,那里有谁都知道的克劳斯·罗克辛(Claus Roxin),师承于此,可见分别,若非要论孰高孰低,真的意义不大,因为Nippon与德国的制度不同,在早稻田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的指导老师都未有法学博士学位,著名的大塚仁教授也是在名古屋大学法学部任教多年后才返回东京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但在德国从事法律职业几乎都需要法学博士学位,与德国的国家考试制度有关。
评分一本好书。
评分还好,为了京豆,dddddddfiheoiijf,还凑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京东送书速度快,书的包装非常好,无任何损坏。刚买到,尚未看。书适合研究刑法、犯罪的科研人员阅读。
评分台湾人写的书,刑法还是要向人家学习。
评分陈教授的书,值得拥有!
评分本书2008年增修时除了将日本最新的刑法理论加以介绍,进而运用于诠释台湾地区“刑法”规定外,亦尽可能地对德国刑法规定与理论加以说明及比较检讨,同时将留德学者所著教科书之重要内容(多数采德国刑法理论)与目前最新实务见解纳入其中,期使读者既能清晰了解刑法体系架构,合理诠释新修定“刑法”总则条文,亦能正确掌握实务立场以及日本、德国刑法规定与理论的发展脉络。
评分印刷很好,折扣也好,内容容后评价。
评分文学经典,质量好,价格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