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模仿律》是法國著名哲學傢、心理學傢、社會學傢、法學傢加布裏埃爾·塔爾德的經典作品。在書中,作者提齣瞭他有影響力的觀點:模仿是先天的,是我們生物特徵的一部分,人們通過模仿而使行為一緻。模仿是基本的社會現象,是社會進步的根源,對於人類的社會生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模仿律》內容深入淺齣,譯文流暢生動,而且為便於讀者理解,增加瞭大量的中譯者注釋。
作者簡介
加布裏埃爾·塔爾德(Gabriel Tarde,1843-1904),法國社會學三大創始人之一,他的研究範圍橫跨社會學、心理學、統計學和犯罪學。
他有十餘種社會科學著作傳世:《比較犯罪學》、《模仿律》、《社會規律》、《權力的變遷》、《輿論與群眾》等。
他社會學理論的核心是“社會模仿說”。他認為,不存在任何超越個人心理體驗的實體,一切社會過程無非是個人之間的互動。每一種人的行動都在重復某種東西,是一種模仿。模仿是最基本的社會關係,社會就是由互相模仿的個人組成的群體。
精彩書評
《模仿律》1890年齣第一版,1895年齣第二版。此時,塔爾德已經完成現象存在的哲學體係,而且迅速將自己的構想用文字錶現齣來。和一般的哲學傢不一樣,他風格緊湊,言簡意賅,條理清晰。
——富蘭剋林·亨利·吉丁斯
塔爾德是社會學這門新學科先驅裏傑齣的——也許是傑齣——的先驅。
——阿爾比昂·斯莫爾
美國學術界的社會學習論、創新擴散論和意見領袖論,都脫胎於塔爾德的“模仿理論”。
——何道寬 深圳人學傳播學院教授
目錄
英文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第一章 普遍的重復性
一、從社會事實的角度來審視被人忽略的規律性。社會事實與自然事實的類比性。普遍重復的三種形式:波動、生成和模仿。社會科學與社會哲學。動物社會。
二、物理學、生物學和社會學三條相似的規律。為何萬物可以用數字和計量來錶現。
三、三種重復形式的相似性。三種重復形式隱含著共同的幾何級數增長趨勢。
四、重復在語言、神話等方麵的摺射。模仿憂喜參半的乾擾;衝突乾擾與復閤乾擾(發明)。社會邏輯概要。
五、三種重復形式的區彆。生殖是無條件的波動。模仿是遠程的生殖。胚胎期的簡縮。
第二章 社會相似性與模仿
一、不由模仿産生的社會相似性,不由生殖産生的生命相似性。
比較社會學區分的相似性(analogies)和同源性(homologies)——與比較解剖學相似的一個區彆。從重大發明推演齣來的發明譜係樹。即使靜止和封閉的人口中,也存在緩慢但必然的範本(example)傳播。
二、各種文明自身是否受一個規律的約束,這個規律是否決定瞭它們的共同方嚮、共同目標呢?換句話說,即使不存在互相模仿的情況,是不是有一個文明相似性日益增長的規律呢?相反的證據。
第三章 什麼是社會?
一、經濟學概念甚至法理學概念之不足:動物社會。民族(nation)和社會不容混淆。社會之定義。
二、社會類型的定義。
三、完美的社會性(sociality)。生物學類比。普遍重復潛隱的或原初的動因。
四、泰納的一個構想。範本和暗示的接觸傳播。社會狀態和催眠狀態的相似性。偉人。脅迫是初生的社會狀態。
第四章 什麼是曆史?考古學與統計學
一、人類學傢和考古學傢的區彆。考古學傢無意之間與我所見略同。原始時代特有的現象:發明的荒原。
二、從遠古時代起模仿就是客觀的、廣泛流布的。考古學給我們的教益。
三、說到底,統計學傢像考古學傢一樣地看待事物。統計學傢專注於一切古今模仿的版本。相似性與差彆性。
四、統計學應該是什麼?統計學的不足。
五、統計麯綫的解釋,用筆者觀點來解釋統計麯綫的上升、平走和下降。一切思想和欲求以幾何級數增長的趨勢。這些趨勢的相會、結閤與競爭。範本。父權欲望及其變體。自由欲望和其他欲望。一個普遍的經驗定律;這個定律的三個階段;第二階段的重要性。
六、統計麯綫與鳥飛軌跡。眼睛和耳朵是以太和聲波振動的數字記錄器,以太和聲波的振動是錶徵宇宙的統計數字。統計學未來可能扮演的角色。
七、曆史的定義。
第五章 邏輯模仿律
為什麼有一些發明被人模仿,另一些發明卻沒有被人模仿?其中有自然原因和社會原因,社會原因之中又有邏輯的原因和超邏輯的影響。一個語言範例。
一、被模仿的東西是信念或欲望,信念或欲望構成一個基本的對子。斯賓塞的公式。社會進步與個人思想。發明的需求和批評的需求具有同樣的源頭。通過發明的替代而實現的進步和通過發明的積纍而實現的進步。
二、邏輯決鬥。曆史上的一切東西都是發明的決鬥或聯閤(urfion)。一個總要說“是”,另一個總要說“非”。藝術、立法、司法、治、産業、藝術的決鬥。發展。每一場決鬥都有兩個方麵,每一個對立麵在否定對方的論題時,同時又在肯定對方的論題。對立雙方角色互換的時刻。個彆的決鬥與社會的決鬥。結局:三種可能的結果。
三、邏輯聯閤。積纍時期走在替代時期之前,前者與後者不容混淆。語言、宗教、政治等的語法和詞典有何區彆。詞典容易在容量上增加,語法容易在質量上改進。其他考慮因素。
第六章 超邏輯的影響
模仿的不同特徵:(1)越來越精確的趨勢;儀式和程序。(2)模仿的自覺性與非自覺性。模仿演進(advance)的情況細說如下。
一、從內心到外錶的模仿。用可傳遞性(transmissibility)的觀點來比較不同的生理功能,並舉例說明。原始的服從與輕信(credulity)。教義的傳遞走在儀式的傳遞之前。欽佩走在嫉妒之前。思想的傳播走在錶達的傳播之前;目的的傳播走在手段的傳播之前。用這個規律來解釋遺存(survivals)。這個順序的普遍性。這個普遍性可以用來分析女性的模仿。
二、從高位到低位輻射的範本。這條規律的例外這條規律的真實情況好比是熱傳導的規律。
第七章 超邏輯的影響(續):風俗與時尚
古老的模式占壓倒優勢的時代,是風俗的時代,古老的的模式可能是父權的模式或愛國的模式;優勢常常站在新穎、奇異的模式一邊時,就是時尚的時代。通過時尚,模仿就在生成的過程中得到釋放。模仿與生成的關係就像生成與波動的關係。 風俗嚮時尚過渡,然後又迴歸加廣泛的風俗。這個超邏輯可以用來分析本章的幾個問題。
一、語言。習語傳播的節律。羅曼語的形成。上述轉化的特徵和結果。
二、宗教。一切宗教都是從排他性走嚮勸說性;然後又逐漸內斂。重構自遠古以來的宗教三階段。遠古以來的崇拜不僅有對祖先的崇拜,有對異鄉人的崇拜。對異鄉野蠻人(beast)的崇拜。為何遠古的神靈頗像動物。神性的動物。動物崇拜是一種高級(superiordomestication)宗教的靈化(spiritualization)通過時尚來傳播。宗教的道德影響(effects)。宗教的社會意義。
三、政治。國傢的雙重起源:傢庭與部落群體。從遠古開始,每一個國傢都有兩黨人:風俗黨和時尚黨。皇族常常有外國血統的現象。人的執著使采邑這個發明得到推廣;封建君主製也因為人的執著而得到推廣;現代君主製同樣是因為執著而得到推廣的。自由主義與世界主義(cosinopolitanism)。域外引進物最終將實現民族化。美國是如何形成的。奧古斯都(Augustus)、路易十六與伯裏剋利(Pericles)。斯賓塞軍事主義、産業主義對立論批判,斯賓塞此論與托剋維爾貴族政治與民主政治對立論的比較。
四、立法。司法演進。習慣法與製定法。風俗時代的法律是形態非常多樣、非常穩定的,時尚時代的法律是非常一緻、容易變化的。契約(charter)從鄉間走嚮城市。薩姆納·梅恩的《古代法》。用三階段節律說來分析刑法演變的程序。法律的傳承性特徵。法律分類。
五、成例和需求(政治經濟學)。成例的多形態與穩定性。繼起的統一性與快速的變化。生産與消費,普遍適用的區分方式。消費需求的傳播速度總是比生産需求快。這種非對等的傳遞速度産生的後果。風俗時代隱蔽的排遣渠道,時尚時代外在的排遣渠道。中世紀的産業。規模産業相繼齣現的順序。時尚的代價和風俗的代價。模仿在變遷的過程中從經濟領域和其他社會領域相繼藉用的特徵,這兩種特徵的比較。這些變遷的原因。
六、道德與藝術。義務起初是原創性的發明。道德公眾與藝術公眾的規模逐漸增大。風俗藝術誕生於手工藝;風俗藝術是專業藝術和民族藝術。時尚藝術是非功利的藝術和新奇的藝術。時尚-道德與風俗-道德。未來的可能走嚮。道德復興和審美復興的曆史現象。
第八章 結語和結論
總結和結語。以同樣的眼光來審視所有的模仿規律。結論。
一、從單嚮模仿到雙嚮模仿的過渡。舉例說明:從命令到閤約;從教條到自由思想;從獵頭到戰爭;從宮廷禮節到市井禮節。上述過渡的必然性。
二、曆史可逆性與不可逆性的區彆。模仿律後果的不可逆性,發明律後果的不可逆性。發明律不可逆性簡述。風俗移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可逆轉的。未來的大帝國。最後的個人主義。
索引
譯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普遍的重復性
一、從社會事實的角度來審視被人忽略的規律性。社會事實與自然事實的類比性。普遍重復的三種形式:波動、生成和模仿。社會科學與社會哲學。動物社會。
我們能夠創立一門有關社會現象的科學嗎?或者說,我們是否隻能夠建立有關社會現象的史學、至多隻能夠建立關於社會現象的哲學呢?這個問題始終是一個開放的問題。然而,倘若從某一個觀點去進行仔細的觀察,社會現象就像其他事實一樣,可以還原為一叢又一叢的細微而同質的現象,還原為一個個的公式和定律的,我們可以用這些公式和定律來歸納這樣的社會現象。那麼,為什麼在它成熟而生機勃勃的姐妹學科之林中,這門關於社會的科學還沒有誕生,或者說纔剛剛誕生呢?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抓住瞭影子、拋棄瞭實質,我們用語詞代替瞭事物。我們認為不可能科學地描繪社會學的外貌,隻能賦予它生物學的外觀,最多隻能賦予它機械的外錶。
前言/序言
自從《模仿律》第一版問世以來,我又齣瞭《社會邏輯》,也就是它的續篇和補充。
我的意思是,上麵這句話暗中迴答瞭《模仿律》讀者可能會提齣的一些反對意見。不過,再做幾點解釋也是不無好處的。
在各處都有人批評說,我所謂的“模仿,常常是名不副實,不恰當的”。這種批評來自一支頗有哲理之筆,使我不禁感到震驚。實際上,學人需要一個新詞來錶達一種新的概念時,他隻能二取其一:在不得不選擇一個新詞的情況下造一個新詞,否則,他就隻能引申一個舊詞的意義——這無疑要更好。整個問題不過是審視一下我對模仿一詞是否引申過度;不過,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不能從字典裏對模仿一詞的定義齣發,而是隻能從事物的深層概念齣發。
模仿律 [Laws of Imitation]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