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 2008中文版基础教程/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

SolidWorks 2008中文版基础教程/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晓梅,张莹,蔡汉明 著
图书标签:
  • SolidWorks
  • 2008
  • 中文版
  • 机械设计
  • CAD
  • 教程
  • 机电类
  • 高等职业教育
  • 规划教材
  • SolidWorks基础
  • 计算机辅助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185662
版次:1
商品编码:1013880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字数:36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SolidWorks 2008中文版基础教程》按照“知识+实例”的模式编写所有实例均为工程实例内容编排由浅入深、技巧点拨深入透彻。

内容简介

  SolidWorks是由美国SolidWo rks公司基于WitIdows平台开发的大型三维CAD/CAM/CAE软件,它具有易学易用、功能强大、技术创新三大特点。SolidWorks是三维造型设计的常用软件,受到广大工程设计人员的普遍欢迎,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航空航天、汽车及船舶等工程设计领域,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
  写作特点: “知识+工程实例”
  首先介绍是相关知识,然后给出实例,同时给出上机练习,使读者迅速消化吸收刚学习的知识点,并能够灵活应用
  这些知识点,从而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每章最后给出融汇此章内容的综合工程实例,以巩同、深化学习内容,使学生有一个阶段性的成就感。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SolidWorks2008中文版概述
1.1 SolidWorks2008特点
1.1.1 基于特征
1.1.2 参数化
1.1.3 实体模型
1.1.4 单一数据库、全相关性

1.2 用户界面
1.2.1 启动SolidWorks
1.2.2 零件设计界面简介
1.2.3 菜单栏
1.2.4 工具栏
1.2.5 命令管理器
1.2.6 特征管理设计树
1.2.7 属性管理器

1.3 基本环境设置
1.3.1 系统选项(S)
1.3.2 文件属性(D)
1.4 简单实例——压盖造型
1.5 小结

第2章 草图绘制
2.1 草绘基本概念
2.1.1 草图状态及草图的进入与退出
2.1.2 草图绘制环境
2.1.3 草图绘制规则

2.2 基本图形绘制
2.2.1 草图绘制的准备工作
2.2.2 草图绘制实体命令介绍
2.2.3 工程实例——绘制挂轮架平面图形

2.3 草图工具介绍
2.3.1 圆角和倒角
2.3.2 工程实例——绘制垫板草图
2.3.3 草图镜像
2.3.4 等距实体
2.3.5 转换实体引用
2.3.6 草图延伸
2.3.7 草图剪裁
2.3.8 草图阵列和复制
2.3.9 工程实例——绘制槽轮草图

2.4 草图约束
2.4.1 标注尺寸
2.4.2 草图的几何关系
2.5 综合训练——绘制铣刀头尾架草图
2.6 小结
2.7 习题

第3章 零件建模草绘特征
3.1 预备知识
3.1.1 零件建模步骤
3.1.2 参考几何体

3.2 拉伸特征
3.2.1 特征说明
3.2.2 工程实例——垫板

3.3 旋转特征
3.3.1 特征说明
3.3.2 工程实例——带轮

3.4 扫描特征
3.4.1 特征说明
3.4.2 工程实例——吸尘器接头

3.5 放样特征
3.5.1 选项介绍
3.5.2 工程实例——方圆接头

3.6 筋特征
3.6.1 特征说明
3.6.2 工程实例——轴承座

3.7 特征编辑
3.7.1 特征重定义
3.7.2 更改特征属性
3.8 综合训练——铣刀头底座
3.9 小结
3.10 习题

第4章 放置特征与特征复制
4.1 圆角特征
4.1.1 圆角类型
4.1.2 选项说明
4.1.3 工程实例——铣刀头底座

4.2 倒角特征
4.2.1 特征说明
4.2.2 工程实例——铣刀头底座

4.3 抽壳特征
4.3.1 特征说明
4.3.2 工程实例——方圆接头

4.4 钻孔特征
4.4.1 简单直孔
4.4.2 异型孔向导
4.4.3 工程实例——螺母

4.5 镜像特征
4.5.1 特征说明
4.5.2 工程实例——镜像孔

4.6 阵列特征
4.6.1 线性阵列
4.6.2 圆周阵列
4.6.3 工程实例——压盖
4.7 综合训练——支座
4.8 小结
4.9 习题

第5章 曲线、曲面造型
5.1 曲线
5.1.1 投影曲线
5.1.2 分割线
5.1.3 螺旋线和涡状线
5.1.4 其他曲线生成方式
5.1.5 工程实例——蜗杆

5.2 曲面造型
5.2.1 曲面的生成方式
5.2.2 曲面编辑
5.2.3 曲面加厚
5.2.4 工程实例——瓶子
5.3 综合训练——挡流板
5.4 小结
5.5 习题

第6章 装配体
6.1 零件装配的基本过程
6.1.1 建立装配体文件
6.1.2 装配工具栏
6.1.3 插入零件
6.1.4 工程实例——装配零部件
6.2 智慧组装
6.3 装配约束类型

6.4 装配中的零部件操作
6.4.1 零部件的复制与镜像
6.4.2 零部件阵列

6.5 装配体检查
6.5.1 体积干涉检查
6.5.2 碰撞检查
6.5.3 工程实例-一装配体统计

6.6 爆炸视图
6.6.1 创建爆炸视图
6.6.2 编辑爆炸视图
6.6.3 爆炸步路线图
6.6.4 解除爆炸
6.7 综合实例——装配手动气阀
6.8 小结
6.9 习题

第7章 自顶向下装配
7.1 关联特征
7.1.1 编辑零件
7.1.2 编辑零件的颜色
7.1.3 装配体透明度设置
7.1.4 工程实例——鼠标底座凸台

7.2 建立关联零件
7.2.1 在装配体中建立新零件
7.2.2 工程实例一泵盖

7.3 外部参考
7.3.1 脱离和恢复关联
7.3.2 断开和锁定外部参考
7.3.3 删除外部参考
7.4 综合实例——鼠标按键
7.5 小结
7.6 习题

第8章 工程图
8.1 工程图概述
8.1.1 建立工程图文件
8.1.2 图纸文件的格式编辑
8.1.3 设置工程图选项
8.1.4 注意事项
8.1.5 工程实例——图纸格式文件

8.2 建立工程视图
8.2.1 标准三视图
8.2.2 投影视图
8.2.3 模型视图
8.2.4 辅助视图
8.2.5 剪裁视图
8.2.6 剖面视图
8.2.7 断开的剖视图
8.2.8 局部视图
8.2.9 断裂视图
8.2.10 工程实例——支座工程图

8.3 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8.3.1 尺寸
8.3.2 公差
8.3.3 表面粗糙度
8.3.4 工程实例——皮带轮工程图

8.4 装配体工程图
8.4.1 装配体视图
8.4.2 零件序号
8.4.3 明细表
8.4.4 工程实例——生成手动气阀工程图
8.5 打印出图
8.6 小结
8.7 习题

第9章 综合工程实例
9.1 零件建模
9.1.1 端盖、毡圈
9.1.2 轴
9.1.3 调整环

9.2 Toolbox标准件库
9.2.1 激活toolbox
9.2.2 生成新零件
9.2.3 将零件添加到装配体

9.3 装配
9.3.1 端盖子装配
9.3.2 主轴子装配
9.3.3 铣刀头装配
9.4 工程图
9.5 小结
9.6 习题

精彩书摘

  第1章 SolidWorks 2008中文版概述
  SolidWorks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Windows平台开发的优秀的三维机械设计自动化软件,完全采用Windows风格的用户界面,易学易用。SolidWorks主要采用参数化和特征造型技术建模,能方便、快捷、实时地创建和修改大量复杂形体,可以缩短零件设计周期,更加清晰地表达工程师的设计意图。
  SolidWorks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添加各种插件后,可实现产品的三维建模、装配校验、运动仿真、有限元分析、加工仿真、数控加工及加工工艺的制定,以保证产品在设计、工程分析、工艺分析、加工模拟、产品制造过程中数据的一致性,从而真正实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并大幅度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和质量。此外,SolidWorks也提供了二次开发的环境和开放的数据结构。
  SolidWorks 2008是SolidWorks公司自1995年推出SolidWorks 95以来的第16个版本。相比以前的版本,SolidWorks 2008有250多项新增或加强功能,拥有更加简化的用户界面和设计流程、实时3D技术、圆角专家、尺寸专家、草图专家、公差分析工具、大装配管理工具等,并新推出了3种新的配合类型,功能更加强大,操作更加方便。
  1.1 SolidWorks 2008特点
  SolidWorks是基于特征造型的参数化的实体建模软件,与其他三维造型软件具有相同的特点。
  1.1.1 基于特征
  基于特征是指SolidWorks的建模是以特征作为基本单元,零件的设计过程就是特征累积的过程。SolidWorks采用智能化、易于理解的几何体(如凸台、切除、孔、筋、圆角、倒角和拔模斜度等)建立特征,并允许对特征进行编辑操作(如特征重定义、特征排序、特征插入与删除等)。
  特征可分为两类,即草图特征和应用特征。
  草图特征:基于二维草图的特征。该草图通过拉伸、旋转、扫描或放样转换为实体。
  应用特征:直接创建在实体模型上的特征,如圆角和倒角,是直接在现有模型的边或面上建立的特征。

前言/序言

  目前,高职高专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高专教育如火如荼的发展形势下,高职高专教材也百花齐放。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16号文)的文件精神,本着为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服务的根本目的,同时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具类专业教学思路和方法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民邮电出版社精心策划了这套高质量、实用型的教材一“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
  本套教材主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原则,以实用为基础,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相应教材内容的选取,注重提高案例教学的比重,突出培养机械类应用型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估”的教学特征:本套教材中的每一部作品都特色鲜明,集高质量与实用性为一体。
  本套教材中绝大多数品种是我社多年来高职高专机电类精品教材的积淀,经过了广泛的市场检验,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紧跟新的技术发展,我社再一次组织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组织了上百名教师、专家对原有教材做认真的分析和研讨,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出版。本套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品种是首次出版,其原稿也在教学过程中多次使用,是教师们多年来教学经验的总结,集中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来教学改革的成果。
  本套教材的作者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路清晰。文笔流畅。教材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突出工作过程导向,突出实际技能的培养。
  本套教材配套的教学辅助包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辅助资料,其中包括由电子教案、实例素材、习题库及答案、试卷及答案等组成的一般教辅资料,部分教材还配有由图片、动画或视频等组成的电子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与实践》 第一章 机械零件基础 本章旨在为读者建立坚实的机械设计基础理论,为后续的学习和实际应用奠定基石。我们将从最基本的机械零件入手,深入剖析其形态、功能、分类及其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1.1 机械零件的定义与分类 首先,我们将明确机械零件的概念,它是构成机械的基本单元,是实现机械特定功能的最小组成部分。随后,我们将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工作性质、材料属性以及制造工艺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 按用途分类: 如连接件(螺钉、螺母、铆钉等)、传动件(齿轮、轴、联轴器等)、支承件(轴承、机架等)、密封件(垫圈、油封等)、紧固件等。 按结构特点分类: 如实体零件、装配零件。 按材料分类: 如金属零件(铸铁、铸钢、铝合金、铜合金等)、非金属零件(塑料、橡胶、陶瓷等)。 按制造工艺分类: 如铸件、锻件、焊接件、机械加工件等。 我们将重点介绍各类零件的典型结构特征、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不同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实例,帮助读者理解零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功能互补性。 1.2 常用标准件与通用件 在机械设计中,充分利用标准件和通用件是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重要途径。本节将详细介绍各类常用的标准件和通用件。 标准紧固件: 包括各种螺纹连接件(螺栓、螺母、垫圈、销等)、键、花键等。我们将重点讲解它们的规格、型号、材料、精度等级、连接强度计算以及选择原则。 标准轴承: 涵盖滚动轴承(球轴承、滚子轴承)和滑动轴承。我们将介绍轴承的结构、分类、性能参数(如基本额定寿命、极限转速)、安装与维护要点,以及轴承的选择方法。 常用传动件: 例如标准齿轮(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锥齿轮等)、皮带轮、链轮等。我们将介绍它们的几何参数、传动比计算、材料选择以及设计要点。 其他通用件: 如弹簧、联轴器、密封件等,我们将简要介绍其类型、功能和选用原则。 通过本节的学习,读者将掌握如何根据设计需求,快速准确地选用合适的标准件和通用件,从而优化设计方案。 1.3 机械零件的强度与刚度基础 零件的强度和刚度是保证机械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本节将从理论层面引入机械零件的强度与刚度概念,并介绍基本的设计方法。 应力与应变: 讲解在载荷作用下,零件内部产生的应力(如拉应力、压应力、剪应力、弯曲应力、扭转应力)和应变的基本概念。 强度计算: 介绍许用应力、应力集中、安全系数等概念,并阐述如何进行简单零件的强度校核,确保零件在工作载荷下不会发生屈服或断裂。 刚度计算: 讲解零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以及如何通过刚度计算来限制零件的变形量,保证零件的正常工作。 材料力学基础: 简要回顾材料力学中的基本定律和公式,为后续的强度与刚度计算提供理论支撑。 本节将侧重于理论概念的介绍和基本计算方法的讲解,为读者建立对零件力学性能的基本认知。 第二章 机械传动装置设计 本章将聚焦于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这是实现动力传递和运动转换的核心环节。我们将系统介绍各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并深入探讨其设计方法与实践要点。 2.1 齿轮传动设计 齿轮传动是应用最广泛的机械传动方式之一。本节将详细介绍齿轮传动的类型、设计步骤以及关键参数的计算。 齿轮的类型与特点: 介绍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人字齿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常见齿轮的结构、传动特点、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传动比与中心距计算: 讲解如何确定和计算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以及根据齿数和模数计算中心距。 齿轮强度计算: 详细阐述齿轮的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的校核计算,包括载荷计算、应力计算、许用应力选取等。 齿轮材料与热处理: 介绍常用齿轮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热处理工艺对齿轮强度的影响。 润滑与维护: 探讨齿轮传动的润滑要求、润滑方式以及日常维护的重要性。 2.2 带传动设计 带传动以其结构简单、传动平稳、能吸收冲击等优点,在许多机械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带传动的类型与特点: 介绍平带传动、V带传动、多楔带传动等,分析它们的传动效率、传递功率范围、结构特点及适用场合。 带的选择与计算: 讲解如何根据传递功率、转速、中心距等参数选择合适的带型、带长和带数。 张紧力与初拉力计算: 介绍带传动工作时的张紧力计算,以及带的初拉力的设定。 带轮设计: 简述带轮的结构、材料以及设计要点。 失效分析与预防: 探讨带传动可能出现的失效形式,如打滑、断裂、磨损等,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2.3 链传动设计 链传动具有传动比恒定、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适用于较大载荷和较长距离的传动。 链传动的类型与特点: 介绍滚子链、齿形链等,分析其结构、传动精度、承载能力和使用范围。 链节的选择与计算: 讲解如何根据传递功率、链速和链节形式选择合适的链条型号和节距。 链轮设计: 介绍链轮的结构、齿形、材料以及设计注意事项。 链条的张紧与润滑: 讨论链传动的工作张紧力,以及润滑对链条寿命的影响。 链传动的维护与使用: 强调链条的定期检查、调整和润滑。 2.4 轴与轴承设计 轴承是支撑和引导转动轴件的零件,其选择和设计直接影响机械的整体性能。 轴的类型与载荷: 介绍各种轴的类型(如心轴、传动轴),以及作用在轴上的径向力、轴向力和弯矩。 轴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讲解轴的弯曲强度、扭转强度和刚度校核,以及疲劳寿命的估算。 轴的材料与热处理: 介绍常用轴材料的性能,以及热处理工艺对轴强度的作用。 轴承的类型与选择: 详细介绍滚动轴承(球轴承、滚子轴承)和滑动轴承的结构、特点、性能参数,以及根据载荷、转速、精度要求等选择合适轴承的方法。 轴承的安装与润滑: 阐述轴承的正确安装步骤、配合公差要求,以及不同类型轴承的润滑方式和润滑剂的选择。 2.5 联轴器设计 联轴器用于连接两轴,传递扭矩,并能适应两轴间的相对位移。 联轴器的类型与选择: 介绍刚性联轴器(如套筒联轴器、法兰联轴器)、弹性联轴器(如梅花联轴器、轮胎联轴器)和万向联轴器,分析它们的结构、性能特点、适用范围及选择原则。 联轴器的载荷计算: 讲解根据传动功率和转速计算联轴器所需的许用扭矩。 安装与维护: 强调联轴器安装的轴线对齐要求,以及定期检查和润滑的重要性。 第三章 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与制造 本章将把理论设计与实际制造联系起来,深入探讨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与制造过程,强调“设计为制造服务”的理念。 3.1 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基础 我们将从宏观角度介绍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流程,以及影响零件质量的关键因素。 制造工艺流程: 概述从原材料到成品零件的典型加工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成型(铸造、锻造、焊接等)、机械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检验等环节。 材料选择与性能: 详细介绍不同金属材料(如碳素钢、合金钢、铸铁、铝合金、铜合金等)和非金属材料(如工程塑料、橡胶)的性能特点、应用范围以及选择原则。 尺寸链与公差配合: 讲解尺寸链的概念、组成,以及如何应用公差与配合来保证零件的装配性和工作精度。 表面粗糙度: 介绍表面粗糙度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不同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如耐磨性、抗疲劳性)的影响。 3.2 成形加工方法 本节将重点介绍用于获得零件毛坯的成形加工方法。 铸造: 介绍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等工艺,分析其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铸件的典型缺陷与预防。 锻造: 介绍自由锻、模锻、胎模锻等工艺,阐述锻件的优点(如晶粒细化、提高强度)以及锻造工艺流程。 焊接: 介绍电弧焊、电阻焊、气体保护焊等常用焊接方法,讨论焊缝的质量要求和焊前焊后处理。 粉末冶金: 简述粉末冶金工艺原理及其在制造高密度、高性能零件方面的应用。 3.3 机械加工方法 本节将深入探讨用于提高零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机械加工方法。 车削加工: 介绍车床的类型、刀具、工艺过程,以及车削的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 铣削加工: 讲解铣床的类型、铣刀、加工方式(如平面铣、成形铣),以及铣削的特点。 钻削与镗削加工: 介绍钻孔、扩孔、铰孔、镗孔等加工方法,以及它们在加工孔类零件中的应用。 磨削加工: 讲解外圆磨、平面磨、无心磨等磨削工艺,以及磨削在获得高精度和低表面粗糙度零件中的重要性。 特种加工: 简要介绍电火花加工(EDM)、激光切割、超声波加工等特种加工方法,以及它们在加工复杂形状或难加工材料方面的优势。 3.4 热处理与表面处理 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提高零件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 热处理工艺: 详细介绍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基本热处理工艺,阐述它们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表面处理工艺: 介绍电镀(如镀铬、镀镍)、阳极氧化、喷砂、抛光、化学氧化等表面处理方法,以及它们的功能(如防腐蚀、提高硬度、美化外观)。 3.5 质量检验与控制 本节强调质量是设计的生命线,介绍零件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方法。 测量工具与方法: 介绍游标卡尺、千分尺、量块、百分表等常用测量工具,以及尺寸、角度、表面粗糙度等的测量方法。 检验标准与方法: 介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零件检验中的应用,以及外观检查、尺寸检验、硬度测试、金相检验等常用的检验方法。 质量控制体系: 简要介绍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附录 常用机械零件图例与标注规范 常用工程材料性能参数表 常用标准件规格尺寸表 常用计算公式汇总 本教材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读者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传动装置的设计方法以及零件的加工制造工艺,为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维修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翻了翻这本《SolidWorks 2008中文版基础教程》,说实话,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第一次接触一个全新的工具,充满了探索的未知和偶尔的惊喜。我一直对机械设计领域很感兴趣,但之前一直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学习平台。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冲着“中文版”和“基础教程”的字样,觉得应该是个不错的起点。打开书的瞬间,一股熟悉的软件界面跃然纸上,虽然版本是08年的,但SolidWorks的核心操作逻辑想必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复杂的概念,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熟悉软件的各项基本功能。从最基础的草图绘制,到实体建模,再到装配和工程图的生成,每一步都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清晰的图示。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常用命令时,会穿插一些小案例,比如绘制一个简单的零件,或者组装一个基础的机械装置。这些小练习让我能够立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起来,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同时,书中的一些快捷键和技巧的提示,对于提高操作效率非常有帮助。虽然是08年的版本,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打下扎实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让我对SolidWorks这个强大的三维设计软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

评分

说实话,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初学者,对SolidWorks 2008中文版基础教程这本书的初印象,可以用“既熟悉又陌生”来形容。熟悉的是,作为一款主流的CAD软件,SolidWorks的核心功能和设计理念是相对稳定的,这本书的编排方式也遵循了许多经典的教程模式。然而,陌生感则来自于其中一些细节的处理方式,以及针对特定版本的一些特性。这本书在讲解草图绘制时,着重强调了尺寸约束和几何关系的应用,这是非常扎实的基础。我个人觉得,在草图阶段就养成良好的约束习惯,对于后续的三维建模效率和准确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的一些案例,例如绘制标准件的截面,或者设计一个简单的转轴,都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些约束的运用。让我有些许不习惯的是,部分高级功能的讲解显得有些过于简略,或者说,它更侧重于“能用”,而缺少了“用好”的深度。例如,在讲解曲面建模的部分,仅仅是罗列了一些常用的曲面指令,并没有深入探讨不同曲面类型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曲面进行复杂结构的造型。不过,考虑到这是一本“基础教程”,这种取舍也是可以理解的。对于想要快速上手SolidWorks,并且了解其基本操作流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跳板。它让我看到了SolidWorks的强大之处,也指明了我未来需要继续钻研的方向。

评分

最近一直在捣鼓这本《SolidWorks 2008中文版基础教程》,作为一名希望快速掌握三维建模技能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快速上手且内容扎实的教材。这本书确实在基础知识的传授上做得相当不错。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实体建模时,引入了“特征”的概念,并且详细介绍了各种特征的生成方式,比如拉伸、旋转、扫描、扫掠等等。这些特征的组合,构成了复杂三维模型的基石。书中通过大量的图例和实例,一步步地展示了如何将二维草图转化为三维实体,以及如何对实体进行各种编辑操作,如倒角、圆角、抽壳等。我注意到,书中在讲解零件设计时,并没有直接跳到非常复杂的模型,而是从一些简单易懂的几何形状入手,逐步增加难度,这对于我这样零基础的学习者来说,非常友好。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解装配关系时,不仅仅停留在“把零件拼起来”的层面,还强调了各种配合的类型,比如“重合”、“平行”、“垂直”、“同心”等等。这些配合关系能够模拟真实的机械运动,使得装配体能够正常工作。虽然08年的版本,在某些界面和功能上可能与最新的版本有所区别,但其核心的设计理念和操作逻辑是共通的,这本教材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程,倒不如说是一本“工具使用说明书”,而且是那种非常细致、面面俱到的说明书。作为一名刚接触SolidWorks的菜鸟,我最怕的就是那种上来就讲高大上的理论,或者跳过基础直接讲高级技巧的教程。这本《SolidWorks 2008中文版基础教程》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它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点一点地教你认识这个工具。从界面的布局,到各个菜单栏的功能,再到具体的命令操作,都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工程图时,提供的详细步骤,从视图的创建,到尺寸标注,再到公差的添加,都一一列举。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需要将三维模型转化为二维图纸来与他人沟通的人来说,非常实用。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制图规范的提示,虽然不是主讲内容,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虽然是08年的版本,但它对于SolidWorks核心功能的讲解,依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它让我理解了SolidWorks不仅仅是一个画图的软件,更是一个能够模拟和验证设计的强大平台。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SolidWorks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机械设计的无限可能。

评分

在学习SolidWorks 2008中文版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这本书,它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且系统的学习路径。作为一本“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它在内容的编排上,显然是经过一定考量的。书中对于“参数化设计”理念的渗透,让我对SolidWorks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三维建模工具有了更深的认识。它强调了尺寸和关系的驱动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修改参数来快速调整模型,这一点对于工程设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我在阅读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了它在讲解零件之间的关联性时,所采用的方法。例如,当一个零件的尺寸发生变化时,与之相关的其他零件也会随之更新,这种联动性使得设计过程更加高效和灵活。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基础的有限元分析和运动仿真方面的介绍,虽然篇幅不多,但已经足以让我窥见SolidWorks在工程分析领域的应用潜力。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想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虽然08年的版本在用户界面和一些高级功能上可能略显陈旧,但其核心的设计思想和方法论,依然适用于当前的SolidWorks版本。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个初步的SolidWorks设计框架,也让我对未来更深入的学习方向有了一定的规划。

评分

习m题

评分

菜单栏

评分

G这些知识点,从而掌握相G关操作技能。每章H最后给出融汇此章内容的综合H工程实例,H以巩同、深化学习内容,使学生有一个阶段性的成就感。

评分

激活toolbox

评分

14有限元分析自学手册以的最新版本14为蓝本,对分析的基本思路、操作步骤、应用技巧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典型工程应用实例详细讲述了具体工程应用方法。书中尽量避开了繁琐的理论描述,从实际应用出发,结合作者使用该软件的经验,实例部分采用方式一步一步地对操作过程和步骤进行了讲解。为了帮助用户熟悉的相关操作命令,在每个实例的后面列出了分析过程的命令流文件。14有限元分析自学手册分为两篇。第1篇为操作基础篇,详细介绍了分析全流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分为6章第1章是概述,第2章介绍几何建模,第3章介绍划分网格,第4章介绍施加载荷,第5章介绍求解,第6章介绍后处理。第2篇为专题实例篇,按不同的专题讲解了各种实例的参数设置方法与技巧,分为9章第7章介绍静力学分析,第8章介绍模态分析,第9章介绍谐响应分析,第10章介绍非线性分析,第11章介绍结构屈曲分析,第12章介绍谱分析,第13章介绍瞬态动力学分析,第14章介绍接触问题分析,第15章介绍优化设计。14有限元分析自学手册的配套光盘包含书中所有实例的源码和操作步骤的视频讲解。14有限元分析自学手册适用于软件的初、中级用户学习参考,也可作为从事结构分析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软件的参考书。

评分

简单实例——压盖x造型

评分

3.3

评分

2.3.4

评分

3.10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