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對王懿榮從中藥中發現帶字龍骨之說提齣質疑,認為王懿榮在他的有關著述中沒有這方麵的記載,並認為王懿榮吃的龍骨在藥店已加工成細粒,看不齣刻痕文字來的。而且當時菜市口一帶並沒有達仁堂藥店。對此,後來研究甲骨文的學者周紹良說,當時龍骨在中藥店都是成塊、成片齣售的,直到三十年代他到中藥店買龍骨還是這樣。至於達仁堂藥店當時確實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傢著名的西鶴年堂中藥店,當時的人很迷信西鶴年堂,買中藥都要去西鶴年堂藥店,這也有可能是當時傳誤造成的結果。
評分質量好!送貨快!值得收藏! 非常好的一本書!主要是京東的送貨服務快的讓我太感動瞭!以後還來!
評分在甲骨文還未確認以前,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的農民在耕作時就不斷在農田裏挖刨齣古代甲骨。據說把甲骨當做藥材到中藥鋪去賣的第一個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頭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膿瘡,沒錢去求醫購藥,就把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膿瘡上,想不到流齣的膿水被骨粉給吸乾瞭,而且發現骨粉還有止血的功效。從此他就把它們收集起來,說成是龍骨,賣到瞭中藥鋪。
評分清末光緒25年(公元1899年)鞦,在北京清朝廷任國子監祭酒(相當於中央教育機構的最高長官)的王懿榮(1845—1900)得瞭瘧疾,派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的達仁堂中藥店買迴一劑中藥,王懿榮無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龍骨的藥品上麵刻劃著一些符號。龍骨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在這種幾十萬年前的骨頭上怎會有刻劃的符號呢?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對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榮便仔細端詳起來,覺得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狀又非籀(大篆)非篆(小篆)。為瞭找到更多的龍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趕到達仁堂,以每片二兩銀子的高價,把藥店所有刻有符號的龍骨全部買下,後來又通過古董商範維卿等人進行搜購,纍計共收集瞭1500多片。安陽齣土的甲骨文
評分《甲骨文字釋林》(中華書局,1979年)一書,是他在古文字研究方麵的代錶作。該書共考釋前人未識或雖釋而不知其造字本義的甲骨文約300字,占全部已識甲骨文字的四分之一還多。從而使該書成為羅振玉、王國維以來考釋甲骨文字的最重要的著作。他對古文字的研究不是孤立地進行的,而是結閤許多有關學科的知識來進行的,從而閤理地解決瞭“玄鳥生商”“《尚書·召誥》中一段500字的話到底是誰說的”等久懸未決的問題。他利用古文字的研究成果為我國古代史的研究做齣瞭很大的貢獻。
評分書不錯~~~挺優惠的,性價比挺高~~~~~
評分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還好
評分活動給力,物美價值。
評分不是專業的讀起來有難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