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近代中外商约的谈判与订立,鲜有人论及。同类专论,亦属少见。《晚清商约外交》是王尔敏先生独具匠心的力作。作者积数十年之功,在梳理众多原始档案与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晚清七十年间,中国与西方列强在重大政治事件以外所签订的种种通商条约,论述了商约签订的经过,列强的勒索与愚弄,以及不平等条款的形成,中国利权的侵损。指出:“晚清七十余年间,中国每年之商税漏卮即可抵得上一次鸦片战争之赔款……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因乃著此书,以为国人提示另一种外交领域,其严重性有过于战败赔款。”《晚清商约外交》立论有据,论述缜密,资料详实,均见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及史学素养。
作者简介
王尔敏(1927——),原籍河南省周家口市。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台湾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伐表人物之一。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历任台北中研院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近代思想史、军事史、外交史、文化史以及方志学等。著有《史学方法》、《淮军志》、《清季兵工业的兴起》、《中国近代思想史伦》、《晚清商约外交》、《晚清政治思想史论》、《清季军事史论集》、《上海格致院志略》、《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明清社会文化生态》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刘白如先生序
自序
绪论
上编 中外商约交涉之滥觞
第一章 中英通商章程之议订及其对各国之通行
第二章 列强议订商约特权之永久持续规定
第三章 中俄会订陆路通商约章之权舆
第四章 英日外交势力对中国商权之扩张
甲、中英烟台条约扩大在华通商特权
乙、甲午战后中日新订通商行船条约
下编 晚清十年间之中外商约交涉
第一章 中英通商行船条约之议订
第二章 中美通商行船条约之议订
第三章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之议订
第四章 中葡通商行船条约之议订
第五章 中德通商行船条约之议订——附中义、中瑞商约
甲、中德商约谈判
乙、中义、中瑞商约及催请各国会议
第六章 余论
甲、海关税则之评估签订
乙、晚清议订商约之意义
中西译名对照表
关键词表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上篇 中外商约交涉之滥觞
我国史学著作,无论取早之百国《春秋》,以及入汉名著之《史记》、《汉书》,甚至前清一代之历朝《实录》、《方略》,私家之《湘军志》、《湘军记》,等等。其共同具有之基本立场与用心,是当代人写下当代史,留供后世参考。此一传统学风,亦并传承至于今世。但凡史家共趋,可以分工专治一门一代,或上古、或秦汉以至明清,各尽心力,各擅专长,定可补充前代,予人更正确清晰了解。而必有不少学者同时专心于近代当代种种问题与史迹,专心致志,锲而不舍,从事钻研,务期为后世保存更正确充备之历史记载。此是一种继承,为史家共同秉持。
断代分工治史,为民国肇建以来之学术新动向。而近代史之领域亦早形成于民国初年各个治史名家之开辟。其学术范畴与著作成品,前后均尚不及百年。而所需努力建树者以至论题之探讨,史料之发掘与编纂,且方待有志同道学者之共同开拓。本人从事研治中外商约交涉之论题;适为正宗近代史与近代外交史著作所不尽及之处,弥补其重大空白。而中外商约所侵损中国之处,远不下于种种政治条约。故愿提具一个系统研究,莫使后世参证者留有缺憾。
前言/序言
中国今日立足于世界瞬息万变之局,实极其需要重视外交,何况百五十年来,中国之饱受外国欺凌侵犯,以及强取豪夺,今时岂可不用心于了解国际现势、强权动态?吾于退休之前十年间,用心于近代中外之商约问题,往往触目心惊,慨叹中国受害之深。遂于退休前数年草成此书,用以就教于国内同道,期以传示后人,全国多须留心于外交知识。
关于近代世界之外交体制之形成演变,以至中国之备受帝国主义者侵略压迫,已在前拙著《弱国的外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刊布),其中序文、正文有所展述,敬祈参阅,在此不再重复。
惟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所面对之世局,自是帝国主义者疯狂扩张时代,有引致两次世界大战,可供考察。惟二次世界大战后之世局,西方人定之为冷战时代,我想此命题国外虽流行,中国人则不能接受。所谓冷战时代,其性质是指共产主义之苏联与资本主义之美国,联合各与国而互相对抗之局,此一定题,外国久熟使用。不过在中国人看来,应把二次大战后定名为后帝国主义时代。想想看,大陆数十年间一直咒骂美帝,台湾则一直咒骂苏帝。文告宣白,汗牛充栋,此即是中国人之观点,而实质美、苏皆仍是帝国主义。
晚清商约外交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公分的很反感和规范化个梵蒂冈和
评分
☆☆☆☆☆
因为专业关系看了一本《五口通商变局》,作者王尔敏先生的学术水平让我大为折服。故购此书,以增进了解。
评分
☆☆☆☆☆
王尔敏先生是郭廷以先生的高足,在晚清史研究领域堪称大家,本书作为他的代表作,值得一读
评分
☆☆☆☆☆
王先生10多年力作,很有研究价值
评分
☆☆☆☆☆
一、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调查与著录,第一次将中国古籍书目著录为约二十万种。历来称誉中国古籍“浩如姻海”、“汗牛充栋”,但“海”和“栋”究竟有多大?八万种、十万种、十五万种,众说纷纭。十九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代流传的典籍,渐次由私人收藏转为公共收藏。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绝大部分的存世中国古籍,已成为国家及各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图书馆的馆藏。参与《中国古籍总目》编纂的国内各大图书馆,所收藏古籍已涵盖现存古籍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编纂中又吸收图书馆历年编纂的丛书、方志、家谱等联合目录成果,所录古籍收藏机构已逾干家,可以说参与“总目”编纂工作的同行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对现存中国古籍,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的调查与著录,今天可以给出约二十万种的统计数字,这是这次编纂工作的最大贡献。
评分
☆☆☆☆☆
好
评分
☆☆☆☆☆
很好很好很好,不错不错
评分
☆☆☆☆☆
大众需要知道的另一面的亡国灭种11
评分
☆☆☆☆☆
《中国古籍总目》作为反映中国古籍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最全面、最重要的成果,其编纂特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