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孔子行教像:民間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是怎麼來的?
簞食瓢飲:儒傢為什麼稱人生的最高境界為“孔顔樂處”?
素王:孔子為什麼稱“素王”?
夫子洞:孔子的名字到底有什麼來曆?
孔子夫婦:孔子與妻子離婚瞭嗎?
孔子燕居像:孔子父親叫叔梁紇,他為什麼姓孔?
衛莊薑:孔子贊賞什麼樣的女性?
孔府:乾隆為什麼將女兒嫁到孔府?
先聖小像:古人是怎麼藉孔子和《論語》開玩笑的?
子貢廬墓處:弟子們為孔子守喪三年,為何子貢獨獨廬墓六年?
齊衰圖:古人服喪要多長時間?
采薇圖:什麼人纔是真正的隱士?
子貢:中國曆史上最早的儒商是誰?
采藥圖:為什麼齊魯醫生也稱儒生?兩韆年前的魯國醫生已經掌握瞭什麼樣的精神療法?
司寇像:孔子做過哪些官,最大的官是什麼?
想問就問吧。
孔子和《論語》是人們所熟知又感興趣的問題。《於丹<論語>心得》使更多的人瞭解瞭孔子,掀起瞭神州大地的孔子熱、國學熱,同時也激發瞭人們進一步認識孔子、認識《論語》的好奇心。針對此,中華書局邀請孔子研究專傢王鈞林教授,不失時機地推齣瞭《問吧3——有關孔子和<論語>的101個趣味問題》,該書延續問吧係列,但又有其專題特色:精選有關孔子、《論語》的101個趣味問題及相關傳統文化知識,如:“孔子父親叫叔梁紇,他為什麼姓孔?”“民間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是怎麼來的?”“乾隆為什麼將女兒嫁到孔府?”以“提問+迴答+知識鏈接”的形式娓娓道來。
1、專題色彩突齣,所選問題圍繞孔子、論語及其與之相關的傳統文化展開。各個問題、各個部分之間既互相獨立,又互相銜接聯係構成一個整體,使讀者可全麵認識孔子,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內容簡介
《問吧3:有關孔子與論語的101個趣味問題》以趣味問題+迴答+知識鏈接的方式,精選瞭有關孔子和《論語》的101個趣味小問題,以輕鬆活潑而又嚴謹準確的語言娓娓道來。各篇相對獨立,信手翻來就會有所心得,是一本兼具趣味性與知識性的休閑文化讀物。
內頁插圖
目錄
1 為什麼孔子自稱是“殷人”?
知識鏈接:《詩經》裏說:“天命玄烏,降而生商”,商人真的和鳥有關係嗎?
2 魯國大貴族孟僖子為什麼說孔子是“聖人之後”?
知識鏈接:堯舜禹為什麼實行禪讓製?
3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大力士嗎?
知識鏈接:古書中有著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古代的武士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呢?
4 有人說孔子是私生子,這到底是怎麼迴事?
知識鏈接:古人是如何求婚的?
5 孔子的名字到底有什麼來曆?
知識鏈接:麒麟送子的傳說與孔子有什麼關係?
6 孔子到底是哪一天齣生的?
知識鏈接:民間俗語為什麼
精彩書摘
1 為什麼孔子自稱是“殷人”?
孔子臨死前,曾做瞭一個夢,夢見自己坐奠於兩柱之間。醒來後,他便對守候在身旁的弟子子貢說:“予始殷人也。”七天後,孔子便去世瞭。孔子為什麼這樣說呢?原來,按照夏商周三代的喪葬禮俗,人死以後,齣殯前,夏代是將靈柩停放在東階,周代是將靈柩停放在西階,惟商代是停放在兩柱之間。孔子臨死前夢見自己坐奠於兩柱之間,正錶明瞭他是殷人的身份。孔子是魯國人,為何又是殷人呢?
原來,孔子的祖先是宋國人,而宋國是殷遺民的封國。公元前11世紀中葉,商朝滅亡,新建立的周朝按照當時“滅國,不滅其祀”的慣例,拿齣商朝王畿地區的一部分封給瞭商紂王的兒子祿父(武庚),讓他奉守商祀,不滅商朝王族的香火。不久,武庚祿父利用周王室的內部矛盾發動叛亂,被鎮壓後,周朝改封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啓,讓他在商朝舊都商丘一帶立國,稱“宋”。
微子啓之後,經曆瞭四傳,到瞭滑公時期。宋湣公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弗父何,次子叫鮒祀。這位弗父何便是孔子的始祖。弗父何是長子,可以繼位為君,卻讓給瞭弟弟鮒祀,自為公卿,世代相傳。傳瞭五世,到瞭孔父嘉時,不幸發生瞭一件大禍。發生大禍的原因,在於孔父嘉有一位美麗的妻子!
孔父嘉賢而有德,在宋穆公時任大司馬,穆公十分信任他,臨終時又將其子殤公托付給瞭他。孔父嘉娶瞭一位貌美的妻子,有一次,被太宰華父督在路上偶遇,華父督驚嘆“美而艷”,便起瞭奪為己有的邪念。當時,殤公即位不久,連連對外戰爭,民眾不堪忍受。華父督乘機散布流言,把戰爭的責任完全推到瞭孔父嘉的頭上,挑動起民眾的不滿,然後率兵攻殺瞭孔父嘉,霸占瞭其妻。隨後又殺瞭宋殤公。時在公元前710年。
接著孔父嘉突遭橫禍而發生的,是其子孫“避禍奔魯”一事。這是孔氏傢族史上的另一件大事。由於“避禍奔魯”,孔子先祖纔從宋國人轉變成瞭魯國人。
“避禍”是避華父督之禍。華父督殺瞭孔父嘉,又霸占瞭其妻,孔父嘉的子孫懼禍及身,於是棄宋奔魯。但到底是何人奔魯,由於記載疏略,便有瞭不同的說法。最早的說法是孔父嘉的曾孫防叔“避禍奔魯”。因為有人懷疑防叔距離華父督之禍已過三代,此禍不會再對防叔構成什麼威脅,認為防叔不必“避禍奔魯”,所以又提齣瞭後一種說法:孔父嘉的兒子木金父“避禍奔魯”。這兩種說法都有一些言之成理的地方,而且由於缺乏直接的曆史證據,現在也很難判斷何者為是。不過,防叔“避禍奔魯”的說法畢竟早齣,為早期的一些古文獻如《世本》、《孔子傢語》、《潛夫論》所記,在兩說不可並存的情況下,應當取防叔“避禍奔魯”這一說法。
防叔棄宋奔魯,從此,孔子先祖“滅於宋”,遷居於魯國,世為魯國人。後來,孔子認魯國為“父母之邦”,每當他要離開魯國時,總是“遲遲吾行也”,錶示對“父母之邦”的一種難以離彆的感情。(齊薑紅)
知識鏈接:《詩經》裏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人真的和鳥有關係嗎?
我國上古時代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早期曆史一樣盛行圖騰崇拜。《詩經·商頌·玄鳥》開篇即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玄鳥,通常指燕子,燕子是黑色的,所以稱玄鳥;商,指商人的始祖——契。傳說,契的母親簡狄,是有娥氏之女。有一天,簡狄與另外兩個女子一起到河裏洗澡,看見一隻燕子下蛋,簡狄拾起鳥蛋吃進肚裏,從此懷瞭孕,生下瞭契。契生當舜、禹之際,他長大後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提拔為司徒,又被封於商,賜給子姓。後來,契的子孫繁衍昌盛,傳十四世,到成湯時建立瞭商朝。因為契是“天命玄鳥”而生,商人又尊契為“玄王”。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實際上反映瞭商人的圖騰崇拜。上古時代,東夷人多以鳥為圖騰,最著名的是少昊氏以鳥命官:祝鳩氏為司徒,雎鳩氏為司馬,鸕鳩氏為司空,爽鳩氏為司寇,鶻鳩氏為司事;又讓鳳鳥氏、玄鳥氏、伯趙氏、青鳥氏、丹鳥氏分管曆法方麵的事情。這反映瞭少昊部落以鳥為圖騰的情景。除瞭少昊以外,其他東夷部落也有以鳥為圖騰的,如《山海經·大荒東經》提到帝俊時代的“彩鳥”、“五采之鳥”,同書《大荒西經》說:“有五采鳥,三名:一日皇鳥,一日鸞鳥,一日鳳鳥。”可見,“五粟鳥”是指鳳凰;至於“五采鳥”有三名,應該是指鳳凰的三個種類而言。郭沫若認為,商人崇拜的玄鳥就是鳳凰;陳夢傢則考證吞吃玄鳥蛋的簡狄是鳳凰的彆名。商人最初興起於東方,看來,商人的玄鳥崇拜與東夷人的鳥圖騰崇拜是有聯係的。(齊薑紅)
2 魯國大貴族孟僖子為什麼說孔子是“聖人之後”?
孔子學禮、知禮,二十多歲時在魯國就很有名瞭。大貴族孟僖子集其一生經驗,深知“禮,人之乾也。無禮,無以立”;臨死之際,後悔自己沒有學好禮,乃囑咐他的兩個兒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說:孔子是聖人之後,他的先祖弗父何有讓國之德,正考父有恭敬之風。聖人之後,雖不在位,必有賢達之人。孔丘就是這樣的賢達之人,我死之後,你們一定要拜孔丘為師學禮。
孔子年輕時被孟僖子指認為聖人之後,晚年則獲得瞭聖人的稱號,看來,孔子的確與聖人有緣。
孟僖子為什麼說孔子是聖人之後?他的根據是孔子的先祖中弗父何和正考父有明德,是聖人。
弗父何是孔子的十世祖,也是孔子先祖中第一個從宋國公室中分立齣來、由公子轉變為卿大夫的人。弗父何是宋滑公的長子,按照當時的繼承傳統,長子應該繼宋滑公之後而“有宋”的。可是,宋滑公死後,沒有把君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瞭弟弟煬公。弗父何沉默不爭,可是,弟弟鮒祀不乾瞭,他殺掉瞭叔父煬公,欲立哥哥弗父何,弗父何讓而不受,鮒祀便自立為君瞭,稱厲公。
在這次事件中,弗父何有兩次不凡的錶現:一次是不與叔父爭位,一次是讓位給弟弟。在古代,讓位即讓國,這是一直受人稱頌的至德,被認為是聖人之事。讓國雖不多見,卻也不乏典型事例。比如泰伯,他是周人先王古公亶父的長子,次子日仲雍,三子日季曆。季曆生瞭個兒子昌,即後來的周文王,自幼秉賦異常,很討古公直父的喜歡,認為他能光大周人的事業,於是想傳位給他。泰伯為瞭成全父親的心意,約二弟仲雍一起齣走,到瞭南方吳越之地,斷發文身,不再迴來。孔子對此稱贊不已,說:“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正考父是孔子的七世祖。他以謙恭、儉樸和熟悉古文獻而著稱於世。正考父曾連續輔佐宋國三君——戴公、武公、宣公,都是位在上卿,權高勢重,地位顯赫,然而,他不但不驕傲自滿,反而愈加謙恭儉樸。《左傳》昭公七年記正考父在一隻鼎上自製銘文日:“一命而僂,二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餘敢侮。擅於是,鬻於是,以糊餘口。”這意思是說:我接受過三位國君的任命,我的地位一次比一次鞏固,威望一次比一次提高,我卻一次比一次謙恭:第一次任命後,我在人麵前總是低著頭;第二次任命後,我在人麵前總是鞠著躬;第三次任命後,我在人麵前總是彎著腰,連走路也是小心翼翼地靠著牆邊快走,然而誰也不敢侮辱我。我用這隻鼎煮粥,也用這隻鼎食粥,以此充飢糊口而已。這隻鼎是孔氏的傳傢之寶,鼎上的銘文是正考父留給其後世子孫看的。
此外,正考父還是一位熟悉禮樂、愛好曆史,具有很高文化水平和藝術纔能的人。據說,《詩經》中的《商頌》部分就是由他校訂整理的。今存《商頌》五篇,是宋國祭祀祖先的樂歌,內容是對祖先功業的贊頌。如《玄鳥》篇中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詩句,《殷武》篇中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日商是常”的詩句,歌頌瞭祖先承天有命、威武建國的曆史功業。
弗父何和正考父有聖明之德,在當時人看來,祖宗積德,子孫其昌,所以孟僖子認定孔子是聖人之後,將來必成大氣候。(齊薑紅)
知識鏈接:堯舜禹為什麼實行禪讓製?
禪讓製是我國上古時代政權轉移方式之一。禪讓製是一種傳賢的讓國方式,實行於“天下為公”的“大同”時代,也就是堯舜禹時代。那時,王位的傳授,不是實行傳子的世襲製,而是實行傳賢的禪讓製。就是說,王位不是傳授給自己的兒子,不在一個傢族內世代相傳,而是麵嚮大眾,傳授給公認有纔德的人。繼位者必須經過嚴格的考察選拔,還要有各方麵的推薦,纔能獲得繼承王位的資格。
傳說堯舜之間的禪讓就是如此。堯年老的時候,召集大臣討論繼承人選。大臣們起初推選堯的兒子丹硃,堯認為其子不肖,沒有同意;大臣們又推選共工,堯認為共工言而不實,不堪重用;大臣們最後推薦在民間以孝聞名的舜,堯錶示認可,並接著對舜進行瞭長時間、多方麵的考察。堯把兩個女兒嫁給瞭舜,以觀察舜如何治傢;讓九個兒子和舜一起共事,以觀察舜如何接待人物;讓舜擔任重要官職,以觀察舜如何治國。舜各方麵皆有齣色的錶現,堯又進一步讓舜攝政,以觀察舜是否有天命的支持。待一切必要的曆練和考驗都經過之後,堯纔放心地把王位正式傳授給瞭舜,完成瞭政權的和平轉移。這就是曆史上人們津津樂道的堯舜禪讓。
堯之後,舜對於禹同樣實行禪讓製。禹繼堯舜之誌,仍按禪讓製,將王位傳授給瞭益;可是,禹的兒子啓起而奪取瞭王位,建立瞭夏王朝。啓中止瞭禪讓製,死後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開瞭傳子製的先例。從此,我國曆史進入瞭“傢天下”的時代。
禪讓製和世襲製,都是和平的政權轉移方式。除此之外,還有暴力式的政權轉移方式,如湯武革命,常用於改朝換代之際。可以說,禪讓、世襲、革命是我國曆史上政權轉移的三種基本方式,尤其以世襲製最為常見。偶爾雜以篡奪的方式,不是政權轉移的常態,缺乏最必要的閤法性,不僅得不到承認,反而備受譴責。(齊薑紅)
3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大力士嗎?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魯國陬邑(今麯阜市息陬鄉東南一帶)人,擁有士的身份,被稱為陬邑大夫。據《左傳》記載,叔梁紇力大無比,以勇武果敢著稱。他曾經立過兩次戰功,“以勇力聞於諸侯”,靠著忠誠和勇敢贏得人們的稱贊,很有名氣。
叔梁紇第一次立功,是在魯襄公十年(前563年),晉國率領諸侯聯軍圍攻偪陽(今山東省棗莊市南麵),叔梁紇作為一名武士,隨同魯軍參加作戰。在攻城時,倡陽人為誘敵入城,故意把城門打開,放一部分攻城的軍隊進去,再突然放下懸門,將攻城的軍隊攔腰截斷,關門聚殲。就在懸門將要落下的刹那間,叔梁紇飛步上前,雙手托起懸門,使攻進城內的魯軍及時撤瞭齣來,避免瞭傷亡,為魯軍立下瞭戰功。叔梁紇雙手托起城門,無疑是名副其實的大力士。
叔梁紇第二次立功,是在魯襄公十七年(前556年),齊國入侵魯國臧孫氏的防邑(在今山東泗水縣南28裏),將魯大夫臧紇及其弟臧疇、臧賈和叔梁紇圍睏在防邑中。魯軍前去解救,抵達防邑附近的旅鬆。待天黑之後,叔梁紇和臧疇、臧賈率三百武士,突圍而齣,護送臧紇到瞭旅鬆,然後又殺迴防邑繼續守衛。齊軍無奈,罷兵而去。這一年叔梁紇已63歲,還如此英勇,很讓人佩服。
很可能由於遺傳的原因,孔子也是身高1.91米,筋骨強健,力大過人。《呂氏春鞦·慎大》篇記載:“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關,指門閂。國門之關,指城門上用一巨大橫木做成的門閂。孔子的力氣雖然不及其父,但“舉國門之關”的力氣也非常人可比。《淮南子·主術訓》篇還記載孔子有多項齣眾的本領:“孔子之通,智過於萇宏,勇服於孟賁,足躡郊菟,力招城關,能亦多矣。”萇宏是周大夫,以博學多纔著稱,而孔子的睿智超過瞭萇宏。孟賁是有名的勇士,傳說他“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兕虎”,力大至“生拔牛角”,而孔子之勇猶過之。“足躡郊菟”,菟即兔,是說孔子雙足疾跑能夠追上郊外的野兔。“力招城關”,即上麵提到的“舉國門之關”。可見,孔子並不是一身書生氣的“夫子”,而是一位智、仁、勇兼備,文質彬彬的英傑。(齊薑紅)
知識鏈接:古書中有著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古代的武士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呢?
武士,顧名思義,是習武的士。在孔子時代,武士不是專職的戰士,而是士農閤一,和平時期務農,有瞭戰事則執乾戈以衛社稷。到瞭戰國時期,有瞭常備軍,纔有瞭專職的戰士。武士的社會地位,居士、農、工、商四民之首,屬於最低一級的貴族。齣土的戰國及秦漢文物中,有不少以武士為題材的造型,如“武士俑”和畫像石中的武士形象。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就是一名武士。
武士基本的素質要求是忠誠和勇敢。忠,指忠於社稷,忠於職守。勇,不僅指行為上的敢作敢為,也指心理素質方麵的沉著無畏。孟子曾經提到北宮黝、孟施捨二位武士的勇。北宮黝之勇是,刺其皮膚,若無其事;戳其眼睛,目不轉睛;決不忍受一點點委屈,從他身上拔一毛,猶如在大庭廣眾麵前鞭打他一樣;刺殺萬乘之君,如同刺殺匹夫;藐視諸侯,挨瞭罵必定還擊。孟施捨之勇是,不計勝與不勝,不問敵人多少,衝鋒陷陣,毫無懼色。
古書中記載瞭許多武士的故事,最著名的是“二桃殺三士” 的故事。齊景公有三位勇士公孫接、古冶子和田開疆,力能伏虎,功勛顯赫,然而卻傲慢無禮。這引起瞭齊景公和晏嬰的憂慮。於是晏嬰設計,讓齊景公賜給三位武士兩隻桃子,讓他們按照功勞的大小分食。公孫接說他一搏野豬、再搏老虎,論功應吃桃子,於是搶瞭一桃在手。田開疆說他手執乾戈,兩次擊退三軍之兵,立有大功,應該吃桃子,隨後也搶瞭一桃在手。古冶子見狀,高聲說道:他曾隨齊景公渡黃河,一隻大鱉咬住駕車的馬拖入河中,他跳入河裏,逆流潛水百步,順流搏鬥九裏,終於殺死大鱉,左手牽著馬尾,右手拿著鱉頭,走上岸來。論功應吃桃子,你們還我桃來!話畢,拔劍而起。公孫接、田開疆聽罷麵有愧色,說:我們二人勇不如你,功不及你,吃桃不讓是貪,貪而不死是無勇。於是返還桃子,自刎而死。古冶子見此大為感動,說:你們二位死瞭,惟獨我活著,是為不仁;言語讓人濛恥,高聲奪人,是為不義;行為可恨,不死,是為無勇。說完,也返還桃子,揮劍自殺。孔子說:“勇而無禮則亂。”公孫接、古冶子、田開疆勇而無禮,晏嬰設計殺之,除去瞭齊景公的心腹之患。(齊薑紅)
前言/序言
問吧3:有關孔子與論語的101個趣味問題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