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公司,長期以來執計算機世界之牛耳,被視為美國科技實力的象徵和國傢競爭力的堡壘,甚至《經濟學人》雜誌指齣,“IBM的失敗總是被視為美國的失敗”。1993年,郭士納剛剛接手IBM時,這傢超大型企業因為機構臃腫和孤立封閉的企業文化已經變得步履蹣跚,虧損高達160億美元,正麵臨著被拆分的危險,媒體將其描述為“一隻腳已經邁進瞭墳墓”。
在郭士納為IBM掌舵的9年間,這傢公司持續贏利,股價上漲瞭10倍,成為全球最賺錢的公司之一。有人評價,郭士納的兩個最突齣的貢獻就是:一、保持瞭IBM這頭企業巨象的完整;二、讓IBM公司成功地從生産硬件轉為提供服務,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一個不製造計算機的計算機公司。
郭士納在書中將自己使IBM改天換地的輝煌歲月娓娓道來,既有隻有CEO纔接觸得到的第一手內部資料――各種會議捲宗、事態行將有變的種種蛛絲馬跡、重壓之下背本一戰的各項決策,又有帶領一傢巨型公司大步嚮前的高屋建領、深思熟慮的管理思想。
郭士納是技術的外行,但是他卻通過一係列戰略性的調整讓一傢在國際經濟舞颱上舉足輕重的IT企業重振雄風。在這部驚濤駭浪的管理傳奇中,郭士納將他對管理、企業文化、企業規模與競爭力、企業轉型的種種真知灼見寓於生動的記述當中,豐富、翔實、推心置腹,對所有商務人士備加關注的“傳統企業如何轉變為與世界經濟接軌的、務實而靈活的現代企業”作瞭最完美和精彩的詮釋。
##郭士納
評分##080813--080824
評分##080813--080824
評分##080813--080824
評分##買控製論的時候,捎帶附的書,花瞭兩天看完的,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很大的啓迪,在睏難的時候,做齣改變,戰略轉變,思考世界。 又有幾人能很好做到呢? 再次反思的結果是,很多的書,不同的人讀起來有完全不同的感覺,隻是因為讀的人需要的,思考的不同而已。
評分##郭士納把全球負責人叫到一個房間開會,牆上掛滿瞭IBM在全球混亂的Logo、宣傳冊等,從此開始統一的全球PR和marketing
評分##原來以為是soso, 然而確實不用一般
評分##越到後麵越覺得深藏智慧。果然是具有戰略目光又有透徹執行力的領導者。唯有這樣的人,纔能夠在笨重的大象內部動手術實現跳舞。PS:我非常不喜歡IBM的招聘界麵。 反觀daimler,同樣百年曆史,我確隻看到各自為政。也許他們嚴謹,但是嚴重的傲慢,藐視市場。重視華麗的報告而非實效(華麗和簡明不是一個概念)。並且並沒有一套很好的激勵製度。任期製又使得領導短視,忽視長遠利益。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即便有著諸多不是,一個企業總能不斷的靠名氣吸引優秀的員工(雖然留不住),也總能夠盈利(雖然不長久或者不多),是該說錢太好賺還是什麼?
評分##我沒看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