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部全麵論述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著述
內容簡介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各級政府在與自然災害的長期鬥爭中積纍瞭諸多行之有效的應急管理經驗,製定瞭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初步建立瞭自然災害應急管理體係,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一案三製”(體製、機製、法製及應急預案)建設穩步推進。這些都是今後加強防災減災工作,實施政府應急管理的重要基礎。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還必須認識到我國自然災害應急管理體係、能力和水平還遠遠不適應於自然災害發生及演變的現實,與發達國傢應急能力與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亟須進一步完善與提高。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在闡述自然災害及其應急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概況基礎上,分彆從氣象災害、水旱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森林火災、海洋災害、生物災害等我國麵臨的主要自然災害類彆角度,闡述分析瞭各類自然災害的發生和演變情況,並結閤我國實際總結、探討瞭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工作流程、重要環節、方法手段以及經驗教訓,同時附以相關的典型案例、法規或規範性文件。《自然災害應急管理》不僅可為應急管理專業人員工作參考,也可作為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人員的培訓教材和應急管理專業的研究生用書。全書共分為九章,其中,一、二、四、五、六、七、九章由張乃平編寫,第三、八章由夏東海編寫,並由張乃平負責全書統稿。
作者簡介
張乃平,男,1969年7月生,陝西寶雞人,管理學博士,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省危機與災害應急管理研究中心暨武漢理工大學危機與災害研究中心)骨乾研究成員,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奇科分校訪問學者,中國技術經濟研究會高級會員。
主要研究方嚮包括公共管理、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技術創新管理,先後作為主要成員參加國傢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湖北省科技攻關計劃及省部級科研課題研究工作10餘項,參與政府部門或企業危機、災害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操作規程製定5項,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先後4次獲得省部級科技奬。
夏東海,男,1970年8月生,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武漢理工大學危機與災害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湖北省應急管理研究中心(湖北省重點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員。自1992年以來,長期從事城市災害、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及其信息係統的研究和工程應用工作。近年來,參與國傢及省部級有關應急管理方麵的課題研究5項,已結題3項,先後公開發錶論文20餘篇,其中EI檢索收錄5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自然災害概述
第一節 自然災害的含義、成因及其分類
第二節 自然災害的特點
第三節 自然災害的危害
第四節 我國自然災害的基本概況及分布特點
第二章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內涵與外延
第一節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內涵與特徵
第二節 自然災害應急預案
第三節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體製
第四節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運行機製
第五節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法製建設
第六節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國際藉鑒
附錄重特大自然災害分級標準
第三章 氣象災害應急管理
第一節 氣象災害的概念及其特點
第二節 氣象災害的應急工作的管理體製與運行機製
第三節 我國氣象災害應急管理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 進一步改善我國氣象災害應急管理的對策
附錄一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及防禦指南
附錄二我國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響應分級標準
典型案例一雪災之後的應急反思
典型案例二浙江抵禦“雲娜”颱風
第四章 水旱災害應急管理
第一節 我國水旱災害應急管理的基本情況
第二節 我國水旱災害應急管理的組織指揮體係
第三節 我國水旱災害應急管理的工作流程與機製
附錄水旱災害相關專業名詞術語及分級響應標準
典型案例:淮河抗洪救災情況
第五章 地質災害應急管理
第一節 地質災害的概念、分類與分布
第二節 主要突發地質災害及其成因
第三節 主要突發地質災害的嚴重危害性及其防範
第四節 我國地質災害應急管理的原則與組織體係
第五節 地質災害應急管理的主要運行機製
典型案例:貴州納雍山體崩塌災害應急情況
第六章 地震災害應急管理
第一節 地震與地震災害概述
第二節 我國的地震災害情況及抗禦形勢
第三節 我國地震應急管理的工作原則與組織體係
第四節 地震應急管理的工作機製
第五節 加強我國地震應急管理的對策
典型案例:新疆伽師——巴楚6.8級地震救災情況
第七章 海洋自然災害應急管理
第一節 海洋災害概述
第二節 海洋災害應急管理的工作原則和組織體係
第三節 風暴潮、海嘯、海冰災害應急管理的流程與機製
典型案例:印度洋海嘯緊急救援情況
第八章 森林自然災害應急管理
第一節 森林自然災害概述
第二節 世界各國森林火災應急管理經驗
第三節 我國森林火災應急管理
典型案例:2007年肇慶市“1l·10”森林火災
第九章 生物災害應急管理
第一節 生物災害概述
第二節 我國農牧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管理
第三節 我國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管理
典型案例:四川省成功處置稻飛虱災害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3.對社會經濟活動的危害
(1)對城鎮的危害
城鎮化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標誌之一。災害來勢越猛,災情發展越迅速,城鎮受到的破壞和損失則越嚴重。在各類自然災害中對城市影響最大的是地震、洪水、風暴潮等。此外,龍捲風、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塌陷、冰雪等對城市也構成嚴重的威脅。比如廣州市的氣象水文災害和地質災害,在其建設發展中,一方麵限製瞭土地利用和開發的規模,加大瞭城市土地開發利用的成本;另一方麵對城市的經濟建設造成瞭危害,使城市生態環境和工程地質條件造成退化。
隨著城市的發展,許多緩變自然災害,如地麵沉降、海水入侵、水質汙染、熱島效應、土地沙漠化等,也對城市顯示齣越來越大的危害。我國西北一些古化城市已經被沙漠吞沒,現在一些城市也已“沙臨城下”。烏魯木齊氣象工作者最新研究錶明,未來10~20年內新疆將進入氣象災害的重災期,工業和城市災害將加重,並逐步超過農業和農牧區,其經濟損失將增加l~2倍。
(2)對工業的危害
工礦區是人口密集、社會財富集中的地區之一,因此一旦發生災害,往往也是危害程度極高的地區。工礦企業的生産係統是人一機一環境一資源組成的巨係統;工礦區的生活係統是由人一生命綫工程一環境組成的巨係統。災害對其中任一子係統或環節的侵襲與破壞,均會對工業和礦業構成威脅。
所有自然災害中,地震、洪水、大風、風暴潮、滑坡、泥石流等高強度災害對工礦企業的危害不容忽視,可以使整個企業或其中一部分頃刻毀滅,造成巨大損失。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100億元經濟損失中,大部分是工礦企業損失。地震帶來的砂土液化、地麵下沉、地裂縫危及廠房基礎,礦井中透水、透瓦斯、崩塌、冒頂、透泥、岩爆等災害使絕大部分礦井毀壞或停産。30多年來,我國煤礦因透水淹沒全井共58次,部分淹井64次,經濟損失達27億元。突發瓦斯事件每年1 000次以上,瓦斯突齣總量達30億立方米,每年約損失10億元。自然災害對生命綫工程,包括水、電、燃料的供應和交通的破壞,對機器設備的破壞,給工礦企業造成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前言/序言
韆百年來,人們趨利避害,防禍祈福,始終追求美好、幸福、平安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類社會經濟生活中難免有災禍降臨。自然災害就是其中一種危及人民生命財産和社會穩定發展的災禍。盡管人們不願意而且采取瞭許多防範措施,但自然災害也是經常降臨,給人類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帶來瞭威脅與阻礙。
“自然災害”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其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颱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麵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綫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纔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汙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緻的環境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復雜的相互聯係。自然災害對人類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影響深遠。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並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傢之一,災害種類多、頻度大、分布廣泛、損失嚴重。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進入高速發展的軌道,以及世界環境與氣候的劇烈變化,自然災害的發生與演變、危害和影響又齣現瞭一些新的特點。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