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托萬·基揚(Antoine Guilland,1861-1938),師從法國曆史學傢布列爾·莫諾(Gabriel Monod),1895-1929年擔任瑞士蘇黎世邦理工學院(法語)曆史學與地理學教授。
評分4.訂單內每個商品都可發錶一個曬單帖(不包括同一個商品購買多個),贈品曬單帖暫時不奬勵京豆。
評分經典之作,值得收藏!!
評分對戰敗的法國來說,戰爭中失去的不僅僅是物質財富和土地,它還感到自己的文明受到瞭威脅,它對自己文化的信心發生瞭動搖。這首先錶現在政治觀念中。法國人的愛國主義是普世的,如米什萊認為,法國有為其他民族帶去自由的使命;而德國人的愛國主義是個彆化的,它源自某種自卑情結,是在外來的壓迫下催生的,並在對抗、特彆是同法國的對抗中發展。在19世紀,曾十分貼近於法國人思想觀念的萊布尼茨和康德的理想主義,已經被黑格爾主義取代,曆史學傢們在聚貝爾和特賴奇剋的帶領下為民族統一、為反對法國而鬥爭。從思想根源上說,法國的理想和德國的理想是不可調和的。前者尊奉理性主義,傾嚮於否認各民族之間的特殊差異,後者是浪漫主義的,它植根於原始的、不可遏製的日耳曼特性之上。獲勝的德國能取代法國,成為各民族精神上的領袖嗎?這個問題不安地撞擊著法國人的思想深處。[4]譯者認為,基揚的這本書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這場思想鬥爭的一個迴響。
評分 評分法國學者安托萬·基揚所著。是北大曆史學實踐叢書的一本。對史學史,史學理論不妨看看這套書。大愛!
評分2.商品評價用來對所購商品的質量進行評價,贈品評價暫時不奬勵京豆,奬勵京豆規則詳見京豆說明;
評分更嚮我們展示瞭他們對現實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熱情、抱負和渴望。他們
評分然而,這一過程的代價是什麼?安托萬·基揚以他不安的預言警醒人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