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刊行于清乾隆七年(1942),是当时政府编篡的一部医学丛书。
本书包括《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幼科种痘心示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示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等14个部分。
由于本书的内容,切合实际,简明扼要,因此,二百多年来,一直作为广大中医初学中医的必读书。今据“武英殿”刊本排印,以供广大中西医务人员学习中医参考之用。
目录
医宗金鉴总目
订正仲景全书 伤寒论注
订正仲景全书 金匮要略注
删补名医方论
四诊心法要诀
运气要诀
伤寒心法要诀
杂病心法要诀
妇科心法要诀
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痘科杂病心示要诀
幼科种痘心示要旨
外科心示要诀
眼科心示要诀
刺灸心示要诀
正骨心法要旨
精彩书摘
汗出谚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注)病自汗出而谚语者,以素有燥屎在胃中,此为太阳风邪之所传也,须当下之。然必须太阳之邪,已过阳明之经,而入阳明之府,乃可下之。若下之早,则里热未结,不但热去不尽,且虚其中,热乘虚而上千于心,语言必乱。此表虚汗出,里实、俨语,所以必待过经入府,而后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集注)方有执曰:过经,谓宁迟迟,非谓必待十三日后也。
程知曰:此言谚语不当下早也。既出汗矣而谚语,则必有燥屎在胃,此当属风。风为阳邪,阳邪入里,故谚语。然须六七日乃可下之,下之早,则风邪未解于表,尽入于里,里邪燥实,语言更乱也。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尔。宜大承气汤下之。
(按)“宜大承气汤下”之句,应在“必有燥屎五、六枚”之下,始合当用大承气汤下之之义。若但便硬而用大承气汤下之,殊失仲景顾虑误下、慎下之旨。
(注)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知胃中必有燥屎已结实也,宜大承气汤下之。若能食者,知胃将和,但大便硬耳!当导之,不可下也。
(集注)张璐曰:此以能食、不能食辨燥结之微、甚也。潮热谵语,皆胃中热甚所致。胃热则能消谷,今反不能食,此必热伤胃中津液,气化不能下行,燥屎逆攻于胃之故,宜大承气汤,急祛亢极之阳,以救垂绝之阴。若能食者,胃中气化自行,热邪不盛,津液不致大伤,大便虽硬,不久自行,不必用药,反伤其气也。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注)下利里虚,谵语里实,若脉滑大,证兼里急,知其中必有宿食也。其下利之物,又必稠粘臭秽,知热与宿食合而为之也,此可决其有燥屎也,宜以小承气汤下之。于此推之,可知燥屎不在大便硬与不硬,而在里之急与不急,便之臭与不臭也。
(集注)汪琥曰:下利者,肠胃之疾也。若谵语,则胃家实,与厥阴无与,乃肠中有燥屎不得下也。治宜小承气汤者,此半利半结,只须缓以攻之也。又曰:或问既下利矣,则热气得以下泄,何由而致谵语有燥屎也?答日:此系阳明府实大热之证,胃中糟粕为邪所壅,留著于内,其未成硬者,或时得下,其巳成硬者,终不得出,则燥屎为下利之根,燥屎不得出,则邪热上乘于心,所以谵语。要之此证,须以手按脐腹当必坚痛,方为有燥屎之征。
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注)上条下利谵语为可治,此条下利谵语者死。要知谵语不死于下利,而死于直视也。直视者,精不注乎目也;谵语者,神不守乎心也,已属恶侯。加之喘满,阳上脱也,故日死。下利阴下脱也,故日亦死也。
(集注)方有执日:直视,精不荣于目也;谵语,神不主乎心也。喘则阳争于上.利则阴争于下,胃中土也,阴阳争夺于上下,而中气不守,故无法可治,而皆主死也。
……
前言/序言
医宗金鉴(上)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