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傳佛教白描圖集

中國藏傳佛教白描圖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吉祥,阿羅·仁青傑博 著
圖書標籤:
  • 藏傳佛教
  • 佛教藝術
  • 中國藏傳佛教
  • 繪畫
  • 藝術
  • 文化
  • 宗教
  • 西藏
  • 圖集
  • 民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工藝美術齣版社
ISBN:9787805263236
版次:1
商品編碼:10052700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1999-01-01
頁數:35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所展示的畫譜,是我們近十幾年間到藏區寺院采集資料時有幸得到的。提供畫譜的人有活佛尊貴、名僧大德,還有知名的藏佛教繪畫藝術大師以及寺院中專門從事造像的僧人。原因是,藝僧們手中所秘藏的繪畫古譜,都是師徒相襲不知多少年代纔留傳來來的。藏密的戒律非常嚴肅,弟子未獲得上師衣鉢或授權之前,是不能將他所學到的修習功德隨便傳授給他人的。
  本書收有嚴格按藏傳佛教造像儀軌畫成的白描圖譜386幅,內容共分十一類。佛像畫法及量度圖例類,收有佛像頭部量度、佛像麵部畫法、慧眼畫法、手印畫法、釋跡牟尼佛量度、韆手觀音量度、喜金剛量度、馬頭明王量度、聲聞量度等圖,共43幅;祖師類,收有龍樹、佛護、阿底峽、宗喀巴等圖,計53幅;密修本尊類,收集密金剛、馬頭明王等圖,計46幅;佛母類,收度母、毗盧佛母、準提佛母等圖,共41幅;諸佛類,收有釋速牟尼佛、阿彌陀佛、燃燈佛等圖,計17幅;菩薩類,收有文殊、普賢、觀音、大勢至、彌勒、地藏、虛空藏等圖,計35幅;羅漢類,收十八羅漢圖18幅;空行類,收金剛亥母、那若空行母等圖,計30幅;護法類,收四大天王、吉祥天母、地獄主等圖,共54幅;裝飾圖案類,收樹木、花草、彩雲、巴劄等圖案25幅;其他圖案類,收三轉圖、法器、供器等計20幅。

作者簡介

  馬吉祥,男漢族,1932年齣生。1957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經濟係,長期叢事農業經濟工作。自70年代後期起改做文化工作,並專門學習和研究藏族文化藝術和政教史,尤以藏傳佛教像學為主研課題。曾任青海省博物館首任館長,青海省藝術研究所所長,為文物博物專業副研究員。80年代後期以來,已發錶有關藏傳佛教曆史、造像藝術的論文十數萬字,齣版專著(閤作)《藏傳佛教高僧傳略》。近期與阿羅·仁青傑閤作編著的《中國藏傳佛聖像解說》,已在香港齣版。
  仁青嘉,全名為阿羅·仁青傑博,男,藏族,1966年12月生,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人。1984年考入青海省教育學院讀書,1987年始在青海省黃南欺詐自治州民族歌舞劇團從事文藝創作研究工作,1989年~1991年在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係進修。現為黃南欺詐自治州歌舞劇團編導,中級職稱。自1985年以來發錶中短篇小說、散文、詩歌、論文,戲劇作品等80餘篇,其中部分作品獲奬。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佛像畫法及量度圖例
圖版細目
圖版
祖師
圖版細目
圖版
密修本尊
圖版細目
圖版
佛母
圖版細目
圖版
菩薩
圖版細目
圖版
羅漢
圖版細目
圖版
空行
圖版細目
圖版
護法
圖版細目
圖版
裝飾圖案
圖版細目
圖版
其他圖案
圖版細目
圖版
關於《造像量度經》
附記
西藏密宗造像彩色圖例

前言/序言


《中國藏傳佛教白描圖集》 序言 在中國遼闊的土地上,佛教文化如同璀璨的星辰,照耀著無數心靈。而在其多元的麵貌中,藏傳佛教以其獨特的宗教儀軌、深邃的哲學思想和精美的藝術形式,在世界宗教文化之林中獨樹一幟。本書《中國藏傳佛教白描圖集》正是為瞭勾勒齣這幅宏偉圖景中的重要一筆,通過精選的白描藝術作品,展現藏傳佛教在中國的流傳與發展,以及它所蘊含的豐富內涵。 白描,作為一種古老而極具錶現力的繪畫技法,以其簡練的綫條勾勒物象,不施色彩,卻能傳達齣形神兼備、意境深遠的藝術魅力。在藏傳佛教藝術中,白描更是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描繪佛像、菩薩、壇城等宗教圖像的基礎,更是記錄宗教故事、弘揚佛法教義的有效載體。那些飄逸靈動的綫條,勾勒齣莊嚴慈悲的佛陀,闡釋著深奧難解的佛理,傳遞著普度眾生的宏願。 本書精選瞭大量珍貴的中國藏傳佛教白描藝術作品,涵蓋瞭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流派的代錶性風格。我們力求通過這些畫麵,讓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藏傳佛教藝術的獨特魅力,領略其綫條的韻律,理解其構圖的精妙,體悟其宗教的意蘊。 本書內容涵蓋: 第一部分:佛教造像的精髓——佛陀與菩薩的白描形象 在本部分,我們將聚焦於藏傳佛教中最核心的崇拜對象——佛陀與菩薩。白描藝術在這裏得到瞭極緻的運用,通過簡潔卻充滿力量的綫條,勾勒齣他們莊嚴、慈悲、智慧的形象。 釋迦牟尼佛: 作為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形象在白描中通常錶現得端莊肅穆,發髻高聳,麵容安詳,眼神中透露齣無邊的智慧與慈悲。其袈裟的褶皺,手印的姿態,都經過精心設計,寓意深遠。我們將展示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描繪釋迦牟尼佛的白描作品,讓讀者瞭解其形象的演變與地域性特色。 未來佛——彌勒佛: 彌勒佛,未來世的教主,其形象在白描中常錶現齣豐滿、樂觀、喜慶的特質。有時他以跏趺坐的姿態齣現,有時則側身倚坐,麵帶微笑,傳遞著對未來的希望與祝福。本書將呈現多種彌勒佛的白描形態,解讀其象徵意義。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以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宏願而備受尊崇。在白描藝術中,觀音的形象變化多端,有二臂、四臂、韆手韆眼等不同化身。她的姿態或端莊靜謐,或隨風飄逸,手中持物也各有深意,如淨瓶、楊柳枝、禪杖等。本書將重點展示觀世音菩薩的不同白描形象,闡釋其在藏傳佛教中的重要地位。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象徵著智慧的光明。在白描作品中,文殊菩薩常以頭戴寶冠、手持寶劍或經書的形象齣現,身騎青獅,威風凜凜。其綫條的剛勁有力,象徵著破除愚昧、開啓智慧的力量。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以其德行圓滿、行願宏大而著稱。在白描中,普賢菩薩常身騎白象,手持如意或蓮花,形象慈祥而莊嚴。本書將深入探討普賢菩薩的不同白描錶現形式。 金剛手菩薩: 作為密教的重要菩薩,金剛手菩薩以其降伏魔怨、護持正法的力量而聞名。其白描形象常錶現齣威猛、有力的姿態,手持金剛杵,象徵著斬斷一切煩惱與障礙。 第二部分:壇城的世界——宇宙秩序與修行圖景的白描呈現 壇城(Mandala)是藏傳佛教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宗教藝術形式,它不僅是宇宙的縮影,更是修行者觀想、冥想的載體。白描藝術在壇城的繪製中起到瞭關鍵作用,通過精確的幾何圖形和象徵符號,構建齣一個神聖的空間。 時輪壇城: 時輪金剛壇城是藏傳佛教中最復雜、最宏大的壇城之一,它包含瞭時間、空間、物質、能量等諸多宇宙奧秘。本書將展示精美的時輪壇城白描圖,並對其結構、元素及其象徵意義進行詳細的解讀,幫助讀者理解其深奧的哲學內涵。 密集金剛壇城: 密集金剛壇城是密宗重要的修行壇城,它代錶著一體的智慧與方便。本書將呈現密集金剛壇城的白描圖,並分析其獨特的布局和各個組成部分的象徵意義。 其他重要壇城: 除瞭上述兩種,本書還將收錄其他重要的壇城白描圖,例如喜金剛壇城、大威德金剛壇城等,並對它們的宗教意義進行簡要介紹。通過對壇城白描圖的展示,讀者將能感受到藏傳佛教對宇宙秩序的理解,以及通過修行達到證悟的路徑。 第三部分:密宗儀軌與神靈譜係的白描記錄 藏傳佛教的密宗修行,涉及復雜的儀軌、咒語以及眾多的本尊、護法神。白描藝術在記錄和傳達這些密宗內容方麵發揮瞭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尊形象: 除瞭佛陀與菩薩,藏傳佛教還有眾多本尊,例如咕嚕咕咧佛母、瑪哈嘎拉(大黑天)、摧破金剛等。本書將展示這些本尊的白描形象,並簡要介紹他們的功德與在修行中的地位。這些形象的繪製,往往充滿瞭象徵性的元素,需要結閤其儀軌來理解。 護法神: 護法神是佛教的守護者,他們以威猛的形象降伏魔障,護持佛法。本書將收錄各種重要的護法神,如吉祥天母、四臂瑪哈嘎拉、閻摩羅王等,並展示其在白描中的獨特錶現。 明王: 明王是佛教中忿怒尊的形象,他們以極度的憤怒來降伏惡魔,保護眾生。本書將選取一些著名的明王,如馬頭明王、不動明王等,展示其在白描中的張力十足的形象。 儀軌圖示: 一些重要的密宗儀軌,例如灌頂儀式、火供儀式等,也常常會以白描圖的形式記錄下來,以幫助修行者理解和實踐。本書將盡可能收錄此類圖示,並對其進行簡要說明。 第四部分:宗教場景與生活畫捲的白描展現 除瞭神聖的佛像與壇城,白描藝術還被用於描繪藏傳佛教的宗教場景與僧侶生活。 寺院建築: 寺院是藏傳佛教的中心,本書將展示一些經典的寺院建築的白描圖,例如金殿、經堂、佛塔等,讓讀者感受其宏偉與神聖。 僧侶生活: 僧侶是藏傳佛教的實踐者,他們的日常修行、講經說法、辯經等場景,也是白描藝術錶現的對象。本書將呈現一些描繪僧侶生活的白描作品,展現他們淡泊寜靜、虔誠修行的狀態。 宗教節日與慶典: 藏傳佛教的宗教節日與慶典豐富多彩,例如酥油花節、跳神節等。這些活動中的精彩瞬間,也常常被白描藝術傢捕捉下來,成為珍貴的曆史記錄。本書將選取一些具有代錶性的節日慶典場景進行展示。 壁畫臨摹: 藏傳佛教寺院中大量的壁畫,是白描藝術的寶庫。本書將選取一些具有代錶性的壁畫片段進行白描臨摹,讓讀者能夠近距離地欣賞這些宏偉壁畫的細節。 結語 《中國藏傳佛教白描圖集》不僅僅是一本圖冊,更是一扇通往藏傳佛教藝術與精神世界的窗戶。通過本書,我們希望能夠: 普及藏傳佛教藝術知識: 讓更多人瞭解白描藝術在藏傳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和獨特魅力。 展現藏傳佛教的文化價值: 通過藝術作品,傳遞藏傳佛教的哲學思想、倫理觀念以及其在中國曆史文化中的影響。 為研究與創作提供參考: 為對藏傳佛教藝術感興趣的研究者、藝術傢以及普通讀者提供寶貴的視覺資料。 白描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跨越瞭語言和文化的界限,直接觸動人心。本書中的每一幅圖畫,都凝聚著古代藝術傢的智慧與匠心,也承載著藏傳佛教深厚的精神力量。我們期待《中國藏傳佛教白描圖集》能帶給您一次愉悅而富有啓發的藝術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這部作品給我的整體印象,那便是“沉靜的力量”。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下,能夠靜下心來,麵對如此凝練而古老的藝術錶達,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體驗。這些白描圖景,去除瞭色彩的乾擾,將藝術的本質——形態、結構和符號——完全袒露齣來。它們像是一種視覺上的“禪定”,要求觀者必須放慢呼吸,仔細辨認那些墨與紙之間的微妙關係。這種沉靜並非死寂,而是一種內在的湧動,它以最樸素的形式,承載瞭最宏大的精神世界。我常常在審視這些圖樣時感到時間被拉長、心緒被撫平。它像是一麵古老的鏡子,映照齣的是曆史的莊嚴,也提醒著我們內心深處對純粹、對本真的不懈追求。

評分

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來沉浸在這套書的敘事結構之中,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圖像,而是在其背後構建瞭一套非常清晰且富有邏輯的知識脈絡。作者在引導讀者進入這片廣袤的藏傳佛教藝術殿堂時,展現齣一種高超的引導技巧。開篇的鋪陳不疾不徐,從宏觀的文化背景入手,逐步聚焦到具體圖像的符號學解讀上,這種層層遞進的方式,讓一個初窺門徑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點。更令人稱贊的是,它在解釋復雜教義和象徵意義時,所采用的語言風格極其剋製而精準,避免瞭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和清晰的對比來闡釋,使得那些深奧的佛學概念變得觸手可及。這種敘事上的張力和知識上的深度兼顧,是很多同類書籍難以企及的。可以說,它提供給讀者的不僅僅是視覺材料,更是一把理解藏傳佛教精神世界的鑰匙。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對於文化遺産的係統性梳理和再現。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能夠看到如此係統、嚴謹地整理齣一套具有如此體量的圖像資料,實在難能可貴。它無疑是為研究者提供瞭一個極高質量的參考寶庫,但更重要的是,它為普通愛好者打開瞭一扇便捷的窗戶。我注意到編纂者在圖像的選擇和分類上極為審慎,每一個主題下的圖像都有其內在的邏輯關聯性,這使得讀者在瀏覽時,能夠清晰地把握某一類造像的演變脈絡或者不同派係之間的風格差異。這種細緻入微的組織工作,極大地降低瞭普通讀者進入專業領域的門檻,使得原本高深莫測的藝術形式變得更加平易近見。可以說,這是對文化資源進行有效“翻譯”的典範之作,讓這些珍貴的藝術符號得以在當代語境下煥發新的生命力。

評分

這部作品的裝幀設計實在是令人眼前一亮,從封麵到內頁的紙張選擇,無不透露著一種對藝術的尊重與考究。那種略帶粗糲卻又觸感溫潤的紙張,仿佛能將觀者的思緒輕輕拉入曆史的深處。排版布局上,作者顯然花費瞭極大的心力去平衡視覺的衝擊與閱讀的舒適性,留白的處理恰到好處,使得那些精妙的綫條得以自由呼吸,不至於讓人感到擁擠或窒息。特彆是色彩的運用,雖然主題偏嚮內斂,但在細節處的微小光影過渡上,處理得極為細膩,展現齣一種深沉的寜靜感。我尤其欣賞它在裝幀上所體現齣的那種傳統與現代審美的完美結閤,既有古代工匠的嚴謹細緻,又不失當代設計的前瞻性。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次觸覺和視覺的雙重儀式,讓人對即將呈現的內容抱有更高的期待。這種對“物”本身的重視,已經超越瞭僅僅是作為內容載體的工具性,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體現瞭齣版方對文化傳承的敬畏之心。

評分

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其中蘊含的強大精神力量。這些白描綫條所捕捉到的神祇形象,雖然缺乏色彩的渲染,但其內在的能量感卻絲毫未減。綫條的粗細變化、轉摺處的力度控製,無不精準地傳達瞭造像者的意圖和所描繪對象的特定“氣場”。比如某些本尊的忿怒相,即便隻是墨綫勾勒,那股威懾力也仿佛能穿透紙麵直達觀者心底,讓人不由自主地生齣敬畏之情。這種對“氣韻生動”的極緻追求,體現瞭古代畫師們極高的精神修養和對傳統的深刻理解。我常常停下來,僅僅觀察某一個手印或某個法器的細節,就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復雜心法。這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示,更像是精神的某種投射與對話,讓人在欣賞綫條之美的同時,也被這份曆史的虔誠所感染和洗滌。

評分

好書!對於繪畫著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好資料!

評分

正品,不錯的一次購物

評分

不迴傢結婚v給好好過會就好

評分

做活動買的,衝動是魔鬼。

評分

這本書對於想瞭解藏傳佛教造型跟學習繪畫唐卡的人都很有用處~

評分

這本書對於想瞭解藏傳佛教造型跟學習繪畫唐卡的人都很有用處~

評分

很不錯的一本書,值得購買。

評分

書籍不錯,印刷精良,適閤仔細品讀,發貨迅速!

評分

性價比超高,質量很好,整體感覺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