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5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癫狂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海报: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癫狂》是《财富》杂志鼎立推荐的75本商务必读书之一,《金融时报》评选的史上最佳10部金融作品之一。《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疯狂》在金融史上的地位不言自喻,在世界各地流传了近200年依然畅销不衰。它不单是一本金融投资领域的超级经典,也是一部有关人类愚行的编年史和总记录,如十字军东征、圣物崇拜等历史事件,洋洋大观,荟萃一堂,令人深思。在投资理财渐渐成为大众行为的今天,具有极为广泛的现实意义和警世价值,被商业投资从业者誉为必读“圣经”。是金钱导致了癫狂?还是癫狂制造了幻想?有市场就难免投机欺诈,有群体就不乏妖言惑众,股市楼市如此,邪门运动如此,商场战场亦如此……《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疯狂》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金融发展史上的经典场景:400年前,荷兰人为了郁金香球茎而神魂颠倒。随后,法国人为了一个虚假的“密西西比计划”而陷入了巨大的投机狂热之中; 300年前,以理智著称的英国人同样在“南海泡沫”事件中无力自拔。上自权贵公卿,下自庶民百姓,都随股市暴涨暴跌而不得安宁。无论哪一个时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人类群体中总会间歇性地出现某种癫狂情绪。它们或者发生在一场莫名其妙的运动中,或者发生在金融证券和商业市场上。无论是出于发财致富的冲动欲望,还是出于对他人行为亦步亦趋的效仿——“不必通过辛苦劳动就一夜暴富”是所有癫狂事件共有的人性根基。当美梦最终破灭,几乎所有人都将面临可笑、可叹或可悲的结局。
查尔斯·麦基(Charles Mackay),19世纪苏格兰著名学者,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词作家。
“人类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十部金融作品之一”。
——美国《金融时报》
这本书既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又给人以教益。对于我们处在社会大变局中的中国人来说,为了保持对于近几年来频频发生的群众性癫狂的清醒头脑,也是十分有益的。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在那里,投机家们以奇特无比的方式斗智斗勇,在阴暗的角落进行着他们的交易,比如欺行霸市、争吵、挑衅、闲谈、用尽心机地捣乱、冲突、欺骗世人、出卖朋友,甚至上演更多的悲剧。”
——《混乱中的困惑》作者:约瑟夫·德·拉·维加
只要如此愚蠢的行为能够继续存在下去,那么一个真正理性的投资者始终有望利用大众的疯狂为自己谋利。具有常识的个体很容易觉察到集体的疯狂,个体将会借此获取巨额的利润。
——本书作者:查尔斯·麦基
人从出生、结婚、生活直至最终死去,都处于狂热的喧嚣中,你甚至会认为他们会为此而发疯。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威廉·迪恩·豪威尔斯
一段关于财富、贪婪、欺诈与金融创新的精彩历史……本书所讲述的故事大约发生于三百年以前,但是其中的情节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抑或是今天刚刚发生……世事越是变迁,情况看上去越是恒久不变。
——《投资组合管理》创办者:彼得·伯恩斯坦
第一章 金融大投机之密西西比阴谋
约翰·劳的传奇生涯
满脑子投机钻营赚大钱,
一些人私下里自组公司,
不惜发行新股吹大牛,
好用虚名引诱世人,
先建立新的信用,
再让股票贬值,
让无中生有的股份变成了资本,
为了金钱啊,
人们聚在一起争吵无休。
——丹尼尔·笛福
有个人,他的品行、经历与发生在1719年-1720年的那场大骗局之间,竟然有着那么密切的关联,以至于我只能以这个始作俑者——约翰·劳的生平琐事,作为密西西比大阴谋的开场白。
在历史学家们看来,约翰·劳这个人十足是个大骗子,居心叵测的阴谋家、小人,也有人说他是疯子……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的一个计划,害得那么多人为此赔上身家性命,那些令人痛心的不幸后果被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久久不能平复,也许,叫他骗子、疯子还算是轻的呢。
但之后人们又发现,如此称呼、指责他是不公正的——约翰·劳既不是骗子,也不是疯子。与其说他设计骗人,不如说他本身才是受骗者;与其说他是罪犯,不如说他是可怜的替罪羊。
公平的看,约翰·劳本人其实是个最优秀的金融专家。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要熟悉金融问题,而且对信用的理论和原则可谓了如指掌。甚至,他所建立的金融系统会如此快速的坍塌,也并不是仅仅因为他的过错,那些推波助澜、渴望快速攫取金钱财富的人们,协助他建立这个金融货币体系的人们,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约翰·劳没有料到整个国家、整个人群竟会陷入如此巨大的贪婪的狂潮中。他也没料到,信心,就像怀疑一样,可以无限制地增长、膨胀;而希望,有朝一日也可以转化为恐慌四处蔓延,最终吞没一切。他又怎么能够预见到,法国人会像寓言中所描绘的那样,在金钱的疯狂驱使下,在野火燎原一般的欲望中,杀掉给那只曾他们下了那么多金蛋的鹅呢?
法兰西皇家银行的诞生……
正当法国财政乱成一锅粥的当口,约翰·劳出现了。没有人会比摄政王更想挽狂澜于既倒,也没有人比他更能体会国家的悲惨状况,可他却讨厌商业贸易,往往不经深思熟虑就签发官方文件,并喜欢把自己分内的事情摊派给他人代劳,身处高位所负担的更大的担子令他感到吃力。为此,他明白,为了不牺牲自己的安逸和舒适,自己必须找个代理人来帮忙处理那么多令人头疼的事务。于是,约翰·劳,这个为自己所欣赏的既有才华又不乏变通的“探险家”,就成了他所倚重的得力干将。这就意味着,约翰此前一直在酝酿却始终得不到施展的伟大计划,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踌躇满志的约翰一出现在朝廷上,就受到了大臣们最热烈的欢迎。他向摄政王提交了两份备忘录,指出由于流通中的货币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运行,所以导致了法币屡屡贬值,而现在,可怕的金融危机已经笼罩了法兰西。仅有金属通货而缺少纸币的辅助.庞大的货币需求量永远都会处于失衡状态,这根本不符合一个商业国家的标准。
此外,他还专门引述了英国和荷兰的例子来说明纸币的好处和优越性,为此,他提出了许多关于货币信用的实际数据,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重建法国的货币信用。当时的法国经济在欧洲诸国中显得十分萧条,应该建立一家专门负责管理财政税收的银行,并以这些税收和不动产为基础发行纸币。他还进一步提出,这家银行应该以法皇的的名义进行管理,但实际上是由议会指定组成的委员会来操控。
就在这些备忘录尚处于审议阶段的时候,约翰又把自己撰写的有关金融和贸易的论文译成法文刊登在报纸上,以此向法国人显示自己是当代最卓越的金融学家。很快,他就成了法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同时,摄政王的心腹们也在四处宣扬他如何才华横溢,如何受到摄政王的信任……一下子,所有的人都被这个金融专家给吸引住了,人人都在企盼约翰先生能够重整山河,带领法国走出泥潭。
l 716年5月5日,皇室发布命令,授权约翰·劳与他的兄弟一起,成立一家名为“劳氏公司”(Law and Company)的银行,由这家银行发行的纸币可以用来缴税。银行的资本金为600万里弗,每股500里弗,共1. 2万股。其中四分之一可以用金属货币购买,剩余的四分之三以公债的形式供人们购买。
法国政府还批准了约翰·劳在备忘录中请求的所有特权,一开始人们认为这是不恰当的,后来的事实则会证明,约翰所拥有的这些特权不仅没有被滥用,其实是安全而有利的。
现在,约翰·劳踏上了一条光明的坦途,可真称得上是吉星高照、平步青云。三十年来累积的丰富的金融知识,令他在处理银行业务时显得如此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他的银行所发行的纸币可以随意购买、兑换.而且发行后还可保证价值不变。这一点可说是惊人之举,人们开始信任纸质货币,最终纸币的价值甚至超过了黄金、白银等金属货币。而后者通常会因为政府的干预而导致贬值。有时候,1000里弗的银币在第一天还与它的名义价值相等,可转天你就可能发现,这1000里弗的价值已经缩水了6%。
而劳氏公司发行的纸币却始终稳稳地保持着它原来的价值。约翰·劳还宣称,如果一个银行家在发行纸币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资金担保来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那么,他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所发行的纸币日益受到大众的欢迎,价值也迅速上升,甚至比等值的金属货币还高百分之一。
很快,法国商贸业就成了这项新货币政策的最大获益者。以往凋零的商业开始复苏。纳税时人们也不再那么抱怨连天,纸币在人们心中的信用度逐渐建立起来,如果这种信任度继续保持下去,国家的整个经济体系将会更加稳固,经济也会日渐繁荣。
就这样,在一年内,约翰·劳发行的纸币价格超过了面值的15%。而公债,或者说是政府发行的用来偿还路易十四因奢侈造成的欠债的证券,价值则下滑到面值的百分之21.5%。这个种强烈的反差对对约翰·劳太有利了,以至于他一个人吸引了来自整个法国的注意力。相应地,劳氏银行的信誉也水涨船高。一时间,在里昂、罗谢尔、图尔、亚眠和奥尔良等地,劳氏银行的分店纷纷开张,
与此同时.约翰·劳开始着手策划一项可令他的大名“永垂青史的”惊人计划。对于约翰·劳那惊人你的成功,摄政王显然极为惊奇,在他的头脑中慢慢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纸币既然拥有如此强有力的力量来支持金属货币,那么,当然可以完全取代金属货币为。可他却没想到,货币政策并不是这么简单的,而在这样一个从头到尾都十分荒谬的观念的驱使下,他做出了许多蠢事。
他向摄政王提议(摄政王此时对他已是言听计从了)建立一家公司,这个公司应该拥有与密西西比河广阔流域以及河西岸路易斯安那州做交易的专有特权。传说,新大陆上的这两个地方遍地都是黄金,简直像天堂一般。此外,劳氏银行和法国政府如能独占这个极具吸引力的大市场,无疑将获得空前的暴利,同时成为独一无二的包税人和钱币铸造者。
密西西比计划初现端倪
1717年8月份,政府授予的贸易授权书颁布了,公司得以顺利成立。公司资本随即被划分为20万股,每股500里弗,这些股票可以用公债抵付。尽管面值500里弗赫的公债,市场价格仅相当于160里弗赫。可是,此时投机的狂潮已经席卷了整个法兰西,为了迅速发财致富们谁会在乎这些。
同样地,劳氏银行所创造的辉煌业绩也令约翰自己飘飘然起来,以至于他认为自己向大众许下的任何承诺人们都会奉为圭臬。此外,摄政王每天都在赋予这位“幸运儿”以新的特权。劳氏银行最终竟垄断了法国的烟草销售市场,独揽了铸造金银币的大权。最后,银行来了个彻底的改头换面,竟成了法兰西皇家银行(the Royal Bank of France)!
面对这样巨大的成功和民众的赞誉,约翰·劳和摄政王开始忘乎所以起来,他们都忘记了一个致命的原则——约翰本人也曾为此大声疾呼过,这就是:如果一个银行家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去支持所发行的货币,那他就只有死路一条。
当约翰的这家银行刚刚从私营转为皇家中央银行,摄政王就命令它发行了面值10亿里弗的新币。这是他们偏离稳健原则的第一步,对此约翰似乎不应负主要责任。毕竟,当他掌控银行业务的时候,银行发行的纸币从未超过6000万里弗。约翰·劳是否曾反对摄政王主导的这个增币计划,后人对此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在这家私人银行摇身一变成为皇家机构之后,摄政王本人就应该承受各种各样的指责和骂名。
在他的支持下,摄政王满意地看到整个法兰西被钞票汇成的洪流所吞噬。由于缺乏稳固的基础,这些泡沫一样的纸币迟早会一个个破裂,最后化为乌有。然而,这种潜在的风险此刻已被约翰抛到九霄云外,滚滚而来的财富遮蔽了一切,也包括他那曾经是“全欧最精明”的头脑。 1719年年初,政府又颁布了一项法令,授予密西西比公司在东印度群岛、中国、南太平洋诸岛以及法国东印度公司所属各地进行贸易的特权。甚至连科伯特一手建立起来的法国东印度公司(the French East India Company),也被并入了约翰负责的密西西比公司。
后来,由于业务的蓬勃发展,密西西比公司更被世人被称为“印度群岛公司”,并增发了5万股新股。约翰·劳为众多股民描画出一幅无比光辉灿烂的远景,他承诺,每份500里弗的股票每年派发的红利可达200里弗。由于股票可以用公债来购买,所以一支票面价值500里弗的股票仅仅花100里弗就可以买到。这样算下来,每股的投资回报率竟然达120%。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更加助长了大众的购买热情——这样的暴利就算是铁石人也无法抵御啊。
现在,至少有30万人热切地要求申购这5万份新股。约翰·劳那位于甘昆普瓦大街的宅邸,从早到晚被急切的申购人挤得水泄不通。空前巨大的需求注定了很多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由于新股票持有人名单只能在几周后才能最后确定.在这段日子里,民众渴切的情几乎已濒于疯狂的边缘。就连那些平日里假模假样故作高尚的大贵族们也放下了矜持,为那金光闪闪地“钱”途而疯狂了。
每天,那些公爵、侯爵、伯爵以及他们的夫人们纷纷聚在约翰的家门口的大街上,为早点知道结果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最后,像这样等待的平民贵族已是成千上万充斥了整个大街。为防止互相推挤,贵族们甚至在邻街租下套间,以便随时掌握从“财神爷”那儿传来的任何一条财富信息。
旧股的价格也被带的一路走高,节节往上攀升。整个国家已经跌入了疯狂的黄金梦中不可自拔,申请购买新股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为了满足人们强烈的要求,最后,公司认为可以再发行30万新股,每股发行价500里弗。这样一来,摄政王就能够利用公众高涨的热情清偿所有的国债——若是在平常,为了这个目的财政必须要想方设法筹集到15亿里弗的资金才行。可现在,全国上下一片狂热,只要政府认可.即使三倍于此的数额人们也情愿付出。金钱的狂热约翰·劳现在已经到达了个人成功的最高峰,法国人也在迅速地接近痴狂的顶点。豪门显贵也好,山野村夫也好,每个人都在幻想着一夜之间变成超级大富豪!在上流社会的贵族中,除圣西蒙公爵和威拉斯元帅之外,人们都在忙于炒买般票。不论男女老少,不分贵贱贤愚,人人都想从密西西比债券涨跌造成的差价中分得一杯羹。
甘昆普瓦大街一时间变成了股票经纪人扎堆的地方。由于街道狭窄难行,再加上天天都有那么多的人聚集,以致这条街上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与此同时,这条大街两边的房子往日的年租金只有1000里弗,而现在已经涨到了1. 2万到l.6万里弗。据说,一个在街边摆摊的补鞋匠见状把自己的摊位租了出去,同时向经纪人及其客户提供纸笔,这个点子令他每天净赚200里弗。
另一个故事被传得更加离谱,一个驼子利用自己的驼背给那些着急忙慌的的投机商当书桌,为此狠赚了一笔!然而,一批接一批的投机客仍然源源不断地赶来。
这样的混乱场面也给了巴黎的小偷和无赖以可乘之机,街道上不断发生暴力骚乱,以至于每到夜晚,就会有一队士兵被派来维持秩序。
约翰·劳这时也发觉自己住在此地太不方便了,于是举家搬到了旺多姆广场。结果,那些嗅觉灵敏的投机商们也很快尾随到那里。宽阔的广场顿时变得同甘昆普瓦街一样拥挤。从早到晚,旺多姆广场就好似一个人山人海的菜市场。各种各样的帐篷和货摊林立其间,供人们买卖股票兼贩卖饮料餐点。赌徒们也把轮盘赌的桌子搬到了广场中央,从熙来攘往的人群手里赚得大量钱财。
在林荫道上或花园里散步消闲的人越来越少,大家更更热衷于到旺多姆广场消遣度日。这里充斥着人们高谈阔论的的声音,那闹哄哄的场面令官员们叫苦不迭,广场法庭的一位法官曾向摄政王和市政府抱怨说,他在判案时甚至连律师的辩护辞都听不到。
约翰·劳闻讯后表示,他愿意帮忙解决这个麻烦。为此,他开始与加里格南亲王接洽,打算租下亲王所有的索桑松官邸,这座官邸的后面附有一个面积数英亩的大花园。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约翰·劳以极高的价格买下了官邸,而亲王自己则留下了那个宽阔豪华的后花园好获取更丰厚的利润。后花园里散布着精美的塑像和喷泉,设计极有格调。
……
《大癫狂》一书是金融史巨著《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的中文精编版。
1841年,一个名叫查尔斯·麦基的英国人写作并出版了此书。这本书问世的第二年。就再版多次,受到了英美等国读者的热烈追捧。并影响了后来的许多金融投资界人士,比如著名的金融家伯纳德·巴鲁克、约翰·坦普敦以及彼得·伯恩斯坦等。2000年,本书在经济学家吴敬琏的介绍下首次引进出版,在中国财经界同样受到了广泛好评。
书中所记载的一次次轰动性事件:“密西西比风潮”、“南海泡沫”、“郁金香狂潮”、“圣物崇拜”、“十字军东征”……在时间上虽与现代人相隔了千百年。但却并不因时光的久远而显得褪色,也并不因国别的不同而妨碍读者的接受程度。
不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宗教战争,那些事件的参与者、谋划者、无辜的受害者,都仿佛栩栩如生地活在当下——尽管时间已经进入科技发达、资讯便捷的21世纪,人们对于金钱的追求,对于宗教的狂热以及对种种虚设目标的渴求似乎从未停止过。金融证券市场上。股票基金投机浪潮起起伏伏永无休止,也在同时牵动着千千万万投资者的心。所谓的“熊市牛市”、“救市盘仓”、“全民炒股”、“基金投资热”……也在悄然间成了坊间最火热的流行语。而每天关注大盘走势、观察各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换算最佳的投资收益率等等,更成了许许多多普通民众最热衷的副业或是消遣方式。
细究近些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金融风暴和宗教迷狂事件,我们可以发现,隐藏在这些现象下面的真正原因——人性——才是最重要和最致命的。
也许。这就是此书至今仍然深受读者青睐的秘密所在了。对金钱的追求、对宗教的膜拜、对天国的探寻、对永恒的迷恋……在人类文明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曾经成为过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当这股追求的力量不加遏制地疯长在人们心中时,就将有可能引发一轮又一轮的狂潮和争斗,甚至是流血与杀戮。
1000年前,在宗教和圣地的召唤下,一批又一批欧洲军民在“圣战”大旗的指引下走上了东征之路。对圣地的狂热崇拜、对末日审判的敬畏、对东方蕴藏的数不尽的财富的贪婪、对青史留名的渴望……驱使着欧洲人以神圣之名行着血腥掳掠之事。前后八次东征,历时两百年,损失人口两百万之多。这场西方与东方,基督徒与穆斯林之间的激烈冲撞终于以西方的失败而告终。
400年前,荷兰人因为一种可爱又可怕的鲜花——郁金香—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癫狂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本来说13号到,结果搞到15号才拿到,这书一看就不是正版,印的很粗糙,说好的搞活动便宜五元也没有,差评
评分好书
评分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非理性繁荣差不多的一本书。值得警惕!
评分我觉得这名字哗众取宠,但是我女朋友要看
评分不错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评分经典书籍,等有时间再看。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经典,但历史不断重复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癫狂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