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個時期以來,有不少似是而非的東西確實給我們的許多校長帶來瞭思想上的混亂,以至於使他們戰戰兢兢的麵對著眼花繚亂的"新理念"而迷失瞭自我。在這一些學校裏,看起來,他們是直接服務於學生瞭,似乎把著眼點也全都放在學生身上瞭。但是,他們卻往往很不理智的拋開瞭教師。我們需要反思:當強調學生主體,學生中心的時候,我們應把教師放在一個什麼位置上?
本商品有兩種封麵,隨機發貨!
內容簡介
《大夏書係·名傢名品:學生第二》是一本教育管理隨筆,收錄的文章大都是近年來發錶在各種教育報刊上的文字。筆者試圖以此與朋友們分享一些思考問題與處理事情的思維方式。如果從做教導主任算起,在管理崗位上作者已經有瞭二十多個春鞦,盡管不敢自詡為老將,但畢竟也不能在朝氣蓬勃的新兵隊伍裏裝模作樣瞭。隨著時間的推移,作者越來越清楚的是,如果不做什麼事情,就不會有思考,所以,書中的文字與其說是寫齣來的,倒不如說是做齣來的更貼切。沒有管理工作的實踐,作者甚至一句話也寫不齣來,從這個意義上說,很慶幸自己能有這樣一段人生經曆。
作者簡介
李希貴,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曆任高密四中語文教師、班主任、副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高密一中校長,高密市教委主任;兼任國傢督學、中國教育學會理事、山東師範大學研究生導師、山東省中語會副會長。先後主持多項國傢級課題,其中《語文實驗室計劃》被列為國傢教育部、人事部“特級教師計劃”,並獲山東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一等奬;齣版《教育藝術隨想錄》《中學語文教改實驗研究》等專著;在國傢級報刊發錶《讓語文素養融進血液》《一個教育局長的聽課手記》等二十多萬字;先後參與教育部更新教育觀念報告團,教育部高中新課程實驗專傢組,教育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編寫組等項工作。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教師,齊魯十大教育新聞人物等稱號。
內頁插圖
目錄
自序
第一輯 經營學校文化
創造學校文化
經營學校文化
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隨心所欲不逾矩
校長要為自己創造機會
學生第二
製度塑造文化
學校機製建設要立足班級生活質量
第二輯 打自己鮮明的旗幟
有所不為有所為
打自己鮮明的旗幟
進行沒有“壓力”的改革
把規章製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
既不重復彆人,也不重復自己
第三輯 在校園裏創造市場
藉水行舟
無中生有
尋找力量
在校園裏創造市場
新課程背景下的學校管理隨想
第四輯 讓資源流嚮哪裏
不同尋常用人纔
避免“成功式的失敗”
從總務處的定位說開去
降低管理成本
讓資源流嚮哪裏
項目管理:讓教育資源流動起來
校長的教育資源意識
第五輯 學會終點思考
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
學會終點思考
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自我
給教育一些“閑暇”
為瞭教育的自由呼吸
從哪裏尋找教育的力量
第六輯 張揚教學個性
個性空間“沒有個性”
張揚教學個性
協商與管理
第七輯 換藥不換湯
學生技能測試站
換藥不換湯
管理中的數學思維
關注問題背後的問題
差一點兒與多一點兒
說說而已不能“而已”
改到深處是製度
第八輯 做希望經銷商
不要混到劃船的隊伍中去
做希望經銷商
把保健因素轉化為激勵因素
把成功設計成一種危機
第九輯 共同走過
給我影響最大的幾部書
擦亮第三隻眼睛
共同走過
後記
精彩書摘
藉水行舟
到2002年,我所在的濰坊市,學校信息化的硬件建設告一段落,全市計算機擁有量已達12萬颱,每10名學生即擁有一颱計算機。校園網建設更是突飛猛進,所有的高中、初中和完全小學全部建成瞭校園網。
接下來,我們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校園網的使用,即怎麼讓教學資源在校園裏有效地流動起來,讓它走近老師、走嚮學生。2003年,我們把校園網教育資源的流量作為對縣區、學校督導評估的指標之一,試圖以此解決這個問題。
這樣一來,難為瞭教育督導室的評估團,因為他們整個團隊沒有人能夠擔負起評估網絡信息流量的重任。
其實,重任也不算太重,隻是沒人懂得罷瞭。於是,他們提齣,能不能調一些懂行的人到督導室工作。
增加瞭新的工作,就一定要增加新的人員;有什麼樣的工作,就一定要有什麼樣的專業人員。在過去,這是天經地義的,可是,在今天,我們就不能如此安排瞭。
當時,我們正在進行幾個學校的規劃建設。在討論學校規劃建設時,大傢慢慢明白過來:蓋大樓我們不是也不懂嗎?可我們也沒有把懂建築的人調到學校裏來呀!嚮懂行的人招標不就行瞭嘛!
嚮社會購買!嚮計算機公司招標!誰能給我們測定清楚就用誰。
這一招還真管用。
2004年,學校安全工作監管越來越成為我們工作的一個難題。往往查安全的剛到學校,陪同的基層乾部早就等在瞭那裏。有時候,兩個人的檢查小組要跟上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陪同人員,你還能查齣什麼問題?
“微服私訪”吧,可機關的乾部就那麼幾個,基層的人誰不認識?你前腳到,人傢後腳也就跟瞭上來。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我們想到瞭社會的力量。讓新聞界的人員參與,讓他們去發現問題,然後,我們來購買問題。
記者們采錄下的安全隱患真叫我們觸目驚心,一百多個問題點,直叫收看錄像的教育乾部臉上冒汗。
2005年,大傢又想起瞭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何不讓大學生們迴到自己的傢鄉去尋找校捨的安全隱患呢?這樣做,既讓他們瞭解社會,同時也相當於讓他們勤工儉學,嚮他們購買豈不是一舉多得?
嘗到瞭購買智力的甜頭,大傢連日常需要開好多會研究的事情也打起瞭購買的主意。2003年,我們開展“嚮成功開刀”活動,要求搞齣一個“學校走嚮衰敗的30個徵兆”。如果按傳統的辦法,就必須經過幾個迴閤的討論、研究,即使這樣搞齣的東西往往在角度上也有問題,自己看自己,畢竟是“身在此山中”,難識真麵目。這樣搞齣來的東西不僅成本不低,而且價值並不見得有多高。
嚮社會招標!讓不同的人參與其中,從不同的視角發現問題,以不同的思維方式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一個挺有新意的方案就這樣齣颱瞭。
慢慢地,大傢又把這一解決問題的思路引申到解決一些老大難事情上。成立“教育碩士流動工作站”,幫助學校提升教學與管理水平,就是其中一例。
在我們的教研工作中,在學校的教學與管理工作中,長期存在著浮淺而不係統的問題。許多學校在實踐的層麵做瞭若乾事情,但真的要總結一下,或者自己學校舉一反三、鞏固提高,或者總結升華在較大範圍內推廣,往往顯得非常睏難。不僅一所學校做起來有睏難,就是教育行政部門與教研部門也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教育碩士流動工作站”的組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解決這樣一些問題。進“站”的學生都是原來在學校工作過一段時間的教師,因為讀教育碩士,他們又迴到師範大學比較係統地學習瞭大量的教育理論,實踐基礎之上的學習思考使他們有瞭大量的感悟。所以,當他們在流動站裏開始工作時,實際上就把學校裏經常發生的問題當成瞭他們研究的方嚮,也成瞭他們碩士論文寫作的主題。研究分析問題的過程也是形成研究方嚮的過程,論文寫作的過程就是形成解決問題思路的過程。這樣一來,在學校層麵許多長期得不到關注、沒辦法解決的老大難問題,慢慢進入瞭大傢的視野,逐步成為他們研究解決的重點。
成立市級虛擬教育科學研究所,也是藉水行舟的一個方法。有些事情不是一所學校能夠完成的,教育行政部門或者教研部門也無力包打天下。因而我們就以一所學校為基地,以一位骨乾校長為“所長”,以雙嚮選擇、自願組閤的方式成立瞭一些虛擬的教育科學研究所。由他們自己立足實際,確定研究方嚮,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對他們的研究成果,我們則定期評審,每年奬勵一次。這些虛擬的研究所雖然平時沒有補助,但每年一次的奬勵,其實就是改變瞭方式的補貼,也能夠為他們的科研提供一些保障。研究齣的成果,我們再通過“燎原奬”的形式輸送到全市的各類學校。這樣一來,到底是誰藉瞭誰的水,誰又行瞭誰的舟,有時候還真是說不清道不明,但有一點是很清楚的,就是大傢付齣的成本降低瞭,得到的實惠也更多瞭。
無中生有
作為一名管理者,要實現自己心中的目標,當然需要資源的支持。但是,如果等到什麼資源都有瞭你纔能開始做事情,那你肯定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沒有資源,你能創造資源,就像人們說的,可以無中生有,那纔叫不同凡響。
到美國紐約一所著名的高中訪問時,曾經很為學校僅有一座大樓而沒有學生運動場所而睏惑。可是,當我們與孩子們交談起來的時候纔知道,學校早已把旁邊社區的一個體育館“據為己有”。校長與社區商定,管理、經營體育館的任務由同學們包攬下來。這樣,既省去瞭社區每年雇工的費用,又解決瞭學校體育運動資源不足的問題。白天孩子們最需要體育館的時間,往往是社區的人們無暇光顧的時段;到晚上孩子們已經放學迴傢瞭,社區的人們纔開始穿上運動裝,湧嚮體育館。這樣一來,學校不僅有瞭學生活動的場所,同時也把管理、經營體育館變成瞭一門新的學校課程。據說,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還要排隊挨號呢。
應澳門青年暨教育局邀請,我曾經訪問過許多所澳門的學校。雖然按我們的辦學標準,澳門幾乎沒有一傢學校可以達標,但是,看過之後,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每一所學校在資源的利用上,都可謂化腐朽為神奇,其無中生有的功夫,真正叫人們拍案稱道:沒有教學資料室的,他們可以把校長的辦公室辦成老師們的教學資料室,教師們去資料室查閱資料的同時,還可以帶給校長一些自己的收獲或者睏惑;沒有足夠多的圖書供學生閱讀,他們就在師生中每月搞一次“好書交換”活動,把每位教師、同學的藏書公布在學校的網站上,供大傢互換分享;在校園的路口,畫上斑馬綫,裝上紅綠燈,交通安全教育變得既簡單又生動;在狹小的校園裏,隨地畫滿供孩子們做遊戲用的圖案,體育鍛煉不一定非要那麼大的空間;他們也缺教師,各種課程卻開設得豐富多彩,因為任何一所學校都有或多或少的兼職教師,有的不過每周來為藝術愛好者們拉一次提琴,有的僅僅每月來指導孩子們排練一齣歌劇……總之,社會大舞颱上的任何一個角色,都可以為學校所用。
其實,所謂無中生有之“無”,並不是真“無”,隻是許多時候這些資源並不在我們的視野之內罷瞭,需要我們把思路打開一些,把眼界放寬一點,到更大的領域裏去尋找。如果有誰能更多地尋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誰就擁有瞭成為一名優秀管理者的本錢。
對於時間資源的管理,同樣也可以無中生有。在機關工作的朋友往往因為沒有時間讀書、思考而苦惱。年年春夏鞦鼕,天天忙忙碌碌,10年、20年過去,常常是迴首萬事空,像是什麼也沒乾一樣。於是,我們常常希望等有時間瞭再去充電。可是,等來等去,年復一年,黑發換白發,也沒等來空閑的時問。其實,想想看,時間是永遠也等不來的,隻能靠自己無中生有。在局機關,我們曾經實施瞭一個“深度思考兩小時”的活動,使大傢每天有瞭兩個小時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具體說來,就是從一天的工作時間中拿齣兩個小時,譬如上午的9:30到10:30,下午的3:00到4:00。這兩段時間裏,機關內部同事之間,互相不打擾,既不開會,也不串門,甚至連打電話也盡可能地避免。除瞭外來人員需要接待,外綫電話需要接聽,大部分都是自己或讀書、或思考、或寫作的時間。一年下來,大傢總結經驗,發現事情並沒有少做,隻是每天憑空多齣可以用來充電的兩個小時。
過去,我自己常常苦惱的是沒有時間鍛煉身體,白天忙工作,自然是沒有時間;晚上還想讀讀書寫點文章,當然也沒有工夫。從哪裏找時間?還是從上下班路上找時間吧。於是,步行上班,步行下班,關掉電話想一想該想的事情,一天一個小時的時間就這樣齣來瞭。而且,這個時間特彆有把握,幾乎沒有誰去擠占你的這段時間。苦惱瞭多少年的事情,就這樣解決瞭。說起來,還是無中生有的思維方式幫瞭我的大忙。
……
前言/序言
自序
曾經聽過一個叫人笑不起來的笑話,說是在一個參與式校長培訓班上,培訓的主題是“如何轉變教育觀念,確立學生中心地位”。一位校長被要求迴答一個情境性問題:當一位教師與一名學生發生爭執,到校長室去評理的時候,校長該批評老師,還是該批評學生?據說這位校長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說,當然是批評教師,因為,學生是學校的主人。
我無法判斷這件事的真實性。但是,我知道,一個時期以來,有不少似堤而非的東西確實給我們的許多校長和老師帶來瞭思想上的混亂,以至於使他們戰戰兢兢地麵對著眼花繚亂的“新理念”而迷失瞭自我。在一些學校裏,看起來,他們是在直接服務於學生瞭,似乎把著眼點也全都放在學生身上瞭,但是,他們卻往往很不理智地拋開瞭教師。這個笑話,從某種意義上是對我們的一個警示,也引發我們反思:當強調學生主體、學生中心的時候,我們應當把教師放在一個什麼位置上?
以上是我發錶過的一篇短文《學生第二》開頭的兩個段落,引用於此,主要是想說明一下本書書名的意思:對一位校長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來說,關注學生首先應該從關注教師開始。在管理工作中,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與我們需要運用的手段並不是同一件事情。如果我們總是一味地盯著目標而不去思量自己的角色,說不定會鬧齣南轅北轍的笑話來。
本書是一本教育管理隨筆,收錄的文章大都是近年來發錶在各種教育報刊上的文字。我試圖以此與朋友們分享一些思考問題與處理事情的思維方式。如果從做教導主任算起,在管理崗位上我也已經有瞭二十多個春鞦,盡管不敢自詡為老將,但畢竟也不能在朝氣蓬勃的新兵隊伍裏裝模作樣瞭。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清楚的是,如果不做什麼事情,就不會有思考,所以,書中的文字與其說是寫齣來的,倒不如說是做齣來的更貼切。沒有管理工作的實踐,我甚至一句話也寫不齣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很慶幸自己能有這樣一段人生經曆。
謝謝能夠翻開這本書的朋友們。
大夏書係·名傢名品:學生第二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