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处世绝学:世界di一名相的权谋要术。
——权谋书
张居正似乎永远都是智慧的象征,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辞简短准确,使人无可置疑,颇合中国古语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历史学家 黄仁宇
大谋者小而大之,小谋者大而小之;阳谋者阳而阴之,阴谋者阴而阳之。
——李敖
内容简介
这部辑录注释的《权谋书》,传为明代大政治家张居正所著。张居正生逢明代由强到衰的转折点,任首辅十年,大力回天,使本来已一蹶不振的大明王朝重新焕发了希望和生机。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万历十五年》中,对张居正作了生动的描述:“张居正似乎永远是智慧的象征。他眉目轩朗,长须,而且注意修饰,袍服每天都像崭新的一样折痕分明。他的心智也完全和仪表相一致。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辞简短准确,使人无可置疑,颇合乎中国古语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这部《权谋书》并不见于《张文忠公全集》,只是后人根据汇集整理张公有关权谋经籍而起的名字。现在的版本源自一位日本学者当年的手抄本,藏在东京帝大的图书馆中。作为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权谋术著作,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居正,字叔大,明神宗朝执掌大权的内阁首辅,雷厉风行的改革家。居正有天造之才,几乎以一己之力实现了明代中兴,成为世界名相。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对权谋术的谙熟使他对人、事的掌控几乎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这本尘封的残卷《权谋书》正是对一代权相张居正处世兵法的zui精彩总结。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学习权谋、运用权谋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权谋本身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关键看你怎样运用它。
——搜狐网友
如果说人生如棋,那么这部《权谋书》就是一部名家棋谱。
——新浪网友
目录
智察卷一
诸葛亮惊走刺客 南文子慧眼识诡计 苏无名掘坟捕盗 郈成子细察赠玉情 周亚夫避险平吴 郭子仪防祸全身 齐桓公误用小人
●注意那些有智而无义的人,因为他们会变成佞人。
●上当之后不要责怪人心难测,而要检讨自己的不察。
●对手对你怒目而视,并不可怕;如果他对你微笑,或异常殷勤,那你可要小心了。
●像使用矛一样使用智慧吧,在不断的较量中才能提高智谋的锋利程度。
●听他怎么说,然后考察他的行为;看他的表情,然后把握他的内心。
●先辨出一个人的优劣真伪,再确立与他交往的尺度。
筹谋卷二
萧何谋国藏秦典 魏文侯义不爽约 李牧隐忍戍边关 裴光庭献计安天下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汉高祖以义伐楚 宋太祖雅计取南唐 张良明哲保太子 雍齿封侯平众怨 高颖奇计平陈国 孙膑围魏救赵 岳飞旬日破杨幺 韩世忠威慑曹成 耿弇声东击西 吕不韦重金市相国 晋献公借道攻虢
●善造势者为智,善用势者为谋。
●谋定而思动,后发制人则胜机已握。
●善谋者从来不是依据道理,而是根据利害做出决定。
●注意强弱的变化。用己之强,来攻敌之弱。
●要偃旗息鼓、不事声张,如此胜机便大了。
●不要主动与人为敌,不要放弃修好的机会。
用人卷三
李泌谏修白起庙 燕昭王求贤用乐毅 齐桓公慧眼识宁戚 汉光武烧信安人心 秦桧任用假书人 周金智平兵乱 楚庄王不辱绝缨者 李渊论赏不分贵贱 赵襄子赏功重礼 魏元忠以盗治盗
●君者只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臣者只需能言能行。
●第一印象好的人不一定是好人,因为小人更擅伪术。
●考察人的本质,顺应人的性情,如此事情方可为。
●发现和使用贤能的人则事有成,不辨和使用奸佞的人则败机伏。
●当权者首先看重的是忠诚而后才是才能。
●经世之道,识人为先,用人后之。
精彩书摘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坐上龙椅后,皇位带给他满足的同时,也带给他无形的恐惧。他开始考虑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赵匡胤问丞相赵普:“从唐末到如今,皇帝换了十次,却连年征战不休,到底原因何在?”赵普闭目沉思了片刻,答道:“这是因为镇守一方的将领权力太大,使帝王的权力受到了威胁。只有削去将军们的兵权,天下才能安定。”赵匡胤点头道:“你的想法和朕完全相同。”“可事情不太好办呢。”赵普面有忧色.第二天,太祖把大将石守信等人找进宫来喝酒。大家过去都是同僚,常在一起喝酒行令,现在赵匡胤当了皇帝,虽然稍有拘束,但他们毕竟一起出生人死过,所以就放开了海量。见大家喝得高兴,太祖对将军们叹了口气,说:“如果没有各位的扶持,我是不会坐到皇帝的位置上的。你们的恩德我深.深感激。但是,当皇帝很难,根本不像你们这些镇守一方的将军那样快乐。你们哪里知道,我现在一天到晚,连觉也睡不好。”大家吃了一惊,就问:“为什么?请陛下明言。”太祖说:“这还用说吗?我这个位置,谁不惦记着啊!”众将吓得跪了下来:“陛下,我们绝不敢有这样的念头。”
……
前言/序言
也许,真的像有人所说的,中国文化是一种谋略型的文化。但是,当下谋略类书籍的流行,却似乎与所谓的“谋略型中国文化”并无太大的关系,起码没有本质的联系。因为文化的深处未必是谋略,而“谋略”的深处一定是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儒、道、兵、法、墨、纵横、阴阳等许多学派。这些主要的学派不仅都非常关心政治,还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治人”;而治人就必须讲究方法,讲究方法就是智谋,就是谋略,就是权术。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形是智谋被提升为一种牢不可破的社会制度性的规范和原则,各种学派和文化都在智谋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纳入了谋略的范畴,成为智谋的不同组成部分。这样以来,中国的智谋型文化就形成了。
在历史上,对中国的智慧、谋略、政治有影响的学派虽有十几家,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儒、道、法三家。中国的智慧和政治虽然常常呈现出纷纭复杂的状态,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这三家的思想精核,也就把握住了中国的谋略和智慧。
儒家的智慧是极为深刻的。它是一种非智谋的大智谋,其运谋的方法不是谋智,不是像法家或兵家那样直接以智慧迫使对方服从;而是谋圣,即从征服人心着手,让人们自觉自愿地为王道理想献身。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非常注重做“政治思想工作”,首先为人们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并百折不挠地到处宣传这种理想,直到人们心悦诚服。其实,这已经不是儒家谋略的高明,更不是儒家谋略比别的学派的谋略狡诈,在这里,它已经上升到了人性、人道的范畴。这就是儒家智谋的合理性之所在,也是其成为真正的大智谋的根本原因。
法家的智慧很特殊。法家之法作为君主统治天下的手段,是建立在非道德的基础上的。法家之法的根源在于封建集权制,因此,它就特别强调“势”。“势”就是绝对的权威,是不必经过任何询问和论证就必须承认和服从的绝对的权威。有“法”无“势”,“法”不得行;有“势”无“法”,君主不安。但如何才能保证“势”的绝对性呢?这就需要“术”。“术”就是统治、防备、监督和刺探臣下以及百姓的隐秘的具体权术和方法。中国的“法制”最发达的地方就在于“法”与“术”联手创造的御臣、牧民的法术系统。“法”的实质是强力控制,“势”的实质是强权威慑,“术”的实质则是权术阴谋。这些都是直接为维护封建王权服务的。
道家的智慧是极为聪明的。黄老的有关著作处处流露出智慧的优越感,处处显示出对别的学派的鄙夷和不屑。黄老道术自以为是最聪明的学说,它认为天地万物都受道的支配。道是绝对的,永恒的,是永远不可改变和亵渎的;世间的人是有限的,对于道只可以体味、尊重和顺应。那么,如何体味和遵循道呢?黄老哲学认为,那就是要顺应自然,要无为,然后才能无不为。所谓“圣人无心,以天地之心为心”,说的就是圣人没有自己的主张,万物的自然运行就是圣人的主张。人如果不能体察道,就不能“知常”,不能顺应自然,在现实中就容易招致祸害。
当然,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这三家的智慧从来没有单独存在过,总是相互融合,甚至进而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各个学派的思想相互消长而已。
智谋型文化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民族的性格特征。当然,这里不仅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人的学问往往被理解成谋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话。有许多中国人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谋划、算计别人上,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内耗。遗憾的是,谋划和算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有用,而且早已上升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为人们所称许的处世态度。它已经不是一种“术”,而是人生的“道”,已成为中国人难以改变的文化精神。一般所说的中国人善于“窝里斗”,就由此而来。
然而,中国的智慧首先是道而不是术,也就是说,术只是道的表现形式,道则是术的根本,是术的决定因素。只要掌握了道,术就会无师自通,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法家、兵家,他们都是正大光明的“阳谋”学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求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是智慧谋略。如果颠倒了这一关系,那就无论如何也弄不懂中国的智慧。
所以鲁迅先生说: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成大事者,古今未有。
因为,权谋决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中国权智在本质上是一种至为深刻的文化,只有人的身心内外都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内谋谋圣、外谋谋智的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圣、智兼备的谋略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冷成金
天下无谋之谜卷八书3:权谋书(处世绝学),智慧熊图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