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9
拆论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董晨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平台工作、数码民族志。在 New Media & Society、Feminist Media Studies、《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等SSCI、CSSCI 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做主播:一项关系劳动的数码民族志》获得第十届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自2021年开始与丁依然、许莹琪合作,为《新闻记者》杂志撰写《西方传播学研究年度报告》。译著有《舆论的结晶》《剑桥美国简史》《交往在云端》《脸书故事》《平台与文化生产》等。
许莹琪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媒介社会学。代表性论文有《想象元宇宙:新兴技术的意义制造及其媒介逻辑》,《新闻与写作》,2022年第11期。
丁依然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平台工作、社交媒体与监控。代表性论文有《交往在门口:平台之“物”与城市空间的(反)社会化生产》,《新闻记者》,2022年第11期。
写在前面的话
我最初学习写论文,基本是靠着跟老师做事:老师布置一个话题,我就生龙活虎地凑字数,提交之后,再被老师大刀阔斧地修改。日复一日,主要修炼自己的能力,顺带修炼自己的脸皮。
我当然想绕开这些责骂,表现得出色一些,甚至还想赢得一些赞许,于是便开始悄悄收集一些我眼中优秀的论文,在宿舍楼下的打印店里全部打印出来、装订成册,一个字一个字地拆解作者的思路,再照猫画虎地“用”进我自己的论述中。回顾我自己的学习经历,最初几篇或许都算不上“研究”的习作,大致就是这么完成的。
这当然算不上多么高深莫测的技巧,甚至显得十分笨拙。别人可能不到半小时便可以读完一篇论文,一天算下来可以读个七八篇,但我一天却可能连一篇都“拆”不完。
不过,今天回想起来,我非常感谢这段经历。它教给我的,恰恰是对于“读”的理解——读的方法不同、速度不同,收获自然不同。一味追求速度,到头来不过追了个枉然。
我一直认为,如今,人们对于“数字”的追逐、崇拜已然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加速底色。比如,总有人试图教给我们如何 在一小时内读完更多字,但同样重要的事情或许正在被忽略:我们为何要这么匆忙地读完它们呢?读完它们了,我们又能去哪里呢?
在论文写作的学习中,对一篇篇论文的精读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帮助;在一句句拆解的过程中,一条条写作的窍门也浮出水面。当我成为一名研究者,与同行交流论文写作的心得时,我竟然发现很多人都在和我做同样的事情:一字一句地理解、一招一式地归纳,感觉有了些心得,就把自己扔进水里,游几趟泳、呛几口水,也就自然提高了几分功力。
这本讲义希望和你分享的,便是我们总结的这些大大小小的招式。当然,招式难以穷尽,也一定多多少少带有个人色彩,所以更进一步讲,这本讲义还想和你分享我们“打捞”招式的方法。为你造一盏灯,也为你指一条路。
这份讲义可能与你曾经阅读过的同类书籍都不太一样。因此,在开讲之前,我觉得有两件事值得和你提前啰嗦一下。
首先,既然是讲义,我就希望使用更为口语化的文字和你“聊天”,而不是板起面孔、拿起教鞭、向你说教。我一直告诫自己,尽量避免罗列宏大的概念、规则,而是平实、自然地,把一个个招式和你“聊”出来。画虎之前先要照猫,既然是讲招式,就必须有示范。我们为每个招式都搭配了至少一篇研究论文的节选。算下来,这本讲义中的几十只“猫”,也就是我们为你精心挑选的拆解资料。
在讲义之外,如果有时间的话,我当然鼓励你去从头到尾“拆解”这些论文。除此之外,书的体量终究有限,作者再怎么唠叨,也终须与读者作别。我希望在你合上书之后,能用这本讲义中的技巧,去拆解更多你感兴趣的论文。
其次,我还要和你解释一下,这本讲义中的五讲是如何分配的。我一直觉得,经验研究(实证研究)论文的写作,特别像是组装一架机器。论文的结构大致稳定,几个固件是少不了的:标题、导言、文献综述、方法、研究发现、讨论等。不过需要提醒读者的是,组装的顺序与呈现的顺序其实并不一致。例如在一篇论文中,导言虽然要放在论文的最前面,但其实往往是最后才写的。同样道理,一架机器的外壳可能最容易被第一眼看到,但这并不意味着制造者首先要把外壳组装上。
因此,在这本讲义中,我们并没有遵循论文的先后顺序,而是从谋划一篇论文的基本思路出发,在前四讲中,我分别解释了四件事:如何提一个还不错的问题,如何找到一个还不错的GAP,如何把理论和经验材料进行连接,如何撰写结论和组装全文。在最后一讲中,我想和你分享的是研究者的日课:如何选论文、读论文、做笔记。当然,作为读者的你,既可以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理解论文的“组装”逻辑,也可以针对你困惑的问题,直接跳进去。
写作这份前言,是在 2023 年的最后一天,我坐在去往深圳的飞机上;修改这份前言,是在 2024 年的第一天,我坐飞机从深圳飞回北京。一来一回,又是一年,我因此有了一丝奇妙的穿越感。就在此时,我还想象着另一个时空中这本书的读者:他们会在怎样的场景、怀着怎样的目标,翻开这本讲义。他们会喜欢这本讲义吗?
当然,在一本书交稿之后,作者也就完成了他的使命,接下来的审读和评判,都交由读者去掌握。在我的理想中,如果这本讲义可以大致带给读者三样东西,我便心满意足了:一是从读到写的勇气,二是字里行间的技巧,三是评判论文的审美。当然,如果我们做得还不赖,没准还会带给读者第四样东西——在我的理想中,那应该是对研究的热爱。
##小董的书!
评分 评分 评分##小董的书!
评分##更适合国内文科博士生或者研究者学习。虽然不完全适用于哲学,但是里面的大框架还是很有用的,可以学到不少方法论的东西。这种方法论听起来很笨,但是却是初学者必须的。很多大佬嫌学生写的不好,但是其指导却并不明晰,一个字靠悟。也不是大佬不愿教,实在是他们离新手期太遥远,所以很多步骤在大佬看来是基础操作。所以这本书的最大功效在于,给学术新手手把手教学的可能性,只要多读几遍,总能把自己目前的水平再提高一些。
评分 评分 评分##对于年轻学者或写作者更为前置的修养,应该是领悟到少些处心积虑、花样百出的自我吹捧与营销。尤其是在极力扮演谦卑的同时。
拆论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