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0
死之孤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諾貝特•埃利亞斯(Norbert Elias, 1897—1990),德裔社會學傢,20世紀百科全書式人物,被譽為“21世紀的社會學傢”。他齣生在當時西裏西亞地區的布雷斯勞(現稱弗羅茨瓦夫,現屬波蘭)的一個猶太富商傢庭,早年曾兼修醫學與哲學,取得博士學位後轉攻社會學,先後師從韋伯和曼海姆。納粹上颱後,他先是流亡巴黎,後赴英國繼續學術研究。1939年,他的名著《文明的進程》首次齣版。1940年,他曾由於德國人身份而被關入拘留營八個月時間。戰後,他在英國、德國、荷蘭等地的院校任教。他是反思性曆史社會學傢的代錶,通過自我反思的追問來理解現代性,緻力於細緻的經驗研究和長時段曆史研究,代錶作還有《宮廷社會》《個體的社會》《莫紮特的成敗》《符號理論》等。
譯者:索馬裏,曾供職於《GQ智族》《彭博商業周刊》,現為99讀書人副總編輯,譯有《一個自殺者的傳說》《記憶之聲:萊維訪談錄,1961—1987》,閤譯有《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索爾•貝婁散文選,1940—2000)。
社會學大師諾貝特·埃利亞斯在85歲高齡之時,將死亡作為“文明進程”研究中一個論述相對不足的題目加以探討,把死亡描述為被“文明”掩蓋的對象。或者說,死亡,因其殘酷性而被隔絕於人們的社會生活,也成為“文明進程”中尚未發展齣應對之道的重要環節。死亡,既是一個社會學問題,更是一個哲學問題,甚至可能是一個藝術/技術問題——如何麵對死亡,如何死亡。作者從以上角度透視死亡,匯集成這部關於死亡的沉思錄。
##意義普遍被看作來自封閉個體的內在世界的信使。高度的個體化,對於強烈本能或情緒衝動的廣泛而持續的壓抑,以及對隔離的趨嚮。有收獲。其實在於現代文明死亡的壓抑。
評分##非常失望,沒有什麼新穎的或者有深度的思想,基本隻是泛泛而談。其實看瞭十分之一就不太想繼續看瞭,但是……買瞭不看完覺得虧瞭,而硬著頭皮往下讀的結果就是,現在看完瞭也還是覺得虧瞭,甚至還多浪費瞭倆小時…… 一部寫發達工業化社會中的死亡體驗的書,以散文風格寫成。國傢對暴力的壟斷以及醫療的進步使死亡距離人們原來越遠,但將死之人也變得越來越孤獨,被忌諱,不再有壽終正寢時簇擁的親友,隻有養老院裡陌生的老人和臨終時醫療機器的運轉聲。最具啟發性的一個觀點是,認為人是完全...
評分##意義普遍被看作來自封閉個體的內在世界的信使。高度的個體化,對於強烈本能或情緒衝動的廣泛而持續的壓抑,以及對隔離的趨嚮。有收獲。其實在於現代文明死亡的壓抑。
評分##從結構性、經驗性、內部安定性和個體化的視角,粗綫條比較發達社會相對早期社會在對死的信仰、經驗、情感等方麵的裂變,總體歸於臨終關懷。
評分##“嚮死而生”,“贈予死亡”,生存是對死亡的認識與推遲。 生者欠阿斯剋勒皮俄斯的不是肉體與時間,而是靈魂。 開放性的“死”的模型,蘇格拉底之死,古代晚期地下墓室中的聚會。 封閉性的“死”的模型,疫病導緻的隔離,東亞傳說中被流放的老人。 被動的孤獨嚮主動的孤獨的轉化,現代心靈對觀看死亡的拖延,無意義。 對死亡的抗拒,死亡的消退,本身就構成並加強“死”的癥候。 對重復的當下的幻覺,處置生命的能力退化,但不得不處置。 巴洛剋以來,人的虛張聲勢與無能為力,保羅的復活許諾的歪麯。 哀悼無法順利進行,便轉化為災難性的憂鬱,生命變質為謊言。 不願埋葬死者——不願承認世界某個部分的空洞,不願承認命運。 生與死的雙嚮的非對稱性的扭麯,生者拒認死者,死者包圍生者。 作者的理念受限於篇幅沒展開,足為留下的挑戰。
評分 評分死之孤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