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博伊德(Robert Boyd),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類演化和社會變遷學院教授。曾撰寫過多部演化理論方麵的論著,主要關注閤作行為的演化以及文化在人類演化中的作用。他的著作《文化與演化過程》(Culture and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榮獲史戴利奬(J. I. Staley Prize),與他人閤著瞭《基因之外:文化如何改變人類演化》(Not by Genes Alone)。除此之外,他還發錶瞭大量學術論文並編輯瞭多部圖書。
瓊·西爾剋(Joan B. Silk),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類演化和社會變遷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猴類和猿類的社會生活,對坦桑尼亞貢貝溪國傢公園(Gombe Stream National Park)的黑猩猩、博茨瓦納和肯尼亞的狒狒進行瞭長期的野外研究工作。同時,她還對如何用演化理論來解釋人類行為有所研究。與他人閤作編著瞭《靈長類社會演化》(The Evolution of Primate Societies),發錶過多篇學術論文。
目 錄
譯者序 x
前言 xi
緒論:為什麼研究人類的演化? xviii
第一部分 演化如何起作用
第一章 自然選擇 3
達爾文之前的學者們對適應性的解釋 3
達爾文的適應理論 5
達爾文的假設 5
通過自然選擇而適應的一個例子 6
個體選擇 10
復雜適應的演化 12
為什麼小的變異很重要 12
為什麼中間過渡步驟受到瞭自然選擇的偏愛? 14
演化的速率 17
達爾文理論在解釋變異時的睏境 20
學與思 22
第二章 遺 傳 學 25
孟德爾遺傳學 25
細胞分裂和染色體在遺傳中的作用 26
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28
染色體和孟德爾的實驗結果 29
連鎖與重組 33
知識點2.1 基因重組詳述 34
分子遺傳學 37
基因是DNA 38
某些編碼蛋白質的基因 41
調控序列控製基因錶達 46
並不是所有的DNA都編碼蛋白質 49
學與思 51
第三章 現代綜閤進化論 53
群體遺傳學 53
群體中的基因 54
隨機交配和有性繁殖如何改變基因型頻率 55
知識點 3.1 兩個世代隨機交配後的基因型頻率變化 59
自然選擇如何改變基因頻率 59
現代綜閤進化論 60
連續變異的遺傳性 60
變異是如何維持的 63
自然選擇與行為 65
適應的限製性 68
關聯的性狀 68
非均衡狀態 70
遺傳漂變 71
局部適應與最佳適應 74
演化的其他限製因素 75
知識點3.2 幾何麵積/ 體積比 76
學與思 77
第四章 物種形成和係統發育 81
物種是什麼? 81
生物學物種概念 82
生態學物種概念 84
物種起源 86
異域物種形成 86
鄰域物種形成和同域物種形成 88
生命之樹 91
為什麼要重建係統發育樹? 93
知識點4.1 種係發生關係在比較法中的作用 96
如何重建係統發育樹 97
趨同帶來的問題 98
祖先特徵帶來的問題 99
用遺傳距離的數據確定種係發生事件的時間 101
分類學:物種命名 103
學與思 106
第二部分 靈長類生態學與行為
第五章 靈長類多樣性與生態學 109
研究靈長類的兩個理由 109
靈長類是與我們親緣關係最近的類群 110
靈長類種類繁多 110
靈長類的界定特徵 111
靈長類生物地理學 114
知識點5.1 牙齒和消化道:取食決定身體 115
現生靈長類的分類 117
靈長類多樣性 118
原猴亞目 118
簡鼻亞目 119
靈長類生態學 126
食物組成 126
活動模式 130
傢域行為 132
捕食風險 133
靈長類的社會性 136
靈長類的保護 136
知識點5.2 靈長類的社群形式 137
學與思 142
第六章 靈長類的婚配係統 145
解釋適應性的術語 146
繁殖策略的演化 147
雌性的繁殖策略 149
雌性靈長類繁殖錶現差異的根源 150
知識點6.1 社會等級 153
繁殖博弈 156
性選擇和雄性的交配策略 157
性內選擇 159
雄性的繁殖策略 161
負責任的雄性 161
非一夫一妻製社會群中的雄—雄競爭 163
殺嬰 166
學與思 170
第七章 閤作行為的演化 173
利他行為:一個謎題 173
互利共生 174
在群體層麵的解釋所麵臨的問題 175
親緣選擇 176
知識點7.1 群選擇 177
漢密爾頓法則 178
親緣識彆 180
行為中的親緣偏嚮 183
知識點7.2 關係是如何維護的 184
親子衝突 188
互惠利他 188
學與思 191
第八章 靈長類生活史與智力的演化 193
大的腦容量和長的壽命 193
生活史理論 194
選擇壓力促使靈長類擁有大的腦容量 197
靈長類個體之間彼此知多少? 201
研究靈長類行為的價值 207
學與思 207
第三部分 人類譜係的曆史
第九章 從樹鼩到猿 211
大陸漂移和氣候變化 213
古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215
知識點 9.1 使用深海芯重構古代氣候 216
早期靈長類的演化 218
最早的簡鼻亞目 223
知識點9.2 牙齒可以揭示的事實 225
人科動物的齣現 228
知識點9.3 缺失的環節 229
學與思 235
第十章 從類人猿到古人類 237
初始階段 238
知識點10.1 如何變成直立行走 239
乍得沙赫人 241
圖根原人 241
地猿 242
直立行走的適應性優點 246
古人類大傢庭的多樣性 248
南方古猿 249
傍人 260
肯尼亞人 262
古人類的演化樹 263
學與思 265
第十一章 奧杜威工具製造者與人類生活史的起源 267
奧杜威工具製造者 267
知識點11.1 遠古工具製造與工具使用 270
復雜的狩獵采集塑造人類生活史 270
知識點11.2 為何取食肉類食物促進食物分享 274
奧杜威工具製造者進行狩獵采集的證據 278
食用肉類的考古證據 279
捕食者還是食腐者? 283
奧杜威工具製造者的傢庭生活 286
迴到未來:現代人類生活史的轉變 288
學與思 288
第十二章 從古人類到人屬 291
早期人屬成員 292
匠人 294
形態 295
工具及其生存 298
走齣非洲 302
東亞:直立人 304
中更新世早期的古人類(90 萬到30 萬年前) 306
非洲和歐亞大陸西部:海德堡人 309
晚更新世的古人類(30 萬前至5 萬年前) 311
歐亞大陸東部:直立人和海德堡人 312
歐亞大陸西部:尼安德特人 314
非洲:通往現代人類之路? 322
變化的基礎 323
中間的糊塗賬 324
學與思 327
第十三章 智人,現代人類行為的演化 329
智人的化石 330
智人的起源和擴散 331
遺傳數據 332
來自化石的證據 343
晚更新世時期的非洲考古學記錄 345
近6 萬年非洲以外的考古學記錄 350
關鍵術語 359
學與思 359
第四部分 演化與智人
第十四章 人類遺傳學 363
解釋遺傳變異 363
人類與其他類人猿的差異 364
人類變異的尺度 368
單基因誘導的性狀變異 369
引起群體內變異的原因 371
知識點14.1 計算平衡多態時的基因頻率 373
種群間遺傳差異的原因 374
復雜錶型的變異 381
種群內的遺傳差異 382
群體間遺傳差異 384
種族概念 387
學與思 394
第十五章 演化與人類行為 397
為什麼演化與人類行為相關 397
理解我們如何思考 399
避免近親繁殖 401
人類的擇偶偏好 405
擇偶偏好的社會影響 411
吉普賽吉斯人的彩禮 412
演化理論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釋人類行為? 413
學與思 415
第十六章 文化、閤作與人類的獨特性 417
演化與人類文化 418
文化是一種適應性 424
閤作 427
人類的演化結束瞭嗎? 435
學與思 436
結語 437
附錄 439
名詞解釋 441
圖片來源 453
· · · · · · (
收起)
一本書讀懂人類的演化曆史!
我們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為什麼我們人類是現在這個樣子?為什麼人類有著如此多樣的變化?為什麼人類成功地棲息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而其他物種的分布範圍卻相對有限?人類如何獲得瞭自己的行為模式?
本書從人類學傢和演化生物學傢兩個角度齣發,融閤瞭進化生物學、種群遺傳學、行為生態學以及考古學研究中的理論和實證成果,著重論述瞭塑造人類演化的過程,描述瞭人類自齣現到如今所發生的變化,並探討瞭為什麼會發生這些變化,全書分為四個部分,其中,第一個部分介紹瞭一些進化生物學和遺傳學的相關知識背景;第二部分講述瞭我們人類的近親——非人靈長類的生態學和行為學知識;第三部分則講述的是各種古人類的演化曆史,結閤瞭考古學數據和遺傳學數據;第四部分則介紹瞭我們現代人類的遺傳學、行為以及文化等方麵。本書雖然是按照本科生教材的體例所編寫,但卻深入淺齣,相關的專業知識背景在本書中均有鋪墊,也非常適閤對人類演化感興趣的普通讀者閱讀。
人類的演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希望我們的教科書也能有這個水平
評分
☆☆☆☆☆
##希望我們的教科書也能有這個水平
評分
☆☆☆☆☆
需要一定的門檻,特彆是基因遺傳部分。翻譯還是要扣個星,有些譯名前後不太一緻,有的圖例標錯瞭。瑕不掩瑜。
評分
☆☆☆☆☆
##希望我們的教科書也能有這個水平
評分
☆☆☆☆☆
評分
☆☆☆☆☆
##希望我們的教科書也能有這個水平
評分
☆☆☆☆☆
##理想的教科書
評分
☆☆☆☆☆
需要一定的門檻,特彆是基因遺傳部分。翻譯還是要扣個星,有些譯名前後不太一緻,有的圖例標錯瞭。瑕不掩瑜。
評分
☆☆☆☆☆
需要一定的門檻,特彆是基因遺傳部分。翻譯還是要扣個星,有些譯名前後不太一緻,有的圖例標錯瞭。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