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04
沿墳墓而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作者簡介:
納韋德•凱爾曼尼是生活在科隆的自由作傢。他以小說、散文和紀實報道贏得過眾多奬項,包括剋萊斯特奬、約瑟夫-布萊特巴赫奬以及德國書業和平奬。
譯者簡介:
李雙誌,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德語係青年研究員,2000至2007年就讀於北京大學,2009至2013年就讀於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14至2017年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曾任教於南京大學。長年緻力於現當代德語文學與美學思想研究,中德文學比較研究。
王博,王博,南京大學德語係本科畢業,南京大學與哥廷根大學雙碩士學位。熱愛閱讀,熱愛文化交流,曾任職於奧地利共和國駐華大使館。目前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在讀博士,江蘇理工學院德語助教。
有一片廣袤的土地,從德國以東,跨越俄羅斯而綿延至近東,它始終讓人感覺陌生,它被頻仍的戰火與災禍撕裂。納韋德•凱爾曼尼沿著當今在歐洲重新齣現的壕溝長途跋涉:從他的傢鄉之城科隆往東到巴爾乾半島,再嚮南翻過高加索山,抵達他父母的故鄉伊斯法罕。他對含義豐富的細節有著清晰無誤的敏銳感受,並藉此在自己的日記中講述被遺忘的地區,那裏的人們如今正在創造曆史。
.
“納韋德•凱爾曼尼的範例說明,這一類作者必須要有多麼豐富的事先曆練,必得經曆多少次破碎、排擠、為此沮喪同時又狂喜,不論遭到多少批評都必定要為世界振奮如斯,他們纔擔當得起政治作傢這個本身也閃耀動人光彩的角色。”
——萊納爾德•葛茨,2015年畢希納文學奬獲奬演說詞
.
“記者作傢納韋德•凱爾曼尼著迷於異國他鄉。他對令人不愉快的真相的那份好奇讓他具有同理心,努力以寫作來理解是什麼將人與人分隔,又是什麼將人與人相連。”
——安德裏亞斯•呂格,德國電視一颱,2018年3月18日
.
“他的紀實報道也許是這位公共知識分子的核心作品。它們締造瞭一部不可言傳者的文化史。”
——菲利普•霍爾斯坦因,《薩爾布呂肯報》,2018年3月20日
.
“這本書的突齣特徵將會久久縈繞你心頭:那便是對這個世界中總有無法治愈之傷的感觸。”
——漢斯-迪特•徐特,《新德國》,2018年4月11日
.
“這是一本如此豐實飽滿,扣人心弦的書,值得花五十四天去讀,每一天都會讓你潛入一個新世界。”
——卡嘉•懷瑟,《北德廣播電颱在綫版》,2018年1月26日
.
“他的五十四天讓人感受到,在他走過的十二個國傢之間,在這上萬公裏的旅途中有著多麼無窮無盡的偉大的文化財富。”
——剋勞迪婭•梅奧德,《新蘇黎世報》,2018年2月21日
##4.5星。相當精彩的遊記,將1990年代後被主流視野遺忘的東歐曆史、文化、現實交疊呈現,迴溯既往,也洞察當下蘊藏的變化可能。作者身為伊朗裔德國人的身份,本身可能也為他提供瞭特殊的理解角度。原作書名中的Gräben其實是“戰壕”,這想來是隱指作者在一路上看到的種種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分斷體製,無論是熱戰、冷戰還還是斷層綫戰爭,還遠不像歐洲那樣已消弭瞭內部邊界、阻礙和對峙,邊境綫兩邊的深刻差異到處可見。反觀東亞,其實也是一樣,在這個意義上,跨邊界的旅行是可以打破邊界對話的一種努力,書中這句話尤為題眼:“邊界必須被打開,否則人們根本無法瞭解這些差異,也無法瞭解自己。”譯者的誤譯是其對全書主旨的誤解所緻。
評分 評分##對這本書的興趣完全是基於對它的全部誤解。作者是伊朗裔德國人,受資助從德國一路蜿蜒到伊朗,我所未知和想像之外的人類的苦難濃縮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最初吸引我的隻是有關波蘭的部分,但它從來不僅僅被國土、民族、語言所定義,東歐也遠不是隻有波蘭,也遠不是一個個生活...
評分 評分##人還是骨子裏會熱愛傢鄉和自己民族的 作者從德國一路迴到伊朗 感覺前麵怎麼寫都是外來者那種點評式的 一旦到瞭伊朗就特彆流暢瞭 雖然還是在吐槽 但是就藏不住那種特彆熟特彆愛這個“國傢”的感覺
評分##適閤現在閱讀,一位伊朗裔德國記者,從德國齣發進入東歐,用時54天,途徑12個國傢到伊朗德黑蘭。請打開Google地圖,跟隨作者走這段旅途,如果沒有現在這場戰爭,這些地名很陌生,現在整天齣現在新聞中。 作者這段旅程發生在2016年,第一天從原東德城市什末林開始,背景是敘利亞...
評分 評分 評分##閱讀《沿墳墓而行》,用GoogleEarth來跟隨作者前行。 摘取其中十三個片段和場景,認識和理解「文明的衝突」。 不冒風險,智識上不會有收獲;長期與狹隘和恐懼糾鬥,又會讓人變傻。 1. 在德國柏林 歐洲被屠殺猶太人紀念碑。 “我厭惡這廉價的效果。” 2. 在波蘭奧斯維辛 參觀集...
沿墳墓而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