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22
論電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作者簡介:
阿蘭·巴迪歐(Alain Badiou),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傢,巴黎第八大學、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教授,國際上非常活躍的左翼思想傢,積極參與政治活動與藝術實踐,齣版哲學著作、思想評論、戲劇作品等60餘部,主要有《存在與事件》《主體理論》《非美學手冊》《愛的多重奏》《柏拉圖的理想國》等。
譯者簡介:
李洋,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迷影叢書”主編,著有《目光的倫理》《迷影文化史》等,譯有《萊昂內往事》《特寫:阿巴斯和他的電影》等。
許珍,東北師範大學文藝學博士,吉林建築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電影史、藝術史論,學術論文、譯文發錶於《電影藝術》《當代電影》《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
對阿蘭·巴迪歐來說,電影是一種教育,一種生活的藝術,以及一種思想。自1950年代末至今,他撰寫瞭三十多篇論述電影的文章,提供瞭哲學傢看電影的一種視角與解釋方式。從具有現代性的導演,如茂瑙、安東尼奧尼、塔蒂、戈達爾,到美國當代電影,如《黑客帝國》《木蘭花》《完美的世界》,本書涉及各種電影的風格,為讀者呈現瞭過去五十年來電影發展的多樣路徑。
##一個法國哲學傢的電影訪談評論集
評分##原以為哲學談論過多,乾涉瞭電影討論,結果二者皆非。實不值得一讀。 巴迪歐電影美學的十個論題 1.藝術生産真理 巴迪歐認為藝術不是哲學的對象,而是哲學的條件。真理是被生産齣來的,而不是被揭示齣來的,真理是人性的作品。生産真理的程序有四個:愛、藝術、科學與政治。巴迪歐將丹托的藝術之終結理解為藝術通過自身去思考它與真理的關係:“20 ...
評分 評分巴迪歐最開始令我驚異地是對[廣袤空間]與[密閉空間]的辨證,如西部片裏,地平綫上的個體象徵著個人問題與宏大倫理衝突的關係。他引用德勒茲《運動-影像》“我們可以用電影的理念來製造概念”的觀點,將電影視為對[世界真理的感性配置]。 他是政治哲學起傢,後來說齣“電影是政治學的再現”也就不唐突瞭,他亦啓發我:電影在思想中不是通過[看]來創建主題,而是通過[看過]。電影是一種關於無盡過往的藝術,在這個意義上,[過往]因[經過]纔存在。[電影是一種拜訪]。 一部偉大的電影總是讓它自身變得有某種英雄色彩。他建議我們用[公理性判斷]來對待電影,像他在《電影作為哲學實驗》裏寫電影的矛盾關係,即在藝術與大眾、貴族與民主、創造與復興、創新與普通趣味等異質術語間的關係。這就是為什麼哲學會對電影産生興趣。
評分##B / 還有不少片子沒看所以粗略翻完。巴迪歐對電影幾乎沒有任何創建內部獨立的統一概念的野心,他更多隻是運用外在的哲學概念楔入作品。哪怕是在幾篇集中的理論論述中,他采取的依然是事件、斷裂、不純性等對電影不具備直接限製的視點(其中有豐富的阿爾都塞痕跡),由此在一種足夠開放的甚至近乎直觀經驗的條件下讓作品完成真理生産,進而保證其非美學理論的非區隔性。因此他從電影中開掘的希望也並非某種純粹的感知解放,而是一種朝嚮外部的潛能:電影被電影自身打敗,既是一種“為柏拉圖準備”的藝術,又有著“大眾哲學”的可能——如此不同於先前對巴迪歐強調“內在性”的印象。BTW由於不同時期篇章衍生的一個話題大概是巴迪歐與手冊的關係?對戈達爾大概是真愛吧?(英譯本對比後:翻譯是真的爛啊!!!扣半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論電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