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2
辶反田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主編
趙恩潔,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蔡晏霖,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作者群(依文章順序排列)
郭佩宜,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呂欣怡,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容邵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方怡潔,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羅素玫,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李宜澤,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邱韻芳,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人類學碩士班、原住民文化與社會工作原住民族專班
陳如珍,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
趙恩潔,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蔡晏霖,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田野」不只是一種研究工具。
「田野」更是不確定年代的處世技藝!
田野是什麼?「田野」一直在改變。
今日,在許多意想不到的空間,越來越多人在「做田野」。不論是在紐約華爾街、西方與非西方的科學實驗室、世界各地的電子工廠、醫院診所、瀕臨絕種的紅毛猩猩棲地、「第二人生」的線上虛擬遊戲,甚至是殘酷的戰場邊緣。有越來越多領域伸臂擁抱「田野」,期待「田野」能帶來更正確的市場評估、更精準的受眾認識,協助解決更多社會問題。在這個全球化的年代,不只強調演算法的大數據夯;與大數據精神完全相反,強調「純手工、親體驗」的田野工作,也正夯。
反觀已經強調「田野工作」一百年的人類學者,卻丟出了一個個對「田野」的疑惑。什麼是田野的典範?傳統田野強調的長期浸淫,在今日高度破碎化的社會中還有什麼意義?對田野又愛又恨的人類學者,在田野裡沮喪受傷,卻依然痴心不悔,只因為田野帶她/他們在最不可能的地方遇見愛。
《辶反田野:人類學異托邦故事集》是一本非典型卻讓人大開眼界、回味無窮的田野故事集。書裡不會給你「什麼是田野」的定義,或「如何做田野」的SOP,但會娓娓道來田野工作者如何與國家機器、綠能、小農、原運、社運、移工、科學家,乃至動物植物真心地相遇。
田野如何與國家、體制「對話」?旁聽立法院開會、參與發展計畫,甚至介入決策機構與當地居民的風電爭議,這些「非典型田野」獲得了什麼?人類學者回饋了什麼?
怎麼拿捏與「報導人」的關係?用臉書做田野是不得不為,但也因而見到報導人更真實的一面?進入工廠也要畫親屬圖?人類學者在香港菲傭的選美大賽中扮演什麼角色?都蘭阿美族跟峇里島華人社群,人類學者在哪裡才是局內人?部落長老說,外來者更適合記錄傳統儀式禁忌,為什麼?
宗教、科學、人類學可以產生怎樣的互動?於是,人類學者與穆斯林科學家,一起探詢伊斯蘭清真戒律如何進入自然科學實驗室。人類學一定得研究「人」嗎?可不可以賦予「他者」更寬廣的定義?
「辶反」是反對、反思,也是奔赴與回返。多義的書名,層層翻轉的世界觀。
「反田野」,是對人類學古典田野工作範式與大眾想像的「反對」及「反思」,同時也帶出田野這門技藝之於當代的回應。「返田野」,是人類學者們關於「返回」田野的思考,並透過不同田野的對比與反差、不同田野的斷裂與承接,探問田野工作的本質。「辶」有忽走忽停與奔走的流動意涵,「辶反田野」因而帶入更多時間性的思考:田野可以如何回應人生不同階段的困惑與陰影;田野中的互動醞釀了什麼?生成了什麼?
書中的思考承接了過往人類學反省的基本精神,但更強調從空間的反思進入時間的反思,並迎向非生產性導向的另類時間觀,裡面有學習、醞釀,與等待,更有驚喜、頓悟與啟發。這一切看似缺乏「效率」與浪費「時間」,卻正有助於捕捉複雜繽紛的動態真實。
原來,田野不只是研究工具,更會改變生命,甚至是面對當代生活種種危機、災難、創傷,與不確定性的人生必備技藝。
10位人類學家、10個田野故事,讓你對田野的想像更上層樓。
歡迎光臨,田野異托邦。
##反田野,返田野,辶反田野。 这是无法发表在学术期刊,无法真正有助于社会的“利益”,无法起到衡量学术标准作用的文章集,但却又能够提供对人类学感兴趣的人以多一种可能,给每一位立志于为他人多做些事的人方法上的突破,给科学与进步捆绑着的我们免于可能灭亡的希望。 尽管诸位作者都在突破,但讲师/教授的身份还是多少显露出些束缚,但也许正是这样的职业又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继续从事田野。我们所期许的田野盛世还远没有到来,但无疑我们可以心存期望。
评分##“田野是一种敏感度、一种嗅觉、一种自由式”。我想,田野也是一种打开,一种逆思维,一种同理心,一种人类学的想象力。之前看有人说台湾的人类学很不美国,其实我们何必像这个国那个国,你的田野,自有它的土地。
评分 评分##“田野是一种敏感度、一种嗅觉、一种自由式”。我想,田野也是一种打开,一种逆思维,一种同理心,一种人类学的想象力。之前看有人说台湾的人类学很不美国,其实我们何必像这个国那个国,你的田野,自有它的土地。
评分##反身性民族志,去地域化的空间,全球组装,多点田野。从空间的反思进入时间的反思,迎向非生产性导向的异质的、流动的时间想象。从反到返的时间差与轮回性,提醒我们关注田野的时间质地。
评分##“田野是一种敏感度、一种嗅觉、一种自由式”。我想,田野也是一种打开,一种逆思维,一种同理心,一种人类学的想象力。之前看有人说台湾的人类学很不美国,其实我们何必像这个国那个国,你的田野,自有它的土地。
评分 评分##在非古典民族志与去场域化田野方面,人类学家的田野与记者的新闻报道的区别在哪?是以切题的学术储备,解题的技艺方法,投入的时间成本,还是对人对事的干预程度以作区别?前两者可以用人类学出身的记者解答二者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后两者对研究结果更多的是程度而非性质问题。区别或在【你不能选择题目,是题目在选择你】,是以开放的心发现更开放的世界,而非带着观点与框架去复盘问题。田野这一去熟悉化后的反身批判性思考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什么用?文化是实践而来的,通过后天而习得的,可以被预判的行为。在劳动异化与消费主义愈演愈烈的今天,人们时常陷于对熟悉的事一知半解,对陌生的事不懂装懂,即是局内的局外人,又是局外的局内人的尴尬境地,进而失去自我与他者的联结以及在世界的锚点。田野可以在嘈杂的声音当中重新发现世界与人。
评分##真诚的书写,感动!(p350:浮现于心头的“田野技艺”不是方法论课堂上学的那些“技艺”,反而会是你读过的经典民族志!)
辶反田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