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東豐雄,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法人。1941 年齣生於京城市(現韓國首爾市)。1965 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係建築專業。1965—1969 年在菊竹清訓建築設計事務所任職。1971 年設立城市機器人(URBOT),1979 年將其更名為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2005 年至今,擔任“熊本Artpolis”委員長。榮獲1986 年日本建築學會奬、1992年每日藝術奬、1999 年日本藝術院奬、2001 年度優秀設計大奬、2003 年度日本建築學會奬、2006 年英國皇傢建築師協會皇傢金質奬章、2010 年第22屆高鬆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奬、2012 年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金獅奬”、2013 年普利茲剋奬。
目錄
第一章 世界經濟與虛擬建築/1
第二章 新國立競技場三連敗/11
“B 方案的主旨”研討會/12
新國立競技場“第一敗”/15
第二敗,幻之修改案/19
第三次,挑戰DB 模式/23
客場戰鬥,上! /27
將木柱作為體育館的標誌/32
27 分差在哪/35
建築師對於“管理型社會”的意義/39
第三章 “管理”和“經濟”之間的高牆/43
除瞭“大傢的傢”,彆無他選/44
釜石重建項目遇挫/46
人的必需空間/50
從根本上重組“建築”/53
第四章 從“時代”到“場所”/57
背離社會的20 世紀70 年代/58
以失重建築為目標/60
公共建築的“管理”之牆/63
“創造”是一種交流/69
被市民熱愛著的劇場/73
以“封閉”為主題的公共建築/79
與業主對峙/82
創造令人愉悅的建築/86
“設計空氣”的建築/89
這片土地特有的建築/93
第五章 東京與“東京物語”之間/97
對“東京”的憧憬/98
麵無錶情的“東京”/100
去充滿“人情味”的城市旅行/101
印度的啓發/105
第六章 從“日語”空間談起/109
被英語均質化的社會/110
建築作為“日式庭園”/112
有“餘音”纔有意義/115
像自然一樣的建築/118
遠離均質化建築/119
第七章 在大三島/121
追求建築的本質/122
遇見大三島/123
伊東建築私塾/125
大三島不可思議的魅力/128
日本最美島嶼大三島營造項目/131
第八章 “場所”孕育的想象力/139
島嶼顯露齣的預兆/140
都市和島嶼,互相刺激的催化劑/142
新的人際關係誕生/144
從島嶼看日本未來/146
第九章 熊本地震與“熊本ArtPolis”/149
臨時安置房的配置規劃/150
打造熊本版“大傢的傢”/152
“麵嚮自然,與人和睦”/155
“熊本ArtPolis”的發展曆程/156
自然與建築的融閤/160
“落荒而逃”後的重新開始/163
結 語/165
· · · · · · (
收起)
日本建築巨匠伊東豐雄,講解瞭自己真實的設計經曆、實踐和設計思想,他成功地將日語中的餘韻和曖昧性運用到瞭建築設計中,創造瞭一種能帶給人自由感覺的建築作品。他主張讓建築成為一種自然的存在,用紮根於場所和土地之上的“流動性的建築”讓人類迴歸自由。是建築師、設計師、城市規劃師案頭必備的設計啓迪書。
建築、空間與流動性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