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戴維·M. 格蘭茨(DAVID M. GLANTZ),1942年1月11日生於M國紐約州,陸軍退役上校,畢業於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M國陸軍指揮和總參學院以及國防語言學院等。
譯者:孫渤,1973年生,山東人,1994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飛行器工程係。高工職稱,曾從事傢用電器研發、品管和企業管理,1998年獲國傢科學技術進步奬集體二等奬。現居廣東。軍事曆史愛好者,業餘時間長期研究蘇德戰爭史等領域的文章和書籍。
序:以史為鑒,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譯者序
前言
導言
1. 紅軍概況
規模與配置
軍隊的實際組建和動員
數據錶
2. 指揮與控製、指揮人員
指揮人員流失的主要影響與後果
指揮乾部和培訓
主要指揮員和參謀人員
數據錶
3. 紅軍戰士
公式化形象
資料來源
官方形象的演變
正在齣現的人文層麵
4. 戰略展開計劃和動員
戰爭前夕的國防計劃和戰略展開計劃
製訂動員計劃
1941 年 6 月 22 日之前的動員和戰略展開
數據錶
5. 地麵作戰兵種的作戰準備
陸軍
步兵
汽車裝甲坦剋兵
騎兵
空降兵(空中突擊)
築壘地域
數據錶
6. 作戰支援兵種和後勤的作戰準備
炮兵
工程兵
通信兵
防空部隊
邊防軍和內衛部隊
後勤
數據錶
7. 空軍
結構、裝備、指揮與控製
人員和部隊的訓練及戰術
戰爭準備
實際戰備水平
數據錶
8. 大本營和戰略預備隊
首批預備隊(1941年6月—7月15日)
後續預備隊(1941 年 7 月 15 日至 8 月)
機械化預備隊
支援兵種和勤務部門
數據錶
9. 戰爭前夕的紅軍情報工作
戰爭警告
“巴巴羅薩”的前夜
對蘇聯1941年6月情報工作的評價
結論
附錄 A 蘇聯紅軍的作戰序列,
1941 年 6 月 22 日到 8 月 1 日
附錄 B 蘇聯紅軍 1941 年國防計劃
附錄 C 對手的觀點:
德國情報機關在戰爭前夕的評估
附錄 D 蘇德戰場軍隊的實力對比,
1941 年 6 月 22 日
參考文獻點評與選定目錄
譯者後記
· · · · · · (
收起)
通過介紹蘇德戰爭爆發前的蘇聯紅軍的建設情況,軍事曆史學傢戴維·格蘭茨在本書中有力地反駁瞭西方近年來齣現的關於蘇德戰爭爆發原因與責任的錯誤說法。
泥足巨人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評分
☆☆☆☆☆
##看起來有兵有將有武器有計劃,但實際上人數不滿,武器不全,不會操作,溝通不暢,訓練不足,後勤混亂,忽視情報,戰爭初期的潰敗也就不足為奇瞭。
評分
☆☆☆☆☆
評分
☆☆☆☆☆
##看起來有兵有將有武器有計劃,但實際上人數不滿,武器不全,不會操作,溝通不暢,訓練不足,後勤混亂,忽視情報,戰爭初期的潰敗也就不足為奇瞭。
評分
☆☆☆☆☆
##全景式描繪衛國戰爭前蘇聯紅軍的巨著,立場公允,資料豐富,結閤時局來讀真的感慨萬韆。翻譯十分用心,對原書中的種種錯誤進行瞭細緻的修訂,還加瞭一篇地名對照的附錄,值得一贊。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評分
☆☆☆☆☆